金陵城。
中书省内,胡惟庸显得有些心神不宁,一股不安的感觉让他显得极有急躁,这也难怪,这些时日发生的事情太多,太不顺了。
首先是自己的儿子死了,他一怒之下,杀了车夫,,让他没想到的是皇帝竟要他赔命,好在让主人陪命给家奴,这种事情自古至今都没有过,皇帝责备了几日,便也就此作罢,他也没往心里去,感伤了几日,便也释然了。
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心底着实不安了起来。
要说这件事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不过是在九月二十五日,占城国王“阿答阿者”遣使“阳须文旦”进表及象、马、方物,抵达南京要朝见皇上,他以为这不过是礼部的事情,也没留意,谁知礼部竟没有将这事上报给皇帝,而被宫中的太监给知道了,回去密告给皇帝。
皇帝立即接见了使者阳须文旦。事后,大叹:“壅蔽之害,乃至此哉!”
第二日当着满朝文武,对他与汪广洋道,“朕居中国,抚辑四夷,彼四夷外国有至诚来贡者,吾以礼待之。今占城来贡方物既至,尔宜以时告,礼进其使者,顾乃泛然若罔闻,知为宰相辅天子,出纳帝命,怀柔四夷者,固当如是耶?”
无辜挨了一顿臭骂,他当然不高兴,碍于君臣之礼,他还是让心腹陈宁给上了一份奏折为自己辩解了一番,加上他听说礼部尚书,相国汪广洋都已经上了折子谢罪,所以也没太往心里去,本以为皇帝会就此作罢。
谁知皇帝不依不饶,竟派遣锦衣卫查这件事到底是谁主使的。锦衣卫是什么人,他心中自然清楚,没事也能找出三分毛病来,皇帝让锦衣卫查办,那就足以说明皇帝不信任朝廷的大臣了,好在此事在他看来是礼部的事情,就算皇帝要追查,也是追查礼部的罪责,但皇帝处置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皇帝先抓起了汪广洋,没多久,他收到了皇帝斥责汪广洋朋党欺君,将汪广洋贬谪海南。当船行到太平时,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书省又不揭发杨宪阴谋等罪过,下诏赐毒而死的消息,为了占城国王“阿答阿者,竟杀了堂堂大明相国,这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也让他感到有些不安。他越来越觉察到皇帝要对他动手了。
但他不怕,就在前几日,他已经得到了李善长的暗示,有李家的免死铁卷,纵然皇帝对他动了杀机,他也丝毫不惧,更何况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就是李善长也留下了话,皇帝既不能杀他,亦不能控制他,他胡惟庸何惧之有。
谨身殿。
朱元璋一身滚龙袍,端坐在龙椅上,今日的朝会他并没有让人告知胡惟庸,却通知了满朝文武,他这么做,就是要让堂下站着的人明白,谁才是这个朝廷说话最算数的人,谁才是他们真正的君王。
朱元璋阴沉着脸,一双锐利的目光缓缓在众人脸上扫过,无人敢于他对视,唯有他居高临下,俯视面前的文武百官。
大殿一阵沉默,压抑的气氛压迫的每个人心头踹不过气来。
站在文臣首位的御史中丞涂节战战兢兢,低着头不敢仰望,前两日皇帝派锦衣卫请他入宫,告诉他让他做好揭发胡惟庸的准备,当时他还想不答应,可碰上朱元璋那两道杀人的目光,不知怎么的,他没了继续对抗的勇气,唯唯诺诺的答应了,今日一早就有锦衣卫去了他的府上,告诉他皇帝让他揭发就在今日的朝会。
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唯有答应。这会儿正在脑海里思索着待会儿该如何揭发胡惟庸的罪状,说句实话,他并不想得罪胡惟庸,胡惟庸做了什么,旁人不知道,他作为胡惟庸的心腹,知道的一清二楚,但越是这样,他越不敢多说,倒不是他对胡惟庸忠义,实乃这些杀头的勾当里,都有他浓厚的一笔,揭发胡惟庸,那便是揭发自己。他还想多活几年,怎么可能与自己过不去呢?所以,他只能揭发自己没有参与的,而在众多的勾当当中,唯有毒死刘伯温这一件事上,他没有半分的参与,所以这是他最好的揭发借口。
站在他身后的前御史中丞商篙,此时也在暗自揣摩,他早就接到了指令,今日早朝要揭发胡惟庸,他等这个机会已经多年了,胡惟庸、陈宁把持朝政,平日里飞扬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若不是顾忌他们权柄太大,他早就上了奏折,总算老天爷有眼,胡惟庸竟惹怒了皇帝,这样好的机会,他岂能错过。
朱元璋缓缓收回了目光,用冰冷的语气对着群臣道:“诸位爱卿,今日早朝可有事要朝奏?“话音一落,两道杀气腾腾的目光,便落在了涂节的身上。
涂节身子一颤,忙上前道:“回禀皇上,微臣有要是要奏!“
朱元璋拖着长长音调“哦”了声,道:“涂爱卿不比较拘礼,只管奏来便是!”
涂节咬了咬牙,心道:“胡大人,这可怪不得下官啊,谁让你飞扬跋扈得罪了陛下?下官这么做也是保命而已!”心中默念了几声,咬牙朗声道:“微臣要揭发,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在担任中书省相国之时,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与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送金帛、名马、玩物不可胜数。”涂节的声音不大,但一来是早朝,众官员畏惧朱元璋的霸气,谁也没敢说话,空旷的谨身殿内显得极为安静,二来,不少官员已经知晓今日早朝的目的,故而沉默不言,凝神细听,所以涂节的一番话,人人听得清清楚楚,至此,群臣里开始嘀咕起来。
朱元璋的一双三眼角里,微微露出了一丝笑意,点了点头,并没有急着接话。
中书省内,胡惟庸显得有些心神不宁,一股不安的感觉让他显得极有急躁,这也难怪,这些时日发生的事情太多,太不顺了。
首先是自己的儿子死了,他一怒之下,杀了车夫,,让他没想到的是皇帝竟要他赔命,好在让主人陪命给家奴,这种事情自古至今都没有过,皇帝责备了几日,便也就此作罢,他也没往心里去,感伤了几日,便也释然了。
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心底着实不安了起来。
要说这件事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不过是在九月二十五日,占城国王“阿答阿者”遣使“阳须文旦”进表及象、马、方物,抵达南京要朝见皇上,他以为这不过是礼部的事情,也没留意,谁知礼部竟没有将这事上报给皇帝,而被宫中的太监给知道了,回去密告给皇帝。
皇帝立即接见了使者阳须文旦。事后,大叹:“壅蔽之害,乃至此哉!”
第二日当着满朝文武,对他与汪广洋道,“朕居中国,抚辑四夷,彼四夷外国有至诚来贡者,吾以礼待之。今占城来贡方物既至,尔宜以时告,礼进其使者,顾乃泛然若罔闻,知为宰相辅天子,出纳帝命,怀柔四夷者,固当如是耶?”
无辜挨了一顿臭骂,他当然不高兴,碍于君臣之礼,他还是让心腹陈宁给上了一份奏折为自己辩解了一番,加上他听说礼部尚书,相国汪广洋都已经上了折子谢罪,所以也没太往心里去,本以为皇帝会就此作罢。
谁知皇帝不依不饶,竟派遣锦衣卫查这件事到底是谁主使的。锦衣卫是什么人,他心中自然清楚,没事也能找出三分毛病来,皇帝让锦衣卫查办,那就足以说明皇帝不信任朝廷的大臣了,好在此事在他看来是礼部的事情,就算皇帝要追查,也是追查礼部的罪责,但皇帝处置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皇帝先抓起了汪广洋,没多久,他收到了皇帝斥责汪广洋朋党欺君,将汪广洋贬谪海南。当船行到太平时,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书省又不揭发杨宪阴谋等罪过,下诏赐毒而死的消息,为了占城国王“阿答阿者,竟杀了堂堂大明相国,这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也让他感到有些不安。他越来越觉察到皇帝要对他动手了。
但他不怕,就在前几日,他已经得到了李善长的暗示,有李家的免死铁卷,纵然皇帝对他动了杀机,他也丝毫不惧,更何况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就是李善长也留下了话,皇帝既不能杀他,亦不能控制他,他胡惟庸何惧之有。
谨身殿。
朱元璋一身滚龙袍,端坐在龙椅上,今日的朝会他并没有让人告知胡惟庸,却通知了满朝文武,他这么做,就是要让堂下站着的人明白,谁才是这个朝廷说话最算数的人,谁才是他们真正的君王。
朱元璋阴沉着脸,一双锐利的目光缓缓在众人脸上扫过,无人敢于他对视,唯有他居高临下,俯视面前的文武百官。
大殿一阵沉默,压抑的气氛压迫的每个人心头踹不过气来。
站在文臣首位的御史中丞涂节战战兢兢,低着头不敢仰望,前两日皇帝派锦衣卫请他入宫,告诉他让他做好揭发胡惟庸的准备,当时他还想不答应,可碰上朱元璋那两道杀人的目光,不知怎么的,他没了继续对抗的勇气,唯唯诺诺的答应了,今日一早就有锦衣卫去了他的府上,告诉他皇帝让他揭发就在今日的朝会。
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唯有答应。这会儿正在脑海里思索着待会儿该如何揭发胡惟庸的罪状,说句实话,他并不想得罪胡惟庸,胡惟庸做了什么,旁人不知道,他作为胡惟庸的心腹,知道的一清二楚,但越是这样,他越不敢多说,倒不是他对胡惟庸忠义,实乃这些杀头的勾当里,都有他浓厚的一笔,揭发胡惟庸,那便是揭发自己。他还想多活几年,怎么可能与自己过不去呢?所以,他只能揭发自己没有参与的,而在众多的勾当当中,唯有毒死刘伯温这一件事上,他没有半分的参与,所以这是他最好的揭发借口。
站在他身后的前御史中丞商篙,此时也在暗自揣摩,他早就接到了指令,今日早朝要揭发胡惟庸,他等这个机会已经多年了,胡惟庸、陈宁把持朝政,平日里飞扬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若不是顾忌他们权柄太大,他早就上了奏折,总算老天爷有眼,胡惟庸竟惹怒了皇帝,这样好的机会,他岂能错过。
朱元璋缓缓收回了目光,用冰冷的语气对着群臣道:“诸位爱卿,今日早朝可有事要朝奏?“话音一落,两道杀气腾腾的目光,便落在了涂节的身上。
涂节身子一颤,忙上前道:“回禀皇上,微臣有要是要奏!“
朱元璋拖着长长音调“哦”了声,道:“涂爱卿不比较拘礼,只管奏来便是!”
涂节咬了咬牙,心道:“胡大人,这可怪不得下官啊,谁让你飞扬跋扈得罪了陛下?下官这么做也是保命而已!”心中默念了几声,咬牙朗声道:“微臣要揭发,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在担任中书省相国之时,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与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送金帛、名马、玩物不可胜数。”涂节的声音不大,但一来是早朝,众官员畏惧朱元璋的霸气,谁也没敢说话,空旷的谨身殿内显得极为安静,二来,不少官员已经知晓今日早朝的目的,故而沉默不言,凝神细听,所以涂节的一番话,人人听得清清楚楚,至此,群臣里开始嘀咕起来。
朱元璋的一双三眼角里,微微露出了一丝笑意,点了点头,并没有急着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