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网游 > 盗墓纪事
文 / 玉耀

第五十四章 文王大钦茂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这一夜很平静, 一点风吹草动都没有。虽然在谷中到了晚上,尤其是后半夜的时候的确很冷,但我们还是睡得很死,这么多天都没有好好地休息过,这一觉睡得可谓是天昏地暗。

    醒来的时候,大概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了,我钻出帐篷,伸了个懒腰,环顾了下四周,大多数人都已经起来了,正在各自忙着手中的事儿。我正准备回帐篷里收拾下行装,就看见张佩莘伸着懒腰晃晃悠悠的走了过来。

    出于礼貌,我张口问了问张佩莘:“昨晚休息的怎么样?”

    张佩莘点了点头:“还可以,就是这地方有点阴森森的冷。”

    和张佩莘闲聊了会儿,不多时,众人便出发了。

    路上闲来无事,众人便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起了这次我们所要去的目的地——八连古城。

    而谈到八连古城,就不得不牵扯到渤海国。说起渤海国的历史,在队伍之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张教授更加了解了。据我所知,张教授这么多年都在研究渤海国的历史,也不知道这渤海国究竟对张教授有着怎样的吸引力。

    虽然我个人也对渤海国有所了解,但跟张教授比起来,不过是皮毛而已。

    张教授见我们对渤海国有些兴趣,便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起了渤海国的历史。

    渤海国建国于唐朝时期,大唐盛世的辉煌画卷在九州大地上徐徐展开的时候,白山黑水之间也放射出一道炫丽的光彩。长白山土着民族的领袖大祚荣,集合当地的靺鞨人、高句丽人和汉人,励精图治,创建海东胜国,被大唐皇帝敕封为渤海郡国。渤海国传世十五代,历经二百余年,鼎盛时期拥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四十余县,南接新罗,北控库叶,东临大海,西连冠漫,人口三百余万,地域五千余里,是大唐本土以外最强盛最繁荣的藩郡国。其都城上京龙泉府,是仅次大唐都城长安城的亚洲第二大都市。

    渤海国国力强盛,红极一时。

    渤海国初名“振”(震),为大祚荣习其父的大唐封爵“震国公”。而关于“震”的含义说法不一,比较通行的看法是认为取自周易震卦卦名,有人分析粟末靺鞨自隋朝就受到儒家文化影响很深,大祚荣更是熟知汉文经史,因此以地处东方而以震为国号。朝鲜学者朴时亨先生所着渤海史 则认为“震”是威震四方之意,但武则天封“震国公”用威震四方之意几乎不可能。也有学者指出应该与乞四比羽被唐朝封为许国公一起考虑,并认为从音韵学上来说,“许”“震”可能为“靺鞨”的别称“肃慎”的谐音。

    “渤海国”名则来自于唐朝的“渤海郡王”封号。以“渤海”为封号,有人认为“渤海”是“靺鞨”的音近变音。

    渤海是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兼有靺鞨各部,并有高句丽、汉族、突厥、契丹、室韦等民族在内的多民族政权。粟末靺鞨部本是公元7世纪东北地区古代民族靺鞨族(肃慎后裔,满族先祖)最南方的一个强大部落集团,因生活于粟末江流域因之得名粟末靺鞨。“靺鞨”二字是古代通假用法本字应作靺羯,实自汉魏史书中“勿吉”音转而来。

    渤海国的建立,是粟末靺鞨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高句丽和唐朝对粟末靺鞨的影响与民族压迫,起了加速其建立的作用。

    震国建立后不久,唐中宗复位,派恃御史张行岌招慰大祚荣,大祚荣即遣子入侍,臣属于唐。唐睿宗李旦即位后,于公元713年遣郎将崔忻摄鸿沪卿往祚荣所处,拜其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并且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大祚荣随即去靺鞨号,同时以“渤海郡王”的“渤海”取代“震”为国号。从此,渤海作为国号和族称,见于史书。

    渤海国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政权,它既是粟末靺鞨为主联合少量高句丽等遗民建立的一个边疆少数民族王国政权,同时又是附庸于唐王朝的一个名义上羁縻州。每世渤海王的更迭,虽皆由大氏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方式,但均需得到唐王朝的认可,接到册封后才算合法,否则只能称“权知国务”、“知国务”;其二,唐王朝在册封新继立国王的同时,必任命其为忽汗州都督府都督,即继立者要同时接受唐王朝地方官的任命;其三,渤海国有向唐朝贡的义务,史载渤海向唐朝贡凡140余次,朝后梁、后唐10次。

    经过大祚荣开创,大武艺“斥大土宇”和大仁秀“开大境宇”,渤海有一个连成一片的广大区域。疆域东临日本海;西至吉林省乾安、长岭和双辽县一带与契丹相接;南至朝鲜德源附近的龙兴江,北边西起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境,东向约沿七星河或挠力河越乌苏里江,再顺比金河至日本海;西南约东起朝鲜孟山附近,越大同江后在价川附近再过清川江,在义州北越鸭绿江,过辽宁省丹东市北,再经抚顺市与新宾满族自治县间、开原县与昌图县间,达于双辽县境。渤海王城,也是忽汗州都督府府治所在,初在敖东城,后几线迁徙,在第五世王大华屿时迁还上京忽汗城,此后未再变动。渤海人以辛勤劳动,发展和创造了繁荣的经济与光辉灿烂的文化,对古代东北地区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经张教授这么一说,我们还真明白了不少,没想到这渤海郡国竟然有如此来头。

    虽然在六顶山古墓中,张教授已经向我说了不少关于渤海国的历史,但当时是在古墓之中,我也没仔细去听,基本上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这次仔细听了张教授的讲解后,我才知道,渤海国并不是我想象中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看来有些时候,多多了解一下历史也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倒斗的盗墓贼来说,了解一下这些历史的确是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要么我们去倒斗,倒了半天也不知道这古墓究竟是什么朝代的,墓主人在古代是个什么身份。这要是传出去,估计我们也没脸再说自己是倒斗的了。

    “那我们现在要找的这个古城,是怎么回事?”旁边,一个留一手手下下的伙计忍不住问道。

    张教授想了想,很快又和我们说了下关于这古城的历史。

    据说,我们这次要找的这座地下古城,八连古城是当年渤海国第三代王,文王大钦茂所建。八连城是唐渤海国文王的东京龙原府治所,公元785年至794年,八连城曾一度是渤海国的都城,号称亚洲第二大城。

    说到这,我就有些奇怪了,忍不住打断了张教授:“既然曾经是渤海国的都城,那现在这座城怎么会在地下?”

    张教授也是连连摇头:“据传说,在渤海国文王在位之时,八连城曾经经历了一称劫,所有的人全都死在了城里,之后,一夜之间,这座巨大辉煌的城市便消失了。”

    听张教授这么说,我更是觉得这事情有些匪夷所思了:“浩劫?什么浩劫?”

    “不知道。”张教授摊了摊手。

    我这次算是完全发现了,自从我进了六顶山古墓,似乎一切都与渤海国有联系,而且,是都与渤海国的一个人有联系——第三代王,文王大钦茂!

    不说别的,就单说六顶山古墓,墓主人是渤海国的贞惠公主,便是文王大钦茂的二女儿。

    而龙头山上的那七个疑冢,也是渤海国所留,虽然暂时不知道是不是也跟大钦茂所留,但我想即使不是大钦茂所留,也跟他脱不了关系。

    似乎,只要是关于二十年前失踪事件的地点,都与渤海国有关。而这次,林保国要找的地下八连古城也曾是渤海国的都城。我本能的就感觉应该会与失踪事件有所关联。

    虽然只是感觉,但龙百川也和我想的一样,进入古城仔细查查,还没准真能找到关于渤海国的一些秘密,而这些秘密很可能就能帮我们揭开失踪事件的真相。

    算算天数,我们进入死亡之谷已经是第四天了,虽然不知道死亡之谷究竟有多大,不过想来也应该快进入山谷的深处了。

    据当地村民告诉我们的一条关于古城入口的传言:当迷雾散开,神鹊将飞过天际,红果被神鹊食走之时,古城的大门便会打开。

    这几句话,说是关于古城入口的。大概从字面上,分析的话,后三句我暂时不知道什么意思,不过第一句倒是有些明白。迷雾,指的就应该是这死亡之谷中浓厚的瘴气了吧?

    可瘴气怎么会散开?我们进入死亡之谷四天的时间,这瘴气根本就没有消散的迹象,虽然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这些瘴气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

    .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