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才下去三天,又深得陛下信任。”</p>

    “如今饿死了人,是他的罪过?还是周忱的罪过?”胡惟庸沉声道。</p>

    此时,房间内,气氛显得极为压抑。</p>

    胡惟庸从椅子上站起来,站在案桌前,目光直视众人。</p>

    不去不知道,这一派人去,就饿死了人。</p>

    不管是谁的罪过,他们中书省的官员都难逃追究。</p>

    若是朱元璋真要查起来,牵连的就不会是一个两个这么简单。</p>

    “胡丞相......”</p>

    “你们得到消息,立时便来找我,无非就是想知道事情到底发展到哪一步了。”</p>

    “这些事和你们有没有关系我不知道,但你们若是想借此事把陈良拉下水。”</p>

    “我告诉你们,不可能。”</p>

    “即使你们把罪名安在周忱身上,这个罪名也坐不实。”</p>

    胡惟庸一甩衣袖,背对众人道:“你们谁的责任,自己承担。”</p>

    “不然到时候牵扯出中书省更多的人,大家都没有好下场。”</p>

    “你们也别想找周忱来当这个替罪羊,眼下江南治水是要事,他死不了。”</p>

    “这个折子届时一定会递至御前。”</p>

    “在这之前要是还没有人自己主动上罪状,谁都救不了你们,走吧。”</p>

    见胡惟庸下了逐客令,几人默默站起身,刚一走到门口,只听胡惟庸又开口道:“别真让一个小小的御史把南方官员的话语权都给玩没了。”</p>

    ......</p>

    江南,巡抚衙门内。</p>

    “陈御史!赈灾粮果真都下来了!甚至比以往多出数倍!”周忱一脸惊喜道。</p>

    此时,陈良看着账目眉头紧皱。</p>

    他左翻右翻,随即将账目合上仍在一旁。</p>

    见陈良一脸沉闷的模样,周忱不禁开口道:“陈御史,这赈灾的粮都已经下来了,并且已经往江南各个受灾地分发。”</p>

    “你为何还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p>

    闻言,陈良冷声道:“数目不对,虽然这批赈灾粮可以支撑一段时间。”</p>

    “但是过不了灾荒,江南恐怕又得伸手向朝廷要粮。”</p>

    “不然就从临省借调。”</p>

    见状,周忱苦笑一声道:“陈御史,这么多粮食,我们都已经很知足了。”</p>

    陈良站起身,来回踱步,随即命人道:“叫于子明来。”</p>

    “周大人,你必须即刻修书一封,命人前往临省再借一批粮过来。”</p>

    此话一出,周忱面色不解道:“眼下粮食足够,为何要向临省借粮?”</p>

    “届时再借,若是朝廷赈灾粮发不下来,我们拿什么赈灾?”</p>

    “我走之前,陛下和太子都答应过我,全力支持治水。”</p>

    “但这才第一次,数目便对不上,少掉的粮食到底到哪里去了?”</p>

    周忱当即面色一变,来到陈良身边低声道:“这个问题就不是你我该管的了。”</p>

    “我们只管治水,其他的......”</p>

    “我现在就是在管治水!”陈良厉声道。</p>

    “赈灾粮若是下不来,老百姓就得饿死。”</p>

    “老百姓饿死,还怎么治水?现在最要紧的是挖深沟将水全部向城外疏通出去。”</p>

    “他们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干活?”</p>

    就在这时,只听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p>

    随即,于子明出现在两人面前。</p>

    “于子明,你确定到来之后的每一粒粮全都进了粮仓?”</p>

    于子明当即点头道:“确定,其他地方的数目也都记在账目上。”</p>

    “怎么了?”</p>

    “你把这些账目誊抄一份送到我这里来。”</p>

    “还有,现在灾民的情况怎么样了?”</p>

    “放心吧,现在他们已经领了粮回去了。”</p>

    闻言,陈良眉头一皱,道:“我不是让你和韩克忠他们去呼吁百姓挖深沟疏通积水吗?”</p>

    “他们领了粮就回去了?”</p>

    此话一出,于子明看了周忱一眼,随即低头不语。</p>

    “到底怎么回事?”</p>

    “是知府大人,他不同意你的疏通方案,不让挖。”</p>

    “而且分发粮食的时候,他也一直在催促大家,有些老百姓没拿到多少粮食就回去了。”</p>

    见状,陈良看向一旁的周忱。</p>

    “周巡抚,这是怎么回事?”</p>

    周忱此时亦是眉头紧皱,随即命人又将知府叫来。</p>

    结果知府却以赈灾以及疏通积水为由不肯过来。</p>

    见状,陈良当即便要出门亲自过去。</p>

    刚走两步,却被一旁周忱给拦了下来。</p>

    “陈御史,算了。”</p>

    “这个知府是中书省推荐过来的,做事历来都是如此。”</p>

    “届时省里议案,将此事敲定不就好了,他还能不做不成?”</p>

    听闻此言,陈良眉头一皱。</p>

    “你是巡抚,现在江南治水耽误不得。”</p>

    “结果你现在要去听一个知府的?”</p>

    “不是听他的,是要尊重他的意见,我方才也说了,他是中书省推荐过来的。”</p>

    此话一出,陈良瞬间明白,对方两次提起中书省,此人背后肯定是有人撑腰。</p>

    不然他周忱堂堂巡抚,怎么还要这么看重一个知府的意见?</p>

    “但是现在排水耽误不得,况且有些百姓根本没发到足够的粮食。”</p>

    “他们吃不饱,之后靠谁来排水?”</p>

    “周巡抚,我也实话告诉你,我这次下来,头上担着天大的干系。”</p>

    见陈良面色不悦,且江南每年发灾,若此次又处理不好。</p>

    自己这个巡抚,恐怕就真要干到头了。</p>

    虽然对方只是个上任不过几天的年轻小官,但是身上担着的担子比自己只重不轻。</p>

    自己处理不好,顶多丢了乌纱帽,再不行蹲几年牢。</p>

    而对方要是处理不好,那可是要掉脑袋的。</p>

    “放心,我在江南当了这么多年巡抚,这次你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下来治水。”</p>

    “我必然全力配合你们,只要你们能把水治好。”</p>

    “明日我便召人于衙门议案,现在先把让人把赈灾给处理好了,明日疏通积水之事,定然有个结果。”</p>

    见周忱一副斩钉截铁的模样,陈良心中稍宽了宽。</p>

    毕竟是自己主动请缨下来,才穿越过来没几天,要是真就这么丢了脑袋,那也太冤了。</p>

    就在这时,一名官兵突然跑了进来,二话不说跪在地上。</p>

    “大人!河水突然上涨,把城外农房淹了,已经淹死人了!”</p>

    此话一出,周忱顿时双眼一黑。</p>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