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于翰林院抽调人手前往江南治水,这是陛下的旨意。”</p>
朱标一开口,众人顿时安静下来。</p>
陈良点起几名官员,被点到的人一个个如丧考妣。</p>
但碍于太子在此,且又是皇上的旨意,众人也不敢有什么埋怨之言。</p>
见众人兴致不高,陈良呵呵一笑。</p>
“各位,不必如此,若是治好江南水患,那可是大功一件。”</p>
“届时各位还朝之后,陛下必有嘉奖。”</p>
话音未落,其中一名南方官员若忍不住反驳道:“嘉奖?”</p>
“御史大人,江南水患就连那些大臣都无能为力。”</p>
“中书省前前后后又是派人又是花费金银,也没见什么成效。”</p>
“他们都解决不了,更何况我们这些刚入翰林的人?”</p>
此话一出,众人立刻跟着附和。</p>
“没错,御史大人,太子殿下,江南水患真不是我们几个人就能解决不了的。”</p>
此时,站在一旁被选中的北方官员也一个个看着陈良。</p>
其中一人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一旁的韩克忠拦下。</p>
太子朱标心中亦是觉得,仅靠这些初入翰林的学子去治理江南水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p>
但陈良已经答应朱元璋,若是还未出发便因为困难而止步不前。</p>
那可是欺君之罪,陈良性命就要交代在奉天殿上了。</p>
“各位,这件事是我在陛下面前答应下来的。”</p>
“我既然敢答应,就有治理好江南水患的把握。”</p>
“各位相信我陈良,我向各位保证,不出三月。”</p>
“大家便能凯旋而归,人人有功!”</p>
陈良一副自信慢慢的模样,仿佛江南水患不过小事一桩。</p>
见对方如此自信,朱标便也没有再说什么。</p>
“没错,我们应该相信陈大人,这可是咱们建功立业的好机会。”</p>
南方官员中突然想起一人的声音。</p>
陈良不免有些诧异,放眼望去,见说话者竟是南榜新科状元陈安。</p>
“御史大人,陈安自愿前往江南治理水患。”</p>
方才陈良点将之时,并未点到陈安,如今对方却主动请缨,令陈良不禁有些诧异。</p>
“各位看见了吧,陈安能够主动请缨,证明人家就有这个自信,能治理好江南水患。”</p>
“事在人为,三日之后启程,我等各位凯旋。”朱标鼓舞道。</p>
......</p>
皇宫偏殿内。</p>
“徐达,咱可是许久都未曾和你谈心了。”</p>
此刻坐在朱元璋对面的,正是大明魏国公徐达。</p>
“是啊,陛下日理万机,臣也不好打搅。”</p>
闻言,朱元章顿时面露不悦之色。</p>
“徐达,咱们素来以兄弟相称,这里又不是奉天殿,你这么拘谨干什么?”</p>
此话一出,徐达先是一愣,随即哈哈笑道:“你这么说,那咱可就不客气了。”</p>
“大哥!”</p>
两人酒过三巡,朱元璋突然开口道:“徐达,今日早朝之事,你认为如何?”</p>
“挺好,挺好。”</p>
“啧,什么挺好,咱问你那摊丁入亩的国策,你有什么看法?”</p>
“咱不过一介武夫,对这些事情一窍不通。”</p>
见徐达并不上心,光顾着吃喝。</p>
朱元璋一把将其手中的酒杯按下。</p>
“说正经的,这次江南水患且不知他有没有能力治理,还要推行国策。”</p>
“那些个文官,一个个只顾着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于治水却拿不出一个好法子来!”</p>
见状,徐达松开酒杯,眉头皱了皱。</p>
“大哥,这治理国家的事情,咱真是弄不明白。”</p>
“不过那个叫陈良的竟然敢当着大家的面拍着胸脯保证,想必有几分本事。”</p>
“既然已经派他去了,就不要心生犹疑,让他们放手干就是。”</p>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p>
就在这时,一名仕女走至二人面前。</p>
“陛下,太子求见。”</p>
“太子要来见咱?快让他进来!”</p>
随后,只见太子朱标踏入偏殿内。</p>
“父皇,陈良已经从翰林院选定官员,三天后便启程。”</p>
闻言,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问及一些情况。</p>
“倒是没什么其他的问题,只是那些南方官员,或多或少心生不满。”</p>
听闻此言,朱元璋不着痕迹的扫了一眼徐达。</p>
“那些南方官员不知道是咱下的旨吗?”</p>
“竟然还敢心生不满。”</p>
“正好你徐叔叔在这,你好好汇报一下,他们怎么个心生不满。”</p>
“诶诶诶,他们文官的事情我这个武将就不掺和了。”</p>
“陛下,我就先回去啦。”</p>
“你看你,怎么突然就要走?”</p>
“我突然想起来,妙锦现在大了,要买些新的丝绸做衣裳。”</p>
“本来答应好的事,一时给忘了。”</p>
“嘿我说你个徐达,买丝绸这种事,还要劳烦你魏国公亲自去啊?”</p>
“害,这不是怕下人挑选的妙锦不喜欢。”</p>
徐达当即便告辞要走,朱标突然开口道:“徐叔,不用去了。”</p>
“我在来的路上碰到伯母和妙锦妹妹一干人等前往集市。”</p>
此话一出,徐达愈发着急起来。</p>
“那我更得去了,不然她娘俩还不知道怎么蛐蛐我呢。”</p>
“你们父子二人好好聊聊,我就先走了。”</p>
见徐达慌慌张张离开,朱元璋指着对方的背影笑道:“这么个大将军还怕老婆。”</p>
见朱元璋嘲笑徐达,朱标心中腹诽:你不怕?</p>
当然,明面上还是要给足自己父亲面子。</p>
随后,他便将陈良点将一事详细说了一遍。</p>
“哼,这些人,一天到就知道找借口!”</p>
“父皇,不过治理江南水患,仅靠他们那些初入翰林点官员,确实有些为难他们。”</p>
“标儿,你可知我什么朝廷耗费人力物力去治理江南水患依然不见成效吗?”</p>
朱标摇头道:“孩儿不解。”</p>
“哼,那些人,钱往下拨十成,到了中书省往下拨,恐怕只能拨七成。”</p>
“能真正用到治理上的,恐怕只有三成不到。”</p>
此话一出,朱标顿时面露恍然之状。</p>
“这些新入翰林的官员有没有能力咱不知道。”</p>
“但是他们起码会竭尽心力去治理水患。”</p>
“毕竟要是治不好,他们的脑袋就得留在奉天殿上。”</p>
“他们可以说是,把头别在裤腰带上干活。”</p>
朱标一开口,众人顿时安静下来。</p>
陈良点起几名官员,被点到的人一个个如丧考妣。</p>
但碍于太子在此,且又是皇上的旨意,众人也不敢有什么埋怨之言。</p>
见众人兴致不高,陈良呵呵一笑。</p>
“各位,不必如此,若是治好江南水患,那可是大功一件。”</p>
“届时各位还朝之后,陛下必有嘉奖。”</p>
话音未落,其中一名南方官员若忍不住反驳道:“嘉奖?”</p>
“御史大人,江南水患就连那些大臣都无能为力。”</p>
“中书省前前后后又是派人又是花费金银,也没见什么成效。”</p>
“他们都解决不了,更何况我们这些刚入翰林的人?”</p>
此话一出,众人立刻跟着附和。</p>
“没错,御史大人,太子殿下,江南水患真不是我们几个人就能解决不了的。”</p>
此时,站在一旁被选中的北方官员也一个个看着陈良。</p>
其中一人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一旁的韩克忠拦下。</p>
太子朱标心中亦是觉得,仅靠这些初入翰林的学子去治理江南水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p>
但陈良已经答应朱元璋,若是还未出发便因为困难而止步不前。</p>
那可是欺君之罪,陈良性命就要交代在奉天殿上了。</p>
“各位,这件事是我在陛下面前答应下来的。”</p>
“我既然敢答应,就有治理好江南水患的把握。”</p>
“各位相信我陈良,我向各位保证,不出三月。”</p>
“大家便能凯旋而归,人人有功!”</p>
陈良一副自信慢慢的模样,仿佛江南水患不过小事一桩。</p>
见对方如此自信,朱标便也没有再说什么。</p>
“没错,我们应该相信陈大人,这可是咱们建功立业的好机会。”</p>
南方官员中突然想起一人的声音。</p>
陈良不免有些诧异,放眼望去,见说话者竟是南榜新科状元陈安。</p>
“御史大人,陈安自愿前往江南治理水患。”</p>
方才陈良点将之时,并未点到陈安,如今对方却主动请缨,令陈良不禁有些诧异。</p>
“各位看见了吧,陈安能够主动请缨,证明人家就有这个自信,能治理好江南水患。”</p>
“事在人为,三日之后启程,我等各位凯旋。”朱标鼓舞道。</p>
......</p>
皇宫偏殿内。</p>
“徐达,咱可是许久都未曾和你谈心了。”</p>
此刻坐在朱元璋对面的,正是大明魏国公徐达。</p>
“是啊,陛下日理万机,臣也不好打搅。”</p>
闻言,朱元章顿时面露不悦之色。</p>
“徐达,咱们素来以兄弟相称,这里又不是奉天殿,你这么拘谨干什么?”</p>
此话一出,徐达先是一愣,随即哈哈笑道:“你这么说,那咱可就不客气了。”</p>
“大哥!”</p>
两人酒过三巡,朱元璋突然开口道:“徐达,今日早朝之事,你认为如何?”</p>
“挺好,挺好。”</p>
“啧,什么挺好,咱问你那摊丁入亩的国策,你有什么看法?”</p>
“咱不过一介武夫,对这些事情一窍不通。”</p>
见徐达并不上心,光顾着吃喝。</p>
朱元璋一把将其手中的酒杯按下。</p>
“说正经的,这次江南水患且不知他有没有能力治理,还要推行国策。”</p>
“那些个文官,一个个只顾着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于治水却拿不出一个好法子来!”</p>
见状,徐达松开酒杯,眉头皱了皱。</p>
“大哥,这治理国家的事情,咱真是弄不明白。”</p>
“不过那个叫陈良的竟然敢当着大家的面拍着胸脯保证,想必有几分本事。”</p>
“既然已经派他去了,就不要心生犹疑,让他们放手干就是。”</p>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p>
就在这时,一名仕女走至二人面前。</p>
“陛下,太子求见。”</p>
“太子要来见咱?快让他进来!”</p>
随后,只见太子朱标踏入偏殿内。</p>
“父皇,陈良已经从翰林院选定官员,三天后便启程。”</p>
闻言,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问及一些情况。</p>
“倒是没什么其他的问题,只是那些南方官员,或多或少心生不满。”</p>
听闻此言,朱元璋不着痕迹的扫了一眼徐达。</p>
“那些南方官员不知道是咱下的旨吗?”</p>
“竟然还敢心生不满。”</p>
“正好你徐叔叔在这,你好好汇报一下,他们怎么个心生不满。”</p>
“诶诶诶,他们文官的事情我这个武将就不掺和了。”</p>
“陛下,我就先回去啦。”</p>
“你看你,怎么突然就要走?”</p>
“我突然想起来,妙锦现在大了,要买些新的丝绸做衣裳。”</p>
“本来答应好的事,一时给忘了。”</p>
“嘿我说你个徐达,买丝绸这种事,还要劳烦你魏国公亲自去啊?”</p>
“害,这不是怕下人挑选的妙锦不喜欢。”</p>
徐达当即便告辞要走,朱标突然开口道:“徐叔,不用去了。”</p>
“我在来的路上碰到伯母和妙锦妹妹一干人等前往集市。”</p>
此话一出,徐达愈发着急起来。</p>
“那我更得去了,不然她娘俩还不知道怎么蛐蛐我呢。”</p>
“你们父子二人好好聊聊,我就先走了。”</p>
见徐达慌慌张张离开,朱元璋指着对方的背影笑道:“这么个大将军还怕老婆。”</p>
见朱元璋嘲笑徐达,朱标心中腹诽:你不怕?</p>
当然,明面上还是要给足自己父亲面子。</p>
随后,他便将陈良点将一事详细说了一遍。</p>
“哼,这些人,一天到就知道找借口!”</p>
“父皇,不过治理江南水患,仅靠他们那些初入翰林点官员,确实有些为难他们。”</p>
“标儿,你可知我什么朝廷耗费人力物力去治理江南水患依然不见成效吗?”</p>
朱标摇头道:“孩儿不解。”</p>
“哼,那些人,钱往下拨十成,到了中书省往下拨,恐怕只能拨七成。”</p>
“能真正用到治理上的,恐怕只有三成不到。”</p>
此话一出,朱标顿时面露恍然之状。</p>
“这些新入翰林的官员有没有能力咱不知道。”</p>
“但是他们起码会竭尽心力去治理水患。”</p>
“毕竟要是治不好,他们的脑袋就得留在奉天殿上。”</p>
“他们可以说是,把头别在裤腰带上干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