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也知道,是陈良提出的这项国策。”</p>

    “既然是他提出,自然由他在朝中坐镇,总领此事。”</p>

    “今后太子会全心全力辅助陈良推行国策。”</p>

    见状,群臣一个个大为不解,同时扫向站在一边默不作声的陈良。</p>

    顿时,无数双带着不善与审视的目光集中在陈良身上。</p>

    一旁的御史此时亦是看向陈良,都是御史,怎么你就这么能耐呢?</p>

    “陈良,你也听到了。”</p>

    “若是有什么问题,你就直接跟太子说,他自会来告知咱。”</p>

    说话间,朱元璋看向一旁的太子朱标。</p>

    只见朱标点了点头,并未开口。</p>

    见连太子都是如此反应,群臣心知这件事朱元璋早就决定好了。</p>

    告知群臣只不过是走个过场,目的是要他们配合陈良。</p>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你们可还有其他事情启奏?”</p>

    话音刚落,只见一人从队伍中站了出来。</p>

    “陛下,近来春雨连绵,江南地区连日下雨,现今已是一月有余。”</p>

    “雨势依旧没有停止的迹象,现今大水灌溉农田,给当地百姓造成极大的困扰。”</p>

    朱元璋接过折子,皱着眉看了起来。</p>

    “咱在月初时候,不是已经派人去治水了吗?怎么还是弄成这个样子?”</p>

    “况且大雨已经连续下了一个多月你们才上报。”</p>

    “陛下,派去治水的人已经竭尽心力,只是收效甚微。”</p>

    “朝廷当初花了这么多钱财去治水,你现在告诉咱收效甚微?”</p>

    “陛下,此等天灾,不是人力金银人力所能解决的。”</p>

    “若是天一直下雨,即便再多的人力物力也无济于事啊。”</p>

    闻言,陈良心中腹诽。</p>

    “什么竭尽心力,朝廷用来赈灾的金银,八成是被贪官给吞了。”</p>

    “陛下,不如就让陈良在翰林院调派人手去江南治水。”</p>

    “同时推行他摊丁入亩的国策。”</p>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将目光集中在陈良身上。</p>

    此时陈良心中亦是一阵苦涩。</p>

    “什么好事都轮到我头上了。”</p>

    “不仅指望我治水,还指望我推行国策。”</p>

    “老朱还不让我亲自前往,要我留在朝中总领指挥。”</p>

    “这是把我当什么了?怎么我能开上帝视角是吧?”</p>

    就在这时,太子朱标忽然发话道:“父皇,陈良入翰林院不到两天的时间,对大明许多情况尚不是很了解。”</p>

    “他如今不过是一届御史,如何能处理这么多事?”</p>

    话音刚落,一名红袍官员突然出声道:“太子此言差矣。”</p>

    “陈良能提出摊丁入亩的国策,足以证明他才智过人。”</p>

    “更何况他还敢带着一群北方学子击鼓鸣冤,一人直入奉天殿面圣。”</p>

    “相信在江南,陈良可以大展宏图。”</p>

    “不仅能治好江南水患,更能将国策推行起来。”</p>

    听见这一番恭维自己的话,陈良心中再清楚不过。</p>

    反正这水他们是治不好也懒得治,就直接把这等天灾难题推给自己。</p>

    就算能解决水患,还得在当地推行国策。</p>

    自己还坐镇朝中,不能真正了解到当地的具体情况。</p>

    到时候出了什么差错,老朱肯定怪罪在自己头上,连同治水的黑锅都自己背了。</p>

    “陈良,诸位大臣都很看好你啊。”</p>

    “对于大家的提议,你认为如何?”</p>

    闻言,陈良当即站了出来,却见太子朱标看着自己,轻轻摇了摇头。</p>

    见状,陈良心知对方不想让自己应承下来,毕竟这明摆着是一个大坑,就等着自己往里跳。</p>

    “陛下,只要能让臣亲自前往江南一探究竟,臣便接受大家的提议。”</p>

    此话一出,群臣顿时开始议论起来。</p>

    “小小年纪口出狂言,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p>

    “老夫方才不过是故意这么说,根本没指望他应承下来。”</p>

    “没想到他这把自己当根葱了。”</p>

    “呵呵,他不是能耐的很吗?还未入翰林时便闹出这么大动静,还差点要了刘大人的脑袋。”</p>

    “他要答应,就让他答应好了,我们只需要等着看笑话。”</p>

    “就是,老天爷连下一个多月的雨,我们中书省努力这么久都没见什么起色。”</p>

    “这小子不仅要治水,还得推行国策,看他怎么收场!”</p>

    奉天殿上,群臣没一个看好陈良。</p>

    此时,高座龙椅之上的朱元璋亦时眉头紧皱。</p>

    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自信了吗?</p>

    “陈良,你可要想好了。”</p>

    “这治水便是一件难题,更何况你还要推行国策。”</p>

    “咱可以让你去江南察看当地情况,但若是解决不了。”</p>

    说到这,朱元璋声音一顿,目光中带着狐疑和审视,直勾勾的盯着陈良。</p>

    “陛下,只要能让我亲自前往江南,臣便能够做到。”</p>

    见陈良信心满满的应承下来,太子朱标微微叹了口气。</p>

    “好!就这么定了!”</p>

    “散朝之后,你便同太子前往翰林院抽调人手。”</p>

    “启程日期你自己定,不过咱要是召你回来,你不得推脱。”</p>

    “臣,领命!”</p>

    ......</p>

    散朝之后,陈良连同太子朱标前往翰林院。</p>

    路上,朱标皱眉道:“陈良,方才朝会,群臣明摆着给你下难题,你怎么就这么答应下来了?”</p>

    闻言,陈良微微一笑。</p>

    当然是离你爹远点啊,不然哪天脑袋没了怎么办?</p>

    “咳咳,殿下放心,我既然敢答应,就必然有办法解决。”</p>

    见陈良如此自信,朱标张了张嘴,却终究没有再说什么。</p>

    两人很快来到翰林院,有太子朱标在此,陈良很快便云集起一部分官员。</p>

    点起几名北方官员之后,陈良又选取几名南方官员。</p>

    “什么?要我们去治水?”</p>

    “我们这才入翰林不到两天,为什么要让我们去江南?”</p>

    “就是,陈良,你不会是仗着自己现在有些权力,在这拿我们寻开心吧!”</p>

    见南方官员一个个表达心中不满,陈良并未反驳,而是默默让出一个位置。</p>

    随后,只见从陈良身后缓缓走出一道人影。</p>

    众人一看到此人,一个个立即跪在地上,生怕自己跪慢了一般。</p>

    “参见太子殿下!”</p>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