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真实的视角
文 / 鲁油

405章:初三第一次月考(1)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于是,吴真实暂时放下了暑假后第一次考试成绩不达预期产生的彷徨,重新的加入了努力学习的大军。

    后来,吴真实才知道,有的时候,即使感觉有些放不下也不得不要放下了。

    第二天一到教室,关老师就宣布:“一个星期之后就是这个初三的第二次月考了,大家抓紧时间。”

    这么一来,吴真实才明白,到了这毕业班,每个月都将迎来一场月考。

    自然,这样其实也不错,刚好可以及时的追踪到复习的情况并及时的做出应对。

    接着,生地会考的成绩也出来了。

    不过,似乎是一种比较奇怪的排名分。

    自然,成绩其实并不太理想,在班上的中游。

    不过,吴真实明白,这过去了的事情其实意义不大了,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把握将来。

    毕竟,剩下的七门主科才是大头。

    很显然,随着考试频率的增加,应对考试的准备要做出调整。

    毕竟,之前的考试都是开考前两个星期就开始加大马力。

    而现在,则变成了月考,如果继续这么做那就会让人非常疲惫。

    毕竟,这样加强复习其实是比较影响长期的复习计划的。

    此外,这些科目都有着厚厚的一堆教材需要在剩下的一年中进行仔细的复习。

    所以,在应付好这频繁的考试的同时还得想办法进行长期的有规律的复习。

    而这就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任务了。

    不过,这个时候正是需要加强信心的时候,所以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吴真实还是将接下来的月考要考察的地方扎实的过了一遍。

    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新课似乎比较简单,内容很容易就标注了一番。

    但是,历史课中所谓的人类文明的起源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内容。

    非洲大陆上的亚当夏娃似乎太过遥远,虽然曾经也对这起源阶段感兴趣。

    但是,当这些内容跑到课本中之后却反而没有了兴趣。

    只能说,粗浅的明白了在劳动的过程中人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智慧。

    当然,化学相对来说则是比较有趣的,毕竟实验室中的各种操作规范就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虽然,运气好的弗莱明可以用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未及时清理的实验器皿中发现青霉素这种玩意,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操作不当或者没有及时清洗试验器材往往会产生不可估计的后果。

    毕竟,严谨的操作才能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即使最简单的闻药品的气味,在进行完课程之前大部分人也都会不自觉的进行危险操作。

    毕竟,一般来说,在认知中闻都是闻的食物的气味。

    所以,姜老师问怎么闻药品的气味,大部分人做出的示范基本都是将鼻孔凑到了广口瓶上。

    但是,这个面对食物正常的操作在面对各种化学药品的时候却很可能会产生致命的后果。

    毕竟,大部分的化学药品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毒性。

    摄入呼吸道超过一定量之后,很可能会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自然,姜老师为了让大家记住教训,准备的也是气味比较明显的氨水(放出的氨气是类似于厕所中的气味。)。

    所以,上去示范的两个同学马上显得狼狈不堪。

    接着,姜老师才分外严肃的告诉大家,一定不能用鼻子凑到存放化学药品的瓶子上去闻。

    接下来,就把用手慢慢的将药品中溢出的部分慢慢的扇向鼻子的操作做了两遍。

    自然,那两个同学闻到氨气之后的样子在全班同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吴真实也对这一系列的操作要求都非常注意。

    化学书上的这部分内容又被吴真实反复仔细的看了五六遍。

    数学则开始了圆相关的内容。

    自然,作为初中数学中的最难的部分,吴真实显得是比较吃力的。

    不过,基础还在,所以操作起来并不非常麻烦。

    物理的电路图则在掌握了串联并联之后变得没有难度了。

    英语则是继续初期阶段的道路探索,毕竟中考的词汇量按目前这个速度似乎是无法完成的。

    于是,初三阶段的第一次月考就这么展开了。

    自然,一到考试就是先考语文。

    似乎前面暑假以来的努力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所以语文的题目都做得比较好。

    只是在古诗文翻译中显得比较矛盾。

    这次月考没有和以往一样拿出类似塞翁失马之类的小短篇古文来考。

    而是选择了看似比较简单的七言绝句。

    但是,作者却是个闻所未闻的花蕊夫人,这样一个名字吴真实完全找不到什么头绪。

    自然,这样一篇绝句赏析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过,内容似乎还是比较接地气的,虽然《述国亡诗》这个名字显得比较沉重。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几句话的大体意思其实还是容易理解的,不过翻译起来似乎就比较麻烦。

    毕竟,按照后面门可罗雀的注释很难搞清楚诗的背景,只是大概知道是以类似皇后角度的口吻来诉说亡国之恨。

    不过,唯一的一个将后面两句翻译的翻译题却高达5分,所以吴真实开始思考怎么样翻译比较好。

    自然,按照前后对照,“十四万人齐谢甲”就是指的第一句“君王城上竖降旗”的后果。

    而“更无一个是男儿”单看则似乎说的就是这些人中没有一个男人。

    但是,结合前面两句则似乎又是在讽刺这种不战而降的事情。

    于是,吴真实就显得犹豫了起来。

    毕竟,单看后两句翻译和结合整诗翻译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此外,由于对于花蕊夫人的身份一无所知,所以似乎无论怎么翻译都不保险。

    这么一来,这个古诗文理解中花费的时间就多了起来。

    于是,为了保守起见,最终两种翻译都抄在了答卷上。

    刚好答卷给了两行,所以一种翻译结果写了一行。

    写罢之后,看了看时间,吴真实马上开始做起下面的题来。。

    但是,后面的题目依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作文则完全打破了常规思维。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