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是时机不成熟,那不叫表白,叫为难。
他们两家的关系,早已亲密的如同一家人,介入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舒雨没有这个心思,他强行表白,这不是叫她为难吗?
更何况,他们的一切,应该有个最美好的开始,留下最美好的回忆。而不是随随便便,发生在日常生活里。
第104章 市场化
舒雅要到晚上才回来, 所以中午是他们三个人一起。 吃完饭, 路英兴致勃勃的开始泡咖啡。
雀巢的瓶装咖啡,一瓶咖啡一瓶伴侣包装在一个精美的礼盒里,是这几年的热门礼品。
路英特意买了一套咖啡杯,漂漂亮亮的白瓷杯, 装着速溶咖啡端上来,仪式感十足。
“我听舒雅说起你那个工作室的事,真是令人叫绝, 要不是你忙, 我早想问问你。”路英很关心这个工作室, 当初她知道的太晚了, 想帮忙也没她的份, 深感遗憾。
“现在遇到困难了,也不对, 应该是困惑。”舒雨确实想和路英聊一聊, 她前世并非什么高大上的精英阶层,或是什么高级管理人员。
无非是生活坎坷, 经历的多一些,看到的也多一些,生活技能也多一些。对于人情世故, 各种人的心态,也多少懂一些。
可这些并不能解决她这一世,遇到的全部问题。她也明白,自己在很多地方有所欠缺。
舒雨一一道来, 路英一边听一边点头,“曲歌的做法一点也不奇怪,这样的人以后一定混的很好。”
舒雨一摊手,“我也这么想。”
其实每个人身边,可能都有这么一个人,功利心极强,不缺能力也不缺上进心,能抓住一切能够抓住的机会。只是在他们上进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伤。
这种误伤大多是在道义的层面上,甚至你连指责的话都说不出口,但当事人每每想到的时候,都有一口恶气憋在胸口,噎不下又吐不出的恶心感挥之不去。
舒雨没想过阻止曲歌的上进,她只是想知道,面对现在的局面,她要怎么选择才是对的。
“你的想法是什么?”路英问道。
“我的初衷从未改变,希望工作室能够运转下去,给更多贫困生带去实质性的帮助。”舒雨没有任何犹豫的说出这番话。
路英点点头,“曲歌想把工作室并入学生会,由学生会来管理?而你并不相信学生会?”
舒雨再次犹豫,“事实上,曲歌私下找我谈过一回,态度很真诚。”
说到底,还是不相信。
可大家都是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学业。舒雨自家知道自家事,她还有深城的工厂需要她培训员工,画设计图,以及和许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她不可能将所有时间都花在工作室上,那不现实。
但工作室也同样是她的心血,而且承载着帮助更多人的使命,她不想看到一个好好的项目虎头蛇尾,热闹一场最后什么也没留下。
真是左右为难啊,不然也不会请路英帮她出主意。
一旁的路晁忽然插话道:“可你终究是要毕业的。”
学生会会一直存在,而学生四年后会毕业。
舒雨忽然一拍脑门,发生自己是不是变傻了,她一直在犹豫,在思考的好像是个伪命题。
她一直在乎的是学生会能不能经营好工作室,真正为贫困生谋福利,而不是用来争功劳谋私利。
却没考虑到,她迟早有一天会毕业,创立工作室的元老,出钱的元老,一个个都毕业了,不管她情不情愿,工作室最终还是会落到学会生的手中。
难道只有将工作室交出去这一个选项吗?
可她的直觉却一直在提醒她,让她下不了决心。
“为什么不想想第三条路呢?”路英也不希望工作室占据舒雨更多时间,那些贫困生家庭条件不好还能考上重点大学,必然非常优秀。
舒雨的心肠太好,肯定十分同情他们。万一同情着同情着,有些感情就是从同情开始的,咳咳,太不吉利了,不能这么想。
交给学生会就更不可取了,会侵占别人劳动成果来给自己谋利益的人,从来都不能相信。如果好好的善举最后变成面子工程,甚至是学生们争名夺利的工具,舒雨该多伤心啊。
路英比舒雨更清楚政治框架下的斗争,而舒雨明显缺乏相关经验。
舒雨也希望有第三条路,可是想不出来啊。
路英也不说话了,开始认真思索第三路在什么地方。
可想来想去,仍是无解,难道真的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吗?
“为什么不市场化呢?”路晁想到化工厂里发生的一切,忍不住按图索骥,觉得完全可以用一个套路嘛。
“市场化?”路英气乐了,“她那是学校里的,嗯……”
真的不可以吗?她转而朝舒雨看过去。
舒雨很意外的看着路晁,忽然眉头一松,笑了。
“确实是个不一样的思路,大家帮我再捋捋。”能不能市场化,怎么市场化,她需要一个足够细致的章程。否则,怎么跟学生会掰腕子。
“首先是能不能的问题。”路英看了一眼儿子,也很意外他会这么说。
在场两个做生意的人,偏叫他这个在工厂实习的理工男提出来,她到底该觉得没面子,还是该觉得骄傲啊,这孩子,真叫人不省心。
“启动资金是丘兰提供的,没有花过学校一分钱,但用了学校的场地。”舒雨顺着路英的话说下去。
当然,你按后世的思维习惯,那肯定是可以,但什么年代就得按什么年代的规矩来办。
“该还的器材,该还的人情,都还了。”都是她亲自去办的,比如对他们帮助最大的管父,所送的镜头是她自己花的钱。反正国外的电器便宜,许然帮他们随手划拉一部分,随着生产线一块运过来。
彩电冰箱洗衣机,还有舒雨要求的单反相机,帮他们办事的人,随手配了几个镜头。除了替工作室买的相机,舒雨自己也留了一台,当然还包括那些镜头。
送给管父的,就是众多镜头中的一个,值不值钱,值多少钱,舒雨真不知道。她只是试了一下,发现有一个镜头玩不转,大约是她不够专业的原因。换而言之,肯定适合专业人士,所以才成为送给管父的礼物。
“那么丘兰怎么想呢?”这里头的关键人物是丘兰,路英提醒她道。
舒雨也不敢肯定,如果是平时,她肯定站在自己这一边。但和学生会对上,她有没有那个胆量,舒雨不能替她作主。
路英和舒雨探讨一番,发现里头的变数太多,干脆从长计议,等舒雨把关系梳理清楚再说。
两个人商量完,一起扭头去看路晁,路晁被盯的有点慌张,又怎么了。
“你怎么会想到市场化?”
“你跟姚厂长都学了些什么?”
两个问的问题看似不一样,其实都表达了同一个疑问,他怎么会想到市场化这件事的。
“你们等一下,姚厂长又是什么人?”路英发现一个自己不认识的人,两个孩子却都认识,这又是怎么回事?
路英听完姚厂长的来历,也不由得唏嘘不已。
路晁明显知道的更多,“他当年采购的事被中断,国内另一家化工厂采购了日本的设备。他回去之后和厂长的矛盾越来越深,几乎无法共事,最近被调到现在这家乐辰化工厂当厂长。”
调到京城,从副厂长到厂长,绝对是高升。但若是一家已经半停产的工厂,那基本可以算作上当受骗,被人害了。
“他想在工厂里搞承包责任制。”路晁一句话解开他会提出市场化的原因。
路英抚掌道:“这位姚厂长,果真是个人物。”
八十年代就有承包责任制,主要是针对开工不足,职工发不出工资的工厂企业。企业还是归属于国营性质,但由职工提出承包,制定合同,和政府谈妥条件,简单说叫作自负盈亏。
虽然承包责任制提出来好几年,但真正敢这么做的人,仍然是极少数。现在主要是乡镇企业这么干的多,造就了未来人数众多的农民企业家。
舒雨也暗暗咋舌,比起承包一家国有企业,她宁愿从头开始,慢慢做大。不是不知道承包国营企业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还可以解决最重要的熟练劳动力的问题。
但是国营企业内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历史遗留的各种问题,以及退休员工的退休工资,报销医药费,解决住房问题等等,全都是让人头痛的问题。
也导致敢于这么做的,基本都是领导干部,有管理工作的底子,熟悉内部问题,一旦自己再有雄心壮志,和正确的方向,很容易带领大家起飞。
当然这中间也会有侵吞国有资产,内外勾结的败类,但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挡住存心破坏制度的人。只看到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就不行动,那就永远不会进步。
虽然很欣赏姚厂长的能力,但路英并不希望儿子也掺和到这些事里。身为母亲,哪怕她自己现在也算是商界女强人,成功的生意人。
但放到路晁身上,她的期待和这个时候大多数的母亲一样,“你可是京大的毕业生,毕业之后我再给你找找人,多少好地方都能去。最好就是去部里坐办公室,安安稳稳没有风险,下去检查工作,就是厂长也得对你客客气气。”
路晁含混着应了一声,只说自己现在跟姚厂长学技术,培养眼光,离毕业还有一年,现在不着急。
跟能人学技术路英当然没有意见,也知道了儿子经常加班的原委,很是心痛道:“那也不能不顾身体,他都几十岁的人了,当然不怕,你还没结婚呢。”
路晁一听就知道母亲已经从商界女强人的身份脱离出来,开始本色演出,赶紧截住话头,“舒雨下午还有培训,我送她过去。”
“去吧,开我的车去,你下午也没什么事,就留那儿陪着,晚上再接她回来。”路英安排的明明白白。
“你下午要是有什么事的话……”舒雨赶紧问道,怕路英的安排,打乱了路晁的事。
“我带着书,在哪儿看都是看,一样的。”
“哦。”
第105章 摊牌
车子开进惠民小区, 两家人买的六套房子早就装修好, 舒雨把自己那套贡献出来,放上高低床,给过来培训的员工当宿舍。 自己住舒雅那间,彩电冰箱洗衣机, 都是许然从美国发过来的。
路英直接租了两辆货车从深城把电器拖回来,六套房子和他们的小院里,全套的电器化一步到位。
姐妹俩的房子当然是门对门, 两套房子都开着大门, 路晁在客厅里看书, 不时听到对面的房子里, 传出舒雨和女工们说话的声音。
舒雨检查完他们的剪裁, 表扬的表扬,指出问题的指出问题, 再教授下一步。回到隔壁, 见路晁开着门,不由嗔道:“你也不嫌吵。”
“没觉得吵, 觉得蛮有意思的,他们学的很认真。”路晁关上书本,去厨房里拿了水递给她, “温的,现在喝正好。”
舒雨一气灌下去,“读没读过书,真的不一样。我教我姐的时候, 轻松极了,教我舅妈吧,虽然她也没读过书,但毕竟跟着我一年又一年的磨,用时间补足了其他的短处。而他们即没时间也没学历,想要短时间成材,必须得付出足够多的努力。”
别看现在待业青年一大堆,但深城的工厂竟然招不到合适的工人,谁都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
首先是管理层,针对有学历的年轻人,这个时候大学生和中专生是包分配的。就算世界五百强来京城开办事处,想抢重本毕业的大学生,也不一定抢得过政府分配。更别提许然这家服装工厂,很难吸引到高学历的人才。
其次就是将工人瞄准城市里的待业青年,他们多少有点学历,人也相对机灵,但别看人家没工作,要求还挺高。
一是希望在本地工作,不想去外地,二是希望进国营企业,虽然对外资也感兴趣,但一听不是坐办公室,而是当工人,还得按绩效拿工资,干的不好就开除,不少人打了退堂鼓。
不是说完全招不到人,但离他们想像中的一呼百应差远了。
农民工要好招的多,但农民的学历就没法提了,很多地方读到高小都算高学历。什么叫高小,就是小学四年级到小学六年级。
舒雨和许然商量的结果,当然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策略。管理层招聘可以针对性的,挖掘那些停产或是半停产企业,有一定学历和工作经验的中青年人。只要他们有出去闯一闯的愿望,就可以给予机会加以培养。
然后是工人招聘,重点倾斜农村女性加上部分小城市的待业女青年。因为女性更适合他们工厂的工作性质,而农村女性吃苦耐劳的美德,也正是一家新工厂最需要的素质之一。
工厂的管理层不需要那么多,路英以及许然的父亲,都在发挥各自的关系,寻找合适的人给他们牵线搭桥。许警官那边,也不时有优秀的退伍兵介绍给他们。
他们两家的关系,早已亲密的如同一家人,介入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舒雨没有这个心思,他强行表白,这不是叫她为难吗?
更何况,他们的一切,应该有个最美好的开始,留下最美好的回忆。而不是随随便便,发生在日常生活里。
第104章 市场化
舒雅要到晚上才回来, 所以中午是他们三个人一起。 吃完饭, 路英兴致勃勃的开始泡咖啡。
雀巢的瓶装咖啡,一瓶咖啡一瓶伴侣包装在一个精美的礼盒里,是这几年的热门礼品。
路英特意买了一套咖啡杯,漂漂亮亮的白瓷杯, 装着速溶咖啡端上来,仪式感十足。
“我听舒雅说起你那个工作室的事,真是令人叫绝, 要不是你忙, 我早想问问你。”路英很关心这个工作室, 当初她知道的太晚了, 想帮忙也没她的份, 深感遗憾。
“现在遇到困难了,也不对, 应该是困惑。”舒雨确实想和路英聊一聊, 她前世并非什么高大上的精英阶层,或是什么高级管理人员。
无非是生活坎坷, 经历的多一些,看到的也多一些,生活技能也多一些。对于人情世故, 各种人的心态,也多少懂一些。
可这些并不能解决她这一世,遇到的全部问题。她也明白,自己在很多地方有所欠缺。
舒雨一一道来, 路英一边听一边点头,“曲歌的做法一点也不奇怪,这样的人以后一定混的很好。”
舒雨一摊手,“我也这么想。”
其实每个人身边,可能都有这么一个人,功利心极强,不缺能力也不缺上进心,能抓住一切能够抓住的机会。只是在他们上进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伤。
这种误伤大多是在道义的层面上,甚至你连指责的话都说不出口,但当事人每每想到的时候,都有一口恶气憋在胸口,噎不下又吐不出的恶心感挥之不去。
舒雨没想过阻止曲歌的上进,她只是想知道,面对现在的局面,她要怎么选择才是对的。
“你的想法是什么?”路英问道。
“我的初衷从未改变,希望工作室能够运转下去,给更多贫困生带去实质性的帮助。”舒雨没有任何犹豫的说出这番话。
路英点点头,“曲歌想把工作室并入学生会,由学生会来管理?而你并不相信学生会?”
舒雨再次犹豫,“事实上,曲歌私下找我谈过一回,态度很真诚。”
说到底,还是不相信。
可大家都是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学业。舒雨自家知道自家事,她还有深城的工厂需要她培训员工,画设计图,以及和许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她不可能将所有时间都花在工作室上,那不现实。
但工作室也同样是她的心血,而且承载着帮助更多人的使命,她不想看到一个好好的项目虎头蛇尾,热闹一场最后什么也没留下。
真是左右为难啊,不然也不会请路英帮她出主意。
一旁的路晁忽然插话道:“可你终究是要毕业的。”
学生会会一直存在,而学生四年后会毕业。
舒雨忽然一拍脑门,发生自己是不是变傻了,她一直在犹豫,在思考的好像是个伪命题。
她一直在乎的是学生会能不能经营好工作室,真正为贫困生谋福利,而不是用来争功劳谋私利。
却没考虑到,她迟早有一天会毕业,创立工作室的元老,出钱的元老,一个个都毕业了,不管她情不情愿,工作室最终还是会落到学会生的手中。
难道只有将工作室交出去这一个选项吗?
可她的直觉却一直在提醒她,让她下不了决心。
“为什么不想想第三条路呢?”路英也不希望工作室占据舒雨更多时间,那些贫困生家庭条件不好还能考上重点大学,必然非常优秀。
舒雨的心肠太好,肯定十分同情他们。万一同情着同情着,有些感情就是从同情开始的,咳咳,太不吉利了,不能这么想。
交给学生会就更不可取了,会侵占别人劳动成果来给自己谋利益的人,从来都不能相信。如果好好的善举最后变成面子工程,甚至是学生们争名夺利的工具,舒雨该多伤心啊。
路英比舒雨更清楚政治框架下的斗争,而舒雨明显缺乏相关经验。
舒雨也希望有第三条路,可是想不出来啊。
路英也不说话了,开始认真思索第三路在什么地方。
可想来想去,仍是无解,难道真的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吗?
“为什么不市场化呢?”路晁想到化工厂里发生的一切,忍不住按图索骥,觉得完全可以用一个套路嘛。
“市场化?”路英气乐了,“她那是学校里的,嗯……”
真的不可以吗?她转而朝舒雨看过去。
舒雨很意外的看着路晁,忽然眉头一松,笑了。
“确实是个不一样的思路,大家帮我再捋捋。”能不能市场化,怎么市场化,她需要一个足够细致的章程。否则,怎么跟学生会掰腕子。
“首先是能不能的问题。”路英看了一眼儿子,也很意外他会这么说。
在场两个做生意的人,偏叫他这个在工厂实习的理工男提出来,她到底该觉得没面子,还是该觉得骄傲啊,这孩子,真叫人不省心。
“启动资金是丘兰提供的,没有花过学校一分钱,但用了学校的场地。”舒雨顺着路英的话说下去。
当然,你按后世的思维习惯,那肯定是可以,但什么年代就得按什么年代的规矩来办。
“该还的器材,该还的人情,都还了。”都是她亲自去办的,比如对他们帮助最大的管父,所送的镜头是她自己花的钱。反正国外的电器便宜,许然帮他们随手划拉一部分,随着生产线一块运过来。
彩电冰箱洗衣机,还有舒雨要求的单反相机,帮他们办事的人,随手配了几个镜头。除了替工作室买的相机,舒雨自己也留了一台,当然还包括那些镜头。
送给管父的,就是众多镜头中的一个,值不值钱,值多少钱,舒雨真不知道。她只是试了一下,发现有一个镜头玩不转,大约是她不够专业的原因。换而言之,肯定适合专业人士,所以才成为送给管父的礼物。
“那么丘兰怎么想呢?”这里头的关键人物是丘兰,路英提醒她道。
舒雨也不敢肯定,如果是平时,她肯定站在自己这一边。但和学生会对上,她有没有那个胆量,舒雨不能替她作主。
路英和舒雨探讨一番,发现里头的变数太多,干脆从长计议,等舒雨把关系梳理清楚再说。
两个人商量完,一起扭头去看路晁,路晁被盯的有点慌张,又怎么了。
“你怎么会想到市场化?”
“你跟姚厂长都学了些什么?”
两个问的问题看似不一样,其实都表达了同一个疑问,他怎么会想到市场化这件事的。
“你们等一下,姚厂长又是什么人?”路英发现一个自己不认识的人,两个孩子却都认识,这又是怎么回事?
路英听完姚厂长的来历,也不由得唏嘘不已。
路晁明显知道的更多,“他当年采购的事被中断,国内另一家化工厂采购了日本的设备。他回去之后和厂长的矛盾越来越深,几乎无法共事,最近被调到现在这家乐辰化工厂当厂长。”
调到京城,从副厂长到厂长,绝对是高升。但若是一家已经半停产的工厂,那基本可以算作上当受骗,被人害了。
“他想在工厂里搞承包责任制。”路晁一句话解开他会提出市场化的原因。
路英抚掌道:“这位姚厂长,果真是个人物。”
八十年代就有承包责任制,主要是针对开工不足,职工发不出工资的工厂企业。企业还是归属于国营性质,但由职工提出承包,制定合同,和政府谈妥条件,简单说叫作自负盈亏。
虽然承包责任制提出来好几年,但真正敢这么做的人,仍然是极少数。现在主要是乡镇企业这么干的多,造就了未来人数众多的农民企业家。
舒雨也暗暗咋舌,比起承包一家国有企业,她宁愿从头开始,慢慢做大。不是不知道承包国营企业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还可以解决最重要的熟练劳动力的问题。
但是国营企业内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历史遗留的各种问题,以及退休员工的退休工资,报销医药费,解决住房问题等等,全都是让人头痛的问题。
也导致敢于这么做的,基本都是领导干部,有管理工作的底子,熟悉内部问题,一旦自己再有雄心壮志,和正确的方向,很容易带领大家起飞。
当然这中间也会有侵吞国有资产,内外勾结的败类,但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挡住存心破坏制度的人。只看到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就不行动,那就永远不会进步。
虽然很欣赏姚厂长的能力,但路英并不希望儿子也掺和到这些事里。身为母亲,哪怕她自己现在也算是商界女强人,成功的生意人。
但放到路晁身上,她的期待和这个时候大多数的母亲一样,“你可是京大的毕业生,毕业之后我再给你找找人,多少好地方都能去。最好就是去部里坐办公室,安安稳稳没有风险,下去检查工作,就是厂长也得对你客客气气。”
路晁含混着应了一声,只说自己现在跟姚厂长学技术,培养眼光,离毕业还有一年,现在不着急。
跟能人学技术路英当然没有意见,也知道了儿子经常加班的原委,很是心痛道:“那也不能不顾身体,他都几十岁的人了,当然不怕,你还没结婚呢。”
路晁一听就知道母亲已经从商界女强人的身份脱离出来,开始本色演出,赶紧截住话头,“舒雨下午还有培训,我送她过去。”
“去吧,开我的车去,你下午也没什么事,就留那儿陪着,晚上再接她回来。”路英安排的明明白白。
“你下午要是有什么事的话……”舒雨赶紧问道,怕路英的安排,打乱了路晁的事。
“我带着书,在哪儿看都是看,一样的。”
“哦。”
第105章 摊牌
车子开进惠民小区, 两家人买的六套房子早就装修好, 舒雨把自己那套贡献出来,放上高低床,给过来培训的员工当宿舍。 自己住舒雅那间,彩电冰箱洗衣机, 都是许然从美国发过来的。
路英直接租了两辆货车从深城把电器拖回来,六套房子和他们的小院里,全套的电器化一步到位。
姐妹俩的房子当然是门对门, 两套房子都开着大门, 路晁在客厅里看书, 不时听到对面的房子里, 传出舒雨和女工们说话的声音。
舒雨检查完他们的剪裁, 表扬的表扬,指出问题的指出问题, 再教授下一步。回到隔壁, 见路晁开着门,不由嗔道:“你也不嫌吵。”
“没觉得吵, 觉得蛮有意思的,他们学的很认真。”路晁关上书本,去厨房里拿了水递给她, “温的,现在喝正好。”
舒雨一气灌下去,“读没读过书,真的不一样。我教我姐的时候, 轻松极了,教我舅妈吧,虽然她也没读过书,但毕竟跟着我一年又一年的磨,用时间补足了其他的短处。而他们即没时间也没学历,想要短时间成材,必须得付出足够多的努力。”
别看现在待业青年一大堆,但深城的工厂竟然招不到合适的工人,谁都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
首先是管理层,针对有学历的年轻人,这个时候大学生和中专生是包分配的。就算世界五百强来京城开办事处,想抢重本毕业的大学生,也不一定抢得过政府分配。更别提许然这家服装工厂,很难吸引到高学历的人才。
其次就是将工人瞄准城市里的待业青年,他们多少有点学历,人也相对机灵,但别看人家没工作,要求还挺高。
一是希望在本地工作,不想去外地,二是希望进国营企业,虽然对外资也感兴趣,但一听不是坐办公室,而是当工人,还得按绩效拿工资,干的不好就开除,不少人打了退堂鼓。
不是说完全招不到人,但离他们想像中的一呼百应差远了。
农民工要好招的多,但农民的学历就没法提了,很多地方读到高小都算高学历。什么叫高小,就是小学四年级到小学六年级。
舒雨和许然商量的结果,当然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策略。管理层招聘可以针对性的,挖掘那些停产或是半停产企业,有一定学历和工作经验的中青年人。只要他们有出去闯一闯的愿望,就可以给予机会加以培养。
然后是工人招聘,重点倾斜农村女性加上部分小城市的待业女青年。因为女性更适合他们工厂的工作性质,而农村女性吃苦耐劳的美德,也正是一家新工厂最需要的素质之一。
工厂的管理层不需要那么多,路英以及许然的父亲,都在发挥各自的关系,寻找合适的人给他们牵线搭桥。许警官那边,也不时有优秀的退伍兵介绍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