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的病咋样了?啥时候安排手术?”周明澜见他跟丢了魂儿似的,不由得心里咯噔一下。

    见他一直沉默, 其他人也都跟着担心起来, 赵正南焦急问道:“爹你倒是说句话啊~”

    赵老四终于回过神, 原本茫然的脸上露出一个突兀的笑容, 他颤着声音对大家说道:“你奶没病,是大夫误诊了!”

    此话一出,引来一片震惊。

    “你说得是真的?娘她没事?!”周明澜紧紧拽住男人的胳膊激动不已。

    “真的没事!等回家后可要做顿好的吃个喜!”

    赵桃花听了彻底放心,嘴角轻轻上扬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最后,赵家人带着一脸懵逼的老太太欢欢喜喜地回了家。

    经过这一吓, 钱宝茹和周明澜彻底开悟了, 也开始懂得享受生活。

    如今赵家几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 周明澜那颗为别人操了半辈子的心终于可以为自己着想一下了。

    在赵正北结婚前夕,她提出想趁钱宝茹身体还硬朗的时候出去转转,来京市这么多年,他们还没去过那几处著名的旅游景点。

    不仅如此,她和钱宝茹还想回老家看看,再去其他城市逛一圈。

    在出这档子事之前,赵家兄妹也提过带他们去旅游,但他们当初都舍不得花钱,现在想通了,便得到全家人的一致支持。

    就这样,赵老四放下手里的工作,周明澜收拾好行李,两人带着老娘准备踏上旅途。

    赵桃花实在不放心他们回老家再周转几个陌生城市,于是和沈之初商量后,决定趁孩子正在放暑假和他们一起回去,也可以趁此机会让孩子们见识一下老家是什么样的。

    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现在的冬山屯早已不是曾经的穷山沟了。

    在这趟旅途中,赵正南和孙兰溪带着两个孩子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当中。

    一行人开着一辆面包车和一辆吉普车就这样出发了。

    一路上他们走走停停,开了两天一夜才到达目的地。

    改/革开放后的冬山屯,土地都已分田到户,家家户户的生活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虽说还做不到顿顿有肉吃,但大米白面却是管够的。

    原本坑坑洼洼的村路不知什么时候铺上了沥青,汽车缓缓驶入村子引来不少人的围观。

    有人见车牌是京市的瞬间有了猜测。

    “哎呦~是不是老赵家回来人了?”

    “能吗?我听说赵家那几个小子现在都可厉害了,尤其是赵正北,那可是大明星!当初我就说他们将来一定能有出息!”

    “呦~你这么有远见咋没见你当初把闺女嫁进赵家呢?”

    众人一听这话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汽车忽然在村口停下,下来的正是他们谈论的赵家小子赵正南。

    十年过去,赵正南浑身上下散发着成熟男人的魅力,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莽撞青年。

    由于形象气质相差太过悬殊,刚开始人们还没认出来他是谁,直到有人惊呼一声“这不是赵正南吗”,他们这才反应过来还真是赵家人回来了。

    钱宝茹在周明澜的搀扶下也在这个时候下了车,由于平时保养得好还有延寿丹加持,老太太红光满面精神抖擞,看起来比当初离开冬山屯的时候还年轻。

    众人见了都无比羡慕。

    而周明澜更是打扮得光鲜靓丽,早已找不到当年的影子。

    有胆大的人见状,笑呵呵地打趣道:“这是明澜婶子?你这保养得也太年轻了吧?不仔细看我还以为是赵老四新娶的媳妇呢?”

    周明澜转过头狠狠瞪了那人一眼,掐着腰开骂道:“说什么呢?刘老酒,你再胡说八道我撕了你的皮!”

    “对,撕了他!让他没事撩闲!”

    “哈哈哈,刘老酒这是皮痒了!”

    熟悉的乡音,悦耳的笑声,这些都让赵家人倍感亲切。

    周明澜活动活动嘴巴,太喜欢这种骂人的感觉了!看来还是在农村呆得舒坦!

    赵桃花也跟着下了车,她拿出不少糖果给大家分,边分边笑呵呵地说道:“叔叔婶子们,我给大家带了一些京市特产,你们一会儿去村委办拿,每家一份哈。”

    “这是小桃花?”

    “妈呀~桃花长得咋跟天仙儿似的?”

    “看来还是首都的水养人。”

    顶着众人打量的目光,赵桃花依然很淡定,和大家寒暄过后才上车。

    等汽车驶离了村口,人们的议论声依然不断,那热闹景象仿佛过年……

    赵家的老房子一直由赵老二负责看管,知道他们今天回来,赵老二在前几天就把所有屋子都收拾了一遍。

    而李英一直住在赵苗苗那里,他们夫妻之间经常分隔两地早已形同陌路,只因为年龄大了才没离婚。

    汽车在老房子门前停下,几个孩子叽叽喳喳先下了车。

    “哇~这里就是老家?和京市的家一点都不一样!”

    “是呀,你们说这里的山上能有狼不?”

    听着他们的童言无忌,赵桃花忍不住笑道:“你们如果好好表现,我可以考虑带你们去山上见识一下,看看到底有没有狼!”

    几个孩子嬉笑着拍手叫好,都特别期待能去山上转一转。

    赵老二听到动静走出屋,在看到钱宝茹的那一刹那,眼里冒出了泪光。

    “娘,四弟,你们可算回来了!”

    他们上次见面是在年前,钱宝茹见他又要哭唧唧,心里挺无奈,“你都多大岁数的人了?也不能见我一次哭一次吧?小时候都没见你这么能哭!”

    赵老二用满是老茧的手掌心擦拭一下眼角,破涕而笑道:“我这不是想你想的么?”

    如今赵老二的两个儿子都搬去了县里做买卖,一个比一个忙,他自己一个人留在冬山屯过得很孤单。

    “李英呢?又跟着赵苗苗走了?”

    “嗯,又走了。”

    沈天柏在南方做买卖,生意做得好像还不错,李英一直在那边给他们看孩子不愿意回来,刚开始赵老二还挺有意见,慢慢的也就习惯了。

    他们走进老房子后,赵桃花兴冲冲地带着孩子们参观了她曾经住过的小屋。

    沈夏好奇地环顾四周,语气颇为惊讶:“妈,你的房间可真小。”

    “是呀,不过我还是很怀念这里的。”赵桃花抬起眼眸望向屋里熟悉的一切,心中充满了亲切感。

    经过分配后,她和沈之初住在这间屋子,钱宝茹他们仍住在曾经的房间,四个孩子则住在赵正北和赵正东那两间房。

    到了下午,赵老大和媳妇匆匆赶到。一大家子人在老房子里吃了回屯之后的第一顿饭。

    这期间有不少村民听闻消息上门作客,谁来都没空着手。

    等所有人都走了,赵家厨房里堆满了各种蔬菜和水果。

    沈之初帮忙把东西都收拾好,不禁感叹道:“冬山屯的村民还像从前那么热情,这很难得。”

    “你是不是很怀念以前在这儿当知青的日子?”赵桃花走过来搂住他的腰,眉眼间的妩媚勾得男人喉结滚动。

    “我怀念当初在这里和你谈恋爱的日子。”他无比庆幸来这里当知青,并和陶陶在这里相遇。

    你来我往间的暧昧让厨房的温度逐渐升高,趁这里没人,沈之初一把抱起她把人扛回了屋。

    这是沈之初第一次留宿赵桃花的闺房,他显得有些异常兴奋,情到浓时差点没让她哭出声来。

    老房子不隔音,赵桃花只能死死咬着唇瓣,一次次被他带到巅/峰……

    赵家的几个孩子来到这里犹如一匹匹脱缰的野马,每天玩到很晚才回家。

    赵桃花刚开始还会担心,经过一番观察后渐渐放下心。这里民风淳朴没有外来人口,村口天天有一群大娘大婶把守着,至少不会出现什么人贩子。

    这一天,沈夏跟着哥哥姐姐们在西瓜地里挑西瓜,这时有个小姑娘带着两个男孩儿满眼敌意地朝他们走来。

    刚走上前就一脚踹碎了沈夏挑好的西瓜。

    身为哥哥,沈临冲到妹妹身前对几人大声质问道:“你们踹我妹西瓜干嘛?是不是想挨打?”

    踹西瓜的女孩儿双手掐腰瞪向他们道:“你们赵家没一个好东西!我就踹了你能把我怎么样?!”

    赵正南的两个孩子一个叫赵惜远一个叫赵溪缘,他们见状赶紧围过来一心只想保护弟弟妹妹。

    “你们是谁家的孩子?这么没礼貌你父母知道吗?”

    “你管我谁家的,我劝你们以后少出门,不然我见你们一次打一次。”

    女孩儿嚣张的样子彻底惹怒了沈临,他伸出拳头就往女孩儿身旁的小胖子砸去。

    一时之间,几个孩子在西瓜地里打起了群架,还弄碎了好多西瓜,看瓜人看到后才结束这场闹剧。

    当赵桃花他们得知消息时,已是一个小时以后。她和沈之初连忙跑去村委办,一路上忧心忡忡。

    他们前脚刚迈进村委办,后脚女孩儿的家长也来了,来人正是他们所熟悉的——沈天柏和赵苗苗。

    沈之初看向沈天柏,肃着脸沉声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今天早上。”沈天柏也是回来不久后才知道赵家人也在冬山屯,他不自觉地望向赵桃花,惊讶于十年过去这女人比以前更漂亮更有气质了。

    反观自己身旁那如同暴发户般的赵苗苗,简直是天差地别。

    赵苗苗也在悄悄打量着赵桃花和沈之初,知道终究是比不过人家,她不自在地往后退了退,试图用沈天柏的身子挡住自己。

    “你们可算来了,这几个孩子把瓜地弄坏一半,你们说该怎么办吧?”瓜田主人杨河水一脸愁容的看向他们,心想城里来的娃咋都这么能闹挺呢?

    好好的瓜全都毁了……

    沈之初用手拍了下沈临的后脑勺,让他们跟人家道歉,几个孩子吓得低着头,只能乖乖说“对不起”。

    “这事确实是孩子们不对,需要赔偿多少钱您说个数。”

    沈临以为沈之初要掏钱立马不干了,他仰起头面红耳赤道:“爸,那些瓜都是他们整碎的我们不赔!是他们先欺负妹妹的!”

    他的声音很大,引来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当沈天柏看清沈临的长相后,震惊在原地久久不能自语……

    这孩子是小宝吗?

    为什么他会和小宝长得一模一样?

    小宝是他的儿子,不可能成为别人的儿子!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