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孟知祥,他比郭崇韬的资历还要老,而且会带兵,现在也是一镇节度,把他任命为新的西川节度使,算是平调。
从小镇到大镇,从北方到天府之国,这个平调含金量还是蛮高的。
孟知祥也是带军伐蜀的一份子,现在已经被李存勖召回洛阳了,开展上任前谈话,下一步就是领了节钺之后走马上任了。
所以说,这才是正儿八经走程序。
郭崇韬显然是明白这些的,他应该也向上面推荐过王宗弼,但是没成功。没成功的话按照规定套路,应该是把收受的土特产给送回去,但郭崇韬没有这个觉悟。
他认为你个王宗弼是个亡国之将,向战胜者送东西是应该的,被人瞧不起也是应该的,事情办没办成你都应该接受,不应该再闹情绪。
原因很简单,你没有闹情绪的资本,如果敢闹,就摁死你。
显然,郭崇韬低估了小人王宗弼的能量。作为一个合格的小人,他将展示自己的无双坑人本领。
坑人不能直接冲着本人去,要从对方身边人入手。
而这个身边人还要有足以和对方抗衡的实力,然后见缝插针,制造矛盾。
能够和郭崇韬抗衡的人只有一个李继岌。
而经过李从袭等阉人的一阵上蹿下跳,李继岌与郭崇韬之间已经产生了矛盾。而王宗弼所做的就是把这个矛盾继续激化,如果能够让双方大打出手那就最好不过了。
在这之前,需要找到激化对方矛盾的方法,这很重要。你不可能直接找到李继岌,对他说郭崇韬多么王八蛋,贪了自己的银子还不办事。如果真的是这样,王宗弼这是嫌自己活得长。
既然不能贬低对方,又不能去告状,那就只能用另外一种方法了——捧杀。
王宗弼联系了很多蜀国旧臣,集体到李继岌门前去请愿,希望郭崇韬能够留在蜀国,主政一方。
这一招太阴狠了,简直就是打到了李继岌和郭崇韬的七寸。
李继岌和自己的父亲李存勖很像,他们也许有各自的缺点,但优点也是很明显的:雄才大略,而且十分聪明。
聪明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和一般人不一样,他们可以容忍手下人的缺点,甚至可以容忍你以下犯上,只要你能干活、对江山社稷有利,他们是不会把你怎么样的。
但有一点除外——功高震主,搞叛变!
这是历代帝王的逆鳞,不能碰,如同高压线一般,一碰就死。
而王宗弼的这一番骚操作,直接把郭崇韬推上了风口浪尖。
好嘛,原来郭崇韬的群众基础这么好,蜀国这么多官员都想他留下来,他们为什么不留别人,非要留郭崇韬呢。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肯定是郭先生留下来对他们有好处啊,要不然他们能这么卖命!
有啥好处?无外乎高官厚禄,远大前程。而这些东西其他人也能给,为什么偏偏是郭崇韬,答案只有一个:他能给的更多。
节度使不能给的他能给,只能说明他要在节度使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身为人臣,节度使已经最高了,还想要更高,那就只能是国王、皇帝了。
蜀国这才刚灭,你郭崇韬就想着取王衍而代之吗,是不是有点太急了点?
李继岌感到了不安。
如果说之前郭崇韬的怠慢他能忍,毕竟人家是为李家干活的,那么现在,他忍不了了,因为郭崇韬在想着搞独立。
搞独立的证据就是这些人的请愿,李继岌想当然的认为这是郭崇韬指使的,这种活动还有一个更拉风的名字——逼宫!
李继岌本来就已经起疑了,身边的李从袭等人接着火上浇油:
“郭公父子专横,今又使蜀人请已为帅,其志难测,王不可不为之备。”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郭崇韬要造反,殿下您要小心啦!
李继岌有点慌,他虽然有英主的潜质,但是毕竟年纪太小,还没经历过什么风浪,被吓住了。
受惊后的他找到郭崇韬说了一句话:
“主上倚待中如山岳(先把老爹搬出来),不可离庙堂(朝廷离不开你),岂肯弃元老于蛮夷之域乎(把你留成都是大材小用了)!且此非余之所敢知也,请诸人诣阙自陈。(这事儿我管不了,你让人跟我爹说去)”
这番话说得还是蛮有水平的,如果郭崇韬真的是幕后指使,这些话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可惜人家郭崇韬根本就不知道这档子事儿啊,这都是王宗弼那王八蛋给捣腾出来的,人家郭崇韬平白做了个冤大头!
而且他还不好解释,想要强行解释只能是越描越黑,这找谁说理去!
所以说王宗弼这一招狠呐,小人不能得罪啊,得罪了他们吃不了兜着走啊。
这件事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由是继岌与崇韬互相疑”。
当然,得罪了郭崇韬,王宗弼也没落着什么好下场。
当时郭崇韬曾向他索要几万缗军饷,王宗弼不给,郭崇韬也不替他兜着,直接把消息透露给了军队。
这群丘八可不管那么多,当兵还不发饷,天理何在!既然王宗弼这家伙吝啬不给,我们就闹吧!
于是乎军营大乱,放火闹事,这种运动的学名叫做:军队哗变。
这是大事儿,郭崇韬把这件事情的责任推给了王宗弼,并进行秋后算账,把他投降之前乱杀蜀官宋光嗣等人的事情也翻了出来,按律当斩。
于是乎王宗弼一大家子,外加王宗勋、王过渥等人(之前的那三个招讨使)一起被拉到菜市场,咔嚓一阵灭了族。
好嘛,本来要做西川节度使的,现在可好,节度使没做成,还搞得全家族灭,所以说做人要知足,不能太作。小人虽然有小聪明,但面对绝对的武力,那是不够用滴,顶多也就是个跳梁小丑,经不住对方一下子。
郭崇韬虽然出了一口恶气,但是他与李继岌的关系是不可能恢复到从前了。两个人感情不在了,战友情谊也没了,剩下的只有提防和猜疑。
而在这种状态下的关系,十分容易出问题。
问题很快就来了。
从小镇到大镇,从北方到天府之国,这个平调含金量还是蛮高的。
孟知祥也是带军伐蜀的一份子,现在已经被李存勖召回洛阳了,开展上任前谈话,下一步就是领了节钺之后走马上任了。
所以说,这才是正儿八经走程序。
郭崇韬显然是明白这些的,他应该也向上面推荐过王宗弼,但是没成功。没成功的话按照规定套路,应该是把收受的土特产给送回去,但郭崇韬没有这个觉悟。
他认为你个王宗弼是个亡国之将,向战胜者送东西是应该的,被人瞧不起也是应该的,事情办没办成你都应该接受,不应该再闹情绪。
原因很简单,你没有闹情绪的资本,如果敢闹,就摁死你。
显然,郭崇韬低估了小人王宗弼的能量。作为一个合格的小人,他将展示自己的无双坑人本领。
坑人不能直接冲着本人去,要从对方身边人入手。
而这个身边人还要有足以和对方抗衡的实力,然后见缝插针,制造矛盾。
能够和郭崇韬抗衡的人只有一个李继岌。
而经过李从袭等阉人的一阵上蹿下跳,李继岌与郭崇韬之间已经产生了矛盾。而王宗弼所做的就是把这个矛盾继续激化,如果能够让双方大打出手那就最好不过了。
在这之前,需要找到激化对方矛盾的方法,这很重要。你不可能直接找到李继岌,对他说郭崇韬多么王八蛋,贪了自己的银子还不办事。如果真的是这样,王宗弼这是嫌自己活得长。
既然不能贬低对方,又不能去告状,那就只能用另外一种方法了——捧杀。
王宗弼联系了很多蜀国旧臣,集体到李继岌门前去请愿,希望郭崇韬能够留在蜀国,主政一方。
这一招太阴狠了,简直就是打到了李继岌和郭崇韬的七寸。
李继岌和自己的父亲李存勖很像,他们也许有各自的缺点,但优点也是很明显的:雄才大略,而且十分聪明。
聪明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和一般人不一样,他们可以容忍手下人的缺点,甚至可以容忍你以下犯上,只要你能干活、对江山社稷有利,他们是不会把你怎么样的。
但有一点除外——功高震主,搞叛变!
这是历代帝王的逆鳞,不能碰,如同高压线一般,一碰就死。
而王宗弼的这一番骚操作,直接把郭崇韬推上了风口浪尖。
好嘛,原来郭崇韬的群众基础这么好,蜀国这么多官员都想他留下来,他们为什么不留别人,非要留郭崇韬呢。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肯定是郭先生留下来对他们有好处啊,要不然他们能这么卖命!
有啥好处?无外乎高官厚禄,远大前程。而这些东西其他人也能给,为什么偏偏是郭崇韬,答案只有一个:他能给的更多。
节度使不能给的他能给,只能说明他要在节度使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身为人臣,节度使已经最高了,还想要更高,那就只能是国王、皇帝了。
蜀国这才刚灭,你郭崇韬就想着取王衍而代之吗,是不是有点太急了点?
李继岌感到了不安。
如果说之前郭崇韬的怠慢他能忍,毕竟人家是为李家干活的,那么现在,他忍不了了,因为郭崇韬在想着搞独立。
搞独立的证据就是这些人的请愿,李继岌想当然的认为这是郭崇韬指使的,这种活动还有一个更拉风的名字——逼宫!
李继岌本来就已经起疑了,身边的李从袭等人接着火上浇油:
“郭公父子专横,今又使蜀人请已为帅,其志难测,王不可不为之备。”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郭崇韬要造反,殿下您要小心啦!
李继岌有点慌,他虽然有英主的潜质,但是毕竟年纪太小,还没经历过什么风浪,被吓住了。
受惊后的他找到郭崇韬说了一句话:
“主上倚待中如山岳(先把老爹搬出来),不可离庙堂(朝廷离不开你),岂肯弃元老于蛮夷之域乎(把你留成都是大材小用了)!且此非余之所敢知也,请诸人诣阙自陈。(这事儿我管不了,你让人跟我爹说去)”
这番话说得还是蛮有水平的,如果郭崇韬真的是幕后指使,这些话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可惜人家郭崇韬根本就不知道这档子事儿啊,这都是王宗弼那王八蛋给捣腾出来的,人家郭崇韬平白做了个冤大头!
而且他还不好解释,想要强行解释只能是越描越黑,这找谁说理去!
所以说王宗弼这一招狠呐,小人不能得罪啊,得罪了他们吃不了兜着走啊。
这件事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由是继岌与崇韬互相疑”。
当然,得罪了郭崇韬,王宗弼也没落着什么好下场。
当时郭崇韬曾向他索要几万缗军饷,王宗弼不给,郭崇韬也不替他兜着,直接把消息透露给了军队。
这群丘八可不管那么多,当兵还不发饷,天理何在!既然王宗弼这家伙吝啬不给,我们就闹吧!
于是乎军营大乱,放火闹事,这种运动的学名叫做:军队哗变。
这是大事儿,郭崇韬把这件事情的责任推给了王宗弼,并进行秋后算账,把他投降之前乱杀蜀官宋光嗣等人的事情也翻了出来,按律当斩。
于是乎王宗弼一大家子,外加王宗勋、王过渥等人(之前的那三个招讨使)一起被拉到菜市场,咔嚓一阵灭了族。
好嘛,本来要做西川节度使的,现在可好,节度使没做成,还搞得全家族灭,所以说做人要知足,不能太作。小人虽然有小聪明,但面对绝对的武力,那是不够用滴,顶多也就是个跳梁小丑,经不住对方一下子。
郭崇韬虽然出了一口恶气,但是他与李继岌的关系是不可能恢复到从前了。两个人感情不在了,战友情谊也没了,剩下的只有提防和猜疑。
而在这种状态下的关系,十分容易出问题。
问题很快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