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口走后,张家人各自回屋睡觉,两种对闯营不同的观点在他们心中徘徊交战,但不管怎样他们对闯营的疑虑始终没有消失。
到了半夜,忽然有人急促的拍打院门,把张家人都吓了一大跳,以为是流贼深夜来抓壮丁抢女人呢,个个脸色大变,小宝被惊醒,从被窝里爬起来,哭:“我要爹爹,别抓我爹爹。”
张成仁战战兢兢的去开院门,却发现根本不是什么流贼,而是德耀。
张家人一时间都是大喜,连忙把德耀让进屋里。只见这十多天没见德耀,德耀又黑又瘦,衣服也肮脏不堪,不过年轻人的活力还在,看到小宝过来叫叔叔,一把抱起来,在他脸蛋儿上亲了一下。
“嫂嫂!有饭么!可饿死我了!”德耀对香兰道。
香兰连忙去厨房拿来几个窝窝头,连同咸菜和凉粥,一家人看德耀狼吞虎咽的吃饭。一面听他说这些日子的遭遇,原来他真的去大坝上抗洪了,开封城所有被带走的壮丁都在坝上。因为他干活卖力,得到长官的夸奖,让他回来探亲,还赏了他二两银子呢!说着,德耀从衣兜里摸出来二两银子,放在桌上,给家人看,笑道:“嫂嫂,这银子你收着!给小宝买好吃的。”
小宝在一旁道:“我要吃糖!”
张成仁道:“这么说,你们不是被抓走当壮丁去了!”
香兰则问:“闯营的兵没打骂欺负你们吧?”
德耀笑道:“你们都在哪听的谣言,这十多天,我天天和闯营的战士们一起吃住,一起干活,他们和咱们一样都是穷苦百姓出身,从来不欺负人的。而且闯营的头目长官也很和蔼,通情达理。连闯营最大的将军,范大将军我都见过了,他也是一个年轻人,还跟我开玩笑,说如果我加入义军,就想法子给我找个婆娘呢!”说完,又说了许多义军平时的作风。
张成仁的父亲自言自语道:“难道这些人真的是传说中的王师,咱们以前是错怪人家啦?”
成仁不说话,心中却有许多疑问,他觉得很多事情不能只听别人描述了,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他很想亲眼看看这些义军的样子。于是道:“德耀,你什么时候回坝上?”
德耀道:“这几天,黄河水位很高,十分危险,一旦出现漏洞,需要大量人手,所以我明天一早就要回到坝上。”
张成仁道:“我明天早上跟你一起去坝上。”
德耀笑道:“大哥,你是教书先生,干不惯粗活的,义军也没让你当壮丁,你何必自讨苦吃,去遭这份罪。”
张成仁不说自己要去观察义军作风,只道:“开封是咱们的家,保卫家园,也是我的责任,不尽一份力,怎么能安心。”
于是,第二天一早,张成仁也穿了一身短衣、草鞋,带着草帽,跟着德耀去了城外的黄河大坝。
一蹬上大坝,张成仁就吃了一惊,他以前也见过汛期的黄河,但却从没见过这么高的水位。只见宽阔的黄河水面一望无边,就如大海一般。旧日温顺平静的河水不见了。浑浊的河水怒吼着,咆哮着,呼啸而来,奔腾而去,卷着泥沙,冲击河岸,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河心打着令人心惊胆寒的漩涡,站在高处,放眼四望,只见水雾蒸腾,浊浪排空,到处都是一片汪洋。原来这些日子上游阴雨连绵,老天爷就跟发了疯似的一个劲儿的下雨,才让开封段的河水有了如此景象。
河堤上堆满了装满沙石的草袋,抗洪的丁壮连同各种抗洪物资,在堤坝顶上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头,估计得有十几万人。这些人中既有从城中招募来的青壮,也有闯营的士兵,所有人都拿着各种工具,在堤坝上忙碌。
一名大汉看到德耀哈哈一笑道:“你小子倒挺勤快,给你放一天假,你只回家住了半夜,大清早的就赶回来了!”
德耀笑道:“不但我回来,还把我哥也带回来了。”说完向张成仁一指。
这大汉笑道:“不错,你们哥俩都是好样的。”
等这大汉走开,德耀对成仁说,“哥,这人叫王成章,是闯营的军官,我就归他指挥。”说完把王成章的事迹讲了讲,尤其是王成章挖洞攻破开封的事迹,德耀十分崇拜,讲的绘声绘色。
张成仁不经意的微微皱眉,弟弟讲述的语气,把流贼当成了英雄,而官军却成了敌人,这种立场的改变,德耀自己却没有发现。
正说着,忽然不远处有人大呼,不好了,堤坝渗水了!大堤上登时忙乱起来,一些头目纷纷组织人过去救援。张成仁也冲了过去,只见大坝中的一处,不知怎么,正缓缓向外面渗水,水流虽然不大,但了解堤坝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的可怕。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无孔不入,渗透的会越来越快,很快就会变成喷射,随后就是溃堤。而这个位置溃堤,绝对没顶开封。
坝上登时紧张起来,壮丁们不停的扛着沙袋扔在靠近堤坝渗水的黄河水中。可是黄河水流太急,不计其数的沙袋投下去,都被冲的不见影子。这时大坝渗水处已经开始成喷射状,能看到一个缺口的雏形了。
忽然远处有人大声喊着号子,只见一艘装满石头的大船,上面覆盖着渔网,正被一群汉子用力拖拽过来。这群汉子赤着脚,满身泥水,奋力把船拉过来,到了渗水处放手,石船慢慢沉下去,巨大的体积重量,很快堵住了渗水处。渗水处的水流明显减缓,众人一起欢呼,不停的向水中投沙袋石头,慢慢的,在堤坝里面筑成一层防护层,大坝保住了。
可渗水处形成一片流动的泥浆,扔下的沙袋和石头总不能稳固。石船只能阻挡一时,必须立刻把大坝补好。只见一名年轻人大喝一声,“结成人墙,再堵缺口。”只见他率先跳入泥浆中,数十个人手拉手,跟着他跳入,形成一排人墙。后面的人也效仿他,手拉手的跳入泥浆,组成第二排人墙,第三排人墙……这样做其实非常危险,如果此时大坝忽然崩溃,只怕洪水,连同泥沙石块会把他们一起冲入激流中,性命不保,但为了保住大坝,这些人十分英勇,义无反顾。
跳入泥浆的都是义军士兵,德耀的长官王成章也在其中,张成仁在一旁看着,心中十分感动,不论关于义军流言是真是假,眼前这一幕证明这支军队是真心保护开封城,真心保护开封百姓。
这次投入泥浆的沙袋和石头稳固住了,很快一层层的垒筑起来,溃坝的危险被解除了。这时候泥浆中的义军战士才爬出来。个个一身泥浆,好像一群泥人,连五官都看不到了。
张成仁把目光再次投向河水,只见滚滚急流,向东方滔滔而去。他喜欢读一些杂书,因为开封受水患威胁,所以他比较关注历史上对黄河的治理方法。黄河是一条母亲河,但也是灾难之河,明朝建国以来平均七八年就要改道一次,淹没中下游的大片地区,至于小的溃坝更是每年都有。
治理黄河的困难之处,在于黄河从上游黄土高原带下来许多泥沙,淤积在下游的河道中。导致河床越来越高,下游郡县没法子只能把大坝也建的越来越高,像开封段的黄河堤坝高达十几米,都快赶上开封城墙了,所谓的“天河”就是由此而来。但大坝筑的越高,溃坝的危险也就越大,而且一旦溃坝,就是灭顶之灾。历朝历代面对“黄患”都没什么有效的法子。每次黄河改道都给黄河周围的百姓带来巨大灾难,甚至王朝更迭都与此相关。
张成仁皱眉喃喃自言自语道:“治水的根本策略是堵不如疏,可这黄河往哪疏通,怎样才能治住这不断升高的河床呢?”
忽听身边有一人道:“堵不如疏是大禹治水的心得,不过凡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治理黄河不能简单套用‘堵不如疏’的方法啊!毕竟大禹是几千年前的古人了!”
张成仁一惊,这人一句话先否定“大禹”,有点气魄啊!他侧头打量这人,只见他满脸满身都是泥污,是刚才跳入缺口的义军战士中一员。由于泥污,看不出他的年龄相貌,但他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十分明亮,一看就是心智坚定的上位者。
张成仁立刻拱手道:“请问这位前辈,你说治河不能泥古大禹,那么有什么治河的法子呢?”
这男子道:“古代大禹治水,当时水道堵塞,洪水泛滥,其实就是黄河改道。大禹用疏通的法子,把水道疏通,让各处洪水重新归于河床之内,这法子适合洪水泛滥之后的治理。但现在黄河并没有泛滥,面临的是河床过高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泥沙淤积,河床过高的问题呢?”张成仁追问。
这男子笑道:“嘉靖年间有一名治水专家叫潘季驯,提出‘束水攻沙’的法子,这法子很好。”
张成仁常读各种治河的书籍,当然知道潘季驯,他是明朝的水利专家,针对黄水泥沙过多的现象,提出在枯水期,在河床之内建筑一条束水而用的大堤,筑堤束水,以水攻沙,通过束水加快水流速度,冲刷河床,带走泥沙。他治理黄河十余年,颇有成效,可惜后来牵连到清算张居正的事件中,被免职。但他提出的治水理论在清代被采用,取得很好的效果。
张成仁点头道:“潘季驯束水攻沙的提议很好,但这法子见效慢,花费高,没有七八年的功夫,上千万的银子,是不能实现的,朝廷……”忽然想起来,自己与之说话的是义军中人,不由得尴尬的笑笑。
这男子却不以为意,道:“束水攻沙法将来必须要实行的,这是治理黄河最有效的办法。在我看来,治理黄河有短期,有长期,束水攻沙是长期的办法,短期内则要用分洪,有计划的泄洪,可以快速缓解开封城的防洪压力,虽然会淹没一些田地,但黄河淤泥肥沃,水退之后,就可以形成万亩肥田,也算好处坏处各占一半。”
张成仁点点头道:“是啊!用短期法解决大洪水,就如眼前这般,如果在下游有计划的分洪,怎么可能给开封造成这么大的威胁。然后用束水攻沙的法子,筑堤长期治理,定然可以解决黄河水患的问题。”
这男子笑笑道:“束水攻沙是治理黄河的好法子,但却不是最根本的治理办法,若想彻底的治理黄河,釜底抽薪,治其根本,必须有更长远的打算,可称之为‘综合治理’。”
“嗯!”张成仁很诧异,这是他不曾听过的,很新鲜的治理黄河的名词。
这男子笑道,黄河虽然水患在中下游,但起因却在上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水患之根本,必须在上游黄河两岸大力治理环境,种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在下游大力修筑湖堤,尤其是洪泽湖,把湖水作为调节黄河的蓄水池,还要治理入海口,防止海床淤积。最后黄河、淮河综合治理,因为黄、淮在清口交汇,所以要‘蓄清刷黄’防止黄河泥沙,堵状河出口,给江浙、安徽一代造成水患。”
张成仁听了这番话大为惊佩,这人不但懂得潘季驯的治水方法,而且还在古人治水的优点上加以发挥,许多观点闻所未闻。尤其是这人的视野十分远大,不止开封这一段水患,而是从黄河上、中、下游通盘考虑,甚至连淮河、江浙也在考虑之中,简直是胸怀天下了,这人是谁?有如此远见卓识。
正想请教这人尊姓大名,忽然王成章急匆匆过来,向这人拱手道:“范大将军,有军情汇报。”
这男子向张成仁点点头,转身跟着王成章走下大堤。张成仁一惊,“范大将军”这称呼自己似乎听说过,只是一时间想不起来了。王成章是义军中的头目,却对这“范大将军”如此恭敬,难道这男子是义军的高级首领,只是他若是高级首领,又怎会像普通丁壮一般,在大坝上抗洪,甚至冒着危险,跳入泥浆当中?
到了半夜,忽然有人急促的拍打院门,把张家人都吓了一大跳,以为是流贼深夜来抓壮丁抢女人呢,个个脸色大变,小宝被惊醒,从被窝里爬起来,哭:“我要爹爹,别抓我爹爹。”
张成仁战战兢兢的去开院门,却发现根本不是什么流贼,而是德耀。
张家人一时间都是大喜,连忙把德耀让进屋里。只见这十多天没见德耀,德耀又黑又瘦,衣服也肮脏不堪,不过年轻人的活力还在,看到小宝过来叫叔叔,一把抱起来,在他脸蛋儿上亲了一下。
“嫂嫂!有饭么!可饿死我了!”德耀对香兰道。
香兰连忙去厨房拿来几个窝窝头,连同咸菜和凉粥,一家人看德耀狼吞虎咽的吃饭。一面听他说这些日子的遭遇,原来他真的去大坝上抗洪了,开封城所有被带走的壮丁都在坝上。因为他干活卖力,得到长官的夸奖,让他回来探亲,还赏了他二两银子呢!说着,德耀从衣兜里摸出来二两银子,放在桌上,给家人看,笑道:“嫂嫂,这银子你收着!给小宝买好吃的。”
小宝在一旁道:“我要吃糖!”
张成仁道:“这么说,你们不是被抓走当壮丁去了!”
香兰则问:“闯营的兵没打骂欺负你们吧?”
德耀笑道:“你们都在哪听的谣言,这十多天,我天天和闯营的战士们一起吃住,一起干活,他们和咱们一样都是穷苦百姓出身,从来不欺负人的。而且闯营的头目长官也很和蔼,通情达理。连闯营最大的将军,范大将军我都见过了,他也是一个年轻人,还跟我开玩笑,说如果我加入义军,就想法子给我找个婆娘呢!”说完,又说了许多义军平时的作风。
张成仁的父亲自言自语道:“难道这些人真的是传说中的王师,咱们以前是错怪人家啦?”
成仁不说话,心中却有许多疑问,他觉得很多事情不能只听别人描述了,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他很想亲眼看看这些义军的样子。于是道:“德耀,你什么时候回坝上?”
德耀道:“这几天,黄河水位很高,十分危险,一旦出现漏洞,需要大量人手,所以我明天一早就要回到坝上。”
张成仁道:“我明天早上跟你一起去坝上。”
德耀笑道:“大哥,你是教书先生,干不惯粗活的,义军也没让你当壮丁,你何必自讨苦吃,去遭这份罪。”
张成仁不说自己要去观察义军作风,只道:“开封是咱们的家,保卫家园,也是我的责任,不尽一份力,怎么能安心。”
于是,第二天一早,张成仁也穿了一身短衣、草鞋,带着草帽,跟着德耀去了城外的黄河大坝。
一蹬上大坝,张成仁就吃了一惊,他以前也见过汛期的黄河,但却从没见过这么高的水位。只见宽阔的黄河水面一望无边,就如大海一般。旧日温顺平静的河水不见了。浑浊的河水怒吼着,咆哮着,呼啸而来,奔腾而去,卷着泥沙,冲击河岸,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河心打着令人心惊胆寒的漩涡,站在高处,放眼四望,只见水雾蒸腾,浊浪排空,到处都是一片汪洋。原来这些日子上游阴雨连绵,老天爷就跟发了疯似的一个劲儿的下雨,才让开封段的河水有了如此景象。
河堤上堆满了装满沙石的草袋,抗洪的丁壮连同各种抗洪物资,在堤坝顶上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头,估计得有十几万人。这些人中既有从城中招募来的青壮,也有闯营的士兵,所有人都拿着各种工具,在堤坝上忙碌。
一名大汉看到德耀哈哈一笑道:“你小子倒挺勤快,给你放一天假,你只回家住了半夜,大清早的就赶回来了!”
德耀笑道:“不但我回来,还把我哥也带回来了。”说完向张成仁一指。
这大汉笑道:“不错,你们哥俩都是好样的。”
等这大汉走开,德耀对成仁说,“哥,这人叫王成章,是闯营的军官,我就归他指挥。”说完把王成章的事迹讲了讲,尤其是王成章挖洞攻破开封的事迹,德耀十分崇拜,讲的绘声绘色。
张成仁不经意的微微皱眉,弟弟讲述的语气,把流贼当成了英雄,而官军却成了敌人,这种立场的改变,德耀自己却没有发现。
正说着,忽然不远处有人大呼,不好了,堤坝渗水了!大堤上登时忙乱起来,一些头目纷纷组织人过去救援。张成仁也冲了过去,只见大坝中的一处,不知怎么,正缓缓向外面渗水,水流虽然不大,但了解堤坝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的可怕。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无孔不入,渗透的会越来越快,很快就会变成喷射,随后就是溃堤。而这个位置溃堤,绝对没顶开封。
坝上登时紧张起来,壮丁们不停的扛着沙袋扔在靠近堤坝渗水的黄河水中。可是黄河水流太急,不计其数的沙袋投下去,都被冲的不见影子。这时大坝渗水处已经开始成喷射状,能看到一个缺口的雏形了。
忽然远处有人大声喊着号子,只见一艘装满石头的大船,上面覆盖着渔网,正被一群汉子用力拖拽过来。这群汉子赤着脚,满身泥水,奋力把船拉过来,到了渗水处放手,石船慢慢沉下去,巨大的体积重量,很快堵住了渗水处。渗水处的水流明显减缓,众人一起欢呼,不停的向水中投沙袋石头,慢慢的,在堤坝里面筑成一层防护层,大坝保住了。
可渗水处形成一片流动的泥浆,扔下的沙袋和石头总不能稳固。石船只能阻挡一时,必须立刻把大坝补好。只见一名年轻人大喝一声,“结成人墙,再堵缺口。”只见他率先跳入泥浆中,数十个人手拉手,跟着他跳入,形成一排人墙。后面的人也效仿他,手拉手的跳入泥浆,组成第二排人墙,第三排人墙……这样做其实非常危险,如果此时大坝忽然崩溃,只怕洪水,连同泥沙石块会把他们一起冲入激流中,性命不保,但为了保住大坝,这些人十分英勇,义无反顾。
跳入泥浆的都是义军士兵,德耀的长官王成章也在其中,张成仁在一旁看着,心中十分感动,不论关于义军流言是真是假,眼前这一幕证明这支军队是真心保护开封城,真心保护开封百姓。
这次投入泥浆的沙袋和石头稳固住了,很快一层层的垒筑起来,溃坝的危险被解除了。这时候泥浆中的义军战士才爬出来。个个一身泥浆,好像一群泥人,连五官都看不到了。
张成仁把目光再次投向河水,只见滚滚急流,向东方滔滔而去。他喜欢读一些杂书,因为开封受水患威胁,所以他比较关注历史上对黄河的治理方法。黄河是一条母亲河,但也是灾难之河,明朝建国以来平均七八年就要改道一次,淹没中下游的大片地区,至于小的溃坝更是每年都有。
治理黄河的困难之处,在于黄河从上游黄土高原带下来许多泥沙,淤积在下游的河道中。导致河床越来越高,下游郡县没法子只能把大坝也建的越来越高,像开封段的黄河堤坝高达十几米,都快赶上开封城墙了,所谓的“天河”就是由此而来。但大坝筑的越高,溃坝的危险也就越大,而且一旦溃坝,就是灭顶之灾。历朝历代面对“黄患”都没什么有效的法子。每次黄河改道都给黄河周围的百姓带来巨大灾难,甚至王朝更迭都与此相关。
张成仁皱眉喃喃自言自语道:“治水的根本策略是堵不如疏,可这黄河往哪疏通,怎样才能治住这不断升高的河床呢?”
忽听身边有一人道:“堵不如疏是大禹治水的心得,不过凡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治理黄河不能简单套用‘堵不如疏’的方法啊!毕竟大禹是几千年前的古人了!”
张成仁一惊,这人一句话先否定“大禹”,有点气魄啊!他侧头打量这人,只见他满脸满身都是泥污,是刚才跳入缺口的义军战士中一员。由于泥污,看不出他的年龄相貌,但他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十分明亮,一看就是心智坚定的上位者。
张成仁立刻拱手道:“请问这位前辈,你说治河不能泥古大禹,那么有什么治河的法子呢?”
这男子道:“古代大禹治水,当时水道堵塞,洪水泛滥,其实就是黄河改道。大禹用疏通的法子,把水道疏通,让各处洪水重新归于河床之内,这法子适合洪水泛滥之后的治理。但现在黄河并没有泛滥,面临的是河床过高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泥沙淤积,河床过高的问题呢?”张成仁追问。
这男子笑道:“嘉靖年间有一名治水专家叫潘季驯,提出‘束水攻沙’的法子,这法子很好。”
张成仁常读各种治河的书籍,当然知道潘季驯,他是明朝的水利专家,针对黄水泥沙过多的现象,提出在枯水期,在河床之内建筑一条束水而用的大堤,筑堤束水,以水攻沙,通过束水加快水流速度,冲刷河床,带走泥沙。他治理黄河十余年,颇有成效,可惜后来牵连到清算张居正的事件中,被免职。但他提出的治水理论在清代被采用,取得很好的效果。
张成仁点头道:“潘季驯束水攻沙的提议很好,但这法子见效慢,花费高,没有七八年的功夫,上千万的银子,是不能实现的,朝廷……”忽然想起来,自己与之说话的是义军中人,不由得尴尬的笑笑。
这男子却不以为意,道:“束水攻沙法将来必须要实行的,这是治理黄河最有效的办法。在我看来,治理黄河有短期,有长期,束水攻沙是长期的办法,短期内则要用分洪,有计划的泄洪,可以快速缓解开封城的防洪压力,虽然会淹没一些田地,但黄河淤泥肥沃,水退之后,就可以形成万亩肥田,也算好处坏处各占一半。”
张成仁点点头道:“是啊!用短期法解决大洪水,就如眼前这般,如果在下游有计划的分洪,怎么可能给开封造成这么大的威胁。然后用束水攻沙的法子,筑堤长期治理,定然可以解决黄河水患的问题。”
这男子笑笑道:“束水攻沙是治理黄河的好法子,但却不是最根本的治理办法,若想彻底的治理黄河,釜底抽薪,治其根本,必须有更长远的打算,可称之为‘综合治理’。”
“嗯!”张成仁很诧异,这是他不曾听过的,很新鲜的治理黄河的名词。
这男子笑道,黄河虽然水患在中下游,但起因却在上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水患之根本,必须在上游黄河两岸大力治理环境,种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在下游大力修筑湖堤,尤其是洪泽湖,把湖水作为调节黄河的蓄水池,还要治理入海口,防止海床淤积。最后黄河、淮河综合治理,因为黄、淮在清口交汇,所以要‘蓄清刷黄’防止黄河泥沙,堵状河出口,给江浙、安徽一代造成水患。”
张成仁听了这番话大为惊佩,这人不但懂得潘季驯的治水方法,而且还在古人治水的优点上加以发挥,许多观点闻所未闻。尤其是这人的视野十分远大,不止开封这一段水患,而是从黄河上、中、下游通盘考虑,甚至连淮河、江浙也在考虑之中,简直是胸怀天下了,这人是谁?有如此远见卓识。
正想请教这人尊姓大名,忽然王成章急匆匆过来,向这人拱手道:“范大将军,有军情汇报。”
这男子向张成仁点点头,转身跟着王成章走下大堤。张成仁一惊,“范大将军”这称呼自己似乎听说过,只是一时间想不起来了。王成章是义军中的头目,却对这“范大将军”如此恭敬,难道这男子是义军的高级首领,只是他若是高级首领,又怎会像普通丁壮一般,在大坝上抗洪,甚至冒着危险,跳入泥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