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茂的确是与往常有些不同了。
次日孟朗觐见他时,在华丽宽敞的台城殿中,观瞧坐在龙椅上的蒲茂,只觉他春风满面,前数日两人相见,大约因为军政事务太过繁杂而其脸上起的几个火尖,已是不翼而飞,面颊上十分红润,嘴角带笑,展袖而坐,隐给人一种神清气爽,恍如宇宙中一派大和谐之感。
“臣孟朗,拜见大王。”
“孟师,你又多礼了不是?快快请起!”蒲茂令殿中的侍吏,“赶紧给孟师看坐。”
侍吏引导爬起身来的孟朗,带他到丹墀下的榻上入座。
“上茶。”
侍吏便又遵旨,捧来了茶水、酪浆,俱放於榻边的矮案上,由孟朗自己选用。
“臣观大王气色,比之前几天,似是越发得好了啊。”
蒲茂摸了摸颔下刚修整过的胡须,笑道:“苟雄等人前传捷报,广平郡已下,阳平郡只剩郡治未克,其援兵被我军阻於阳平北五十里外,不得寸进,至多三五日内,阳平亦可拔也!广平、阳平既下,我军挥师北上,长乐、武邑我可有矣!如此,冀州便尽归我大秦所有。冀州已有,召拓跋倍斤与我军会於燕、代,共伐慕容氏之余烬,则北地一统,指日可待也!
“孟师,这可是你我两人多年以来的夙愿、宏图,想及此,我怎生能不气色越好啊。”
孟朗应道:“是。”顿了下,端起案上的酪浆喝了一口,轻轻把金碗放下,然后说道,“臣今日求见大王,其实为的便正是进取幽州此事。”
蒲茂大喜,说道:“哦?孟师是不是已有取幽之成策了?快些说与孤听听。”
孟朗清了清嗓子,徐徐说道:“臣还是那个意见,以为取幽不宜过急。
“根据各类情报,汇总可以得出:现下幽州的慕容炎伪朝中,内斗是越来越烈,接连的丧土失地,从掩有北地,到而今的龟缩一隅,必须要有人出来,对此负责任,以慕容炎的宠臣,其伪丞相慕容干为首的一党,处心积虑,仍是试图把这个责任,推到慕容权的身上,但慕容权的母亲,也就是伪魏的太后对慕容权这个幼子却是极力保护,两党之争,渐白热化矣。
“此外,慕容武台自恃勇武,虽与慕容权不和,也想把丢失邺城的责任,完全推卸到慕容权的头上,而近来闻之,他对慕容炎亦颇为不满,说‘北地之失,皆因慕容炎怯懦不知兵’。
“以臣推料之,迟则半年,短则数月,幽州的那个伪魏小朝廷,必定是会发生内乱的。要么是慕容炎悍然杀掉慕容权,以致太后一党,与其离心离德;要么是慕容武台或会生乱。
“当下之策,臣以为,与其急於攻幽,不如且缓待之。一边先令拓跋倍斤继续掠侵代郡等地,以进一步地消耗慕容炎的残余兵力,另一边,等打下阳平郡,尽取冀州之后,我军可作些休整,同时把精力暂且主要投到安抚地方、巩固新得之地上边,这样,等到时机到来,我以养精蓄锐之卒,挟冀、豫士民之望,鼓而北向,殄灭慕容氏余孽,易如席卷矣!”
要不要继续北进,一鼓作气打下幽州,这件事,蒲茂与孟朗已经探讨过很多次了,司徒仇畏等也各自都发表过本人的意见。
仇畏等是赞同“一鼓作气”的,他们认为慕容氏现在已是秋后的蚂蚱,洛阳、邺县都打下来了,慕容瞻也成了大秦的俘虏,如今的魏国是要精兵没精兵,要名将没名将,还有什么可值得使人忧虑的?秦军应趁连战连胜的兵威,一举把慕容炎等擒灭,就此把魏国彻底地消灭掉。
孟朗则坚持他的意见,认为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况乎慕容鲜卑?穷寇勿追,此兵法之教。如果现在继续北进,现在就要打幽州的话,固然秦军的胜利是一定的,可慕容炎等若负隅顽抗,则秦军的损失可能也会不小。大秦的敌人不是只有慕容魏国这一个,东边还有贺浑邪,南边还有唐国,西边还有定西,代北的拓跋倍斤也算一个,换言之,当下的北地形势,秦国尽管已成独霸之势,然实际上,还是群雄并立的,如果损失过多的精卒良将在幽州,那对大秦底下来的讨伐诸战,显而易见,是会很大不利的。所以他不厌其烦地劝谏蒲茂,攻幽可缓之。
蒲茂略微失望,说道:“孟师还是以为现在不宜取幽?”
孟朗看着蒲茂,目光恳切,语气忠诚,说道:“大王,豫、冀、中、并等州,基本都已成我大秦之土,慕容炎窜遁幽州,败军之余,其内不和,覆灭是早晚的事情,大王又何必急於一时呢?……臣之愚见,且先把新得之地安抚好,宣大王之美名布满北地,已得民心之后,再凭我大秦的军威,迫使拓跋倍斤、贺浑邪遣子入质,随之,候时机到来,我伐幽之际,再分檄贺浑邪、拓跋倍斤遣兵来助,这样做的话,难道不是更好,也更稳当么?
“大王,贺浑邪、拓跋倍斤,今虽附我大秦,然此二人俱非诚臣,皆胡夷之枭雄是也。我军如是在尚未巩固好新得之地的时候,就急於取幽,万一他两人寻隙生变?亦不可不虑之也!”
“孟师的意思,孤明白。只是孟师,你也知道的,现下朝中、军中,建议趁胜北进,即取幽州的声音很大,他们提出这个建议的理由也颇有道理,似不好尽然不许啊。”
“大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行路尚且如此,何况追前代明君之遗迹,肇建今后之千古大业?”
蒲茂寻思片刻,点了点头,说道:“孟师所言甚是。”笑道,“罢了,孤意已定,就按孟师此议,不急取幽!……不过,孟师,幽州不急着打,那南阳郡,总是可取的吧?”
“南阳郡?”
“姚桃密奏孤,说江左天子病重,这件事必会影响到桓蒙。可以预料到,桓蒙此时此刻,最关心的定然是江左朝臣欲立程昼为储此事,我军挟破魏之威,转而南下,取南阳郡应是不难。”
姚桃的这道密奏,孟朗也知道,他想了想,说道:“南阳此地,北邻洛阳,西通关中,东接豫州,南蔽荆湘,此通衢之所也。此地确是不可久为敌据。今趁江左朝中有事,桓蒙无暇旁顾,趁机取之,自是可也!……敢问大王,欲以何人为将?意以何时发兵?”
蒲茂笑道:“军中诸将连月攻伐,俱皆疲累,桓蒙虽或现无暇顾及南阳,而荆州兵,素称江左雄师,亦不可小觑之也,非名将、精锐,不能取之。吾兄燕公,我秦之上将也,其部,我秦之精卒也,他而下居秦州无事,就以他为将,命他下月出兵,取南阳,师看如何?”
“若以燕公为将,荆州兵纵强,非敌手也。”
“孟师同意以燕公为将?”
“大王择人善任,微臣钦服。”孟朗又端起金碗,抿了口酪浆,借此转化话题,接着往下说道,“大王说到燕公,月前陇西、南安兵败,吕明、季和袭汉中不成,此悉秦广宗之罪也,亦臣之罪也。”说着,下榻到地,行礼拜倒,继续说道,“臣敢请领责罚!”
蒲茂没有想到孟朗会伏地请罪,赶紧从榻上下来,到孟朗身前,弯腰把他扶起,说道:“孟师这叫什么话?陇西、南安之败,袭汉中之所不成,与孟师有何干系?”
孟朗挣开蒲茂的手,下揖做礼,躬身垂首,惭愧而又痛心地说道:“陇西、南安所以兵败,袭汉中所以不成,归根结底,是因为秦广宗中了唐艾的诈死之计,而秦广宗,是赖臣所举荐,这才得以被大王任为秦州刺史的。臣无识人之明,致有今日之败,自当领罪。”
“秦广宗有大名於关中,我关中之杰士也,就是孟师不举荐他,孤对他也会重用的。陇西、南安的失利,袭汉中的不成,与孟师无干!”蒲茂眼睛明亮,含笑问孟朗,说道,“孟师,你是不是听说什么了?”
“臣不解大王之意。”
“不错,这些天,是有一些朝臣,上书弹劾孟师,说什么要非孟师举人不当,则既南安不会失於定西,燕公也不会兵败陇西,吕明、季和更不会无功而返,请求孤治孟师的罪。”蒲茂转回到榻边,从榻前的案上选了一叠奏折,重新下到丹墀下,递给孟朗,笑道,“孟师请看,这些就是他们弹劾孟师的上书。尽是些胡言乱语,不足一提,孤已经狠狠地训斥过他们了!”
孟朗接住奏折,但是不敢看,恭敬地捧着,说道:“臣确是有举人不当之罪,恳乞大王罚之!”
蒲茂诚恳说道:“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设无孟师,焉有孤之今时?设无孟师,复焉有我大秦之今时?且孟师举贤,全然出於公心,对此,孤是心知肚明的。举贤为公,应该褒奖才是,岂能反其道而行之?更且,今若因此责罚孟师,则日后还有谁人敢再给孤举贤荐能?就冲这一点,孤就不会,也不可能责罚孟师!……那些弹劾、诬陷孟师之臣,孤知道,都是嫉妒孤与孟师君臣相得的,孟师无须把他们放在心上!你我君臣的情谊,岂是他们所能理解的?”
孟朗感动得很,再次下拜,说道:“昔屈原投江,伍子胥悬头城阙。大王贤明仁厚,远过古之明君。臣幸亦过屈、伍,得能侍奉大王,唯鞠躬尽瘁,以死报效,乃才能稍报大王恩遇!”
蒲茂也再度把他扶起,笑道:“孟师,你真是多礼!”搀着孟朗到榻前,按着他坐下,随之,自己也回到丹墀上的龙椅坐下。
君臣接着适才的话题。
孟朗试探问道:“秦广宗两为唐艾所败,先失南安,后牵累吕明、季和袭汉中不成,理当严惩,臣斗胆敢问大王,不知打算论以何罪惩治於他?”
蒲茂沉吟稍顷,反问孟朗,说道:“孟师是何主意?”
“臣以为,非严惩之,不足以明国法,励后来之人!”
“严惩么?”蒲茂迟疑了下,说道,“孟师,孤昨天接到了燕公的一道密奏,本就想着请师前来,想听听孟师的意见,正好师今日来,也不用孤再遣宦去请了。”拿起案上的一道奏折,示意殿中侍吏,转递给孟朗。
孟朗神色安定,心中想道:“燕公的密奏已经到了么?这道密奏,十之八九,就是说秦广宗‘通敌’此事!”接住蒲獾孙的密奏,这次因为奏折的内容与他无关,故是却肯打开观阅了。
看了一遍,与他猜得不错,果是奏报蒲茂,称“擒得一定西信使,获秦广宗亲笔书信一封”,下边原文录写了秦广宗这封“亲笔书信”的内容。
却是写给唐艾的,信的内容大体可分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夸赞唐艾计谋高明,“诈死之计”果有奇效;后一个部分,是请唐艾代他向定西王、莘迩表达效忠之意,自陈耻为虏臣。
蒲茂从孟朗的面色判断出,他应是已把信看完,便开口说道:“孟师,按此信观之,那唐艾的‘诈死之计’,却竟是唐艾与秦广宗联手做出的。”
孟朗慢慢地把蒲獾孙的这道奏折叠好,下榻来,恭谨地将之还给蒲茂,没有回到榻上落座,就立於丹墀下,说道:“臣愚见,此信定是假信。”
“假信?”
“别的不说,想那秦广宗,满门百口,俱在我秦,只为了他的宗族、子孙之性命,他又怎会投靠定西?”
“可燕公上书中也说了,他寻了好几个秦州州府、天水等郡郡府的大吏,并及秦广宗交好的友人,已然确定过,那封信,的确是秦广宗的亲笔。”
“唐千里此子,智谋出众,此其一;定西多有细作在我秦境,此其二。综合此两条,唐艾弄到一封秦广宗的亲笔,照之造出一封假信,以臣陋见,似不难也。”
蒲茂仍是狐疑,说道:“是么?”
却就在此时,孟朗提起精神,打算给秦广宗辨诬之际,殿后侧塾忽转出一人,蒲茂见之,顿释疑惑之色,眉开眼笑。
次日孟朗觐见他时,在华丽宽敞的台城殿中,观瞧坐在龙椅上的蒲茂,只觉他春风满面,前数日两人相见,大约因为军政事务太过繁杂而其脸上起的几个火尖,已是不翼而飞,面颊上十分红润,嘴角带笑,展袖而坐,隐给人一种神清气爽,恍如宇宙中一派大和谐之感。
“臣孟朗,拜见大王。”
“孟师,你又多礼了不是?快快请起!”蒲茂令殿中的侍吏,“赶紧给孟师看坐。”
侍吏引导爬起身来的孟朗,带他到丹墀下的榻上入座。
“上茶。”
侍吏便又遵旨,捧来了茶水、酪浆,俱放於榻边的矮案上,由孟朗自己选用。
“臣观大王气色,比之前几天,似是越发得好了啊。”
蒲茂摸了摸颔下刚修整过的胡须,笑道:“苟雄等人前传捷报,广平郡已下,阳平郡只剩郡治未克,其援兵被我军阻於阳平北五十里外,不得寸进,至多三五日内,阳平亦可拔也!广平、阳平既下,我军挥师北上,长乐、武邑我可有矣!如此,冀州便尽归我大秦所有。冀州已有,召拓跋倍斤与我军会於燕、代,共伐慕容氏之余烬,则北地一统,指日可待也!
“孟师,这可是你我两人多年以来的夙愿、宏图,想及此,我怎生能不气色越好啊。”
孟朗应道:“是。”顿了下,端起案上的酪浆喝了一口,轻轻把金碗放下,然后说道,“臣今日求见大王,其实为的便正是进取幽州此事。”
蒲茂大喜,说道:“哦?孟师是不是已有取幽之成策了?快些说与孤听听。”
孟朗清了清嗓子,徐徐说道:“臣还是那个意见,以为取幽不宜过急。
“根据各类情报,汇总可以得出:现下幽州的慕容炎伪朝中,内斗是越来越烈,接连的丧土失地,从掩有北地,到而今的龟缩一隅,必须要有人出来,对此负责任,以慕容炎的宠臣,其伪丞相慕容干为首的一党,处心积虑,仍是试图把这个责任,推到慕容权的身上,但慕容权的母亲,也就是伪魏的太后对慕容权这个幼子却是极力保护,两党之争,渐白热化矣。
“此外,慕容武台自恃勇武,虽与慕容权不和,也想把丢失邺城的责任,完全推卸到慕容权的头上,而近来闻之,他对慕容炎亦颇为不满,说‘北地之失,皆因慕容炎怯懦不知兵’。
“以臣推料之,迟则半年,短则数月,幽州的那个伪魏小朝廷,必定是会发生内乱的。要么是慕容炎悍然杀掉慕容权,以致太后一党,与其离心离德;要么是慕容武台或会生乱。
“当下之策,臣以为,与其急於攻幽,不如且缓待之。一边先令拓跋倍斤继续掠侵代郡等地,以进一步地消耗慕容炎的残余兵力,另一边,等打下阳平郡,尽取冀州之后,我军可作些休整,同时把精力暂且主要投到安抚地方、巩固新得之地上边,这样,等到时机到来,我以养精蓄锐之卒,挟冀、豫士民之望,鼓而北向,殄灭慕容氏余孽,易如席卷矣!”
要不要继续北进,一鼓作气打下幽州,这件事,蒲茂与孟朗已经探讨过很多次了,司徒仇畏等也各自都发表过本人的意见。
仇畏等是赞同“一鼓作气”的,他们认为慕容氏现在已是秋后的蚂蚱,洛阳、邺县都打下来了,慕容瞻也成了大秦的俘虏,如今的魏国是要精兵没精兵,要名将没名将,还有什么可值得使人忧虑的?秦军应趁连战连胜的兵威,一举把慕容炎等擒灭,就此把魏国彻底地消灭掉。
孟朗则坚持他的意见,认为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况乎慕容鲜卑?穷寇勿追,此兵法之教。如果现在继续北进,现在就要打幽州的话,固然秦军的胜利是一定的,可慕容炎等若负隅顽抗,则秦军的损失可能也会不小。大秦的敌人不是只有慕容魏国这一个,东边还有贺浑邪,南边还有唐国,西边还有定西,代北的拓跋倍斤也算一个,换言之,当下的北地形势,秦国尽管已成独霸之势,然实际上,还是群雄并立的,如果损失过多的精卒良将在幽州,那对大秦底下来的讨伐诸战,显而易见,是会很大不利的。所以他不厌其烦地劝谏蒲茂,攻幽可缓之。
蒲茂略微失望,说道:“孟师还是以为现在不宜取幽?”
孟朗看着蒲茂,目光恳切,语气忠诚,说道:“大王,豫、冀、中、并等州,基本都已成我大秦之土,慕容炎窜遁幽州,败军之余,其内不和,覆灭是早晚的事情,大王又何必急於一时呢?……臣之愚见,且先把新得之地安抚好,宣大王之美名布满北地,已得民心之后,再凭我大秦的军威,迫使拓跋倍斤、贺浑邪遣子入质,随之,候时机到来,我伐幽之际,再分檄贺浑邪、拓跋倍斤遣兵来助,这样做的话,难道不是更好,也更稳当么?
“大王,贺浑邪、拓跋倍斤,今虽附我大秦,然此二人俱非诚臣,皆胡夷之枭雄是也。我军如是在尚未巩固好新得之地的时候,就急於取幽,万一他两人寻隙生变?亦不可不虑之也!”
“孟师的意思,孤明白。只是孟师,你也知道的,现下朝中、军中,建议趁胜北进,即取幽州的声音很大,他们提出这个建议的理由也颇有道理,似不好尽然不许啊。”
“大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行路尚且如此,何况追前代明君之遗迹,肇建今后之千古大业?”
蒲茂寻思片刻,点了点头,说道:“孟师所言甚是。”笑道,“罢了,孤意已定,就按孟师此议,不急取幽!……不过,孟师,幽州不急着打,那南阳郡,总是可取的吧?”
“南阳郡?”
“姚桃密奏孤,说江左天子病重,这件事必会影响到桓蒙。可以预料到,桓蒙此时此刻,最关心的定然是江左朝臣欲立程昼为储此事,我军挟破魏之威,转而南下,取南阳郡应是不难。”
姚桃的这道密奏,孟朗也知道,他想了想,说道:“南阳此地,北邻洛阳,西通关中,东接豫州,南蔽荆湘,此通衢之所也。此地确是不可久为敌据。今趁江左朝中有事,桓蒙无暇旁顾,趁机取之,自是可也!……敢问大王,欲以何人为将?意以何时发兵?”
蒲茂笑道:“军中诸将连月攻伐,俱皆疲累,桓蒙虽或现无暇顾及南阳,而荆州兵,素称江左雄师,亦不可小觑之也,非名将、精锐,不能取之。吾兄燕公,我秦之上将也,其部,我秦之精卒也,他而下居秦州无事,就以他为将,命他下月出兵,取南阳,师看如何?”
“若以燕公为将,荆州兵纵强,非敌手也。”
“孟师同意以燕公为将?”
“大王择人善任,微臣钦服。”孟朗又端起金碗,抿了口酪浆,借此转化话题,接着往下说道,“大王说到燕公,月前陇西、南安兵败,吕明、季和袭汉中不成,此悉秦广宗之罪也,亦臣之罪也。”说着,下榻到地,行礼拜倒,继续说道,“臣敢请领责罚!”
蒲茂没有想到孟朗会伏地请罪,赶紧从榻上下来,到孟朗身前,弯腰把他扶起,说道:“孟师这叫什么话?陇西、南安之败,袭汉中之所不成,与孟师有何干系?”
孟朗挣开蒲茂的手,下揖做礼,躬身垂首,惭愧而又痛心地说道:“陇西、南安所以兵败,袭汉中所以不成,归根结底,是因为秦广宗中了唐艾的诈死之计,而秦广宗,是赖臣所举荐,这才得以被大王任为秦州刺史的。臣无识人之明,致有今日之败,自当领罪。”
“秦广宗有大名於关中,我关中之杰士也,就是孟师不举荐他,孤对他也会重用的。陇西、南安的失利,袭汉中的不成,与孟师无干!”蒲茂眼睛明亮,含笑问孟朗,说道,“孟师,你是不是听说什么了?”
“臣不解大王之意。”
“不错,这些天,是有一些朝臣,上书弹劾孟师,说什么要非孟师举人不当,则既南安不会失於定西,燕公也不会兵败陇西,吕明、季和更不会无功而返,请求孤治孟师的罪。”蒲茂转回到榻边,从榻前的案上选了一叠奏折,重新下到丹墀下,递给孟朗,笑道,“孟师请看,这些就是他们弹劾孟师的上书。尽是些胡言乱语,不足一提,孤已经狠狠地训斥过他们了!”
孟朗接住奏折,但是不敢看,恭敬地捧着,说道:“臣确是有举人不当之罪,恳乞大王罚之!”
蒲茂诚恳说道:“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设无孟师,焉有孤之今时?设无孟师,复焉有我大秦之今时?且孟师举贤,全然出於公心,对此,孤是心知肚明的。举贤为公,应该褒奖才是,岂能反其道而行之?更且,今若因此责罚孟师,则日后还有谁人敢再给孤举贤荐能?就冲这一点,孤就不会,也不可能责罚孟师!……那些弹劾、诬陷孟师之臣,孤知道,都是嫉妒孤与孟师君臣相得的,孟师无须把他们放在心上!你我君臣的情谊,岂是他们所能理解的?”
孟朗感动得很,再次下拜,说道:“昔屈原投江,伍子胥悬头城阙。大王贤明仁厚,远过古之明君。臣幸亦过屈、伍,得能侍奉大王,唯鞠躬尽瘁,以死报效,乃才能稍报大王恩遇!”
蒲茂也再度把他扶起,笑道:“孟师,你真是多礼!”搀着孟朗到榻前,按着他坐下,随之,自己也回到丹墀上的龙椅坐下。
君臣接着适才的话题。
孟朗试探问道:“秦广宗两为唐艾所败,先失南安,后牵累吕明、季和袭汉中不成,理当严惩,臣斗胆敢问大王,不知打算论以何罪惩治於他?”
蒲茂沉吟稍顷,反问孟朗,说道:“孟师是何主意?”
“臣以为,非严惩之,不足以明国法,励后来之人!”
“严惩么?”蒲茂迟疑了下,说道,“孟师,孤昨天接到了燕公的一道密奏,本就想着请师前来,想听听孟师的意见,正好师今日来,也不用孤再遣宦去请了。”拿起案上的一道奏折,示意殿中侍吏,转递给孟朗。
孟朗神色安定,心中想道:“燕公的密奏已经到了么?这道密奏,十之八九,就是说秦广宗‘通敌’此事!”接住蒲獾孙的密奏,这次因为奏折的内容与他无关,故是却肯打开观阅了。
看了一遍,与他猜得不错,果是奏报蒲茂,称“擒得一定西信使,获秦广宗亲笔书信一封”,下边原文录写了秦广宗这封“亲笔书信”的内容。
却是写给唐艾的,信的内容大体可分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夸赞唐艾计谋高明,“诈死之计”果有奇效;后一个部分,是请唐艾代他向定西王、莘迩表达效忠之意,自陈耻为虏臣。
蒲茂从孟朗的面色判断出,他应是已把信看完,便开口说道:“孟师,按此信观之,那唐艾的‘诈死之计’,却竟是唐艾与秦广宗联手做出的。”
孟朗慢慢地把蒲獾孙的这道奏折叠好,下榻来,恭谨地将之还给蒲茂,没有回到榻上落座,就立於丹墀下,说道:“臣愚见,此信定是假信。”
“假信?”
“别的不说,想那秦广宗,满门百口,俱在我秦,只为了他的宗族、子孙之性命,他又怎会投靠定西?”
“可燕公上书中也说了,他寻了好几个秦州州府、天水等郡郡府的大吏,并及秦广宗交好的友人,已然确定过,那封信,的确是秦广宗的亲笔。”
“唐千里此子,智谋出众,此其一;定西多有细作在我秦境,此其二。综合此两条,唐艾弄到一封秦广宗的亲笔,照之造出一封假信,以臣陋见,似不难也。”
蒲茂仍是狐疑,说道:“是么?”
却就在此时,孟朗提起精神,打算给秦广宗辨诬之际,殿后侧塾忽转出一人,蒲茂见之,顿释疑惑之色,眉开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