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现双眼瞳孔皱缩,内心巨震,曾经他尝试过无数次对系统像是三流系统网文里一样进行各种呼唤。

    但这些功能都无济于事,这个系统就好像是设定好的程序,直到他完成了数个任务后,才出现了一些原因信息。

    现在,母体的任务已经完成,系统不再发布新的任务,甚至是终于回应了他的对话请求。

    这着实让他十分的震惊,以至于忘记了一句话该如何的开口。

    只是他的眼前依旧闪烁起了新的文字内容,这些文字虽然投影到了他的眼前,但也同时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

    查看这眼前那荒诞不羁的信息,李现眼神重新调整了焦距,心中出现了一丝讽刺的给那感觉,他开始环顾四周,随后将视野转向了一个巴斯坦小镇。

    “全部进入小镇内休息,今天不赶路了!”

    他带着有些莫名其妙的动物进入到了小镇的空地上,开始休息,他也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一边疯狂思考,一边给重新将注意落回到系统的身上。

    并且开始下话,对线系统。

    “你是说你们是生活在四维世界里的文明?别开玩笑了,别以为我没了解过维度概念!”

    如果单纯是以人类理解之中的三维和四维,本质上十分的简单。

    零维就像是白纸上的一个点,它没有长度,所以称之为零。

    在这个基础上,一维空间就是拥有长度的线,二维空间则是长度与宽度并存的平面结构。

    从三维开始,世界才开始饱满。

    三维空间所能拥有的不再只局限于平面,所有的物体都变得立体起来。

    人类是三维生物,视野却只能捕捉到二维的画面,大脑所能处理的信息是三维的,界定生命处于哪个围堵是一思想为主。

    三维以上的空间,应该是在长度、宽度、深度外,另外加上时间。

    人之所以是三微生物,是因为他们办法直观的看见线,时间线。

    人们理解中的思维世界,需要加上一个含糊的时间概念。

    一个男孩相距另外一个女孩五米时间,他们走到彼此身边所花费的时间可以看作一条线。

    这条线可以理解为时间线,是男孩和女孩走到彼此身边的过程,如果可这条时间线能够被直观的观测到,那才算是四维空间。

    系统口中的‘普’文明处于四维空间,是想要抵达五维世界的四维生命。

    如果李现相信了那是真的,那他就必须要接受一个设定,思维生命能够看见三维生命的时间线,简单点说就是可被提前观测。

    这样的设定让他十分的难以接受,因为这种观测就类似于我们拖动视频的进度条,他们可以随时调整进度条内的画面,可以提前知道后面的剧情,人人都是占卜师。

    这样荒谬的设定真的令人嗤之以鼻的同时还让人不寒而栗!

    听完这一切,李现再一次在内心发出冷笑,没有对这句话进行说明评价,而是继续问道:“那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出手干预吗!”

    ok我开始解释六维空间。现在的你如果想拜访一下过去的你,怎么办?我们可以将四维空间中任意一条时间线弯曲,这样你就可以跳回以前,去见以前的你。换句话说,五维空间中,你可以“穿越”回到一条时间线上的过去。

    还是拿“经理的你”和“厨师的你”举例子,厨师的你感觉日子很艰辛,每天油烟呛人,你想成为经理,安安静静在办公室里坐着。怎么办?五维空间中,你可以穿越到你初中毕业的时候,告诉以前的你,一定要继续读书,上高中,考大学,做白领。不过这很费力,而且风险很大,初中毕业的你需要作出不同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会产生一个新的时间线,一个不同版本的未来。

    你们还记得二维空间中蚂蚁君和报纸么?弯曲一个空间产生一个新的维度。对了!我们直接把五维空间弯曲,产生六维空间。这样,你就可以穿越到“经理的你”这条时间线,看一看另一个版本的你。

    好,我们继续,七维空间走起来。还是那个例子,前面提到两个时间线:经理与厨师。初中毕业的你,不可能只有这两种选择,而是近乎无限。怎么解释,你的每一个决定都在塑造出一个特有的你。你可以成为任何一种你。概括地说,初中毕业的你是一个起点,所有的时间线。都从这个点向外辐射,数量是无穷大,那么最后,七维空间里的一个点,里面包含着“初中毕业的你”开始的无限种可能。

    记得二维空间中蚂蚁君和报纸么?弯曲一个空间产生一个新的维度。对了!我们直接把五维空间弯曲,产生六维空间。这样,你就可以穿越到“经理的你”这条时间线,看一看另一个版本的你。

    好,我们继续,七维空间走起来。还是那个例子,前面提到两个时间线:经理与厨师。初中毕业的你,不可能只有这两种选择,而是近乎无限。怎么解释,你的每一个决定都在塑造出一个特有的你。你可以成为任何一种你。概括地说,初中毕业的你是一个起点,所有的时间线。都从这个点向外辐射,数量是无穷大,那么最后,七维空间里的一个点,里面包含着“初中毕业的你”开始的无限种可能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