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同兵部尚书争论几句后便转过身对直言道:“其实微臣也早有向圣上及殿下上奏缩减马政之意,与寻常百姓而言,为朝廷养战马之耗费实在太高,一场马瘟就是破家之祸,与其劳民伤财,不如让他们安心耕种。”
“还有太仆寺在河北、陕西、河套等地的马场还是太大,微臣以为应改为耕地,马场可以转移到辽东西南之地。”
兵部尚书立刻驳斥道:“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也!前元贼逆尚存,西南辽东北疆何处无患?若我大明不乘胜追击,偏在此时废弃马政,岂不是削足适履?微臣请殿明鉴!”
太仆寺少卿打着圆场道:“殿下的意思应是改朝廷雇百姓养马之政,而非两位尚书未免太偏激了些,何至于此。”
不过他的话显然分量还是不够,户部和兵部的官员就当没听到,依旧是将此事往极端化去争论不休,显然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兵部及其背后的大都督府也就是淮西武勋们,显然是不希望马政有什么变化的,军中马匹的数量一直激涨,这就是他们的底气。
更何况军中捞钱的法门本就不算太多,私放商队往蒙古贸易如今又被严令禁止,每年供应的马匹如果再削减可真是得要穷死了。
户部则是很简单的想法,朝廷现如今方方面面都要钱,这钱粮从何处来,不还得靠着百姓耕种缴纳赋税。
马匹再多只能是吃粮而不能产粮,一匹马尤其是战马每日所需的粮食是极多的,如果不是在天然草场上,养一匹战马所需土地,如果用来种粮,可以养活人丁二十余口。
朱标轻轻拍了拍书案就让所有人迅速调整体态,等他们都安静下来才开口道:“中原不适养马,能到如今之盛景已经是我大明倾尽国力所为了,实非长远久存之道。”
“朝廷交予江南百姓所养之马,户部及太仆寺立刻以市价购回,驱赶至西南及辽东牧养,着令工部太仆寺将牧场往这两处迁移,迁移后留下的土地户部要及时安排百姓开荒耕种。”
中原本就不是适合养马的地方,宋朝国土尽失无可奈何才在此处养马,大明现如今连燕云十六州及辽东都收复了,马匹也没那么紧张了,必然是要让出土地给百姓吃饭的。
见太子主意已定,兵部官员们闷闷不乐,但也说不出什么,若是在朝堂上他们还敢闹一闹,可在这谨身殿是断然不敢了。
户部尚书皱起了眉头道:“殿下,江南恐怕有十余万马匹,户部拿不出钱来购回,更何况那马匹本就是朝廷借给他们养的,也有赋税减免之策。”
太仆寺少卿也是赶忙说道:“臣等知殿下宽仁德怀爱民如子有意照拂百姓,能将马匹收回并不处伤耗便足矣安民心了。”
朱标目光投向户部尚书,若是旁人早就退让了,毕竟朝廷的钱就是皇帝的钱,皇帝的钱终归就是太子的钱,人家都不心疼他心疼什么。
只是这赵文景不愧黑脸貔貅之称,涉及户部的钱粮真真是咬死不松口,表露出的意思很简单,太子爷,要让户部出这种不必要的钱是绝对没门,除非您直接去了我的乌纱,否则只要我还是户部尚书这钱就不能动,问就是没有。
朱标见此只能是自己退让一步了,他麾下不缺旁的官员,就是缺赵文景这种能管钱粮赋税的人才,甚至不仅是他麾下没有,老朱麾下也就这一个宝贝。
这几年他们父子俩被赵文景硬顶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连老朱那个暴脾气都能忍下来,就可知赵文景确实是一心为国,而非贪腐之徒。
朱标揉了揉眉心叹道:“那粮税宽免之政就再延续两年吧,百姓为朝廷养马耗费不少,如今突然将马收回,他们的损失也不小,若是有富户愿意将马留下的亦可。”
“这里面涉及的问题不少,你们回去后在好好商量一下,定出个章程送来,本宫也好送至圣上面前,尽快将此事落实。”
赵文景显然还是觉得太子对百姓有些太仁慈了,当然不是说不好,若是国泰民安国库充盈之时自然是好事一桩,但现在百废待兴户部处处都不够用钱粮,实在是很难支持太子施恩天下。
但赵文景终究不是御史们那般的一根筋,知晓殿下已经是够给他面子就暂先安忍下来,等回去在私下上奏诉说户部的难处。
“微臣等谨遵殿下谕令,臣等告退。”
刘瑾送他们出了殿,朱标放松有些僵硬的身体靠在椅背上,户部的难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是江南这两年多灾多难,上次因为江南案引发的动乱到现在都还未彻底平定。
上次针对的是书生士绅阶层,这次针对的是寻常百姓,这两者哪一个都不可怕,但两者结合可就吓人了。
所以他才希望补偿安抚百姓,使他们不要有什么怨愤之心,马政到如今还不是天怒人怨的程度,及时止住与朝廷与百姓都是好的。
朝廷已经取消了人口丁税,也就是生出孩子无论男女都不需要缴纳一笔钱粮了,可以预见往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是一个人口激增的时代,如果不让出中原地区的草场牧场,人与马争地的矛盾必然是要激化的。
马场牧场背后的利益牵扯很大,而且还有光明正大的存在理由,这个问题不在这个时候解决,将来的皇帝恐怕是解决不了了。
朱标站起身走到偏殿内挂置的大明地图前负手观望,塞北草原及河套平原最适合养马,但风险也是最大的,一旦蒙古突然整合一致,那大明在蒙古的一切布置就都没了,反而是为他人做嫁衣了。
历史上大明将蒙古人赶回漠北之后就十分注重对河套地区的控制,也将其视为巡养战马,训练骑兵的宝地,只是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军力锐减,河套地区逐渐被蒙古人占据了,大明再一次失去了这块宝地。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朱标记得河套地区在明朝时期逐渐进入了严重沙漠化,移民屯垦圈地养马基本是极难实现的。
所以如今最好的选择就剩下西南及辽东,也就是贵州云南和东北地区了,这些地方气候恶劣地广人稀汉民极少而且也没太多人愿意去开荒耕种。
除了将来太仆寺的牧场外还有极大的地方,与其强行迁民去耕种,比如诱导百姓前去放牧养马,然后朝廷再收购,形成一个贸易市场。
官营的牧场保证最基本的马匹供应,百姓们的牧场则是可以相互竞争出产良驹,这也解决了战马越来越差的问题。
辽东已经是大明囊中之物,纳哈出同高丽的战况颇为激烈,到了这种程度,就算他后悔了也晚矣,一步错步步错,相信他不会那么蠢,非要弄的身死名裂。
至于云南,朱标原先是不急的,本打算收复辽东之后携天倾之势一战而定,不仅要彻底解决梁王这个冥顽不灵的前元余孽,更是要威慑南洋诸国。
可现在看来是有必要跟段氏商量一下的必要了,反正威慑南洋诸国也不一定得要在云南,大不了在南洋寻个理由灭个国更利索些。
………………
“还有太仆寺在河北、陕西、河套等地的马场还是太大,微臣以为应改为耕地,马场可以转移到辽东西南之地。”
兵部尚书立刻驳斥道:“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也!前元贼逆尚存,西南辽东北疆何处无患?若我大明不乘胜追击,偏在此时废弃马政,岂不是削足适履?微臣请殿明鉴!”
太仆寺少卿打着圆场道:“殿下的意思应是改朝廷雇百姓养马之政,而非两位尚书未免太偏激了些,何至于此。”
不过他的话显然分量还是不够,户部和兵部的官员就当没听到,依旧是将此事往极端化去争论不休,显然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兵部及其背后的大都督府也就是淮西武勋们,显然是不希望马政有什么变化的,军中马匹的数量一直激涨,这就是他们的底气。
更何况军中捞钱的法门本就不算太多,私放商队往蒙古贸易如今又被严令禁止,每年供应的马匹如果再削减可真是得要穷死了。
户部则是很简单的想法,朝廷现如今方方面面都要钱,这钱粮从何处来,不还得靠着百姓耕种缴纳赋税。
马匹再多只能是吃粮而不能产粮,一匹马尤其是战马每日所需的粮食是极多的,如果不是在天然草场上,养一匹战马所需土地,如果用来种粮,可以养活人丁二十余口。
朱标轻轻拍了拍书案就让所有人迅速调整体态,等他们都安静下来才开口道:“中原不适养马,能到如今之盛景已经是我大明倾尽国力所为了,实非长远久存之道。”
“朝廷交予江南百姓所养之马,户部及太仆寺立刻以市价购回,驱赶至西南及辽东牧养,着令工部太仆寺将牧场往这两处迁移,迁移后留下的土地户部要及时安排百姓开荒耕种。”
中原本就不是适合养马的地方,宋朝国土尽失无可奈何才在此处养马,大明现如今连燕云十六州及辽东都收复了,马匹也没那么紧张了,必然是要让出土地给百姓吃饭的。
见太子主意已定,兵部官员们闷闷不乐,但也说不出什么,若是在朝堂上他们还敢闹一闹,可在这谨身殿是断然不敢了。
户部尚书皱起了眉头道:“殿下,江南恐怕有十余万马匹,户部拿不出钱来购回,更何况那马匹本就是朝廷借给他们养的,也有赋税减免之策。”
太仆寺少卿也是赶忙说道:“臣等知殿下宽仁德怀爱民如子有意照拂百姓,能将马匹收回并不处伤耗便足矣安民心了。”
朱标目光投向户部尚书,若是旁人早就退让了,毕竟朝廷的钱就是皇帝的钱,皇帝的钱终归就是太子的钱,人家都不心疼他心疼什么。
只是这赵文景不愧黑脸貔貅之称,涉及户部的钱粮真真是咬死不松口,表露出的意思很简单,太子爷,要让户部出这种不必要的钱是绝对没门,除非您直接去了我的乌纱,否则只要我还是户部尚书这钱就不能动,问就是没有。
朱标见此只能是自己退让一步了,他麾下不缺旁的官员,就是缺赵文景这种能管钱粮赋税的人才,甚至不仅是他麾下没有,老朱麾下也就这一个宝贝。
这几年他们父子俩被赵文景硬顶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连老朱那个暴脾气都能忍下来,就可知赵文景确实是一心为国,而非贪腐之徒。
朱标揉了揉眉心叹道:“那粮税宽免之政就再延续两年吧,百姓为朝廷养马耗费不少,如今突然将马收回,他们的损失也不小,若是有富户愿意将马留下的亦可。”
“这里面涉及的问题不少,你们回去后在好好商量一下,定出个章程送来,本宫也好送至圣上面前,尽快将此事落实。”
赵文景显然还是觉得太子对百姓有些太仁慈了,当然不是说不好,若是国泰民安国库充盈之时自然是好事一桩,但现在百废待兴户部处处都不够用钱粮,实在是很难支持太子施恩天下。
但赵文景终究不是御史们那般的一根筋,知晓殿下已经是够给他面子就暂先安忍下来,等回去在私下上奏诉说户部的难处。
“微臣等谨遵殿下谕令,臣等告退。”
刘瑾送他们出了殿,朱标放松有些僵硬的身体靠在椅背上,户部的难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是江南这两年多灾多难,上次因为江南案引发的动乱到现在都还未彻底平定。
上次针对的是书生士绅阶层,这次针对的是寻常百姓,这两者哪一个都不可怕,但两者结合可就吓人了。
所以他才希望补偿安抚百姓,使他们不要有什么怨愤之心,马政到如今还不是天怒人怨的程度,及时止住与朝廷与百姓都是好的。
朝廷已经取消了人口丁税,也就是生出孩子无论男女都不需要缴纳一笔钱粮了,可以预见往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是一个人口激增的时代,如果不让出中原地区的草场牧场,人与马争地的矛盾必然是要激化的。
马场牧场背后的利益牵扯很大,而且还有光明正大的存在理由,这个问题不在这个时候解决,将来的皇帝恐怕是解决不了了。
朱标站起身走到偏殿内挂置的大明地图前负手观望,塞北草原及河套平原最适合养马,但风险也是最大的,一旦蒙古突然整合一致,那大明在蒙古的一切布置就都没了,反而是为他人做嫁衣了。
历史上大明将蒙古人赶回漠北之后就十分注重对河套地区的控制,也将其视为巡养战马,训练骑兵的宝地,只是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军力锐减,河套地区逐渐被蒙古人占据了,大明再一次失去了这块宝地。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朱标记得河套地区在明朝时期逐渐进入了严重沙漠化,移民屯垦圈地养马基本是极难实现的。
所以如今最好的选择就剩下西南及辽东,也就是贵州云南和东北地区了,这些地方气候恶劣地广人稀汉民极少而且也没太多人愿意去开荒耕种。
除了将来太仆寺的牧场外还有极大的地方,与其强行迁民去耕种,比如诱导百姓前去放牧养马,然后朝廷再收购,形成一个贸易市场。
官营的牧场保证最基本的马匹供应,百姓们的牧场则是可以相互竞争出产良驹,这也解决了战马越来越差的问题。
辽东已经是大明囊中之物,纳哈出同高丽的战况颇为激烈,到了这种程度,就算他后悔了也晚矣,一步错步步错,相信他不会那么蠢,非要弄的身死名裂。
至于云南,朱标原先是不急的,本打算收复辽东之后携天倾之势一战而定,不仅要彻底解决梁王这个冥顽不灵的前元余孽,更是要威慑南洋诸国。
可现在看来是有必要跟段氏商量一下的必要了,反正威慑南洋诸国也不一定得要在云南,大不了在南洋寻个理由灭个国更利索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