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现在所面临的抉择实在是不简单,不管是继续进攻还是选择撤退都是一件艰难的决定,而另外一方面即便他现在不想立刻做出决定,只是在原地驻扎也会有其他的问题出现,因为时间消耗得越久他的部队所剩余的粮食就会越少。
等到他粮食变得更少以后,那么不管他到时候是想要继续进攻还是撤退,都会因为粮食不足的缘故而难以进行,所以英布还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
并且说到粮食这个问题,其实草原之上也并不是没有其他食物来源,只不过相比于匈奴人那样已经非常适应了草原上的生活的状态,英布以及他手下的士兵要想从草原之上获得足够多的食物就显得要困难上许多了。
那么如果英布率领着士兵继续深入草原去攻击匈奴人的聚居地的话,他手下的士兵就必须要尽快的适应草原之上的生活,并且要想办法从草原之上获取足够多的食物供给才行,匈奴人是全民皆兵,而英布则必须要让这些士兵变成民,变成牧民,他们要在食物用完之前拥有一定规模的牲畜来为军队持续性的产出食物。
这其实也是必然的事情,毕竟要想在匈奴人的地盘之上击败匈奴人,那么要是连匈奴人的生活方式都没有办法去适应的话,又如何能够适应这片土地,对于英布他们而言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匈奴人,而是他们周围的环境以及他们自己,他们在面对这样的环境的时候应该如何去适应就成为了一件必须要好好思考的问题了。
经过了一段十分纠结的思考之后,英布最终还是决定让大部队向后撤退,不过他并不是全军撤退,而是选择在原本匈奴人的聚居地附近建造起了一些新的营地和防御工事,它们的作用一方面是控制这片区域,其次就是监视匈奴人的动态。
当然实际上留下来的士兵数量并不多,如果匈奴人想要出兵攻下来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原本这些类似于岗哨存在的防御工事就并不是为了要去防御来自于匈奴人的进攻,其最主要的作用应该就是能够去侦察到匈奴人的动向,一旦匈奴人的部队出现在这附近,或者是发动起了进攻,那么就会有探子将信息以最快的速度禀报给英布。
至于食物的供给,留下来的士兵必须要自己解决一大部分的食物问题,他们要学会像游牧民族的人一样的在草原之上生活,当然也会有专门的后勤部队去定期为他们运送一些食物过来。
在进行完这些准备工作之后,英布便率领着大部队往来的方向回撤了,他们此时事实上已经离开咸阳相当之远了,即便是回到咸阳也差不多得至少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在这个时代里交通工具几乎没有,而且英布也不可能只让骑兵回去,还是需要让骑兵与步兵共同前进才行。
时间在不知不觉之间又过去了三个月左右,在这三个月之中英布回到了咸阳,英布将北面草原之上的情况与项羽说了,项羽就又给了英布一些兵力,让英布就长期驻扎在长城以北的区域,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自行决定应该如何行动。
同时项羽也给英布安排了一些额外的任务,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想办法安排一些移民到大草原之中去,当然这个任务其实也是相当艰难的,来自于长城以南区域的人要想适应草原之上的游牧生活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项羽对此也相当的清楚,这个任务也没有什么时间的限制,而且项羽给了英布很大的权力,基本上就相当于是当地的封王了,尽管名义上英布还是将军,但是实际上已经获得了这些区域的大部分权力,对此英布还是挺满意的。
而项羽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他其实对于英布并没有那么的信任,所以将他派到这种边陲之地去防守匈奴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英布本身的战斗力还是相当之强的,而且英布也并不是一个太好管束的人,但是这种人能力很强,所以项羽去使用他的能力就行了。
另外一方面张良出使西域还没有回来,看起来之前项羽有点太低估了西域这条路的距离,从咸阳城到月氏国现在所处的位置大概也有将近三千里的距离,所以张良的这一趟旅程来回可能是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到时候项羽再出兵去帮助月氏国打匈奴人士兵也是需要在路上走上很长一段时间的。
在这个过程之中项羽也并不知道张良的任务究竟执行到了什么程度,毕竟这个时代是没有手机这种东西存在的,不久之前张良身边的一个人确实有回来禀报大概的情况,不过他启程回来的时候张良才刚进入第一个比较重要的西域国家,当时张良还没有结束与这个国家的君王的谈判。
不过即便如此项羽还是在心里比较相信张良的,他相信以张良的个人能力是完全足以应付这件事情的,即使这的确是一件非常非常艰难的任务。
在这三个月之中项羽将咸阳城确立成为了首都,并且也决定就在原本的咸阳王宫废墟之上重新修建一座宫殿,项羽其实也想修建一座规模非常庞大的宫殿,但是因为这个时期人民才刚从暴秦的统治之下脱离出来,本身是需要一段时间去进行休养生息的,所以项羽决定暂时先修建宫殿的一小部分。
但是实际上修建宫殿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首先是这座宫殿的设计就需要花费挺长时间的,项羽从他所控制各个郡县之中寻找最顶级的工匠和建筑设计者,他们告诉项羽如果项羽真的想要修建一座规模很大很华丽的宫殿的话,那么设计的时间可能都需要好几个月甚至是半年之久,而即便项羽初期只是修建宫殿的很小一部分,但是也必须要先将整个宫殿的设计图纸都设计出来才行。
而且这个时代因为没有纸张的缘故,所以设计宫殿的过程本身也是比较艰难的,还有原本秦王宫废墟的清理工作就要持续数个月之久,随后还需要对这片区域进行详细的测绘工作,测绘结束之后设计者们才能够通过这些测绘的数据来进行宫殿的设计工作。
这些事情都是没有办法去着急的,随后项羽让韩信先留在关中,帮助龙且一起训练士兵,特别是那些以后要出征西域的士兵更是需要专门培养。
英布在长城以北的大草原之上建立了一些马场,这些马场将能够为关中提供不少的战马,与匈奴人这种马背上的民族进行战斗也是需要拥有很强的骑兵战斗力才行的,如果只有步兵的话就会出现一种很尴尬的情况:如果打赢了匈奴人却又没办法歼灭匈奴人,他们可以骑着马逃跑,而如果输给了匈奴人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被匈奴人给歼灭,因为对方有马根本就跑不掉。
这也是步兵对抗骑兵的时候所遭遇的一个很尴尬的情况,像匈奴人这种基本上大部分的部队都是由骑兵组成的,所以在对抗匈奴人的过程之中是一定需要比较优质的马场的,能够持续不断的为军队提供战马才行。
项羽原本是打算回去东面的九江郡一趟的,不过后来因为那边的情况还是比较稳定的,萧何、范增、陈平、陈婴等文官都还是比较好的完成了项羽所交代给他们的任务,一方面是治理好那几个重要的郡县,另外一点就是要选拔和任命各个地区的官员。
他们会先行通过自荐、推荐、考试选拔出一些官员的潜在名单来,随后将这些官员的名单以及情况还有考试成绩都交给项羽,最后的任命决定权还是在项羽手中的,当然这主要是一些相对比较重要的官员官职会让项羽来进行定夺,而一些比较小的官职则可以由萧何他们帮项羽决定。
毕竟项羽的时间也还是比较宝贵的,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管理无数的地方小官的任命问题,另外项羽也要利用这段时间继续进行学习,不仅仅是要继续学习兵法上的内容,还需要去学习关于政务处理上的事情。
项羽对于政务处理的态度其实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说实话他一开始对于处理政务还是有些兴趣的,但是后来随着处理的政务越来越多,一开始的那种新鲜感过去之后他就逐渐的觉得处理政务真的是一件相当没劲的事情了。
但是作为一个统治者他又不可能因为处理政务没趣就不去学习不去处理了,他这个时候才越来越觉得其实当一个统治者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真的不是一件有多少乐趣的事情,他由此也想到了秦始皇,想到了他需要亲自去处理那么多的事情,心中不由得对于秦始皇的这种过人精力有了一些敬佩。
尽管秦王朝二世便亡了,但是秦始皇这个人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秦始皇本身的雄才大略还有他为了统一天下和治理好天下所付出的超人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项羽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比秦始皇做得更好,当然对于项羽而言肯定不可能像秦始皇那样将那么多的精力都投入到对于政务的处理上去,幸亏的是他的身边有着很多十分厉害的人才,像历史上那些原本在刘邦手下的人才现在都在项羽的手下了,只要有了他们项羽就能够省下很多的精力去做他想做的事情,比如说是带兵打战。
对于项羽而言,他骨子里最喜欢做的事情还是身先士卒的去战场之上拼杀,尽管他这么做对于一个统治者而言似乎是有那么一点点不太明智的,毕竟即便他拥有天下无敌的战斗力,但是他也毕竟还是肉体凡胎,在战场之上刀剑无眼的,谁也说不好什么时候他就有可能会遭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了。
而项羽这个时候又是没有后代的,没有人可以去继承他的衣钵和天下,要是他就这样子莫名其妙的死在了战场之上,他所打下来的天下岂不是很快又会陷入到混乱之中去了吗?
想到这里项羽也动了要娶妻生子的念头了,实际上对于拥有十分强大权力的他而言,似乎早就应该考虑娶妻的问题了,不过之前他因为精力都放在了各处征战之上,就没有怎么去想这件事情。
但是随后问题又来了,他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去成为他的妻子啦?
古代人对于婚姻的看法与现代人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古代男人是可以娶一个妻子作为正室,然后再纳许多的妾,正妻的地位在古代还是非常高的,她所生的孩子叫做嫡出,而妾的地位就远远不如正妻了,她们所生的孩子叫做庶出。
一般情况下只有正妻所生的孩子,也就是嫡出的儿子才拥有继承权,只有在正妻没有生儿子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庶出的儿子。
其次一般情况下都会是嫡长子优先获得继承权,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防止嫡出的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继承权而进行的明争暗斗。
历史上皇室的兄弟姐妹之间为了继承权而相互之间尔虞我诈甚至是相互残杀的情况实在是太常见了,在绝对的强权面前,几乎很少有人能够抵抗得住它的诱惑,为了能够获得继承权而不惜使用各种手段。
当然现在这些事情都还不是项羽所应该考虑的问题,他所最需要考虑的事情是应该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女人做正妻,还是去选择一个最适合的女人去做正妻,这其中的差别是很大的。
像历史上刘邦的妻子吕后就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女人,她算得上是一个非常适合做正妻的女人,但是她似乎并不是刘邦最爱的女人,至少相比于戚夫人而言,刘邦是更爱戚夫人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戚夫人最后才会在刘邦死后被吕后给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做成了人彘,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巨大的悲剧。
这个问题大概需要项羽去好好考虑一下了。
等到他粮食变得更少以后,那么不管他到时候是想要继续进攻还是撤退,都会因为粮食不足的缘故而难以进行,所以英布还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
并且说到粮食这个问题,其实草原之上也并不是没有其他食物来源,只不过相比于匈奴人那样已经非常适应了草原上的生活的状态,英布以及他手下的士兵要想从草原之上获得足够多的食物就显得要困难上许多了。
那么如果英布率领着士兵继续深入草原去攻击匈奴人的聚居地的话,他手下的士兵就必须要尽快的适应草原之上的生活,并且要想办法从草原之上获取足够多的食物供给才行,匈奴人是全民皆兵,而英布则必须要让这些士兵变成民,变成牧民,他们要在食物用完之前拥有一定规模的牲畜来为军队持续性的产出食物。
这其实也是必然的事情,毕竟要想在匈奴人的地盘之上击败匈奴人,那么要是连匈奴人的生活方式都没有办法去适应的话,又如何能够适应这片土地,对于英布他们而言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匈奴人,而是他们周围的环境以及他们自己,他们在面对这样的环境的时候应该如何去适应就成为了一件必须要好好思考的问题了。
经过了一段十分纠结的思考之后,英布最终还是决定让大部队向后撤退,不过他并不是全军撤退,而是选择在原本匈奴人的聚居地附近建造起了一些新的营地和防御工事,它们的作用一方面是控制这片区域,其次就是监视匈奴人的动态。
当然实际上留下来的士兵数量并不多,如果匈奴人想要出兵攻下来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原本这些类似于岗哨存在的防御工事就并不是为了要去防御来自于匈奴人的进攻,其最主要的作用应该就是能够去侦察到匈奴人的动向,一旦匈奴人的部队出现在这附近,或者是发动起了进攻,那么就会有探子将信息以最快的速度禀报给英布。
至于食物的供给,留下来的士兵必须要自己解决一大部分的食物问题,他们要学会像游牧民族的人一样的在草原之上生活,当然也会有专门的后勤部队去定期为他们运送一些食物过来。
在进行完这些准备工作之后,英布便率领着大部队往来的方向回撤了,他们此时事实上已经离开咸阳相当之远了,即便是回到咸阳也差不多得至少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在这个时代里交通工具几乎没有,而且英布也不可能只让骑兵回去,还是需要让骑兵与步兵共同前进才行。
时间在不知不觉之间又过去了三个月左右,在这三个月之中英布回到了咸阳,英布将北面草原之上的情况与项羽说了,项羽就又给了英布一些兵力,让英布就长期驻扎在长城以北的区域,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自行决定应该如何行动。
同时项羽也给英布安排了一些额外的任务,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想办法安排一些移民到大草原之中去,当然这个任务其实也是相当艰难的,来自于长城以南区域的人要想适应草原之上的游牧生活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项羽对此也相当的清楚,这个任务也没有什么时间的限制,而且项羽给了英布很大的权力,基本上就相当于是当地的封王了,尽管名义上英布还是将军,但是实际上已经获得了这些区域的大部分权力,对此英布还是挺满意的。
而项羽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他其实对于英布并没有那么的信任,所以将他派到这种边陲之地去防守匈奴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英布本身的战斗力还是相当之强的,而且英布也并不是一个太好管束的人,但是这种人能力很强,所以项羽去使用他的能力就行了。
另外一方面张良出使西域还没有回来,看起来之前项羽有点太低估了西域这条路的距离,从咸阳城到月氏国现在所处的位置大概也有将近三千里的距离,所以张良的这一趟旅程来回可能是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到时候项羽再出兵去帮助月氏国打匈奴人士兵也是需要在路上走上很长一段时间的。
在这个过程之中项羽也并不知道张良的任务究竟执行到了什么程度,毕竟这个时代是没有手机这种东西存在的,不久之前张良身边的一个人确实有回来禀报大概的情况,不过他启程回来的时候张良才刚进入第一个比较重要的西域国家,当时张良还没有结束与这个国家的君王的谈判。
不过即便如此项羽还是在心里比较相信张良的,他相信以张良的个人能力是完全足以应付这件事情的,即使这的确是一件非常非常艰难的任务。
在这三个月之中项羽将咸阳城确立成为了首都,并且也决定就在原本的咸阳王宫废墟之上重新修建一座宫殿,项羽其实也想修建一座规模非常庞大的宫殿,但是因为这个时期人民才刚从暴秦的统治之下脱离出来,本身是需要一段时间去进行休养生息的,所以项羽决定暂时先修建宫殿的一小部分。
但是实际上修建宫殿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首先是这座宫殿的设计就需要花费挺长时间的,项羽从他所控制各个郡县之中寻找最顶级的工匠和建筑设计者,他们告诉项羽如果项羽真的想要修建一座规模很大很华丽的宫殿的话,那么设计的时间可能都需要好几个月甚至是半年之久,而即便项羽初期只是修建宫殿的很小一部分,但是也必须要先将整个宫殿的设计图纸都设计出来才行。
而且这个时代因为没有纸张的缘故,所以设计宫殿的过程本身也是比较艰难的,还有原本秦王宫废墟的清理工作就要持续数个月之久,随后还需要对这片区域进行详细的测绘工作,测绘结束之后设计者们才能够通过这些测绘的数据来进行宫殿的设计工作。
这些事情都是没有办法去着急的,随后项羽让韩信先留在关中,帮助龙且一起训练士兵,特别是那些以后要出征西域的士兵更是需要专门培养。
英布在长城以北的大草原之上建立了一些马场,这些马场将能够为关中提供不少的战马,与匈奴人这种马背上的民族进行战斗也是需要拥有很强的骑兵战斗力才行的,如果只有步兵的话就会出现一种很尴尬的情况:如果打赢了匈奴人却又没办法歼灭匈奴人,他们可以骑着马逃跑,而如果输给了匈奴人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被匈奴人给歼灭,因为对方有马根本就跑不掉。
这也是步兵对抗骑兵的时候所遭遇的一个很尴尬的情况,像匈奴人这种基本上大部分的部队都是由骑兵组成的,所以在对抗匈奴人的过程之中是一定需要比较优质的马场的,能够持续不断的为军队提供战马才行。
项羽原本是打算回去东面的九江郡一趟的,不过后来因为那边的情况还是比较稳定的,萧何、范增、陈平、陈婴等文官都还是比较好的完成了项羽所交代给他们的任务,一方面是治理好那几个重要的郡县,另外一点就是要选拔和任命各个地区的官员。
他们会先行通过自荐、推荐、考试选拔出一些官员的潜在名单来,随后将这些官员的名单以及情况还有考试成绩都交给项羽,最后的任命决定权还是在项羽手中的,当然这主要是一些相对比较重要的官员官职会让项羽来进行定夺,而一些比较小的官职则可以由萧何他们帮项羽决定。
毕竟项羽的时间也还是比较宝贵的,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管理无数的地方小官的任命问题,另外项羽也要利用这段时间继续进行学习,不仅仅是要继续学习兵法上的内容,还需要去学习关于政务处理上的事情。
项羽对于政务处理的态度其实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说实话他一开始对于处理政务还是有些兴趣的,但是后来随着处理的政务越来越多,一开始的那种新鲜感过去之后他就逐渐的觉得处理政务真的是一件相当没劲的事情了。
但是作为一个统治者他又不可能因为处理政务没趣就不去学习不去处理了,他这个时候才越来越觉得其实当一个统治者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真的不是一件有多少乐趣的事情,他由此也想到了秦始皇,想到了他需要亲自去处理那么多的事情,心中不由得对于秦始皇的这种过人精力有了一些敬佩。
尽管秦王朝二世便亡了,但是秦始皇这个人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秦始皇本身的雄才大略还有他为了统一天下和治理好天下所付出的超人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项羽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比秦始皇做得更好,当然对于项羽而言肯定不可能像秦始皇那样将那么多的精力都投入到对于政务的处理上去,幸亏的是他的身边有着很多十分厉害的人才,像历史上那些原本在刘邦手下的人才现在都在项羽的手下了,只要有了他们项羽就能够省下很多的精力去做他想做的事情,比如说是带兵打战。
对于项羽而言,他骨子里最喜欢做的事情还是身先士卒的去战场之上拼杀,尽管他这么做对于一个统治者而言似乎是有那么一点点不太明智的,毕竟即便他拥有天下无敌的战斗力,但是他也毕竟还是肉体凡胎,在战场之上刀剑无眼的,谁也说不好什么时候他就有可能会遭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了。
而项羽这个时候又是没有后代的,没有人可以去继承他的衣钵和天下,要是他就这样子莫名其妙的死在了战场之上,他所打下来的天下岂不是很快又会陷入到混乱之中去了吗?
想到这里项羽也动了要娶妻生子的念头了,实际上对于拥有十分强大权力的他而言,似乎早就应该考虑娶妻的问题了,不过之前他因为精力都放在了各处征战之上,就没有怎么去想这件事情。
但是随后问题又来了,他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去成为他的妻子啦?
古代人对于婚姻的看法与现代人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古代男人是可以娶一个妻子作为正室,然后再纳许多的妾,正妻的地位在古代还是非常高的,她所生的孩子叫做嫡出,而妾的地位就远远不如正妻了,她们所生的孩子叫做庶出。
一般情况下只有正妻所生的孩子,也就是嫡出的儿子才拥有继承权,只有在正妻没有生儿子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庶出的儿子。
其次一般情况下都会是嫡长子优先获得继承权,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防止嫡出的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继承权而进行的明争暗斗。
历史上皇室的兄弟姐妹之间为了继承权而相互之间尔虞我诈甚至是相互残杀的情况实在是太常见了,在绝对的强权面前,几乎很少有人能够抵抗得住它的诱惑,为了能够获得继承权而不惜使用各种手段。
当然现在这些事情都还不是项羽所应该考虑的问题,他所最需要考虑的事情是应该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女人做正妻,还是去选择一个最适合的女人去做正妻,这其中的差别是很大的。
像历史上刘邦的妻子吕后就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女人,她算得上是一个非常适合做正妻的女人,但是她似乎并不是刘邦最爱的女人,至少相比于戚夫人而言,刘邦是更爱戚夫人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戚夫人最后才会在刘邦死后被吕后给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做成了人彘,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巨大的悲剧。
这个问题大概需要项羽去好好考虑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