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朝廷里还有很多这三个人的守护者,此时就窃窃私语,故意兴风作浪,制造谣言,说李元康是杀了先帝才成为皇帝的。
谣言四起,可是李元康依然坚持要迎娶周太平过门。
一艘小船停在岸边,几个渔民排成队,吃力的将渔网从水里拉上来。一些早起的人们,兴奋的围着渔船,好可以买上称心如意的东西。
定国公府上,周太平拜见了周老夫人。
“儿啊。因为皇上厚待我们定国公府,你爹和你三叔都升官了。瑜恒马上就要考状元了,到时候前途也是指日可待,如果因为你一心要马上跟皇上成婚的话。使得朝廷对我们定国公府意见不好,反倒不好,不如你再忍一忍三年,或者你听大臣的建议先进宫,不要名分怎么样?我知道是委屈了你,可是皇上对你一片痴心,纵然没有名分,也是暂时的。并且。为了皇上,为了定国公府,你只能先委屈一下了,你能理解吗?”周老夫人叹了口气说。
周太平低下了头,说:“祖母,孙女知道。”
“那你是同意先进宫了吗?”周老夫人笑了,摸着周太平的手说,“你是个有福气的,终于守到皇上登基的这一天了,皇上对你痴心无比,我们定国公府也跟着有福。只是这一步,你可千万别走错了,绝对不可以做一个红颜祸水,给皇上带来千古骂名。这样对你自己是很不利的。”
周太平叹了口气说:“孙女想再考虑一下,多谢祖母提醒。”
走到这一步,李元康顺利登基,周太平即将成为皇后。
过程虽然不怎么顺利,但是结果是好的,只是,接下来要怎么走,还是需要考虑的。并不代表着李元康登基之后,他们就意味着前路一马平川了。
知道是知道,可是真的要决定也是难的,因为周太平是一个在乎名分的人。
其实让周太平再等三年。周太平是觉得没关系的,反正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并不急着成亲,可是李元康却等不及了,他想要把周太平揽在怀中,他才会觉得放心。
李元康派人去问了周太平,周太平答复说,再等三年也不急。
这可急坏了李元康,连忙颁发圣旨,让周太平马上进宫,有话要讲。
周太平看到坐在宝座上的李元康,龙凤之姿。天子威严,尤其是穿着龙袍的样子,比过去更多了一副王者霸气。
正要下跪时,李元康却说:“太平,你跟朕这样干什么?如果我做了这皇上,我们俩却要生分了,我还不如不做这皇帝了。”
“皇上何出此言?在外人面前,礼仪还是要讲的,不然大伙岂不是说皇上,只知道宠妃子却不知道礼法了吗?如今正是多事之秋,皇上刚刚登基,还应该以大局为重。”周太平端端正正地下跪说道。
“太平。那朕只是想让你过来陪陪朕,下盘棋可以吗?”李元康已经明白周太平一句“大局为重”是什么意思,他很想告诉周太平,他要马上娶她,可是刚到喉咙里的话又吞了下去,他知道周太平是不会答应的,因为周太平从来不会要害他。
也好,李元康想。不如先等一两个月再说,现在,大臣们也逼迫的紧,李元康也刚刚坐上了帝位,皮股还没坐热呢。
现在还有很多事比成亲还要重要,等着李元康去做。
棋盘摆开了,周太平笑道:“如今,不敢赢皇上了。”
“朕说你可以赢,就是可以赢,不可以让着朕。不然朕真会生气。”李元康握住了周太平的手。
就连下棋,也忍不住揩一下油。
“不过皇上一定要记住,如今人声太多。我们要怎样除去这些反对的声音呢?”周太平却下棋之心不在下棋。
“太平有什么高见呢?”李元康凝眉,“最近,朕也在拟奖赏的名单。之前,是简单的封赏的。现在朕要对朕忠心的人,用心的人,做朕的大官。”
“那是自然,如今。六部应该换人了,因为,六部,是之前萧贵妃和李云泽提拔起来的,终归还是不怎么忠心。至于朝廷管制,我建议,可以增加内阁首辅。对了,殷丞相年事已高,不好再让他工作了,殷家尧这次抓住了周宾,立下赫赫功劳,理应继承殷丞相的位置。然后,因为之前,丞相的权力过大,所以可以分出内阁首辅,分掉丞相的权利。所以我们还得选一个合适的人做内阁首辅。”周太平分析道。
“朕原本也有这个意思,只是想的并不明确,听了太平你的分析,朕豁然开朗,太平,你真是朕的贤内助,朕一天也离不开你呀。”李元康喜笑颜开。
“好了,皇上。你要输了。”周太平浅笑安然。
李元康笑道:“是,每次朕都会做你的手下败将,朕也做得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甚至还觉得很开心,对不对?”周太平站了起来,“可是我要走了,皇上,等你处理好一切事情,再来商量我们的事情吧。”
“是的,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我现在才明白,纵然贵为天子,也有无可奈何的事情。好,太平,可是你要等我,我会的。”李元康郑重说道。
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李元康委命了殷家尧接任丞相一职位,并重新洗牌六部尚书,把自己的人安放上去,把之前的人都调离,外放做官了。
殷家尧受宠若惊,当即表示自己不能当此大任,可是李元康执着如此。
殷家尧谢过。
李元康然后宣布,将举行考核和选拔,希望年轻的人都过来考试,他将任选出一个内阁首辅,和丞相平分权利。
消息一出,大家都哗然,百官们有反对的,也有赞成的。
反对的,一般都是觉得,从来没有新人一开始就做那么大的官的,并且,过去都没有内阁首辅,这内阁首辅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定义并不明确。
赞成的,都是家道中落的,一听能够通过考试就能做大官,而不是通过资历,想到自己家里的年轻孩子,就举了双手赞成了。
谣言四起,可是李元康依然坚持要迎娶周太平过门。
一艘小船停在岸边,几个渔民排成队,吃力的将渔网从水里拉上来。一些早起的人们,兴奋的围着渔船,好可以买上称心如意的东西。
定国公府上,周太平拜见了周老夫人。
“儿啊。因为皇上厚待我们定国公府,你爹和你三叔都升官了。瑜恒马上就要考状元了,到时候前途也是指日可待,如果因为你一心要马上跟皇上成婚的话。使得朝廷对我们定国公府意见不好,反倒不好,不如你再忍一忍三年,或者你听大臣的建议先进宫,不要名分怎么样?我知道是委屈了你,可是皇上对你一片痴心,纵然没有名分,也是暂时的。并且。为了皇上,为了定国公府,你只能先委屈一下了,你能理解吗?”周老夫人叹了口气说。
周太平低下了头,说:“祖母,孙女知道。”
“那你是同意先进宫了吗?”周老夫人笑了,摸着周太平的手说,“你是个有福气的,终于守到皇上登基的这一天了,皇上对你痴心无比,我们定国公府也跟着有福。只是这一步,你可千万别走错了,绝对不可以做一个红颜祸水,给皇上带来千古骂名。这样对你自己是很不利的。”
周太平叹了口气说:“孙女想再考虑一下,多谢祖母提醒。”
走到这一步,李元康顺利登基,周太平即将成为皇后。
过程虽然不怎么顺利,但是结果是好的,只是,接下来要怎么走,还是需要考虑的。并不代表着李元康登基之后,他们就意味着前路一马平川了。
知道是知道,可是真的要决定也是难的,因为周太平是一个在乎名分的人。
其实让周太平再等三年。周太平是觉得没关系的,反正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并不急着成亲,可是李元康却等不及了,他想要把周太平揽在怀中,他才会觉得放心。
李元康派人去问了周太平,周太平答复说,再等三年也不急。
这可急坏了李元康,连忙颁发圣旨,让周太平马上进宫,有话要讲。
周太平看到坐在宝座上的李元康,龙凤之姿。天子威严,尤其是穿着龙袍的样子,比过去更多了一副王者霸气。
正要下跪时,李元康却说:“太平,你跟朕这样干什么?如果我做了这皇上,我们俩却要生分了,我还不如不做这皇帝了。”
“皇上何出此言?在外人面前,礼仪还是要讲的,不然大伙岂不是说皇上,只知道宠妃子却不知道礼法了吗?如今正是多事之秋,皇上刚刚登基,还应该以大局为重。”周太平端端正正地下跪说道。
“太平。那朕只是想让你过来陪陪朕,下盘棋可以吗?”李元康已经明白周太平一句“大局为重”是什么意思,他很想告诉周太平,他要马上娶她,可是刚到喉咙里的话又吞了下去,他知道周太平是不会答应的,因为周太平从来不会要害他。
也好,李元康想。不如先等一两个月再说,现在,大臣们也逼迫的紧,李元康也刚刚坐上了帝位,皮股还没坐热呢。
现在还有很多事比成亲还要重要,等着李元康去做。
棋盘摆开了,周太平笑道:“如今,不敢赢皇上了。”
“朕说你可以赢,就是可以赢,不可以让着朕。不然朕真会生气。”李元康握住了周太平的手。
就连下棋,也忍不住揩一下油。
“不过皇上一定要记住,如今人声太多。我们要怎样除去这些反对的声音呢?”周太平却下棋之心不在下棋。
“太平有什么高见呢?”李元康凝眉,“最近,朕也在拟奖赏的名单。之前,是简单的封赏的。现在朕要对朕忠心的人,用心的人,做朕的大官。”
“那是自然,如今。六部应该换人了,因为,六部,是之前萧贵妃和李云泽提拔起来的,终归还是不怎么忠心。至于朝廷管制,我建议,可以增加内阁首辅。对了,殷丞相年事已高,不好再让他工作了,殷家尧这次抓住了周宾,立下赫赫功劳,理应继承殷丞相的位置。然后,因为之前,丞相的权力过大,所以可以分出内阁首辅,分掉丞相的权利。所以我们还得选一个合适的人做内阁首辅。”周太平分析道。
“朕原本也有这个意思,只是想的并不明确,听了太平你的分析,朕豁然开朗,太平,你真是朕的贤内助,朕一天也离不开你呀。”李元康喜笑颜开。
“好了,皇上。你要输了。”周太平浅笑安然。
李元康笑道:“是,每次朕都会做你的手下败将,朕也做得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甚至还觉得很开心,对不对?”周太平站了起来,“可是我要走了,皇上,等你处理好一切事情,再来商量我们的事情吧。”
“是的,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我现在才明白,纵然贵为天子,也有无可奈何的事情。好,太平,可是你要等我,我会的。”李元康郑重说道。
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李元康委命了殷家尧接任丞相一职位,并重新洗牌六部尚书,把自己的人安放上去,把之前的人都调离,外放做官了。
殷家尧受宠若惊,当即表示自己不能当此大任,可是李元康执着如此。
殷家尧谢过。
李元康然后宣布,将举行考核和选拔,希望年轻的人都过来考试,他将任选出一个内阁首辅,和丞相平分权利。
消息一出,大家都哗然,百官们有反对的,也有赞成的。
反对的,一般都是觉得,从来没有新人一开始就做那么大的官的,并且,过去都没有内阁首辅,这内阁首辅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定义并不明确。
赞成的,都是家道中落的,一听能够通过考试就能做大官,而不是通过资历,想到自己家里的年轻孩子,就举了双手赞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