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两天里,罗杰一直在思考安妮的提议。
甚至因为过于专注的原因,在当晚的演出中还有许多非常明显的失误。
好在其他人的发挥都很出色,尤其是泰勒斯威夫特几次及时的救场,才没有让演出出现“翻车”的局面。
当然,即便是偶尔有一些小的翻车,其实也是无伤大雅的事情。
任何一位乐坛明显,无论是摇滚乐队,还是流行巨星,亦或者其它任何一种音乐类型,都有大量的“翻车现场”。
包括猫王、披头士乐队等等,也都有为数不少的“黑历史”。
现场演出中有一些失误,本来就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只要不是过于严重的“翻车”,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
莫斯科之夜的演出算是“有惊无险”地渡过。
休息了一夜,乐队便是和泰勒分开,前往亚洲。
一路上,罗杰都在思考着,该用哪一首,或者几首歌来和前世“道别”。
若是来得及的话,罗杰希望在香江或者马交的演出中,“发布这首新歌”。
至于湾湾,那是亚洲地区的“第一站”,演出的时间就在莫斯科之夜结束后的第三天,无论如何都是来不及的。
湾湾站的演出结束之后,乐队要先往西南而行,在完成香江、马交的演出之后,进入南亚地区。
其实汉克和他的团队,在不可描述国度本来只安排了一场香江的演出。
他们认为,以不可描述国度的“特殊情况”,这一场演出就足够压榨光这片市场的“潜力”。
至于多出来的湾湾、马交的两场,是罗杰执意要求加进去的。
为此,还挤掉了一场原本计划在马来半岛举办的演出。
在整个南亚地区的演出全部都结束之后,再重新北上,先在棒子国的汉城进行一场演出,然后在岛国与泰勒斯威夫特汇合,在东京、大阪和北海道三地连续进行三诚演。
虽然从感情上不太愿意承认,但在整个亚洲,单纯从“唱片业”的角度来讲,对欧美音乐接受度最高、同时也最具经济价值的市场,并非是那个有着十四亿人口的不可描述国度,而是只有巴掌大点的岛国。
岛国的娱乐业市场非常的繁荣,由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人们也愿意在这方面进行高额的消费。
许多粉丝为了去看一场偶像的演唱会,甚至愿意吃上半年的泡面,从牙缝里扣出一点钱来。
而在几乎所有类型的演唱会的“平均票价”方面,岛国的票价往往都是最高的。
在整个诞生爱的告白巡演的十九诚作演出中,岛国的三场,平均票价是最高的,高达二百六十美元,比在洛杉矶的票价贵了接近一倍。
不单单门票价格高,岛国的粉丝,往往会在演出的现场,大量地购买为巡演专门发布的“特别版专辑”来赠人或者收藏,一买就是数十份。
仅仅只是这一块收入,就不可小觑了。
这也是为什么 很多欧美的大牌明星都喜欢到岛国去举办演出。
单单只是门票收入就要翻倍 其它方面的收入或许不会上涨这么多 但肯定是要比在其它地方开演出更赚钱,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这也是为什么,汉克和他的团队,在岛国设置了足足三场演出的原因。
按照市场部门的预期 在岛国的这三场演出 收入大约要相当于其它场次平均收入的两到三倍左右。
咳 扯远了。
总之 罗杰是希望 能够在香江或者马交的演出之前,将这首“新歌”给弄出来,并且让乐队排练完毕。
但在第一步的“选歌”环节 罗杰就遇到了麻烦。
罗杰从前世“带来”的数千首经典摇滚之中,属于“华语摇滚”的其实并不算少 国语和粤语相加,也有数百首之多。
但是 在罗杰的前世里,这些歌里至少有一大半,在网络上都是“找不到”的。
至于原因嘛,懂的都懂。
“国产摇滚”之所以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环境,也是因为能够“活下来”的歌手和乐队,都少了那么几分的戾气。
无论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度的顶尖摇滚歌手和乐队,他们或许各自有擅长的地方,也有各自的短板。
但若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这些顶尖摇滚创作者当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戾气很重。
从早期的查克贝利、小理查德,到摇滚乐风靡一时的猫王、大卫鲍伊、黑色安息日、披头士,再到后来的皇后乐队、枪炮与玫瑰、麦格戴斯,一直到朋克复兴的绿日等等。
这些歌手和乐队,在摇滚乐的不同领域,都达到了各自的。
而在他们的身上,或者说在他们的音乐当中,都有着同样的一个特性,或者说“核心元素”,那就是“戾气”。
或者换个更加“通俗”的说法,他们的音乐当中,带有一种十分明显的“反抗精神”。
而这一点,在某个特殊的国度,是不能被容许的。
尽管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也涌现了一批相当出色的摇滚音乐人。
但没过多久,这些出色的摇滚音乐人被封杀的封杀,少数“逃过一劫”的,也都纷纷沉寂,再也做不出当年那“戾气十足”的音乐。
这种环境,或许对整个国家整体的层面来说是好事。
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
但对于摇滚乐的发展来说,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罗杰当然不可能去碰这条“红线”,那些在前世就被“封杀”掉的作品,罗杰也不可能在这个世界拿出来。
那只会让不可描述国度的“官方”对乐队产生反感,对乐队的未来绝非什么好事。
别的不说,单单只是新专辑的审核上被卡一下手续,损失就不小。
大量“戾气十足”的作品直接被排除在外。
剩下的,也有一些传唱度颇高、十分流行的曲目,但要么是主题不太合适,要么就是感觉在某一个方面,差了那么点意思。
一首首歌筛选下来,罗杰竟是惊讶地发现,在自己从前世带来的数百首“华语摇滚”当中,竟是没有一首,能够用来和“前世的自己”道别的。
其实,在音乐当中,“道别”这个主题应用的非常广泛。
大多关乎于爱情,但更加“宽泛”的离别,也是一个颇为常见的题材。
这类题材大多在流行音乐当中最为普遍,而在摇滚乐中,就不是那么常见了。
当然,以摇滚乐庞大的基数而言,涉及离别主题的作品还是有很多的。
但想要找到一首让罗杰有所触动的,却并非那么容易。
至少在“华语摇滚”这个范围之内,要么因为不可描述的原因不能拿出来唱,要么就压根不合适。
筛选了半天,罗杰竟是没有找到一首让自己感到满意的。
此时,摆在罗杰面前的就剩下了两个选择。
要么,选择一首“非华语摇滚”,进行翻译。
从德语翻译到英语,对罗杰来说很困难。
但从英语翻译到中文,倒是要简单得多。
毕竟,罗杰对中文的熟悉程度,远非其它语言可比。
当然,能不能翻译是一回事,是否能够翻译的好,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任何一种文学载体当中,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永远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歌词,也同样属于其中之一。
至于另一种选择,就是选择一首非摇滚类的华语歌曲,将其利用摇滚乐的方式重新改编。
至于说为什么一定要是“摇滚乐”
毕竟乐队是一支摇滚乐队。
这一个理由,就已经是足够了。
在纠结了两天之后,罗杰决定选择后者。
而后又花费了一整个下午,从自己前世带来的作品中,选出了一首九十年代的经典抒情流行歌曲,讲不出再见。
罗杰从前世带来的数千首作品中,摇滚乐确实是占据了绝大多数没错,但“非摇滚”歌曲,也还是有一些的。
这首谭咏麟的讲不出再见,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首粤语歌,将“离别”两个字刻画得淋漓尽致,很容易引起听歌者的共鸣。
罗杰隐约记得,这首歌的原唱似乎并非是谭咏麟,而是某位棒子国的明星所唱的日语歌,被谭咏麟在九十年代用中文重新填词翻唱。
不过罗杰并未听过原版,对棒子国的明星也没什么兴趣。
这首歌,是罗杰的“歌单”之中,为数不多的纯流行类歌曲。
倒不是说罗杰对流行音乐有什么偏见,纯粹只是更加偏爱摇滚乐罢了。
将其改编成摇滚,难度还是不小的。
从抒情流行跳到摇滚,无论是哪一种摇滚,其跨度都和重新作曲没有任何区别。
因此,罗杰倒也不需要去查询“原版日文歌”的版权,只是在网络上搜了一下讲不出再见的歌词,确认没有任何重复之后,就放心地着手修改。
插播一个完美复刻追书神器旧版本可换源的a换源神器 huanyuanhenqi。
罗杰一开始,并没有去思考什么“创作风格”一类的东西。
仅仅只是拿出了一段连主旋律都算不上的riff。
毕竟乐队成立了这么长的时间,除了搬chao运xi前世的经典之外,罗杰偶尔也会尝试着自己进行创作。
其实,罗杰也是创作出过不少“还算不错”的歌曲的,但却没有一首让罗杰感到足够出色到,可以放进摇滚圣经这个系列当中的单曲。
如果说“满分”是一百分的话,摇滚圣经这个系列,最起码也要九十分,甚至九十五分以上,才可以列入其中。
而罗杰所创作出的作品,依照罗杰自己的判断,最好的,也不过是八十多分的水平。
距离摇滚圣经的收录标准,还是差了不少。
当然,这是指罗杰所创作的“完整曲目”。
而任何一个写过歌,或者尝试着写过歌的人都知道,除了完整的曲目之外,在创作过程中,还会随着灵感,写下大量支离破碎的旋律片段。
这些片段,绝大多数都会被“弃之不用”,但其中却也会出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
当然,这些出色的旋律片段,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补充完整,才能得到一首好歌。
不单单只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还涉及到一个“灵感”的问题。
在之前,罗杰存下的,足够出色的旋律片段有很多,都是在偶尔有“灵光乍现”的时候浮现在脑海中,随手记下就丢到一旁。
此时正好要用到,罗杰就从中挑选了一段,与讲不出再见最为契合的riff,以此为基础,来对整首歌进行重新的谱曲。
至于说整体的风格,那是谱曲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编曲的时候再去考虑的事情。
这首讲不出再见,是不会被加入到摇滚圣经,或者任何一张专辑当中的。
当然,若是未来要出什么精选专辑之类的,那种情况又要另当别论。
但至少是在正式的录音室专辑当中,讲不出再见绝对不会以专辑的方式发行,最多就是单曲或者e。
罗杰也不打算专门为不可描述国度的市场,出上一张华语唱片。
这种行为在“讨好华语区歌迷”这一点上倒是会有很棒的效果,但“踩雷”的可能性也无比的大。
前者带来得好处姑且不说,后者的风险,对于乐队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去承担的。
只发行一首单曲,或者少量几首歌组成的e,自然是没有必要去考虑什么风格方面的问题。
“安妮。”
罗杰在选出了一段riff之后,就将其交给安妮,询问道“我想用这段riff作为基础,来完成一段吉他旋律,你可以帮我搞定它吗”
“哇哦”
安妮接过六线谱看了一眼,发出一声意义不明的惊叹,反问道“关于主旋律方面,你有什么要求”
“主题方面是离别,这是歌词,整首歌的氛围参考那首希望你在这里。”
罗杰指了指曲谱背面,又说道“当然,只是氛围。具体的旋律你来把握,可以随性一点,自由发挥。”
顿了顿,罗杰问道“尽快做好,然后拿给我,可以吗”
“没问题。”
安妮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说道“你去排练吧,顺利的话,你回来的时候就能看到初稿。”
,精彩!
. =
甚至因为过于专注的原因,在当晚的演出中还有许多非常明显的失误。
好在其他人的发挥都很出色,尤其是泰勒斯威夫特几次及时的救场,才没有让演出出现“翻车”的局面。
当然,即便是偶尔有一些小的翻车,其实也是无伤大雅的事情。
任何一位乐坛明显,无论是摇滚乐队,还是流行巨星,亦或者其它任何一种音乐类型,都有大量的“翻车现场”。
包括猫王、披头士乐队等等,也都有为数不少的“黑历史”。
现场演出中有一些失误,本来就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只要不是过于严重的“翻车”,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
莫斯科之夜的演出算是“有惊无险”地渡过。
休息了一夜,乐队便是和泰勒分开,前往亚洲。
一路上,罗杰都在思考着,该用哪一首,或者几首歌来和前世“道别”。
若是来得及的话,罗杰希望在香江或者马交的演出中,“发布这首新歌”。
至于湾湾,那是亚洲地区的“第一站”,演出的时间就在莫斯科之夜结束后的第三天,无论如何都是来不及的。
湾湾站的演出结束之后,乐队要先往西南而行,在完成香江、马交的演出之后,进入南亚地区。
其实汉克和他的团队,在不可描述国度本来只安排了一场香江的演出。
他们认为,以不可描述国度的“特殊情况”,这一场演出就足够压榨光这片市场的“潜力”。
至于多出来的湾湾、马交的两场,是罗杰执意要求加进去的。
为此,还挤掉了一场原本计划在马来半岛举办的演出。
在整个南亚地区的演出全部都结束之后,再重新北上,先在棒子国的汉城进行一场演出,然后在岛国与泰勒斯威夫特汇合,在东京、大阪和北海道三地连续进行三诚演。
虽然从感情上不太愿意承认,但在整个亚洲,单纯从“唱片业”的角度来讲,对欧美音乐接受度最高、同时也最具经济价值的市场,并非是那个有着十四亿人口的不可描述国度,而是只有巴掌大点的岛国。
岛国的娱乐业市场非常的繁荣,由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人们也愿意在这方面进行高额的消费。
许多粉丝为了去看一场偶像的演唱会,甚至愿意吃上半年的泡面,从牙缝里扣出一点钱来。
而在几乎所有类型的演唱会的“平均票价”方面,岛国的票价往往都是最高的。
在整个诞生爱的告白巡演的十九诚作演出中,岛国的三场,平均票价是最高的,高达二百六十美元,比在洛杉矶的票价贵了接近一倍。
不单单门票价格高,岛国的粉丝,往往会在演出的现场,大量地购买为巡演专门发布的“特别版专辑”来赠人或者收藏,一买就是数十份。
仅仅只是这一块收入,就不可小觑了。
这也是为什么 很多欧美的大牌明星都喜欢到岛国去举办演出。
单单只是门票收入就要翻倍 其它方面的收入或许不会上涨这么多 但肯定是要比在其它地方开演出更赚钱,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这也是为什么,汉克和他的团队,在岛国设置了足足三场演出的原因。
按照市场部门的预期 在岛国的这三场演出 收入大约要相当于其它场次平均收入的两到三倍左右。
咳 扯远了。
总之 罗杰是希望 能够在香江或者马交的演出之前,将这首“新歌”给弄出来,并且让乐队排练完毕。
但在第一步的“选歌”环节 罗杰就遇到了麻烦。
罗杰从前世“带来”的数千首经典摇滚之中,属于“华语摇滚”的其实并不算少 国语和粤语相加,也有数百首之多。
但是 在罗杰的前世里,这些歌里至少有一大半,在网络上都是“找不到”的。
至于原因嘛,懂的都懂。
“国产摇滚”之所以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环境,也是因为能够“活下来”的歌手和乐队,都少了那么几分的戾气。
无论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度的顶尖摇滚歌手和乐队,他们或许各自有擅长的地方,也有各自的短板。
但若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这些顶尖摇滚创作者当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戾气很重。
从早期的查克贝利、小理查德,到摇滚乐风靡一时的猫王、大卫鲍伊、黑色安息日、披头士,再到后来的皇后乐队、枪炮与玫瑰、麦格戴斯,一直到朋克复兴的绿日等等。
这些歌手和乐队,在摇滚乐的不同领域,都达到了各自的。
而在他们的身上,或者说在他们的音乐当中,都有着同样的一个特性,或者说“核心元素”,那就是“戾气”。
或者换个更加“通俗”的说法,他们的音乐当中,带有一种十分明显的“反抗精神”。
而这一点,在某个特殊的国度,是不能被容许的。
尽管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也涌现了一批相当出色的摇滚音乐人。
但没过多久,这些出色的摇滚音乐人被封杀的封杀,少数“逃过一劫”的,也都纷纷沉寂,再也做不出当年那“戾气十足”的音乐。
这种环境,或许对整个国家整体的层面来说是好事。
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
但对于摇滚乐的发展来说,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罗杰当然不可能去碰这条“红线”,那些在前世就被“封杀”掉的作品,罗杰也不可能在这个世界拿出来。
那只会让不可描述国度的“官方”对乐队产生反感,对乐队的未来绝非什么好事。
别的不说,单单只是新专辑的审核上被卡一下手续,损失就不小。
大量“戾气十足”的作品直接被排除在外。
剩下的,也有一些传唱度颇高、十分流行的曲目,但要么是主题不太合适,要么就是感觉在某一个方面,差了那么点意思。
一首首歌筛选下来,罗杰竟是惊讶地发现,在自己从前世带来的数百首“华语摇滚”当中,竟是没有一首,能够用来和“前世的自己”道别的。
其实,在音乐当中,“道别”这个主题应用的非常广泛。
大多关乎于爱情,但更加“宽泛”的离别,也是一个颇为常见的题材。
这类题材大多在流行音乐当中最为普遍,而在摇滚乐中,就不是那么常见了。
当然,以摇滚乐庞大的基数而言,涉及离别主题的作品还是有很多的。
但想要找到一首让罗杰有所触动的,却并非那么容易。
至少在“华语摇滚”这个范围之内,要么因为不可描述的原因不能拿出来唱,要么就压根不合适。
筛选了半天,罗杰竟是没有找到一首让自己感到满意的。
此时,摆在罗杰面前的就剩下了两个选择。
要么,选择一首“非华语摇滚”,进行翻译。
从德语翻译到英语,对罗杰来说很困难。
但从英语翻译到中文,倒是要简单得多。
毕竟,罗杰对中文的熟悉程度,远非其它语言可比。
当然,能不能翻译是一回事,是否能够翻译的好,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任何一种文学载体当中,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永远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歌词,也同样属于其中之一。
至于另一种选择,就是选择一首非摇滚类的华语歌曲,将其利用摇滚乐的方式重新改编。
至于说为什么一定要是“摇滚乐”
毕竟乐队是一支摇滚乐队。
这一个理由,就已经是足够了。
在纠结了两天之后,罗杰决定选择后者。
而后又花费了一整个下午,从自己前世带来的作品中,选出了一首九十年代的经典抒情流行歌曲,讲不出再见。
罗杰从前世带来的数千首作品中,摇滚乐确实是占据了绝大多数没错,但“非摇滚”歌曲,也还是有一些的。
这首谭咏麟的讲不出再见,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首粤语歌,将“离别”两个字刻画得淋漓尽致,很容易引起听歌者的共鸣。
罗杰隐约记得,这首歌的原唱似乎并非是谭咏麟,而是某位棒子国的明星所唱的日语歌,被谭咏麟在九十年代用中文重新填词翻唱。
不过罗杰并未听过原版,对棒子国的明星也没什么兴趣。
这首歌,是罗杰的“歌单”之中,为数不多的纯流行类歌曲。
倒不是说罗杰对流行音乐有什么偏见,纯粹只是更加偏爱摇滚乐罢了。
将其改编成摇滚,难度还是不小的。
从抒情流行跳到摇滚,无论是哪一种摇滚,其跨度都和重新作曲没有任何区别。
因此,罗杰倒也不需要去查询“原版日文歌”的版权,只是在网络上搜了一下讲不出再见的歌词,确认没有任何重复之后,就放心地着手修改。
插播一个完美复刻追书神器旧版本可换源的a换源神器 huanyuanhenqi。
罗杰一开始,并没有去思考什么“创作风格”一类的东西。
仅仅只是拿出了一段连主旋律都算不上的riff。
毕竟乐队成立了这么长的时间,除了搬chao运xi前世的经典之外,罗杰偶尔也会尝试着自己进行创作。
其实,罗杰也是创作出过不少“还算不错”的歌曲的,但却没有一首让罗杰感到足够出色到,可以放进摇滚圣经这个系列当中的单曲。
如果说“满分”是一百分的话,摇滚圣经这个系列,最起码也要九十分,甚至九十五分以上,才可以列入其中。
而罗杰所创作出的作品,依照罗杰自己的判断,最好的,也不过是八十多分的水平。
距离摇滚圣经的收录标准,还是差了不少。
当然,这是指罗杰所创作的“完整曲目”。
而任何一个写过歌,或者尝试着写过歌的人都知道,除了完整的曲目之外,在创作过程中,还会随着灵感,写下大量支离破碎的旋律片段。
这些片段,绝大多数都会被“弃之不用”,但其中却也会出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
当然,这些出色的旋律片段,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补充完整,才能得到一首好歌。
不单单只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还涉及到一个“灵感”的问题。
在之前,罗杰存下的,足够出色的旋律片段有很多,都是在偶尔有“灵光乍现”的时候浮现在脑海中,随手记下就丢到一旁。
此时正好要用到,罗杰就从中挑选了一段,与讲不出再见最为契合的riff,以此为基础,来对整首歌进行重新的谱曲。
至于说整体的风格,那是谱曲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编曲的时候再去考虑的事情。
这首讲不出再见,是不会被加入到摇滚圣经,或者任何一张专辑当中的。
当然,若是未来要出什么精选专辑之类的,那种情况又要另当别论。
但至少是在正式的录音室专辑当中,讲不出再见绝对不会以专辑的方式发行,最多就是单曲或者e。
罗杰也不打算专门为不可描述国度的市场,出上一张华语唱片。
这种行为在“讨好华语区歌迷”这一点上倒是会有很棒的效果,但“踩雷”的可能性也无比的大。
前者带来得好处姑且不说,后者的风险,对于乐队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去承担的。
只发行一首单曲,或者少量几首歌组成的e,自然是没有必要去考虑什么风格方面的问题。
“安妮。”
罗杰在选出了一段riff之后,就将其交给安妮,询问道“我想用这段riff作为基础,来完成一段吉他旋律,你可以帮我搞定它吗”
“哇哦”
安妮接过六线谱看了一眼,发出一声意义不明的惊叹,反问道“关于主旋律方面,你有什么要求”
“主题方面是离别,这是歌词,整首歌的氛围参考那首希望你在这里。”
罗杰指了指曲谱背面,又说道“当然,只是氛围。具体的旋律你来把握,可以随性一点,自由发挥。”
顿了顿,罗杰问道“尽快做好,然后拿给我,可以吗”
“没问题。”
安妮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说道“你去排练吧,顺利的话,你回来的时候就能看到初稿。”
,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