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贞观俗人 热门小说吧()”查找最新章节!
李世民是什么人?
哪怕再糊涂,但这些小伎量还是一眼就看穿了。
皇帝行事也十分狠决,没有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直接先找由头处死了前镇抚司李君羡,然后是本来同样转任地方的左羽林大将军、百骑司统领许洛仁,被李世民直接除官解职,一撸到底。
殿前司那位前宦官统领,更是被李世民找由头也处死了。
两死一除。
迅速的震慑了不安份的三司裁撤官吏,李世民又迅速的处置了一批官吏,果然,京畿安稳下来。
皇帝在这次事件中,展示出了他敏锐的头脑,他才不会被牵着鼻子走,而是直接一刀直至正心。
杀死李君羡等人,就是为了警告所有这些三司的人,谁敢闹事,他绝不放过。有本事就闹,他连李君羡这种重臣都敢杀,还有谁不敢动?
原本三司的官吏们也只是想搞点事,闹一闹,说不定皇帝到时又收回成命了,大家各自的官位利益也都能保住,谁知道皇帝不按套路来。
至于说李君羡到底是真结交妖人,还是在调查不法事件,其实都不重要。
对于皇帝来说,并不是只有黑白,一切都是为了维护统治。
许洛仁能活下来,一来是他跟皇帝关系更密切一些,那是儿时起的伙伴。二来许洛仁这人虽然是皇帝心腹,但除了喜欢跑马弹琴做曲,并没有什么军事等才能,也没有什么大的野心。
至于那个被杀的殿前司宦官,一个宦官而已,皇帝会在意吗?
前有张亮、侯君集被杀,如今李君羡被处死,虽然都是以谋反罪名杀的,可秦琅心中明白,有谁是真的谋反呢?
看来,皇帝确实活不了几天了,否则也不会手段这么激烈。
皇帝出手快准狠,也恰说明他觉得没多少时间了。
李世民在为承乾继位,扫清最后的障碍,连镇抚三司这样的强力机构,也说撤就撤,李君羡这等级别的大将,也说杀就说。
想想如今还在陇右做叠州都督的李绩,还有他这个呆在吕宋的太保,秦琅觉得自己早早离开中枢的决策是对的。
否则李世民现在这般发疯下,估计他也不安全。
“派人去京城,帮忙打点一下,照顾李公的家人南下岭南。到了岭南后,帮忙好好安置。”
李君羡当年与秦琼程咬金六骑弃郑投唐,多年袍泽兄弟,而秦琅与李君羡也交往不浅,这些年来,李君羡执掌镇抚司,没少帮秦琅。
现在他被冤杀了,不能死而复生,但对他的家人必须照顾。
看将来,有没有机会把他们迁来吕宋吧。
老相国萧瑀也死了,他被再次召还朝后,虽然七十多岁的高龄了,依然还是那副爆脾气,政事堂诸相没人跟他处的好。
李君羡一案,萧瑀一直认为审理不当,结果皇帝却还是下旨立即处死,听闻此事,萧瑀从洛阳赶往长安面见皇帝。
在皇帝面前,萧瑀拄着拐杖面谏皇帝,认为皇帝行事不顾法纪随心所欲,又指责皇帝近些年不问政事,沉迷于丹药等,亲信奸佞等。
李世民急着要服丹药,不耐烦听劝,让侍卫赶他出去,结果萧瑀激动下,居然一命呜呼了。
这事弄的皇帝也十分被动。
萧瑀既是朝廷宰相,也是他的儿女亲家,更别说萧瑀的资历又老,就这么突然死宫里了。
事后李世民也有些后悔,于是下诏追赠萧瑀司空、荆州大都督,并陪葬昭陵。
不过等到朝廷开始按流程为萧瑀商议谥号时,李世民又犯拗了。
太常寺议定谥号为德,而尚书省议定谥号为肃。
这两个都是美谥,所谓绥柔士民曰德,谏争不威曰德。
而肃是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
结果皇帝对这两个美谥都不满意,他思来想去,觉得萧瑀一把年纪了,不敬君上,跑到他宫里来骂他,最后把自己气死了,还让自己难堪,这根本就不该是忠良之臣所为。
刚开始时的愧疚,现在则更多是不满。
所以在最后定谥时,李世民不痛快了。
他对臣子们说,谥号本是标明人的行迹的,必须得符合事实,他说萧瑀性多猜贰,用德和肃都失于不直,更宜摭实。
所以他亲自拟了个谥号,贞褊。
所谓正直不屈为贞,节俭无德为褊,心胸狭隘为褊。
这谥号可就比德和肃差远了,毕竟本来做为朝廷宰相,死了盖棺论定给他好的美谥也是应当。
可皇帝就要较真,就要不痛快。
你给个贞就好了,结果非要加个褊,说人家心胸狭隘,本身就体现了皇帝自己的心胸狭隘。
谥号最后就这么定下来了。
却也在民间引发许多争议。
不过此时的皇帝,似乎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在裁撤了镇抚百骑殿前三司,又杀了李君羡气死了萧瑀,最后还不肯给人家萧瑀一个美谥后,李世民从长安回到洛阳。
或许是嫌萧瑀死在他那不吉利,皇帝回到洛阳。
然后皇帝数年来头一次上朝。
朝会上,皇帝提起了一件大事。
认为高句丽在乱臣贼子泉盖苏文的统治下,如今越发穷困,而大唐经过数年时间,也终于把辽东之地差不多都征服和稳固了。
所以他打算发兵三十万众,一举扫灭高句丽。
皇帝又说,上次东征时,水师虽少,但发挥了奇效。所以这次出征,当仍水陆两路齐进,尤其是要征讨平壤,道路遥远,陆路运输粮草骡马困难,所以这次准备用舟船海上运输。
而征辽主要是调动北方的兵马,所以这次各出其力。
北方诸州调兵马,南方诸州则出钱粮和舟船。皇帝命令在剑南、云南、岭南等地伐木造船,然后顺长江、西江、红河而下扬州、广州、交州。
上游诸州负责伐木造船,下游负责出粮,而沿海诸地负责出水手。
等船、粮、水手齐备后,将船驶往登州港集结。
朝廷也给吕宋降旨。
诏令造大船十艘,出水手两千,并粮食万石。
旧金山城,牙城都督府内。
都督府一众秦家家臣们对于这道旨意,都很不满。
“我们两税、商税从不少一分,如今朝廷为何却还要如此摊派?十条大海船,两千水手,万石粮食,还真是说的轻巧。”
“武安都督府也接到了同样的任务。”秦琅道。
“那怎么能一样,武安都督府那是朝廷的经制府州,造船出粮,用的也是朝廷官府的府库钱粮,咱们吕宋府可是外世封地。”
又有人道,“武安府一府五州,人口百余万,我们吕宋府如何能比?”
秦琅望向不满的众人,“十条船,万石粮还有两千水手我们还是出的起的。”
“问题是出之无名啊。”
“就当是为国出力吧。”
皇帝想在他死前,把高句丽灭掉,秦琅能够理解,在休整了几年后,现在发起征辽,倒也可以说时机成熟。
朝廷派下来的这个任务,确实有点不讲道理,毕竟秦家该交的税也都交了,朝廷一下子摊这么重的任务来,这就是额外的剥削啊。
“要是答应了,这个头一开,以后朝廷征东讨西,我们是不是都要接受摊派?甚至朝廷随便找个名目,我们也得出钱出人?这不就又跟过去的瑶役一样了?”
两税法下,早就折钱代役了。
朝廷已经没有权力随便征发百姓服役,要征发,也得给工钱。
毕竟百姓们已经把该给朝廷服的役,折钱上缴过了,总不能交了钱又再做次役吧。
秦琅笑了笑。
“大家的心情我也能理解,不过朝廷有些诏令给我们吕宋,估计也是知晓我们的底子实力,这点负担我们还是担的起的。”
秦琅制止了大家继续发牢骚。
皇帝这道摊派的诏令确实不合理,但秦琅觉得这事情可能没这么简单。
或许这是皇帝对吕宋都督府的一个试探,想看下秦琅的态度。
朝廷打一次高句丽,根本不用担心军费钱粮的问题,但皇帝还是给他摊派了这个任务,皇帝绝不是那种贪婪或小气的人,那么只能说这事有暗藏深意。
特别是刚经历了镇抚司三司裁撤时的三司官吏暗中抗拒的事情后,皇帝想要考验下秦琅的态度,也说的通了。
虽然不能完全证明皇帝就是这种想法,但秦琅不打算对抗。
能出点钱解决的事情,对如今的他来说,从来不是什么大事情,虽然也有人说此例不可开,要不以后可能没完没了。
可秦琅考虑的则是李世民估计活不了两年了,所以先应付他就好,至于将来的皇帝,会不会也这样乱来,到时再说。
十条大船,对于别地来说,也许有些困难,但问题是秦家本就拥有很多造船厂,自己也有很强大的船队,不管是内河船还是近海船还是远洋船,秦家都不缺。
所以根本不需要临时船,直接调十条船来就是了,甚至朝廷这波征辽东造船令,秦家还能趁机向那些没能力造船的州府提供造船业务,争取多拿些造船订单,或是帆锚等部件订单呢。
两千名水手也不难,一万石粮食更不是问题。
一万石粮食那不过一千贯钱就能买到。
“我不想再听到有人再对此事抱怨,大家马上把这个任务落实好,要不打折扣,态度积极!”
李世民是什么人?
哪怕再糊涂,但这些小伎量还是一眼就看穿了。
皇帝行事也十分狠决,没有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直接先找由头处死了前镇抚司李君羡,然后是本来同样转任地方的左羽林大将军、百骑司统领许洛仁,被李世民直接除官解职,一撸到底。
殿前司那位前宦官统领,更是被李世民找由头也处死了。
两死一除。
迅速的震慑了不安份的三司裁撤官吏,李世民又迅速的处置了一批官吏,果然,京畿安稳下来。
皇帝在这次事件中,展示出了他敏锐的头脑,他才不会被牵着鼻子走,而是直接一刀直至正心。
杀死李君羡等人,就是为了警告所有这些三司的人,谁敢闹事,他绝不放过。有本事就闹,他连李君羡这种重臣都敢杀,还有谁不敢动?
原本三司的官吏们也只是想搞点事,闹一闹,说不定皇帝到时又收回成命了,大家各自的官位利益也都能保住,谁知道皇帝不按套路来。
至于说李君羡到底是真结交妖人,还是在调查不法事件,其实都不重要。
对于皇帝来说,并不是只有黑白,一切都是为了维护统治。
许洛仁能活下来,一来是他跟皇帝关系更密切一些,那是儿时起的伙伴。二来许洛仁这人虽然是皇帝心腹,但除了喜欢跑马弹琴做曲,并没有什么军事等才能,也没有什么大的野心。
至于那个被杀的殿前司宦官,一个宦官而已,皇帝会在意吗?
前有张亮、侯君集被杀,如今李君羡被处死,虽然都是以谋反罪名杀的,可秦琅心中明白,有谁是真的谋反呢?
看来,皇帝确实活不了几天了,否则也不会手段这么激烈。
皇帝出手快准狠,也恰说明他觉得没多少时间了。
李世民在为承乾继位,扫清最后的障碍,连镇抚三司这样的强力机构,也说撤就撤,李君羡这等级别的大将,也说杀就说。
想想如今还在陇右做叠州都督的李绩,还有他这个呆在吕宋的太保,秦琅觉得自己早早离开中枢的决策是对的。
否则李世民现在这般发疯下,估计他也不安全。
“派人去京城,帮忙打点一下,照顾李公的家人南下岭南。到了岭南后,帮忙好好安置。”
李君羡当年与秦琼程咬金六骑弃郑投唐,多年袍泽兄弟,而秦琅与李君羡也交往不浅,这些年来,李君羡执掌镇抚司,没少帮秦琅。
现在他被冤杀了,不能死而复生,但对他的家人必须照顾。
看将来,有没有机会把他们迁来吕宋吧。
老相国萧瑀也死了,他被再次召还朝后,虽然七十多岁的高龄了,依然还是那副爆脾气,政事堂诸相没人跟他处的好。
李君羡一案,萧瑀一直认为审理不当,结果皇帝却还是下旨立即处死,听闻此事,萧瑀从洛阳赶往长安面见皇帝。
在皇帝面前,萧瑀拄着拐杖面谏皇帝,认为皇帝行事不顾法纪随心所欲,又指责皇帝近些年不问政事,沉迷于丹药等,亲信奸佞等。
李世民急着要服丹药,不耐烦听劝,让侍卫赶他出去,结果萧瑀激动下,居然一命呜呼了。
这事弄的皇帝也十分被动。
萧瑀既是朝廷宰相,也是他的儿女亲家,更别说萧瑀的资历又老,就这么突然死宫里了。
事后李世民也有些后悔,于是下诏追赠萧瑀司空、荆州大都督,并陪葬昭陵。
不过等到朝廷开始按流程为萧瑀商议谥号时,李世民又犯拗了。
太常寺议定谥号为德,而尚书省议定谥号为肃。
这两个都是美谥,所谓绥柔士民曰德,谏争不威曰德。
而肃是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
结果皇帝对这两个美谥都不满意,他思来想去,觉得萧瑀一把年纪了,不敬君上,跑到他宫里来骂他,最后把自己气死了,还让自己难堪,这根本就不该是忠良之臣所为。
刚开始时的愧疚,现在则更多是不满。
所以在最后定谥时,李世民不痛快了。
他对臣子们说,谥号本是标明人的行迹的,必须得符合事实,他说萧瑀性多猜贰,用德和肃都失于不直,更宜摭实。
所以他亲自拟了个谥号,贞褊。
所谓正直不屈为贞,节俭无德为褊,心胸狭隘为褊。
这谥号可就比德和肃差远了,毕竟本来做为朝廷宰相,死了盖棺论定给他好的美谥也是应当。
可皇帝就要较真,就要不痛快。
你给个贞就好了,结果非要加个褊,说人家心胸狭隘,本身就体现了皇帝自己的心胸狭隘。
谥号最后就这么定下来了。
却也在民间引发许多争议。
不过此时的皇帝,似乎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在裁撤了镇抚百骑殿前三司,又杀了李君羡气死了萧瑀,最后还不肯给人家萧瑀一个美谥后,李世民从长安回到洛阳。
或许是嫌萧瑀死在他那不吉利,皇帝回到洛阳。
然后皇帝数年来头一次上朝。
朝会上,皇帝提起了一件大事。
认为高句丽在乱臣贼子泉盖苏文的统治下,如今越发穷困,而大唐经过数年时间,也终于把辽东之地差不多都征服和稳固了。
所以他打算发兵三十万众,一举扫灭高句丽。
皇帝又说,上次东征时,水师虽少,但发挥了奇效。所以这次出征,当仍水陆两路齐进,尤其是要征讨平壤,道路遥远,陆路运输粮草骡马困难,所以这次准备用舟船海上运输。
而征辽主要是调动北方的兵马,所以这次各出其力。
北方诸州调兵马,南方诸州则出钱粮和舟船。皇帝命令在剑南、云南、岭南等地伐木造船,然后顺长江、西江、红河而下扬州、广州、交州。
上游诸州负责伐木造船,下游负责出粮,而沿海诸地负责出水手。
等船、粮、水手齐备后,将船驶往登州港集结。
朝廷也给吕宋降旨。
诏令造大船十艘,出水手两千,并粮食万石。
旧金山城,牙城都督府内。
都督府一众秦家家臣们对于这道旨意,都很不满。
“我们两税、商税从不少一分,如今朝廷为何却还要如此摊派?十条大海船,两千水手,万石粮食,还真是说的轻巧。”
“武安都督府也接到了同样的任务。”秦琅道。
“那怎么能一样,武安都督府那是朝廷的经制府州,造船出粮,用的也是朝廷官府的府库钱粮,咱们吕宋府可是外世封地。”
又有人道,“武安府一府五州,人口百余万,我们吕宋府如何能比?”
秦琅望向不满的众人,“十条船,万石粮还有两千水手我们还是出的起的。”
“问题是出之无名啊。”
“就当是为国出力吧。”
皇帝想在他死前,把高句丽灭掉,秦琅能够理解,在休整了几年后,现在发起征辽,倒也可以说时机成熟。
朝廷派下来的这个任务,确实有点不讲道理,毕竟秦家该交的税也都交了,朝廷一下子摊这么重的任务来,这就是额外的剥削啊。
“要是答应了,这个头一开,以后朝廷征东讨西,我们是不是都要接受摊派?甚至朝廷随便找个名目,我们也得出钱出人?这不就又跟过去的瑶役一样了?”
两税法下,早就折钱代役了。
朝廷已经没有权力随便征发百姓服役,要征发,也得给工钱。
毕竟百姓们已经把该给朝廷服的役,折钱上缴过了,总不能交了钱又再做次役吧。
秦琅笑了笑。
“大家的心情我也能理解,不过朝廷有些诏令给我们吕宋,估计也是知晓我们的底子实力,这点负担我们还是担的起的。”
秦琅制止了大家继续发牢骚。
皇帝这道摊派的诏令确实不合理,但秦琅觉得这事情可能没这么简单。
或许这是皇帝对吕宋都督府的一个试探,想看下秦琅的态度。
朝廷打一次高句丽,根本不用担心军费钱粮的问题,但皇帝还是给他摊派了这个任务,皇帝绝不是那种贪婪或小气的人,那么只能说这事有暗藏深意。
特别是刚经历了镇抚司三司裁撤时的三司官吏暗中抗拒的事情后,皇帝想要考验下秦琅的态度,也说的通了。
虽然不能完全证明皇帝就是这种想法,但秦琅不打算对抗。
能出点钱解决的事情,对如今的他来说,从来不是什么大事情,虽然也有人说此例不可开,要不以后可能没完没了。
可秦琅考虑的则是李世民估计活不了两年了,所以先应付他就好,至于将来的皇帝,会不会也这样乱来,到时再说。
十条大船,对于别地来说,也许有些困难,但问题是秦家本就拥有很多造船厂,自己也有很强大的船队,不管是内河船还是近海船还是远洋船,秦家都不缺。
所以根本不需要临时船,直接调十条船来就是了,甚至朝廷这波征辽东造船令,秦家还能趁机向那些没能力造船的州府提供造船业务,争取多拿些造船订单,或是帆锚等部件订单呢。
两千名水手也不难,一万石粮食更不是问题。
一万石粮食那不过一千贯钱就能买到。
“我不想再听到有人再对此事抱怨,大家马上把这个任务落实好,要不打折扣,态度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