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百的君王都是听信谗言的。
要说哪个皇宫没有复杂的关系,皇宫里有几个老实的女人呢?只不过戚姬最得刘邦宠,她才会不安分了。
戚姬想让儿子易储想魔障了,要说刘邦引诱了她,她就梦寐以求了,儿子坐不上那个位子,她就丧心病狂。
刘邦死后她还敢和吕后叫阵,就是刘邦把她惯得太猖狂了。
不识时务,不会看形势,还一个劲儿的逞能,认为自己能降住吕后,刘邦要是活着她也斗不过吕后,何况刘邦已死,你还能仗着谁?你手里有什么权利能够收拾吕后?
杀樊哙这件事可能对吕后的刺激太大。
可惜樊哙不该死。
要知道,这根本就是一个千古冤案呀,樊哙在前线好好地打仗,没招谁,没惹谁,怎么就被人举报了呢?举报的原因不是刘邦找的借口杀樊哙,就是戚夫人从中作梗,找人诬陷樊哙
可见,在刘邦的心目中,爱子与爱妾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且为了保护他们,刘邦绝不手软,甚至不惜制造冤案。
也就是戚夫人日夜啼哭怂恿的刘邦对樊哙起了杀心。
吕后恨戚夫人可不是一个原因,为了他们母子刘邦竟然要杀死跟他是最亲近的朋友和战斗在生死一线的最亲密的战友,还是连襟,樊哙跟刘邦是最近的,刘邦却要杀他,可见刘邦的偏心,吕后不杀戚夫人她会杀谁?
根本就不是吕后多狠,戚夫人确实是一个祸害,她根本就没有争夺大汉天下的资格,她就不应该争,真是自不量力,自取灭亡,也是活腻了。
如果没有刘邦要易储的风波吕后也不至于杀戚姬吧?
带着儿子老老实实的去封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吕后哪有闲工夫想到她,人的悲惨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可惜的是,即使刘邦这样干,这样处心积虑地嘱咐太子,让周昌入赵,诛杀樊哙,保护还是不够,且这第三件事情,刘邦都没有干好,还让派去的人给彻底搅黄了,他自己也没有机会再去弥补和挽救了。
原来,奉命的陈平与周勃并没有履行刘邦的圣旨,反而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
一方面,陈平与周勃认为:樊哙是刘邦最忠心耿耿的将领,且刘邦正在生病,因此诛杀樊哙的命令,很可能是刘邦一时间的胡言乱语,要是认真去履行了,未来刘邦一旦后悔,岂不是很惨。
另一方面,陈平与周勃还认为:樊哙是吕后的妹夫,且吕后现在的势力扶摇直上,未来有可能垂帘听政,咱们要是斩杀了樊哙,吕后一旦追究起来,咱们岂不是会更惨。
于是,在好好地思索了一番后,陈平与周勃决定违抗圣旨。他们没有履行刘邦第一时间诛杀樊哙的决定,而是把樊哙押进了囚车,准备送到京城,让刘邦自己处理。
结果,还没等陈平与周勃回京复命,他们就得到了一个消息,一个让所有人不知所措,并给这个刚刚建立的大汉王朝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消息!
汉十二年四月,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基称帝,推翻暴秦,改朝换代,气吞寰宇,统一天下的大汉王朝缔造者刘邦,终于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长乐宫驾鹤西去,享年六十一岁。
至此,一个旧的时代,终于结束;而一个新的时代正式开始。
那么,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刘邦生前玩命保护的戚夫人、刘如意,他们能够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继续存活下去吗?
后世文人一提起刘邦就说他专杀开国功臣,什么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我们现在就来探讨一下刘邦是否真杀了开国功臣。
刘邦开国功劳最大的,据其自己供述,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子房,经营后方运粮筹饷他不如萧何,行军打仗指挥千军万马他不如韩信,此三人是为汉初三杰。
三杰当中萧何功劳最大,刘邦曾经对手下众将说诸将如同功狗,听命指挥指那打那,萧何确是功人,所以萧何封赏最厚,位极人臣可剑履上朝不须参拜。
张良功劳也不小,可以说刘邦的战略计划都是由张良负责制定,鸿门宴前也是张良利用项伯报他的恩而知会刘邦的,使其逃过一劫的,是刘邦救命恩人。
韩信是三杰当中唯一不得善终的,说刘邦杀功臣基本上也是说他杀了韩信,首先韩信非刘邦所杀,是吕后把韩信杀的,韩信舍人告发韩信与陈稀通谋造反,陈稀在外举兵,韩信在内接应谋杀皇后太子。
当时刘邦已经出兵平定陈稀叛乱去了,吕后在朝闻报立即与萧何定计捕诛了韩信,可以说合情合法,故后来报告给刘邦,刘邦也未责怪吕后。
我们假设就算韩信没反是被舍人陷害,杀他也不能算杀功臣,因为韩信他曾经己不是臣僚了,他之前封王了,先封齐王后改封楚王,他当齐王楚王之时刘邦也不过是汉王可以说两人是平级关系,并没有隶属了。
汉初实行的就是周制,皇帝为天子,异姓王就是诸侯国。当初春秋五霸也奉周天子。先说韩信有没有谋反,如果反,韩信去云梦溪谒见刘邦就不会那么容易被绑了。说韩信和刘邦是平级,那韩信对刘邦应该就是像诸侯会见一样的,刘邦也就不能绑平级。
韩信封齐王也并非刘邦本意,是韩信平定齐国之后私欲彭涨,自己威胁刘邦所得,核下之战其拒不奉诏,直到刘邦割让一大块土地其才领兵来到,平定项羽之后,刘邦让其王楚,是因为楚地新定让韩信当楚王其一时不能立即举兵对抗汉军,这样可暂时稳定当时的局势。
韩信当楚王之后,其也并不安分,暗中收留项羽手下悍将钟离昧,刘邦这时才假借巡幸天下的名义在云梦泽将韩信拿下废了其王爵,降封为淮阴候,韩信为此忿忿不平心中肯定是恨死了刘邦。
当时天下初定各地异姓诸候王纷纷作乱,陈稀是刘邦最信任的将领之一,居然也起兵造反,这时韩信舍人出头告发韩信与陈稀相勾结意图谋反吕后不杀韩信才怪了。
韩信本质上不属于刘邦臣子,称王之后与刘邦是平级的,只能算是盟友关系,联手灭亡项羽之后,七大异姓诸侯王共同推举刘邦为皇帝实质上也就是认可刘邦为盟主而已,因此韩信被杀不论是否出于刘邦本意,都不能说是刘邦滥杀功臣。
汉初的异姓王不比后世,他们有自己的地盘有独立的军队,地方上的财赋也归自已所有,可以说完全是独立王国,与汉朝是并立关系,所以刘邦后来要把他们一一铲除,实质上铲除诸候王是一个统一天下的必然选择
说刘邦滥杀功臣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彭越,彭越与刘邦就更谈不上隶属了,其一直都是自行领兵对抗项羽,最后攻灭项羽一战也拒不奉调,直到刘邦让其为梁王才领军到来,其根本就是一个盟友关系。
刘邦称帝之后其也经常不服从刘邦诏旨,其部下怂恿其造反,彭越自恃力量不足不敢行动,这种情况之下刘邦废其王位不很正常吗,可他为此还忿忿不平去找吕后诉苦,吕后为斩草除根杀了彭越这也怪不到刘邦头上。
除开这二人刘邦都是在战争当中诛灭的叛王而己,韩王信,燕王臧茶,淮南王英布,代王陈稀、除此之外刘邦并未再杀一人,怎谈得上刘邦滥杀功臣呢。
跟迶刘邦打天下的丰沛集团功臣宿将全部都得以封候拜将,并无一人被害,周勃周昌陈平灌婴等皆得以封候,就连曾经背叛刘邦的雍齿都得以封候,刘邦又杀了那个真正服从自己的功臣呢?
看来刘邦对功臣还是比较善待的,说他杀功臣过分了
封王在汉初是分裂国土,封候是封得功臣性质完全不同
刘邦杀的确实都是谋反的异姓王,没反的异姓王他也没杀啊如赵王长沙王都得以善终。
刘邦对待功臣还真是不错的,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分封了三个吕姓诸候王,吕后一死,功臣们就发动兵变杀了三个吕姓诸侯王灭了吕氏一门保住了刘氏的江山,这就是刘邦善待功臣的好处。
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如无此三人刘邦不可能打败项羽,没有此三人的帮助刘邦不可能这么快战胜项羽,可他对这三人也裂土封王了呀,从他们三人接受王封开始就不再是刘邦的臣子了,杀他们是灭敌国首脑与滥杀功臣是两个性质了,而且这三人皆非刘邦下令杀的,是别人杀了他们来领功的。
功臣也不是那么好杀的,吕后曾经想尽杀开国功臣后来觉得投鼠忌器,不得不放弃了想法。
想杀功臣也要有必要的借口,随意杀功臣要防备内乱。
刘邦算不错了,杀的都是异姓王,在开国君主中算
刘邦在开国君主当中确实是够仁慈了,杀的都是异姓王,自己的丰沛功臣集团一个没有杀。
刘邦手下丰沛老乡确实是都得到了善终,但吕氏集团在其死后壮大,差点取代了刘姓的天下。
周勃陈平后来在灭吕氏家族中起了主导作用,这就因为刘邦没有清除功臣集团。
虽然说的刘邦心肠狠毒,在被追的逃亡路上把子女踹下车,可是这个人还是一个优柔寡断的,没有最狠的杀戮,他得了江山也是他的优柔寡断起了最好的作用。
一路西去进汉中几乎没有杀戮,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好杀伐,一路杀杀砍砍,坑秦六十万降卒,失了民心,有项羽比较,刘邦是多么的仁义。
一路望风投降,刘邦先进了汉中,比项羽占先,项羽不服这样的结果,撕毁了盟约。
这就让项羽更不得民心了。
他不像项羽强横霸气,臣子的一言也是听不进去,刘邦对臣子的建议是
非常的看重的,是一个最纳谏的好皇帝,就是因为这个,正是他挑起戚夫人的野心,却不能易储的弊病,戚夫人也是太相信刘邦的威力,才敢和吕后对上。
刘邦的脾气对臣子是很好,可是如果他没有遇到萧何、张良、和韩信在三个最好的柱石,他是绝对得不到天下的,刘邦是遇到了能臣,实际他没有多大的本事。
刘邦就仗着斩蛇起义的名头就聚来天下最有才智的张良,萧何,才能得天下,否则他要是不纳良言,怎么会得到天下。
项羽如果听了范增的计策,杀了刘邦,赶走韩信。
天下肯定就是项羽的。
薄姬是汉文帝的母亲,刘邦的姬妾,她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兼具私生女、二婚女等等标签,但却能先后成为魏王和汉高祖刘邦的女人。
而且还能躲过历史上以狠辣闻名的吕后的魔爪,安然无恙的活到了吕后的去世,最后和儿子刘恒幸运的接过了大汉江山。
那么为什么偏偏薄姬就能躲过吕后的魔爪呢?
薄姬原来并非刘邦的妾室,而是魏豹的女人,在反秦抗争中,魏豹借助当初魏国宗室力量自立为魏王,在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的时候也承认了西魏王魏豹的政治地位。
楚汉战争爆发的时候,魏豹前期站在刘邦这一边攻打较为强大的西楚霸王,后来听算命的说自己的女人薄姬可能生下天子就跟刘邦决裂,打算在楚汉相争必有一伤后夺取最后的霸权,随即与项羽讲和。
刘邦因此派人攻打魏豹,魏豹战败后还被刘邦捉了去,刘邦看到薄姬很有姿色,就将其纳入后宫。
估计当时正值楚汉战争,刘邦也没有时间跟薄姬在一起,一直处于被冷落的境地,直到刘邦和官夫人、赵子儿在一起聊天时,得知当时薄姬与官夫人、赵子儿关系十分要好。
并且约定过,先发达的那个人不要忘记同伴好友。她们两个人都受到了刘邦的宠爱,只有薄姬一个人没有受到宠幸过,刘邦很怜悯薄姬,当天晚上就将薄姬招来侍寝。
戏剧性的是,人越是不争不抢,越是会受到老天爷的照顾,吕后的政权垮塌之后,薄姬的儿子刘恒被拥立为帝。
母以子贵的情况下,薄姬这个看似平凡的女人,最后得以皇太后的无上荣耀。究竟薄姬就那样安分守己吗?想坐上太后的位子怎么能没有一点手段?
既然早有预言,薄姬会生下天子,魏豹就费了那么多的心思,就想自己得天下了,薄姬就没有想头?起码薄姬会避难,懂得不能以卵击石的道理。
要说哪个皇宫没有复杂的关系,皇宫里有几个老实的女人呢?只不过戚姬最得刘邦宠,她才会不安分了。
戚姬想让儿子易储想魔障了,要说刘邦引诱了她,她就梦寐以求了,儿子坐不上那个位子,她就丧心病狂。
刘邦死后她还敢和吕后叫阵,就是刘邦把她惯得太猖狂了。
不识时务,不会看形势,还一个劲儿的逞能,认为自己能降住吕后,刘邦要是活着她也斗不过吕后,何况刘邦已死,你还能仗着谁?你手里有什么权利能够收拾吕后?
杀樊哙这件事可能对吕后的刺激太大。
可惜樊哙不该死。
要知道,这根本就是一个千古冤案呀,樊哙在前线好好地打仗,没招谁,没惹谁,怎么就被人举报了呢?举报的原因不是刘邦找的借口杀樊哙,就是戚夫人从中作梗,找人诬陷樊哙
可见,在刘邦的心目中,爱子与爱妾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且为了保护他们,刘邦绝不手软,甚至不惜制造冤案。
也就是戚夫人日夜啼哭怂恿的刘邦对樊哙起了杀心。
吕后恨戚夫人可不是一个原因,为了他们母子刘邦竟然要杀死跟他是最亲近的朋友和战斗在生死一线的最亲密的战友,还是连襟,樊哙跟刘邦是最近的,刘邦却要杀他,可见刘邦的偏心,吕后不杀戚夫人她会杀谁?
根本就不是吕后多狠,戚夫人确实是一个祸害,她根本就没有争夺大汉天下的资格,她就不应该争,真是自不量力,自取灭亡,也是活腻了。
如果没有刘邦要易储的风波吕后也不至于杀戚姬吧?
带着儿子老老实实的去封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吕后哪有闲工夫想到她,人的悲惨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可惜的是,即使刘邦这样干,这样处心积虑地嘱咐太子,让周昌入赵,诛杀樊哙,保护还是不够,且这第三件事情,刘邦都没有干好,还让派去的人给彻底搅黄了,他自己也没有机会再去弥补和挽救了。
原来,奉命的陈平与周勃并没有履行刘邦的圣旨,反而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
一方面,陈平与周勃认为:樊哙是刘邦最忠心耿耿的将领,且刘邦正在生病,因此诛杀樊哙的命令,很可能是刘邦一时间的胡言乱语,要是认真去履行了,未来刘邦一旦后悔,岂不是很惨。
另一方面,陈平与周勃还认为:樊哙是吕后的妹夫,且吕后现在的势力扶摇直上,未来有可能垂帘听政,咱们要是斩杀了樊哙,吕后一旦追究起来,咱们岂不是会更惨。
于是,在好好地思索了一番后,陈平与周勃决定违抗圣旨。他们没有履行刘邦第一时间诛杀樊哙的决定,而是把樊哙押进了囚车,准备送到京城,让刘邦自己处理。
结果,还没等陈平与周勃回京复命,他们就得到了一个消息,一个让所有人不知所措,并给这个刚刚建立的大汉王朝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消息!
汉十二年四月,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基称帝,推翻暴秦,改朝换代,气吞寰宇,统一天下的大汉王朝缔造者刘邦,终于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长乐宫驾鹤西去,享年六十一岁。
至此,一个旧的时代,终于结束;而一个新的时代正式开始。
那么,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刘邦生前玩命保护的戚夫人、刘如意,他们能够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继续存活下去吗?
后世文人一提起刘邦就说他专杀开国功臣,什么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我们现在就来探讨一下刘邦是否真杀了开国功臣。
刘邦开国功劳最大的,据其自己供述,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子房,经营后方运粮筹饷他不如萧何,行军打仗指挥千军万马他不如韩信,此三人是为汉初三杰。
三杰当中萧何功劳最大,刘邦曾经对手下众将说诸将如同功狗,听命指挥指那打那,萧何确是功人,所以萧何封赏最厚,位极人臣可剑履上朝不须参拜。
张良功劳也不小,可以说刘邦的战略计划都是由张良负责制定,鸿门宴前也是张良利用项伯报他的恩而知会刘邦的,使其逃过一劫的,是刘邦救命恩人。
韩信是三杰当中唯一不得善终的,说刘邦杀功臣基本上也是说他杀了韩信,首先韩信非刘邦所杀,是吕后把韩信杀的,韩信舍人告发韩信与陈稀通谋造反,陈稀在外举兵,韩信在内接应谋杀皇后太子。
当时刘邦已经出兵平定陈稀叛乱去了,吕后在朝闻报立即与萧何定计捕诛了韩信,可以说合情合法,故后来报告给刘邦,刘邦也未责怪吕后。
我们假设就算韩信没反是被舍人陷害,杀他也不能算杀功臣,因为韩信他曾经己不是臣僚了,他之前封王了,先封齐王后改封楚王,他当齐王楚王之时刘邦也不过是汉王可以说两人是平级关系,并没有隶属了。
汉初实行的就是周制,皇帝为天子,异姓王就是诸侯国。当初春秋五霸也奉周天子。先说韩信有没有谋反,如果反,韩信去云梦溪谒见刘邦就不会那么容易被绑了。说韩信和刘邦是平级,那韩信对刘邦应该就是像诸侯会见一样的,刘邦也就不能绑平级。
韩信封齐王也并非刘邦本意,是韩信平定齐国之后私欲彭涨,自己威胁刘邦所得,核下之战其拒不奉诏,直到刘邦割让一大块土地其才领兵来到,平定项羽之后,刘邦让其王楚,是因为楚地新定让韩信当楚王其一时不能立即举兵对抗汉军,这样可暂时稳定当时的局势。
韩信当楚王之后,其也并不安分,暗中收留项羽手下悍将钟离昧,刘邦这时才假借巡幸天下的名义在云梦泽将韩信拿下废了其王爵,降封为淮阴候,韩信为此忿忿不平心中肯定是恨死了刘邦。
当时天下初定各地异姓诸候王纷纷作乱,陈稀是刘邦最信任的将领之一,居然也起兵造反,这时韩信舍人出头告发韩信与陈稀相勾结意图谋反吕后不杀韩信才怪了。
韩信本质上不属于刘邦臣子,称王之后与刘邦是平级的,只能算是盟友关系,联手灭亡项羽之后,七大异姓诸侯王共同推举刘邦为皇帝实质上也就是认可刘邦为盟主而已,因此韩信被杀不论是否出于刘邦本意,都不能说是刘邦滥杀功臣。
汉初的异姓王不比后世,他们有自己的地盘有独立的军队,地方上的财赋也归自已所有,可以说完全是独立王国,与汉朝是并立关系,所以刘邦后来要把他们一一铲除,实质上铲除诸候王是一个统一天下的必然选择
说刘邦滥杀功臣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彭越,彭越与刘邦就更谈不上隶属了,其一直都是自行领兵对抗项羽,最后攻灭项羽一战也拒不奉调,直到刘邦让其为梁王才领军到来,其根本就是一个盟友关系。
刘邦称帝之后其也经常不服从刘邦诏旨,其部下怂恿其造反,彭越自恃力量不足不敢行动,这种情况之下刘邦废其王位不很正常吗,可他为此还忿忿不平去找吕后诉苦,吕后为斩草除根杀了彭越这也怪不到刘邦头上。
除开这二人刘邦都是在战争当中诛灭的叛王而己,韩王信,燕王臧茶,淮南王英布,代王陈稀、除此之外刘邦并未再杀一人,怎谈得上刘邦滥杀功臣呢。
跟迶刘邦打天下的丰沛集团功臣宿将全部都得以封候拜将,并无一人被害,周勃周昌陈平灌婴等皆得以封候,就连曾经背叛刘邦的雍齿都得以封候,刘邦又杀了那个真正服从自己的功臣呢?
看来刘邦对功臣还是比较善待的,说他杀功臣过分了
封王在汉初是分裂国土,封候是封得功臣性质完全不同
刘邦杀的确实都是谋反的异姓王,没反的异姓王他也没杀啊如赵王长沙王都得以善终。
刘邦对待功臣还真是不错的,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分封了三个吕姓诸候王,吕后一死,功臣们就发动兵变杀了三个吕姓诸侯王灭了吕氏一门保住了刘氏的江山,这就是刘邦善待功臣的好处。
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如无此三人刘邦不可能打败项羽,没有此三人的帮助刘邦不可能这么快战胜项羽,可他对这三人也裂土封王了呀,从他们三人接受王封开始就不再是刘邦的臣子了,杀他们是灭敌国首脑与滥杀功臣是两个性质了,而且这三人皆非刘邦下令杀的,是别人杀了他们来领功的。
功臣也不是那么好杀的,吕后曾经想尽杀开国功臣后来觉得投鼠忌器,不得不放弃了想法。
想杀功臣也要有必要的借口,随意杀功臣要防备内乱。
刘邦算不错了,杀的都是异姓王,在开国君主中算
刘邦在开国君主当中确实是够仁慈了,杀的都是异姓王,自己的丰沛功臣集团一个没有杀。
刘邦手下丰沛老乡确实是都得到了善终,但吕氏集团在其死后壮大,差点取代了刘姓的天下。
周勃陈平后来在灭吕氏家族中起了主导作用,这就因为刘邦没有清除功臣集团。
虽然说的刘邦心肠狠毒,在被追的逃亡路上把子女踹下车,可是这个人还是一个优柔寡断的,没有最狠的杀戮,他得了江山也是他的优柔寡断起了最好的作用。
一路西去进汉中几乎没有杀戮,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好杀伐,一路杀杀砍砍,坑秦六十万降卒,失了民心,有项羽比较,刘邦是多么的仁义。
一路望风投降,刘邦先进了汉中,比项羽占先,项羽不服这样的结果,撕毁了盟约。
这就让项羽更不得民心了。
他不像项羽强横霸气,臣子的一言也是听不进去,刘邦对臣子的建议是
非常的看重的,是一个最纳谏的好皇帝,就是因为这个,正是他挑起戚夫人的野心,却不能易储的弊病,戚夫人也是太相信刘邦的威力,才敢和吕后对上。
刘邦的脾气对臣子是很好,可是如果他没有遇到萧何、张良、和韩信在三个最好的柱石,他是绝对得不到天下的,刘邦是遇到了能臣,实际他没有多大的本事。
刘邦就仗着斩蛇起义的名头就聚来天下最有才智的张良,萧何,才能得天下,否则他要是不纳良言,怎么会得到天下。
项羽如果听了范增的计策,杀了刘邦,赶走韩信。
天下肯定就是项羽的。
薄姬是汉文帝的母亲,刘邦的姬妾,她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兼具私生女、二婚女等等标签,但却能先后成为魏王和汉高祖刘邦的女人。
而且还能躲过历史上以狠辣闻名的吕后的魔爪,安然无恙的活到了吕后的去世,最后和儿子刘恒幸运的接过了大汉江山。
那么为什么偏偏薄姬就能躲过吕后的魔爪呢?
薄姬原来并非刘邦的妾室,而是魏豹的女人,在反秦抗争中,魏豹借助当初魏国宗室力量自立为魏王,在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的时候也承认了西魏王魏豹的政治地位。
楚汉战争爆发的时候,魏豹前期站在刘邦这一边攻打较为强大的西楚霸王,后来听算命的说自己的女人薄姬可能生下天子就跟刘邦决裂,打算在楚汉相争必有一伤后夺取最后的霸权,随即与项羽讲和。
刘邦因此派人攻打魏豹,魏豹战败后还被刘邦捉了去,刘邦看到薄姬很有姿色,就将其纳入后宫。
估计当时正值楚汉战争,刘邦也没有时间跟薄姬在一起,一直处于被冷落的境地,直到刘邦和官夫人、赵子儿在一起聊天时,得知当时薄姬与官夫人、赵子儿关系十分要好。
并且约定过,先发达的那个人不要忘记同伴好友。她们两个人都受到了刘邦的宠爱,只有薄姬一个人没有受到宠幸过,刘邦很怜悯薄姬,当天晚上就将薄姬招来侍寝。
戏剧性的是,人越是不争不抢,越是会受到老天爷的照顾,吕后的政权垮塌之后,薄姬的儿子刘恒被拥立为帝。
母以子贵的情况下,薄姬这个看似平凡的女人,最后得以皇太后的无上荣耀。究竟薄姬就那样安分守己吗?想坐上太后的位子怎么能没有一点手段?
既然早有预言,薄姬会生下天子,魏豹就费了那么多的心思,就想自己得天下了,薄姬就没有想头?起码薄姬会避难,懂得不能以卵击石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