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南下的企图并没有得逞,不是因为粮草或者其他政治原因,完全是因为他没有料到,或者说过高的估计了自已与手下的旱鸭子的航海能力。
从辽东至山东登州,短短十日海程不到,他手下的大军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不仅仅是士兵,包括李征也是如此。前世的他是不会晕船的,但他却没有料到这一世的身体对于船只的抵抗力实在是弱的可怜。
从坐上般的第二天起,士兵们就开始不断的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每日里无数的士兵扶着船舷大口呕吐的状况,委实蔚为壮观。
这东西是会传染的,原本还不算太晕船的士兵,在听到连绵不绝的呕吐声后,原本还能勉强压制住的胃里翻腾,便会再也压制不住,加入进这大合唱之中。
李征算是比较沉稳的了,一直压制着自已的烦闷至第五天,这才再也坚持不住,开始加入大合唱之中。
当到达登州时,整个大军基本上已经全部失去了战斗力,大半的人还能坚持着摇椅晃的下了般,小半的人都无法靠着自已离船登岸。
看着这些士兵们个个站都站不稳,还有那些被登州水兵不断的抬下战船的士兵,李征在晕眩之际,也不禁有些欲哭无泪。
这个教训实在太深刻了,幸亏山东已经是他征服之地,可以在这里从容休息恢复,否则的话,只需要来个数百人的敌军,就足以令他麾下这些原本可令建奴都退避三舍的大军全军覆没。
原本出兵安徽的计划被迫取消,大军这种情况,不休养了十天半月,根本别想恢复元气。
好在这种短途的航行,只是让士兵们个个萎靡不振,还不至于要了这些身强力壮的悍卒们的命,不过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有什么战斗力了。
适应力极强的李征在美美的睡了一天一夜后,已经再次恢复了精神,在登州城内闲来无事的他,便带着数十骑没有晕船的亲卫,打发走登州主官殷勤的调派数百兵丁保护的想法,便带着这些亲卫自顾自的出城游历而去。
跨出了登州这座大兵营,吹着已经有些燥热的海风,腥咸的海风让他精神也为之一振。
田地间的冬小麦已经收割一空,空空的麦茬地让四野看起来十分的空旷。
田地地头还有着勤劳的农夫已经开始在种植红薯,玉米等作物,山东地方并不缺水,在去年轰轰烈烈的兴修水利工程之后,山东的农业生产也开始恢复。
事实证明,天灾并不能对农业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只有人祸兵祸才是最致命的。
山东经历过崇祯四年的孔有德之乱,崇祯十年的建奴入寇,还有崇祯十二年,崇祯十三年李自成与李征走马灯一般的变幻大王旗之后,人口数量锐减,大批缙绅地主阶级在李自成的疯狂打击下消亡之后,土地和阶级矛盾却是降到了最低,在李征集团的引领下,山东已经开始慢慢恢复元气,好转的速度远远超过内陆的河南。
红薯玉米的推广,也让山东大地今年已经不存在饿死人的情况,轻徭薄赋再加上全面兴修出来的水利政策,更是让山东大地再次恢复了生气。
河南、山东大地上强行推广的新作物红薯与玉米的巨大产量,让山东的农夫们在今年根本就不需要官府再强行推广,纷纷自发性的开始大规模的种植。
农民是憨厚的,也是有些狡猾的,他们完全分的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在尝到新作物巨大的甜头之后,对于李征集团的向心力也在不断的增强着。
这年头,说的再好,也不如将他们的肚子填饱。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换谁来统治他们并不重要。
策马奔腾了十数里,风中也传来了隐隐的读书声。
不远处便是一个集镇,读书声便是从镇子最外围的一处学校里传出。
李征一行人直接策马缓步来到学校,对看门人在亮出自已的腰牌。但是看门人却是满头雾水的看着这块腰牌,却是根本就不明白这块腰牌代表着什么。
不过虽然不清楚李征的身份,但是对方拿出的腰牌是金牌,他却是认识的,有这种东西,而且带着这么多的家丁的人,并不是他能够得罪的起的,也不敢有任何阻拦,只能行礼让开道路,让李征走入了学校。
学校的祭酒的办公房就在看门人旁边,听到这边动静后,也行了出来。不过显然他也是不明白李征腰牌代表的意思,不过他刚想阻拦,一旁侍卫拿出了潞阳郡王府的腰牌后,顿时让他跪倒于地,刚想出口的阻拦话语顿时咽回了肚子。
在学校祭酒的陪同下,李征兴致勃勃的游览起这座成立还不足一年的新学堂。
这是一处占地数亩的学校,只有寥寥十数间教室,形成一个类似于井字形的建筑群。
不过里面的学子却是坐的满满当当,看起来至少也是有数百学子位于其中。
其中大多都是七八岁的孝,也有少量半大的孩子,最外面的几处教室,大多都在学习着拼音与简单的汉字,还有一些课堂正在教授简单的算学。
突然见到外人到来,里面的孩子还十分好奇的看着李征一行人,尤其是看到他们眼中最有威严的祭酒竟然低头哈腰的相伴左右,更是令他们目瞪口呆,甚至连听课都有些走神了。
直到先生气咻咻的拿着戒尺将他们打的鬼叫连连之后,顿时满眼含泪的将注意力收了回来,再不敢向外多看。
李征制止了祭酒想要张口呼喊先生过来见礼的打算,他今日只是一时兴起而来,并不想打扰这些教书先生的工作。
在高一年级的学堂中,这里的孩子数量明显少了许多,至少比起低年纪学生少了一大半。
看着这些孩子已经在先生的带领下,开始朗诵着诗文,李征心中欢喜,却也没有进行任何的打扰。
李征来的正是时候,这个点已经差不多是学堂开饭之时。
随着一连串有节奏的铁钟敲打声,原本还算安静的学校顿时一片片的欢呼声响起,无数的孩子欢快的走出学堂,一窝蜂一般的向着饭堂而去。
学堂里的饭食是免费提供的,这也是这里半大小子数量众多的原因。
已经来了,李征也打算去看看这里的饭食。
看着整齐排着队一个个领着自已吃食的小家伙们,李征耐心的看着这些孩子狼吞虎咽的吃着已经半凉的煮红薯,喝着温热的玉米粥。
再看看还算充足的食物数量,李征点点头,便直接转身而去。
直到看着李征背影远去,祭酒还觉得尤在梦中。
从辽东至山东登州,短短十日海程不到,他手下的大军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不仅仅是士兵,包括李征也是如此。前世的他是不会晕船的,但他却没有料到这一世的身体对于船只的抵抗力实在是弱的可怜。
从坐上般的第二天起,士兵们就开始不断的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每日里无数的士兵扶着船舷大口呕吐的状况,委实蔚为壮观。
这东西是会传染的,原本还不算太晕船的士兵,在听到连绵不绝的呕吐声后,原本还能勉强压制住的胃里翻腾,便会再也压制不住,加入进这大合唱之中。
李征算是比较沉稳的了,一直压制着自已的烦闷至第五天,这才再也坚持不住,开始加入大合唱之中。
当到达登州时,整个大军基本上已经全部失去了战斗力,大半的人还能坚持着摇椅晃的下了般,小半的人都无法靠着自已离船登岸。
看着这些士兵们个个站都站不稳,还有那些被登州水兵不断的抬下战船的士兵,李征在晕眩之际,也不禁有些欲哭无泪。
这个教训实在太深刻了,幸亏山东已经是他征服之地,可以在这里从容休息恢复,否则的话,只需要来个数百人的敌军,就足以令他麾下这些原本可令建奴都退避三舍的大军全军覆没。
原本出兵安徽的计划被迫取消,大军这种情况,不休养了十天半月,根本别想恢复元气。
好在这种短途的航行,只是让士兵们个个萎靡不振,还不至于要了这些身强力壮的悍卒们的命,不过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有什么战斗力了。
适应力极强的李征在美美的睡了一天一夜后,已经再次恢复了精神,在登州城内闲来无事的他,便带着数十骑没有晕船的亲卫,打发走登州主官殷勤的调派数百兵丁保护的想法,便带着这些亲卫自顾自的出城游历而去。
跨出了登州这座大兵营,吹着已经有些燥热的海风,腥咸的海风让他精神也为之一振。
田地间的冬小麦已经收割一空,空空的麦茬地让四野看起来十分的空旷。
田地地头还有着勤劳的农夫已经开始在种植红薯,玉米等作物,山东地方并不缺水,在去年轰轰烈烈的兴修水利工程之后,山东的农业生产也开始恢复。
事实证明,天灾并不能对农业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只有人祸兵祸才是最致命的。
山东经历过崇祯四年的孔有德之乱,崇祯十年的建奴入寇,还有崇祯十二年,崇祯十三年李自成与李征走马灯一般的变幻大王旗之后,人口数量锐减,大批缙绅地主阶级在李自成的疯狂打击下消亡之后,土地和阶级矛盾却是降到了最低,在李征集团的引领下,山东已经开始慢慢恢复元气,好转的速度远远超过内陆的河南。
红薯玉米的推广,也让山东大地今年已经不存在饿死人的情况,轻徭薄赋再加上全面兴修出来的水利政策,更是让山东大地再次恢复了生气。
河南、山东大地上强行推广的新作物红薯与玉米的巨大产量,让山东的农夫们在今年根本就不需要官府再强行推广,纷纷自发性的开始大规模的种植。
农民是憨厚的,也是有些狡猾的,他们完全分的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在尝到新作物巨大的甜头之后,对于李征集团的向心力也在不断的增强着。
这年头,说的再好,也不如将他们的肚子填饱。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换谁来统治他们并不重要。
策马奔腾了十数里,风中也传来了隐隐的读书声。
不远处便是一个集镇,读书声便是从镇子最外围的一处学校里传出。
李征一行人直接策马缓步来到学校,对看门人在亮出自已的腰牌。但是看门人却是满头雾水的看着这块腰牌,却是根本就不明白这块腰牌代表着什么。
不过虽然不清楚李征的身份,但是对方拿出的腰牌是金牌,他却是认识的,有这种东西,而且带着这么多的家丁的人,并不是他能够得罪的起的,也不敢有任何阻拦,只能行礼让开道路,让李征走入了学校。
学校的祭酒的办公房就在看门人旁边,听到这边动静后,也行了出来。不过显然他也是不明白李征腰牌代表的意思,不过他刚想阻拦,一旁侍卫拿出了潞阳郡王府的腰牌后,顿时让他跪倒于地,刚想出口的阻拦话语顿时咽回了肚子。
在学校祭酒的陪同下,李征兴致勃勃的游览起这座成立还不足一年的新学堂。
这是一处占地数亩的学校,只有寥寥十数间教室,形成一个类似于井字形的建筑群。
不过里面的学子却是坐的满满当当,看起来至少也是有数百学子位于其中。
其中大多都是七八岁的孝,也有少量半大的孩子,最外面的几处教室,大多都在学习着拼音与简单的汉字,还有一些课堂正在教授简单的算学。
突然见到外人到来,里面的孩子还十分好奇的看着李征一行人,尤其是看到他们眼中最有威严的祭酒竟然低头哈腰的相伴左右,更是令他们目瞪口呆,甚至连听课都有些走神了。
直到先生气咻咻的拿着戒尺将他们打的鬼叫连连之后,顿时满眼含泪的将注意力收了回来,再不敢向外多看。
李征制止了祭酒想要张口呼喊先生过来见礼的打算,他今日只是一时兴起而来,并不想打扰这些教书先生的工作。
在高一年级的学堂中,这里的孩子数量明显少了许多,至少比起低年纪学生少了一大半。
看着这些孩子已经在先生的带领下,开始朗诵着诗文,李征心中欢喜,却也没有进行任何的打扰。
李征来的正是时候,这个点已经差不多是学堂开饭之时。
随着一连串有节奏的铁钟敲打声,原本还算安静的学校顿时一片片的欢呼声响起,无数的孩子欢快的走出学堂,一窝蜂一般的向着饭堂而去。
学堂里的饭食是免费提供的,这也是这里半大小子数量众多的原因。
已经来了,李征也打算去看看这里的饭食。
看着整齐排着队一个个领着自已吃食的小家伙们,李征耐心的看着这些孩子狼吞虎咽的吃着已经半凉的煮红薯,喝着温热的玉米粥。
再看看还算充足的食物数量,李征点点头,便直接转身而去。
直到看着李征背影远去,祭酒还觉得尤在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