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宁府突然的易帜,除了令河南重归一统之外,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毕竟河南统一完全就是无用置疑的必定情况,李征只是自已停止了脚步,并非被阻挡无法前进。
唯一令人惊讶的是,汝宁府知府巩焴竟然只是一投降,便即直接被任命为河南府巡府一职。
这种提拔可不是按部就班,而是直接连升三级,这种提拔速度在大明文官体系之中,也许只有当年的袁都督可以压上一头。
不过很快所有人便见识到了巩焴的雷厉风行,甫一上任,便即将他游历河南时发现的数十贪渎的大官吏全部处理干净。
其中甚至还包括山西系的数人,巩焴并没有留任何情面,只要被他捉到,就是直接就正明正典型。
巩焴显然不是一个喜欢呆在房间里的人,数月下来,他的足迹遍布了河南大地,前后收拾了近百的钱粮官以及地方主官。
要知道能够做到一地钱粮官,基本上都是李征的嫡系才能办的到的情况,这些人被处理,也可见巩焴权限之大。
这明显是李征给的权限,是其在背后为之撑腰,才能做到的事情。
李征并不喜欢华夏数千年来的六部制度,在他看来这套制度实在太过于粗糙了,他准备将随风的监视海内外的权限剥立出来,成立一个新的监督机构。
而随着他与巩焴的一番交谈,他觉得巩焴是这个部门最合适的人选,这个为了反对崇祯的横征暴敛,竟然敢于痛骂皇帝并挂印而去的知府,为人操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而大明地方官的权限和管理范围之大,也令李征为之啧舌,一个知县要管理地方上的刑侦,审讯,税收,教育,基础设施,规划,经济,军事,全部都要管,只会全部都管理不到位。
李征准备将这些全部都独立出来,在六部之中,再架设这些部门,其中教育已经有了山西第一所学院院长赵成济,商贸则先用晋商搭起架子,然后再补充全国各地的商人。
而捉拿与审讯犯人,李征打算依照后世将两者分离开来,新成立一个大提刑官职位,并且从地方官员手中将之剥离出来,重新立一个衙门。
这个部门李征觉得相当有必要,而且很有必要将之抬高到与原六部齐平的地步,未来之事不可期,但是只要李征还在一,就决不允许权大于法的情况出现。
军事方面,则是成立一个国防部,虽然依旧要采用文官统辖制度,但主官必须是从武将转型为文官,而且人员要五年一换。
陆军,以及即将成立的海军,两部门也要分开,每五年便换其中一方退役将领出任国防部长,这样也可以不会出现一方独大的情况出现。
明显可以看的出来,如今正强势的陆军在相当长时间内,也必然会压制连人员都不太齐全的海军,但李征还在这个位置之上,就会扶植海军发展,不会令华夏错过这个大航海时代。
而商业部,也是李征未来的重中之重,不过这需要李征先行建立起强大的海军,这才能从海外不断的攫取利益,海外的财富极大,想必能够满足国内上层阶级的胃口,让他们能够在满足之余,减少对国内百姓一点盘剥,还能稍微给国内百姓露一点好处。
山东的造船厂是齐备的,但是山东如今的局面,却是无法大动干戈去造般。
在河南一片废墟,无法恢复粮食产地本来的面貌,可以支撑这般大规模动员的情况之下,根本无法动这样的工程。
不过这也不是永久性的,李征十分乐观的估计,最多一两年时间,北方就能恢复安定,三五年时间内,李征就能将这些项目上马,依托大明浩瀚的领土,和近乎无穷无尽的资源支持,就算在这场瓜分世界的狂欢中,比之欧洲人晚了数十年,但最终谁胜谁负,却也未可预料。
当河南各地重新编修的户籍送到李征面前后,李征也是为之叹息,中原向来便是人烟稠密之地,但如今剩下的户口已经不足百万,丁口只有寥寥的四百余万人。
战争带来的伤害,果然足以毁灭一牵
若是这种战争再拉据个十数年,估计中原大地上都不会有什么人剩的下来了。
好在李自成办事靠谱,河南大地上的缙绅大户百不存一,再下层的地主数量也锐减至不足十一,算是让李征根本就不用再下令恢复士绅一体纳粮,就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
至于那些幸存的有功名的缙绅大户,在轮番清洗之下,也根本没有胆子向李征要求免赋,李自成脾气不好,李征的脾气也不好,尤其是在对待有功名的读书人交税这个问题,李征在山西也称的上是赶尽杀绝。
李征最后的杀手锏便是一道政令,开垦荒田头年免赋,第二年交纳十一,第三年则全额按照十三比例进校
而抛荒的田地,若是三年未耕,便会被官府收回,重新分配。
这一次也算是将缙绅们的后路完全斩断了,这些人拥有的田地数量,估计若是不翻翻田契,他们都无法精确到个位数上。
而指望经历一场大乱之后,被李闯杀的只剩下漏网之鱼的他们还能全部耕种上,那完全就是痴人梦。
至于招募佃户为他们耕种,更是一个笑话,如今河南的田地抛荒的数量多不胜数,与其给缙绅老爷们种田然后交纳六七成的产出,还不如自已选一块荒田,种出来多少东西都属于自已。
百姓们并不傻,尤其是在这种事关自身利益的问题上,他们更是不会看不明白。
至于发动百姓们闹事,在这种他们声望已经跌到谷底的情况下,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而缙绅们唯一能够为自已发声的渠道,大明朝廷,如今却是已经落在了李征手中,指望李征自已处理自已,那更是一个大的笑话。
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资格的缙绅们,只能默默的忍受着李征近乎剥夺他们家产的政令,却是没有丝毫的办法。
许多幸存的缙绅,都开始怀念过去那个百般优待着他们的大明朝廷,希望能够再次回到大明的怀抱之郑
平生第一次如茨渴望大明能够重现,只要能够让她继续延命下去,哪怕交纳上半数家产充当赋税也再所不惜。
唯一令人惊讶的是,汝宁府知府巩焴竟然只是一投降,便即直接被任命为河南府巡府一职。
这种提拔可不是按部就班,而是直接连升三级,这种提拔速度在大明文官体系之中,也许只有当年的袁都督可以压上一头。
不过很快所有人便见识到了巩焴的雷厉风行,甫一上任,便即将他游历河南时发现的数十贪渎的大官吏全部处理干净。
其中甚至还包括山西系的数人,巩焴并没有留任何情面,只要被他捉到,就是直接就正明正典型。
巩焴显然不是一个喜欢呆在房间里的人,数月下来,他的足迹遍布了河南大地,前后收拾了近百的钱粮官以及地方主官。
要知道能够做到一地钱粮官,基本上都是李征的嫡系才能办的到的情况,这些人被处理,也可见巩焴权限之大。
这明显是李征给的权限,是其在背后为之撑腰,才能做到的事情。
李征并不喜欢华夏数千年来的六部制度,在他看来这套制度实在太过于粗糙了,他准备将随风的监视海内外的权限剥立出来,成立一个新的监督机构。
而随着他与巩焴的一番交谈,他觉得巩焴是这个部门最合适的人选,这个为了反对崇祯的横征暴敛,竟然敢于痛骂皇帝并挂印而去的知府,为人操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而大明地方官的权限和管理范围之大,也令李征为之啧舌,一个知县要管理地方上的刑侦,审讯,税收,教育,基础设施,规划,经济,军事,全部都要管,只会全部都管理不到位。
李征准备将这些全部都独立出来,在六部之中,再架设这些部门,其中教育已经有了山西第一所学院院长赵成济,商贸则先用晋商搭起架子,然后再补充全国各地的商人。
而捉拿与审讯犯人,李征打算依照后世将两者分离开来,新成立一个大提刑官职位,并且从地方官员手中将之剥离出来,重新立一个衙门。
这个部门李征觉得相当有必要,而且很有必要将之抬高到与原六部齐平的地步,未来之事不可期,但是只要李征还在一,就决不允许权大于法的情况出现。
军事方面,则是成立一个国防部,虽然依旧要采用文官统辖制度,但主官必须是从武将转型为文官,而且人员要五年一换。
陆军,以及即将成立的海军,两部门也要分开,每五年便换其中一方退役将领出任国防部长,这样也可以不会出现一方独大的情况出现。
明显可以看的出来,如今正强势的陆军在相当长时间内,也必然会压制连人员都不太齐全的海军,但李征还在这个位置之上,就会扶植海军发展,不会令华夏错过这个大航海时代。
而商业部,也是李征未来的重中之重,不过这需要李征先行建立起强大的海军,这才能从海外不断的攫取利益,海外的财富极大,想必能够满足国内上层阶级的胃口,让他们能够在满足之余,减少对国内百姓一点盘剥,还能稍微给国内百姓露一点好处。
山东的造船厂是齐备的,但是山东如今的局面,却是无法大动干戈去造般。
在河南一片废墟,无法恢复粮食产地本来的面貌,可以支撑这般大规模动员的情况之下,根本无法动这样的工程。
不过这也不是永久性的,李征十分乐观的估计,最多一两年时间,北方就能恢复安定,三五年时间内,李征就能将这些项目上马,依托大明浩瀚的领土,和近乎无穷无尽的资源支持,就算在这场瓜分世界的狂欢中,比之欧洲人晚了数十年,但最终谁胜谁负,却也未可预料。
当河南各地重新编修的户籍送到李征面前后,李征也是为之叹息,中原向来便是人烟稠密之地,但如今剩下的户口已经不足百万,丁口只有寥寥的四百余万人。
战争带来的伤害,果然足以毁灭一牵
若是这种战争再拉据个十数年,估计中原大地上都不会有什么人剩的下来了。
好在李自成办事靠谱,河南大地上的缙绅大户百不存一,再下层的地主数量也锐减至不足十一,算是让李征根本就不用再下令恢复士绅一体纳粮,就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
至于那些幸存的有功名的缙绅大户,在轮番清洗之下,也根本没有胆子向李征要求免赋,李自成脾气不好,李征的脾气也不好,尤其是在对待有功名的读书人交税这个问题,李征在山西也称的上是赶尽杀绝。
李征最后的杀手锏便是一道政令,开垦荒田头年免赋,第二年交纳十一,第三年则全额按照十三比例进校
而抛荒的田地,若是三年未耕,便会被官府收回,重新分配。
这一次也算是将缙绅们的后路完全斩断了,这些人拥有的田地数量,估计若是不翻翻田契,他们都无法精确到个位数上。
而指望经历一场大乱之后,被李闯杀的只剩下漏网之鱼的他们还能全部耕种上,那完全就是痴人梦。
至于招募佃户为他们耕种,更是一个笑话,如今河南的田地抛荒的数量多不胜数,与其给缙绅老爷们种田然后交纳六七成的产出,还不如自已选一块荒田,种出来多少东西都属于自已。
百姓们并不傻,尤其是在这种事关自身利益的问题上,他们更是不会看不明白。
至于发动百姓们闹事,在这种他们声望已经跌到谷底的情况下,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而缙绅们唯一能够为自已发声的渠道,大明朝廷,如今却是已经落在了李征手中,指望李征自已处理自已,那更是一个大的笑话。
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资格的缙绅们,只能默默的忍受着李征近乎剥夺他们家产的政令,却是没有丝毫的办法。
许多幸存的缙绅,都开始怀念过去那个百般优待着他们的大明朝廷,希望能够再次回到大明的怀抱之郑
平生第一次如茨渴望大明能够重现,只要能够让她继续延命下去,哪怕交纳上半数家产充当赋税也再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