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四十无房
    “你一路上心开。”陶青子趴在车窗上抚了一把韩栋的头发,在他头上稍做停留,然后滑到肩头上,拍了拍。

    “放心。”韩栋笑笑:“看来,我和大致镇缘份不了,还得再来,才能好好吃这里的东西,拍拍这里的洲沙河。”

    “嗯,随时来。你先回去,我也得回东江,看看师傅。”

    “那就一起?”

    “你忘了我也是开车回来的,我车还放在我外公家呢。”

    韩栋点点头,陶青子也没什么需要再紊叨的,向外退了一步,向他挥挥手,看他驱车远去。

    “别看了,都走远了。”校警室那壮汉笑道。

    陶青子这才转身,往校园里走。她目光从壮汉脸上划过,却没心情表示什么,而他似乎也不以为意。

    从而北门到南门,贯穿校园,陶青子步履飞快。

    南门往左一百来米就是大致镇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是一个巨型的两层框架矩型建筑,从墙体上看已经有了一些年岁,白色的墙粉几已成了斑驳的灰色,有些地方甚至有了墨黑的苔迹。绕它一圈的道路路面也多有破败,崎岖不平,总有些大窟窿藏污纳垢。与大致中学校园的安静相比,这里当然是噪杂之地,虽然台风后,空气里有着洗涤尘嚣的清爽感,但那气味里依然是挥之不去躲闪左右的鱼腥味——是的,农贸市靠近中学方向是鱼贩的大本营。今和平日不一样,这里出没的人和三脚猫少了很多,毕竟台风也没什么鲜活海味可以卖,都是早先备好的冰鲜。

    环绕农贸市场的路旁,是老旧的房子,最好的那些还有骑楼的形迹,勉强宣言这个地方很久很久以前就是这个镇子的中心,特别是这些房子都是狭地向后延伸,相互紧挨着,只有一间房子宽度向朝向路面。老房子多是砖瓦构建,间或可见的平顶房那就是后来建的,挤在那里,和先辈们一样,主要是为了有一个临街的铺面。这些铺面在陶青子还读中学时,主要还是本地人,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但现大不同了,本地人只要有条件都择地建房搬了,老房子的民居功能真真正正是让位于铺面功能——临街一铺,铺后的房间用来出租,租住的主要是学生和外来的生意人。学生们租住在这里,日间虽然免不了喧嚣扒窗而入,但离学校近,出入及日常所需都方便。生意人就更喜欢这些地方了,生意和住家可合二为一,门脸、货仓、起居,都齐了。

    田晓月的档口其实就是夹在两个老骑楼间的一处平顶房,房龄也有十多年了。房东当年建这房子估计也是拼尽全力以图近水楼台之利,所以只建一层就做罢,这一层的房子除了前庭当门脸,客厅存着货,堪堪两人并行的过道往里通到底,也就两间房,房子面积到放下一张一米二的床就只能放一个单门衣柜。但就是这个房子,房东已经挣到了择地建三层宽敞楼房的钱,举家搬走了,并且也已经供了两个儿子读完大学,分别在东江和外省工作,各有家业,老两口也不复昔日辛苦,分别跟着俩儿子扶孙弄幼去了。

    这所平顶房当年是田晓月丈夫带个工建起来的,从手艺到帐款的延拖,青子爸都让东主满意,算是结下了情谊。青子爸出事后,东主以朋友身份奔丧,敲也对手上的营生有了退意,就势转给了青子妈,这么些年来,房租也只是意思意思,用他们的话,主要房子有人气供着就好。他们看重的,是这里迟早要拆的,那才是真钱。而田晓月接手这里后,就把这里当家了,基本上不回谷联村,毕竟丈夫单传早逝,而公婆在陶青子读初中时就已经去世。所以,那两间房,她住一间,另一间留给陶青子。但陶青子并不喜欢这所爸爸建的房子,毕竟房间挤迫昏暗,而且住在这里心绪杂乱加上市井喧闹,并不好受,所以基本上都是把外公家当自己家。

    房子里的生意是日常佐料杂货,每逢春节,还会摆上鞭炮,总之,除了五金衣物欠奉,生活日常所需要,都会樱房子由于当时财力不足,没有抬高地基,因此和路面相比是凹下去三级台阶的。大致镇近海,雨季一来,农贸市场区域每年都有内涝发生,特别是近十来年,水泥地面越来越多,雨水一旦倾盆而下,不像旧时那般,渗入泥土沙地,泡水更严重,所以,与它差不多同期建的房子都要抬高地基的。那些老骑楼由于本就是旧时有钱人家,地基也都要高一些,于是这所平顶房在这条街上成霖势最凹陷的。青子爸当年安慰东主,在这里就是为了生意,财源如水流,都往低处走,低一点还挺好。当然,为了防止水往屋里灌,沿路基还是加高了一级台阶。如此一来,到这里买东西的人,永远要比卖东西的人高一头。不知道青子爸真的吸了,还是这种买比卖高一头的位势,生意还真就是好,多年来攒下无数忠实顾客。街坊邻居缺个啥,都愿意多走两步来这里拿,镇上镇外家里办点红白喜事的,都习惯找老宋——东主姓宋。

    田晓月接手后,也还真就把老宋的回头客都很好地接在手里,这是陶青子一直觉得妈妈神奇的地方。面对家人,很少看见她笑,笑就更少,但只要是有客光临,她总能让对方如沐春风。也因为这里,青子逢年过节回家,倒是愿意过来帮妈妈的忙,因为那样的日子,田晓月是笑容最多的时候,虽然她早已习惯迎逢客人之时,一转脸,目光永远都是从女儿脸上、身上滑过,不愿做过多停留。

    妈妈对她有怨!这是陶青子内心里的一个结。而且,这个结,没有谁能帮她解。刚一开始她难以接受,后来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妈妈怨爸爸为了供自己上大学去东江干活才有了那桩祸事。于是这份怨又有着自责,毕竟如果她能帮衬得到,丈夫也不用去东江。为此,陶青子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终于坦然面对。用外公的话:“再怎么着,你们都是母女,只要你过得好,她就能好,你要是过不好,她就更不好。”从这个角度,坦然接受妈妈的变化,也是她身为女儿对妈妈的包容和爱护。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