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言归正传

第七百一十三章 生 灵 之 敌!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送走蚊子,算计好金莲之事,李长寿心情略微有被影响。

    他没有太开心,相反心情还有些低沉,略有些沉重,甚至还有点无力感。

    【封神大劫,化胡为佛,佛门大兴,道门衰弱,西游小劫。

    这是一个逻辑完整的因果链。

    简而言之,这其实是一件事。

    这里面夹杂了天道对生灵的算计,夹杂了圣人各自谋算。

    但归根结底,是道祖先画下了一个方向——‘西方必会大兴’,从而引发圣人之间的博弈,太清老师为道门、西方二圣为西方教,出现了后续一系列的争斗。

    圣人以生灵为棋,道祖以圣人为棋。

    道祖始终站在最高层,其目的,自始至终都十分明确。

    即,降低生灵对天地的影响。

    若沿着这个思路继续逆推上去,道祖的这场算计,或者说这个计划,已持续了太久太久,贯穿整个人族发展路线。

    因为很多环节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有一些蛛丝马迹,但李长寿还是适当地阴谋论了一次。

    道祖关于人族的算计,应该是这样的……

    【鸿钧道祖收徒女娲娘娘,并指点女娲娘娘造化之道。

    后,女娲娘娘造化出了人族,人族有先天道躯,也有较强的繁衍能力,能够适应各类修行之法,甚至自行摸索修行之法。

    这时天道预示,人族将会大兴,成为天地主角,但这只是预示,也属于道祖算计的一部分。

    太清老子现身,收徒玄都大法师,并立人教,教化人族,天道因此降下功德,老子成圣。

    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效仿大师兄,以各自对大道的理解,立下了阐教与截教。

    阐教寓意阐释天道,算是上古天道崛起后,一种较为常见的思想潮流产物;

    截教教义截取天道一线生机,反对天道掌控万物,算是一种青年脾性常有的反叛思想。

    天道降下功德,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成圣。

    另外两个鸿蒙紫气持有者,接引与准提也想来分一杯羹,被太清圣人扫出局,故此接引与准提心中有了小情绪。

    李长寿已经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人族最初的修行功法,应该就是道门三圣传下。

    人族迎来第一次大繁荣,在五部洲大地上采集、捕猎,过着与灵兽一样的生活,但灵智却在飞速发展。

    妖重个体,个体资质越强、悟性越高,上限也就越高。

    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妖族也是‘血脉体系’,本质上一样,血脉高、资质好、悟性足、颜值高的,那才是妖族新星。

    然而人族是女娲娘娘用神通造化,最初一代的血脉就与女娲娘娘毫无关联,只是灵力较多。

    故,人族在与自然抗争中,开始了集体修行之路。

    集体飞升,集体参悟真灵不灭,号称炼气士。

    在这期间,因悟性、功法、资质等原因,每一个瓶颈关卡都会卡住大批炼气士,炼气士出现了‘金字塔’结构,也出现了部族、首领,等等。

    根据燧人氏前辈描述的上古时期,一个部族的最强者就是首领,燧人氏便是上古人族首领中最强的几人之一。

    人族经历不算短暂的繁荣之后,巫妖大战的间隙时代过去,一把屠刀落在了人族头顶。

    那场对人族的屠杀,不只是为了炼制戮巫法宝,还有几重更深的因素。

    其一,妖庭不想看到巫妖之外的第三方势力崛起。

    其二,道祖要让人族对妖族有足够的仇恨值,如此方便抛弃妖庭后清洗妖族。

    其三,妖皇已经看透了天道和道祖的路数,妖庭看似强盛实则已在崩溃边缘,必须强行与人族争命。

    故,妖庭是拼了命地想将人族抹杀。

    随后,人族彻底崛起,以燧人氏前辈为代表的魔,掀翻了妖庭,并在后续太白金星时代,由李长寿覆灭了妖族余孽。

    人族成为天地主角,开始了仙凡分离的进程。

    而在这期间,道祖暗中做了另一个算计。

    修改轮回道则,以六道轮回盘为操作平台,降低仙人生育率,让凡人迅速繁衍。

    上古时,人人可修行,人族依然可以大批繁衍生息。

    上古之后,尤其是三皇五帝的时代过去后,仙人扎堆的中神洲,必须依靠南赡部洲求仙的孩童,才能维持各家宗门传承有人。

    度仙门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到了封神大劫,劫运酝酿的前期,中神洲仙门倾轧,大批大批仙门崩溃,人族的中端战力大幅度缩减,天庭趁势而起。

    封神大劫的主要目的,其实并不是削弱道门。

    截教号称万仙来朝,但中神洲原本密密麻麻的宗门‘林’,才是天地间生灵之力的主体。

    当然,圣人道场也必须在世外之地,才有神秘感。

    但此时,在李长寿亲手操作下,中神洲大宗门十不存一,许多宗门的‘优秀毕业生’,直接对接天庭兵源。

    这才是道祖最大的目的。

    等这些做完,天庭与佛门并立时,天庭负责监管三界,佛门负责传播教义,教化人族放弃所谓的‘魔性’,一心向善、多去隐忍。

    重点就在这隐忍二字。

    人族最珍贵的,不是祖先的遗产,也不是天地主角的虚位,并非那团薪火。

    而是那股不服输、不怕输,一路向前、披荆斩棘的精神。

    燧人氏前辈最后曾说,薪火熄灭了也不要紧,还会再燃起来,因为燧人氏前辈就是被这股精神包裹,被这股思想包裹。

    天曾经将人族逼到了灭绝之时,人族依然站了起来。

    但若是这股精神熄灭了,被佛门教义稀释了,凡俗再繁华、人族人口再多,那也不过是真灵轮转的躯壳,道祖眼中最理想的真灵载具。

    那时人族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天地赋予存在的意义,且不会对天地有半点威胁。

    “唉……”

    李长寿伸了个懒腰,凝视着树梢之上那蔚蓝的天空。

    这就是他不得不反天的根本原因。

    对人族来说,封神大劫本来是好事,天庭崛起也是好事,仙凡分离、凡人成为主体不好不坏,每个人生都有不同的意义。

    但当这些好事,成为了道祖实现计划的阶梯。

    那就很难去评说了。

    从这个角度去评判封神,就会发现封神大劫已经没了意义,人族该失去的已经失去了。

    道祖这一手‘耍猴’,是真的绝。

    将天地间的矛盾树立为圣人大教之间的矛盾,从而吸引一切生灵的目光,不经意间就完成了自己计划中最重要的步骤。

    顺带一提,人族气运汇聚于中神洲南赡部洲,也是道祖早就设下的一盘棋,这就让三千世界中的人族被游戏规则隔绝在外。

    最可怕的是……

    关于人族的计划,不过是道祖远古布局中的一环。

    李长寿也不知自己是不是疯了,面对这样的对手,此时还有把握说句七三开、五五开。

    他确实有这个把握,而且还是通常情况下的保守估计。

    无他,那个‘口嫌体正直’的浪前辈,说着没给他留下什么好东西,其实给他留下了太多遗产,就藏在那几本典籍中。

    浪前辈在最后一本典籍的扉页上,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珍贵的思想之火不灭,必将成为照亮自由的灯塔。

    李长寿注视着这些字眼,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断。

    ‘浪前辈从地球穿越的时间,应该是在蓝星网络刚开始普及的年代。’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一切‘果’,也就找到了最根本的‘因’。

    轰隆!

    没由来的,天庭突然轻轻震荡,凌霄宝殿被道道霞光包裹,于天庭中缓缓上升,到了第三十二重天居中之处。

    随之,瑶池、兜率宫、太白宫同样被仙光包裹,上升到了第三十一重天境……

    通明殿归于第二十八重天,可直达天庭……

    天庭各处,仙山椅、仙殿挪动,一座座空着的大殿缓缓凝成,按周天之数分布在第二十八重至第十六重天中。

    斗部、雷部、火部、水部、财部……

    天王殿、披香殿、灵官殿……

    这般忙活了半日后。

    天庭已准备就绪,随时等待天庭正神入驻。

    李长寿却隐隐有感,目中泛起了少许笑意。

    似乎自己在龙母面前说的那些话起了作用,道祖老爷开始按耐不住,比原计划更早的动手了。

    道祖慌了?

    其实早就慌了。

    不然不可能在太乙杀石矶时,就死伤那么多阐截两教弟子。

    不然也不会把李长寿拉入梦境之中,‘威逼利诱’,甚至还说出‘你本来是我接班人’这种,很走心的话语。

    在洪荒远古有个规矩,就是被人道破了跟脚,自身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心底会各种慌乱。

    而自己与道祖的斗争、与天道的博弈,其实也有个类似的规矩。

    自己理解了天道,理解了道祖,就瞄准了道祖的弱点。

    燧人氏当初拉着自己说,道祖不可轻信。

    其实燧人氏在局中,觉得道祖虽背弃了当年一部分诺言,但也确实给了人族不错的前程。

    而在李长寿来看,道祖本就是生灵之敌,一根头发丝儿都不能信。

    “继续休息一会吧。”

    李长寿喃喃自语,继续放松心神。

    自这次天庭小动荡开始,道祖的扑杀,自己继续提升胜算的机会,马上就要来了。

    于是,半年后。

    ……

    星夜下的南赡部洲亮起点点火光,那是百家灯火。

    西岐城外,内外两层连绵的军营错落分布,四面城墙上插满了火把,各处都有兵卫严阵以待。

    自十绝阵后,天庭突然高调宣布,要查惩那些违背天规,私自干预凡尘王朝势力征战的仙人,截教与阐教同时安静了下去。

    商军已打过了岐山,将西岐城隐隐包围。

    但阐教仙拿出了压箱底的‘阵图’,由周军在西岐城外围布下了奇阵,暂时将来势如虎的商军阻拦在外。

    周军和商军之中,各位出身阐教、截教的将军,此刻都在全力伪装成凡人,生怕被天庭发现。

    实际上,天庭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也就是宣布了宣布,完全没啥实际行动。

    李长寿的小计谋罢了。

    星光忽地有些闪烁不定,那只商军已然熟悉的墨麒麟脚踩道道黑色的火焰,自东方天际缓缓而来,落入商军中军大营的东辕门。

    一路上,将士低头行礼,目中满是崇敬。

    墨麒麟上,那白发苍苍的商国太师闻仲,虽然嘴角带着淡淡笑意,但依然掩盖不住他面容下的疲倦。

    “师父!”

    大帐前,两名年轻将领向前搀扶,闻仲摆摆手,身形矫健地跳下墨麒麟,墨麒麟身形缓缓升空,去了营外寻地歇息。

    “师父,怎么样了?”

    “进去谈,”闻仲如此道一句,迈步入了营帐中。

    这两名年轻将军是闻仲的弟子,算是截教四代。

    十绝阵之前,闻仲也不知自己怎么了,心底莫名有些苍老之感,觉得自己征战多年,突然有了抹不开的疲倦。

    ‘收个弟子吧。’

    闻仲当时如此想着,也就这般收下了这两名弟子。

    一眨眼,他们也算能独当一面了。

    坐回太师椅中,闻仲缓缓舒了口气,布置了一层结界。

    两位弟子端来茶水,取走师父脱下的战甲,各自都有些欲言又止,关心着此行的结果。

    “师父,您未能说动那位吕岳师叔祖吗?”

    “吕岳师叔不愿对凡俗出手,”闻仲道,“他说的话也有道理,若自身毒丹用在凡夫俗子身上,不算什么本事。

    吕岳师叔还说,若是换做千年前,他或许会答应此事。

    但如今,他已是仙盟副盟主,必须注意这一层身份,若直接出手对付凡人,便是下些泻药,那也是给截教丢人,给仙盟和天庭抹黑,不足为太白之兄弟。”

    两位年轻将军对视一眼,各自轻叹。

    “那,师父,咱们当真要去跟阐教硬拼不成?”

    “师父,如今大军已包围西岐城,若不去打这一仗,就此撤去,未免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周国姬昌姬发父子若是借势振臂高呼,朝歌危矣。”

    “行了行了,”闻仲苦笑着摆摆手,“此事为师还能不知?先下去吧,让为师思量一二。”

    “是。”

    “是!”

    两名弟子低头抱拳,各自退了出去。

    闻仲轻叹了声,凝视着侧旁悬挂的岐山周遭地形图,身体瘫在座椅上,目中满是疲倦。

    他何止去请了吕岳。

    可不知为何,原本对自己都是颇为和善的教内长辈、同辈,却都在躲着自己。

    之前答应下山相助的数位好友,甚至自己的师兄余化,都言说要闭关修行……

    闻仲想不明白,也想不通,但隐隐知晓,这与十绝阵中两位高人屠圣有关。

    他又能看透什么大局呢?

    不过是商国太师,不过是截教三代弟子,不过是这天地间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罢了。

    但……

    “陛下,”闻仲喃喃自语,“老臣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缓缓吸了口气,闻仲坐直身体,目中有光芒闪烁,走到了那张悬挂的‘简易’地形图前。

    原计划还是不变,三日后,商军全面推进,必须攻破西岐城池!

    西岐城是周人的核心之地,周人之中的人才、权贵,都聚集于西岐之内。

    只要攻破此地,周国就算不会破灭,也会向后衰退十年、二十年!

    这是商国最后的希望,也是陛下急切需求的一段岁月!

    陛下是凡人,寿元有限,而当陛下驾崩之后,后继者很难再有这般魄力。

    商国之生死,皆系于这一战之上!

    师祖的圣人道,是为天地万灵截取一线生机!

    他的道,也只是去为这大商,截取一线生机。

    不,夜长梦多,迟则生变。

    “召集三军将领!”

    闻仲对着帐外一声大喝:“各军明日杀鹿宰羊,以壮军士!”

    “喏!”

    帐外传来齐声应答,一名名传令兵疾奔而去,呼喊声传去一营又一营。

    西岐城中突然传来恸哭声,似是某个大人物崩陨。

    商军军营,趁着夜色开始了频繁调动,军士被催促早早入睡,天亮之前就已飘起了浓郁的肉香。

    清晨,鼓声震震,大地上多了一条条蜿蜒长龙,商军各部旗帜随风飘舞,天地间一片肃杀。

    周营……高悬免战牌,于阵中屏息凝神,严阵以待。

    商军中军大帐,闻仲慢慢穿戴好铠甲,点出一面水镜,看着其内那沧桑的面容。

    面由心生,相由心生。

    今日一战,上求覆灭西岐,下求倾覆周军,战事若起,生灵涂炭,然各为其主,忠心无畏。

    ‘老师,寡人定要让商之基业,在寡人手中再次兴盛!’

    陛下,您其实是在抗天命,与天斗。

    要兴周代商的,其实是天道啊,陛下……

    “太师可想好了?”

    一声轻唤自身后传来,闻仲愣了下,自水镜中看到了,那毫无声息出现在自己背后的青年道者。

    来人没有遮掩形貌,却让闻仲颇不适应,愣了一瞬才认出是谁,连忙扭头行礼。

    “闻仲拜见太白星君!”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