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我能问一下这幅画的来历吗?”恋恋不舍的将目光从画卷上收回,赵文彦犹豫了一下问道。
“这个没什么,我无意间在家里老宅中翻出来的。”王毅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着。
周围的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也是面面相觑,开什么玩笑,又是从家里老宅找到的,你家老宅是皇帝的藏宝库啊,我家也有老宅啊,我都差点把老宅拆了,也没找到一件像《寒食帖》《洛神赋图》这种级别的画啊。
对于王毅家老宅,这些专家怨念深重了,这些人现在非常好奇王毅家祖上到底是干什么的,居然收藏了这么多国宝级名画。
当然也有人怀疑王毅是从别的渠道中获得的,毕竟这幅画已经失踪了近千年,关于这幅《洛神赋图》的下落历史中并没有具体记载,不过从摹本可以推算出来,这幅画最后出现的时期就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
而且这幅画还属于当时皇室收藏,没见那几幅宋朝的摹本都是皇室背景吗?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发生了什么大事情?靖康之乱啊,连皇帝都被人给抓走放羊了,那么丢几幅画不是很正常嘛。
那种情况下,兵荒马乱的,谁会注意少了几幅画?
而等到天下太平之后,人们发现这幅画丢了,那应该是得到这幅画的人最后将它藏起来了,从不对外公示。
你想啊,要是被别人知道你手中有《洛神赋图》真迹,搞不好就是灭顶之灾,要知道在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可是做了一个好榜样,强行将兰亭序给霸占了,而北宋之后的南宋可是一脉相承。
《洛神赋图》更是皇家收藏,这要是被人知道了宣扬出去,估计过不了几天就会被皇帝抓来拷问了。敢去偷盗皇家珍藏,这在封建社会中不是在找死吗?
因此他们猜测《洛神赋图》真迹从此下落不明的原因是收藏这幅画作的主人根本不敢拿出来见光,直到王毅得到这画,这幅失传了近一千年的千古名画终于现世了。
王毅没有去管这些人怎么脑补,如果他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一定会被他们的脑洞惊呆了。
“王先生,我有一个不情之请...”李兴国犹豫了一下说道。
“照理说,王先生将这么重要的画作展示出来给我们鉴定是信任我们,但是这幅画影响太大了,我们...”
“没事你们照常报告就行。”王毅笑着说道,他这一次从国外交换回来了不少国宝,这些国宝国家也很关注,不过张霖之前已经和王毅通过电话了,国家对这次的文物交换是支持的,而且文物王毅可以自己收藏,当然如果愿意捐献,国家也不会让他吃亏的。
不过王毅决定放在自己的博物馆进行展出,这对国家来说只要这些国宝回来了,在谁手上并不是太在意。至于说什么一张锦旗再加上五百块钱,这种事情完全是一些人私下里搞出来的。
“多谢王先生能理解。”听到王毅话,李兴国也松了口气。
“对了,王先生这幅《洛神赋图》您在近期有没有准备展出?”
“近期不打算展出,我准备等到博物馆建成后,将这幅画当做镇馆之宝。”王毅笑着说道。
“那能不能将这幅画暂时放在故宫博物院进行展出?”李兴国连忙说道,“当然,等您的私人博物馆建成后,这幅画我们第一时间送回来。”
王毅犹豫了一下然后点头同意:“可以,不过你们必须保证,这幅画不能有任何损坏!”
听到王毅的话,几位故宫博物院的老专家都是面露惊喜,连忙保证道,“放心吧,我们会派出最好的团队维护这幅珍贵的字画,这幅画要是在我们手中收到损伤,别说是我,我们整个博物院都是国家的罪人了。”
“那就好,等你们离开的时候就把这幅画带上。”王毅点头说道。
很快《洛神赋图》真迹在华国现世的消息就传了出来,整个华国都沸腾起来了。
网络上,网友们带着激动的心情疯狂的刷屏,整个网络,从贴吧到企鹅群,从论坛到微博,到处都是《洛神赋图》真迹、国宝出世的消息。
百度、微博上《洛神赋图》、国宝这几个关联词纷纷登上热搜,就连新闻网站上,被置顶并且标注字体加粗的新闻全都是关于《洛神赋图》的消息。
“洛神赋图真迹?那不是顾恺之画的?这幅画现在就是顾恺之唯一一副流传下来的画作啦!”
“洛神赋图?不对啊,我记得咱们首都博物馆不是有收藏吗?当初我去玩的时候还看过呢!”
“你看到的那副是北宋的摹本,《洛神赋图》的摹本多达八幅,其中四副在国内,另外四副则是被国外的博物馆收藏着,不过就算是最早的摹本也和真迹差了好几百年呢!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顾恺之是东晋的人,他的画流传下来至少也有一千五百年了,这幅画可以称得上华国保存下来最早的绢画了。”
“我就好奇,这幅《洛神赋图》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一千年前这幅画就失踪了,都以为这幅画已经焚毁在战乱之中了,没想到居然会重新出世。”
“据说是从人家老宅中找到的,不过具体是真是假,官方没有说明。”
“我就想知道,什么时候我能看到这幅真迹到底长什么样?”
“组团去首都看国宝,有人报名吗?”
“我去,我去。”
“我也报名。”
......
等到消息扩散了一段时间后,故宫博物院正式宣布,将在近期展出《洛神赋图》的真迹让广大市民观看,并且一同展出的还有其他的几幅摹本,故宫博物院同时宣布《洛神赋图》研究小组正式成立。
在看到故宫博物馆发布的消息之后,故宫博物院的官网瞬间就被广大网友挤满了,无数人在下面留言询问展出时间,能否提前订票等等。
而更多没有抢到票的网友则是纷纷在网上发布高价收票。
“这个没什么,我无意间在家里老宅中翻出来的。”王毅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着。
周围的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也是面面相觑,开什么玩笑,又是从家里老宅找到的,你家老宅是皇帝的藏宝库啊,我家也有老宅啊,我都差点把老宅拆了,也没找到一件像《寒食帖》《洛神赋图》这种级别的画啊。
对于王毅家老宅,这些专家怨念深重了,这些人现在非常好奇王毅家祖上到底是干什么的,居然收藏了这么多国宝级名画。
当然也有人怀疑王毅是从别的渠道中获得的,毕竟这幅画已经失踪了近千年,关于这幅《洛神赋图》的下落历史中并没有具体记载,不过从摹本可以推算出来,这幅画最后出现的时期就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
而且这幅画还属于当时皇室收藏,没见那几幅宋朝的摹本都是皇室背景吗?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发生了什么大事情?靖康之乱啊,连皇帝都被人给抓走放羊了,那么丢几幅画不是很正常嘛。
那种情况下,兵荒马乱的,谁会注意少了几幅画?
而等到天下太平之后,人们发现这幅画丢了,那应该是得到这幅画的人最后将它藏起来了,从不对外公示。
你想啊,要是被别人知道你手中有《洛神赋图》真迹,搞不好就是灭顶之灾,要知道在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可是做了一个好榜样,强行将兰亭序给霸占了,而北宋之后的南宋可是一脉相承。
《洛神赋图》更是皇家收藏,这要是被人知道了宣扬出去,估计过不了几天就会被皇帝抓来拷问了。敢去偷盗皇家珍藏,这在封建社会中不是在找死吗?
因此他们猜测《洛神赋图》真迹从此下落不明的原因是收藏这幅画作的主人根本不敢拿出来见光,直到王毅得到这画,这幅失传了近一千年的千古名画终于现世了。
王毅没有去管这些人怎么脑补,如果他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一定会被他们的脑洞惊呆了。
“王先生,我有一个不情之请...”李兴国犹豫了一下说道。
“照理说,王先生将这么重要的画作展示出来给我们鉴定是信任我们,但是这幅画影响太大了,我们...”
“没事你们照常报告就行。”王毅笑着说道,他这一次从国外交换回来了不少国宝,这些国宝国家也很关注,不过张霖之前已经和王毅通过电话了,国家对这次的文物交换是支持的,而且文物王毅可以自己收藏,当然如果愿意捐献,国家也不会让他吃亏的。
不过王毅决定放在自己的博物馆进行展出,这对国家来说只要这些国宝回来了,在谁手上并不是太在意。至于说什么一张锦旗再加上五百块钱,这种事情完全是一些人私下里搞出来的。
“多谢王先生能理解。”听到王毅话,李兴国也松了口气。
“对了,王先生这幅《洛神赋图》您在近期有没有准备展出?”
“近期不打算展出,我准备等到博物馆建成后,将这幅画当做镇馆之宝。”王毅笑着说道。
“那能不能将这幅画暂时放在故宫博物院进行展出?”李兴国连忙说道,“当然,等您的私人博物馆建成后,这幅画我们第一时间送回来。”
王毅犹豫了一下然后点头同意:“可以,不过你们必须保证,这幅画不能有任何损坏!”
听到王毅的话,几位故宫博物院的老专家都是面露惊喜,连忙保证道,“放心吧,我们会派出最好的团队维护这幅珍贵的字画,这幅画要是在我们手中收到损伤,别说是我,我们整个博物院都是国家的罪人了。”
“那就好,等你们离开的时候就把这幅画带上。”王毅点头说道。
很快《洛神赋图》真迹在华国现世的消息就传了出来,整个华国都沸腾起来了。
网络上,网友们带着激动的心情疯狂的刷屏,整个网络,从贴吧到企鹅群,从论坛到微博,到处都是《洛神赋图》真迹、国宝出世的消息。
百度、微博上《洛神赋图》、国宝这几个关联词纷纷登上热搜,就连新闻网站上,被置顶并且标注字体加粗的新闻全都是关于《洛神赋图》的消息。
“洛神赋图真迹?那不是顾恺之画的?这幅画现在就是顾恺之唯一一副流传下来的画作啦!”
“洛神赋图?不对啊,我记得咱们首都博物馆不是有收藏吗?当初我去玩的时候还看过呢!”
“你看到的那副是北宋的摹本,《洛神赋图》的摹本多达八幅,其中四副在国内,另外四副则是被国外的博物馆收藏着,不过就算是最早的摹本也和真迹差了好几百年呢!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顾恺之是东晋的人,他的画流传下来至少也有一千五百年了,这幅画可以称得上华国保存下来最早的绢画了。”
“我就好奇,这幅《洛神赋图》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一千年前这幅画就失踪了,都以为这幅画已经焚毁在战乱之中了,没想到居然会重新出世。”
“据说是从人家老宅中找到的,不过具体是真是假,官方没有说明。”
“我就想知道,什么时候我能看到这幅真迹到底长什么样?”
“组团去首都看国宝,有人报名吗?”
“我去,我去。”
“我也报名。”
......
等到消息扩散了一段时间后,故宫博物院正式宣布,将在近期展出《洛神赋图》的真迹让广大市民观看,并且一同展出的还有其他的几幅摹本,故宫博物院同时宣布《洛神赋图》研究小组正式成立。
在看到故宫博物馆发布的消息之后,故宫博物院的官网瞬间就被广大网友挤满了,无数人在下面留言询问展出时间,能否提前订票等等。
而更多没有抢到票的网友则是纷纷在网上发布高价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