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后宫庞贵妃的势力颓然倒地,前朝弹劾庞家人的帖子也如同雪片一样摆上了皇帝的御案。
对于这些奏章,皇帝刚开始还气冲冲地看个一遍,不过在越看越气之后,却是对朝臣们一窝蜂的墙倒众人推有些反感了起来。
庞家人固然可恶,但是既然他们之前就做恶不断,为什么就没有人敢于出头揭发呢?非要等到看到庞贵妃倒台,那些人才跳出来?
说明这些人嘴上打着一心为民的旗帜,其实心里还是最着紧自己的利益!之前庞贵妃受宠,他们不敢出头,分明还是害怕被打击报复。所以皇帝看了几张之后,就不愿意多看了。
庞家人他肯定要处理,只是怎么处理,什么时候处理,却都得由他来定。而不是听了这些朝臣喧闹,就立马出手。
那样,他岂不是成了这些大臣们手里的刀?
不过在看到众多的弹劾之中,却始终没有御史中丞王磊清的奏章,皇帝只觉得有些纳闷。
王磊清一向关注时事,现在朝中众人都在弹劾庞家,他怎么就毫无动静呢?这似乎不合常理。
当然,王磊清跟这些上奏的人也有着本质的区别。他要么不出手,一出手那是绝对要啃下人一块骨头,甚至要人命的。
所以,皇帝对于王磊清的奏章,倒是颇为期待。
不过,他等待的王磊清的奏章尚未到来,晋阳王却是给他汇报了一件事情,让他震怒不已。
原来冷宫之中的庞氏除了出手谋害二皇子等人,居然还把手伸进了晋阳王府!
晋阳王妃入宫之后回去居然也是身中剧毒,命在旦夕。太医院诸位太医束手无策。却是陈家济仁堂的人才把这毒给解了。
谋害嫡出的二皇子秦昭,并用雪胭脂算计宫妃,都可以看成是在为十皇子铺路。
而将手伸进手握兵权的晋阳王府,就更加其心可诛!若是晋阳王果然接受了她的笼络,十皇子又有那样的盛名,之前又无嫡皇子挡路。那么,这个贱人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对着自己伸手?
皇帝细思极恐。
他心中杀机一闪,却是吩咐自己的心腹太监,直接给冷宫里的庞氏赐了三尺白绫!
在听说晋阳王妃的毒,太医院的众多太医束手无策,却仍然是陈家济仁堂的人出手方才解决之时,皇帝的心里,却是莫名地有一丝不悦。
他心里直觉哪里有些不对劲。为什么宫中出现了那么多的毒,其他人都无法可解,只有陈家人可以对付?这毒,莫非和陈家人有关?
否则,为何都是只有陈家之人才能解毒?万一有一天,陈家人对自己下毒,那是不是他们家就可以为所欲为?
再联想到当年的陈氏医女之事,皇帝对陈家人,竟是没有半分好感。反而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只是,目前二皇子秦昭尚未痊愈,还需要陈家人调治。
晋阳王妃也需要用到陈家的人。说起来,陈家人应该算是有功之臣。
皇帝却是不能把自己的疑忌和担忧放在脸上。
他对着晋阳王道:“那贱人朕已然让人将她处死了。爱卿不必担心了。晋阳王妃心怀大局,没有受到贱人蛊惑,朕理应有赏!”
对于晋阳王极力推崇的济仁堂的大夫,却是连提也没有提起。
晋阳王对于皇帝的反应有些奇怪。他有心要再次开口,为陈家的那些大夫争取一些嘉奖。毕竟对方救了王妃。可是皇帝却是拉着他看起了西北的布防图。
大夏朝西北的大燕国,这几年国力猛增,新登基的大燕皇帝,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在军备之上动作不断。对大夏朝颇有挑战之意。所以皇帝对西北布防,甚为看重。
晋阳王也深知这军国大事,远比给陈家人请功要重要的多。当下也立马专注地跟着皇帝一道参详。
之后皇帝又招来兵部尚书,还有几个将帅,结合西北军报,一起针对西北大燕国的军力部署讨论了起来。
等到他们商议确立了前往西北坐镇的将帅,完善了西北布防,已经是红霞满天了。
晋阳王一身疲惫地回到王府,才想起来,自己原本想再次为陈家人请功的事情居然到底没有说出口。
因此在看到一心一意为晋阳王妃调配药材的陈和中和苏墨,却是不由有些不好意思。
而送走了晋阳王和一众大臣,同样累了一天的皇帝,心里却是莫名地一松。他看出来,晋阳王其实是想要为陈家人请功的。
只是他却因为自己心头的疑忌未消,不愿意此刻就给陈家人正名。
而且有陈氏医女之事在前,再想到当年惨死的端王,和如今仍然被圈禁在江南的吴王,他就不想让陈家人正名。
而且他若是给陈家人正名,那么当年的端王是不是也要平反?那当年先帝的心中,是不是真正想立为帝的那个人,其实是端王?
传国玉玺至今下落不明,端王府当年据说还有人流落在外。这些,都是极为对他不利的不稳定因素。
综合种种考虑,他觉得他可以让陈氏一族在京都立足,并且继续行医,已经是对陈家人最大的仁慈了!
只是如今宫中出现这么多的异样,包括前朝也有那么多的事情,都绝对不是好事。
他觉得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他的势力范围内搅风搅雨,让他不得安宁。
他必须要找出那只幕后黑手,彻底解除后顾之忧!
不过目前,最让他关心的,还是二皇子秦昭的身体。
秦昭到底是嫡出,虽然不是长子,但是嫡出的身份,注定了他成为接班人的可能。
他虽然目前没有立他为太子,但是看着楚皇后的份上,只要秦昭将来可以做到守成,他觉得立秦昭为太子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朕去皇后那里!”皇帝挥手让大太监摆驾坤华宫。
今天他亲自下令处死了庞贵妃,说心里一点都不难过,肯定是假的。
只是经过了一番清洗,他觉得整个后宫里,此刻能够陪他说说话的,似乎也只有楚皇后了。
对于这些奏章,皇帝刚开始还气冲冲地看个一遍,不过在越看越气之后,却是对朝臣们一窝蜂的墙倒众人推有些反感了起来。
庞家人固然可恶,但是既然他们之前就做恶不断,为什么就没有人敢于出头揭发呢?非要等到看到庞贵妃倒台,那些人才跳出来?
说明这些人嘴上打着一心为民的旗帜,其实心里还是最着紧自己的利益!之前庞贵妃受宠,他们不敢出头,分明还是害怕被打击报复。所以皇帝看了几张之后,就不愿意多看了。
庞家人他肯定要处理,只是怎么处理,什么时候处理,却都得由他来定。而不是听了这些朝臣喧闹,就立马出手。
那样,他岂不是成了这些大臣们手里的刀?
不过在看到众多的弹劾之中,却始终没有御史中丞王磊清的奏章,皇帝只觉得有些纳闷。
王磊清一向关注时事,现在朝中众人都在弹劾庞家,他怎么就毫无动静呢?这似乎不合常理。
当然,王磊清跟这些上奏的人也有着本质的区别。他要么不出手,一出手那是绝对要啃下人一块骨头,甚至要人命的。
所以,皇帝对于王磊清的奏章,倒是颇为期待。
不过,他等待的王磊清的奏章尚未到来,晋阳王却是给他汇报了一件事情,让他震怒不已。
原来冷宫之中的庞氏除了出手谋害二皇子等人,居然还把手伸进了晋阳王府!
晋阳王妃入宫之后回去居然也是身中剧毒,命在旦夕。太医院诸位太医束手无策。却是陈家济仁堂的人才把这毒给解了。
谋害嫡出的二皇子秦昭,并用雪胭脂算计宫妃,都可以看成是在为十皇子铺路。
而将手伸进手握兵权的晋阳王府,就更加其心可诛!若是晋阳王果然接受了她的笼络,十皇子又有那样的盛名,之前又无嫡皇子挡路。那么,这个贱人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对着自己伸手?
皇帝细思极恐。
他心中杀机一闪,却是吩咐自己的心腹太监,直接给冷宫里的庞氏赐了三尺白绫!
在听说晋阳王妃的毒,太医院的众多太医束手无策,却仍然是陈家济仁堂的人出手方才解决之时,皇帝的心里,却是莫名地有一丝不悦。
他心里直觉哪里有些不对劲。为什么宫中出现了那么多的毒,其他人都无法可解,只有陈家人可以对付?这毒,莫非和陈家人有关?
否则,为何都是只有陈家之人才能解毒?万一有一天,陈家人对自己下毒,那是不是他们家就可以为所欲为?
再联想到当年的陈氏医女之事,皇帝对陈家人,竟是没有半分好感。反而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只是,目前二皇子秦昭尚未痊愈,还需要陈家人调治。
晋阳王妃也需要用到陈家的人。说起来,陈家人应该算是有功之臣。
皇帝却是不能把自己的疑忌和担忧放在脸上。
他对着晋阳王道:“那贱人朕已然让人将她处死了。爱卿不必担心了。晋阳王妃心怀大局,没有受到贱人蛊惑,朕理应有赏!”
对于晋阳王极力推崇的济仁堂的大夫,却是连提也没有提起。
晋阳王对于皇帝的反应有些奇怪。他有心要再次开口,为陈家的那些大夫争取一些嘉奖。毕竟对方救了王妃。可是皇帝却是拉着他看起了西北的布防图。
大夏朝西北的大燕国,这几年国力猛增,新登基的大燕皇帝,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在军备之上动作不断。对大夏朝颇有挑战之意。所以皇帝对西北布防,甚为看重。
晋阳王也深知这军国大事,远比给陈家人请功要重要的多。当下也立马专注地跟着皇帝一道参详。
之后皇帝又招来兵部尚书,还有几个将帅,结合西北军报,一起针对西北大燕国的军力部署讨论了起来。
等到他们商议确立了前往西北坐镇的将帅,完善了西北布防,已经是红霞满天了。
晋阳王一身疲惫地回到王府,才想起来,自己原本想再次为陈家人请功的事情居然到底没有说出口。
因此在看到一心一意为晋阳王妃调配药材的陈和中和苏墨,却是不由有些不好意思。
而送走了晋阳王和一众大臣,同样累了一天的皇帝,心里却是莫名地一松。他看出来,晋阳王其实是想要为陈家人请功的。
只是他却因为自己心头的疑忌未消,不愿意此刻就给陈家人正名。
而且有陈氏医女之事在前,再想到当年惨死的端王,和如今仍然被圈禁在江南的吴王,他就不想让陈家人正名。
而且他若是给陈家人正名,那么当年的端王是不是也要平反?那当年先帝的心中,是不是真正想立为帝的那个人,其实是端王?
传国玉玺至今下落不明,端王府当年据说还有人流落在外。这些,都是极为对他不利的不稳定因素。
综合种种考虑,他觉得他可以让陈氏一族在京都立足,并且继续行医,已经是对陈家人最大的仁慈了!
只是如今宫中出现这么多的异样,包括前朝也有那么多的事情,都绝对不是好事。
他觉得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他的势力范围内搅风搅雨,让他不得安宁。
他必须要找出那只幕后黑手,彻底解除后顾之忧!
不过目前,最让他关心的,还是二皇子秦昭的身体。
秦昭到底是嫡出,虽然不是长子,但是嫡出的身份,注定了他成为接班人的可能。
他虽然目前没有立他为太子,但是看着楚皇后的份上,只要秦昭将来可以做到守成,他觉得立秦昭为太子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朕去皇后那里!”皇帝挥手让大太监摆驾坤华宫。
今天他亲自下令处死了庞贵妃,说心里一点都不难过,肯定是假的。
只是经过了一番清洗,他觉得整个后宫里,此刻能够陪他说说话的,似乎也只有楚皇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