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书友对汉献帝的印象不太好,还有那个乐不思蜀的刘禅,简直是有辱先祖。当初汉高祖入咸阳约法三章、垓下诛杀项羽而得天下,汉光武帝伏兄首忍辱负重、讨伐叛逆成为真正的归来王者。两位开国、中兴的君王不可谓不英雄盖世,而且“大丈夫当如此”的刘邦还和那些市井同伴们打破了数千年来世亲世禄的旧时代。
当初白马盟誓“非刘姓而亡,天下共击之;非攻而侯,天下共讨之”,刘邦继承了大秦帝国的军功爵位制度,大批寒士蜂拥而至,表面上看项羽兵多将广,实则汉军的进取心更强,马上封侯就在眼前,一次冲锋就可以改变自己和子孙的命运,试问这种战斗意志谁能阻挡?
汉朝立国以后,奉行老子的无为而治在全国休养生息,历经文景之治成为经济强国。此时武帝不再依附在女人的裙带下苟且,立志与敌人决一死战,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打出了整个民族的自信心,凝聚成为汉族这支最优秀的族群。比如漠北牧羊的苏武,曾为汉廷气节拔剑自刎,被救治后不肯向匈奴低头,十九年不改其志。在他的列传中有这么一段话:“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强汉的威名在两千年后仍让人推崇备至。
在汉朝最鼎盛的时期,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过皆为汉土。贝加尔湖、咸海是她的内湖,南海是她的后花园,里海是她的西垂。条约签订以后,朱由校焚香祭祖,告慰中华民族的先烈们终于重现了他们的雄风。
此时众人才完全明白这位皇帝的执着,他不为名不为利,只想活着的时候造福华夏,死后可以安然的面对祖宗。庆功宴上,朱由校重拾已经放下数年的酒樽,举杯说道:
“岁月荏苒,吾辈终不负祖宗,不仅实现了太祖、成祖的夙愿,而且再现了强汉时期的版图。此后朕可以醉笑陪君三万场,与诸公亲眼目睹中华民族的剧变。”
说完仰头一饮而尽,众人见此山呼万岁。朱由校放下酒杯后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
“大明帝国能在十几年中完成中兴,全赖诸位爱卿的开创进取,朕很感激你们,天下苍生也很感激你们。不过历史上有位玄宗皇帝,他曾中兴唐朝,开创了灿烂的开元盛世。可惜他晚节不保,先是怠慢朝政任用奸臣,而后宠溺后宫重用外族,导致安史之乱爆发。此后大唐由盛转衰,很快被藩镇割据取代,期间定难、静海逐渐独立,契丹南侵燕云十六州,游牧民族的铁蹄可以轻易进入中原腹地烧杀劫掠。”
朱由校以唐玄宗为镜子,想与众人砥砺同行,这群官场人精又何尝不知,纷纷表示要以姚崇、宋璟为楷模。总之废话说了一大堆,朱由校最受不了这些套话、废话,朝身后的李定国使了个眼色,李定国当即跪倒殿前大声说道:
“启禀君父,大明要是出了安禄山,儿臣愿做郭子仪。”
前文讲过李定国生母因忧思难产而亡,其父李兴邦在义州与罗刹交战时杀身成仁,朱由校感念“两蹶名王”的遭遇,破例将他和数百名烈士遗孤召入羽林,并自称君父。此时李定国只有十一岁,但是军事天赋的光芒已经开始闪耀,朱由校不想误人子弟,就推荐他到孙承宗门下。
孙承宗位列三公之首,身份地位要比太国丈熊廷弼、黄克缵,以及沈有容等人还要高贵,想拜他为师的人趋之若鹜。不过自从朱由校废除座师制度以后,孙承宗洁身自好,门下的弟子也只有袁崇焕、朱由校、李定国三人。
听闻小定国要做郭子仪,孙承宗心想坏了,皇帝刚说了玄宗晚节不保,这个黄口小子就把他比作玄宗,这不是找死吗?想到这里,爱才心切的他赶紧走上前去,挡在李定国前面说道:
“定国年幼无知,还请圣上息怒。我朝不会有安禄山,哪里还需要什么郭子仪。圣上励精图治,凡事都与内阁、军机的大员商议,集思广益皆为良策,此等胸怀魄力旷古烁今。”
朱由校看着急红了脸的孙承宗,心想你这个老家伙惯会替人解围,好人都让你做了。殊不知李定国十一岁就能入军机候补,他又怎会不知道说话的轻重。等孙承宗起身退到一边,李定国抬头看了一眼朱由校,两人默契的眨了下眼见,只听李定国继续说道:
“元末天下大乱,太祖皇帝恭承天命,北伐期间曾写过一篇着名的《谕中原檄》,其中有这么一段话:‘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其体之!’
臣以为自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两宋直面辽、金、元的铁蹄,战略上长期处于被动防御的局面,宗泽、岳飞、辛弃疾、陆游等人盼了四百多年,终于由大明帝国的军队实现,整个民族也得此翻身。”
众人心想这个孝子像是在做学术报告,根本不懂什么是政治,皇极殿可要不得这些书生意气。朱由校也假装不知所云,面带愠色的问道:
“宋龙门写的那篇檄文朕曾在太学听过,你想表达什么意思?”
李定国知道自己将要说的话会激起千层浪,深呼一口气后侃侃说道:
“大明得国不宜,先辈们四处征讨才在外云南开拓了,后因鞑靼的压力逐渐收缩为两京一十三省,缅甸、安南等国趁机兼并周边小国,一度想与天朝抗衡。圣上收复安南后,命信王迎娶暹罗公主为侧室,兼并满者伯夷、马六甲苏丹等国,尚有一些小国心存侥幸。如今整个北方已无劲敌,臣请命前往南洋协助信王,发兵教训那些曾与欧洲殖民者勾结的藩属。”
李定国话还没说完,众人已知这是皇帝的意思,派自己的亲弟弟去镇守马六甲海峡,要说只为看家护院连三岁孝子都不信。可是谁又能阻挡他的征伐?大明最新的法律规定,新征服的领土为军户所有,五十年后再收归朝廷。这就给了底层寒门一个逆袭的捷径,或是参军入伍建功立业,或是扬帆下海研桑心计,李定国只是他们的一个代表,谁要反对皇帝的大洋争霸就是跟这些少壮派作对,君子又岂会立于危墙之下?
当初白马盟誓“非刘姓而亡,天下共击之;非攻而侯,天下共讨之”,刘邦继承了大秦帝国的军功爵位制度,大批寒士蜂拥而至,表面上看项羽兵多将广,实则汉军的进取心更强,马上封侯就在眼前,一次冲锋就可以改变自己和子孙的命运,试问这种战斗意志谁能阻挡?
汉朝立国以后,奉行老子的无为而治在全国休养生息,历经文景之治成为经济强国。此时武帝不再依附在女人的裙带下苟且,立志与敌人决一死战,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打出了整个民族的自信心,凝聚成为汉族这支最优秀的族群。比如漠北牧羊的苏武,曾为汉廷气节拔剑自刎,被救治后不肯向匈奴低头,十九年不改其志。在他的列传中有这么一段话:“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强汉的威名在两千年后仍让人推崇备至。
在汉朝最鼎盛的时期,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过皆为汉土。贝加尔湖、咸海是她的内湖,南海是她的后花园,里海是她的西垂。条约签订以后,朱由校焚香祭祖,告慰中华民族的先烈们终于重现了他们的雄风。
此时众人才完全明白这位皇帝的执着,他不为名不为利,只想活着的时候造福华夏,死后可以安然的面对祖宗。庆功宴上,朱由校重拾已经放下数年的酒樽,举杯说道:
“岁月荏苒,吾辈终不负祖宗,不仅实现了太祖、成祖的夙愿,而且再现了强汉时期的版图。此后朕可以醉笑陪君三万场,与诸公亲眼目睹中华民族的剧变。”
说完仰头一饮而尽,众人见此山呼万岁。朱由校放下酒杯后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
“大明帝国能在十几年中完成中兴,全赖诸位爱卿的开创进取,朕很感激你们,天下苍生也很感激你们。不过历史上有位玄宗皇帝,他曾中兴唐朝,开创了灿烂的开元盛世。可惜他晚节不保,先是怠慢朝政任用奸臣,而后宠溺后宫重用外族,导致安史之乱爆发。此后大唐由盛转衰,很快被藩镇割据取代,期间定难、静海逐渐独立,契丹南侵燕云十六州,游牧民族的铁蹄可以轻易进入中原腹地烧杀劫掠。”
朱由校以唐玄宗为镜子,想与众人砥砺同行,这群官场人精又何尝不知,纷纷表示要以姚崇、宋璟为楷模。总之废话说了一大堆,朱由校最受不了这些套话、废话,朝身后的李定国使了个眼色,李定国当即跪倒殿前大声说道:
“启禀君父,大明要是出了安禄山,儿臣愿做郭子仪。”
前文讲过李定国生母因忧思难产而亡,其父李兴邦在义州与罗刹交战时杀身成仁,朱由校感念“两蹶名王”的遭遇,破例将他和数百名烈士遗孤召入羽林,并自称君父。此时李定国只有十一岁,但是军事天赋的光芒已经开始闪耀,朱由校不想误人子弟,就推荐他到孙承宗门下。
孙承宗位列三公之首,身份地位要比太国丈熊廷弼、黄克缵,以及沈有容等人还要高贵,想拜他为师的人趋之若鹜。不过自从朱由校废除座师制度以后,孙承宗洁身自好,门下的弟子也只有袁崇焕、朱由校、李定国三人。
听闻小定国要做郭子仪,孙承宗心想坏了,皇帝刚说了玄宗晚节不保,这个黄口小子就把他比作玄宗,这不是找死吗?想到这里,爱才心切的他赶紧走上前去,挡在李定国前面说道:
“定国年幼无知,还请圣上息怒。我朝不会有安禄山,哪里还需要什么郭子仪。圣上励精图治,凡事都与内阁、军机的大员商议,集思广益皆为良策,此等胸怀魄力旷古烁今。”
朱由校看着急红了脸的孙承宗,心想你这个老家伙惯会替人解围,好人都让你做了。殊不知李定国十一岁就能入军机候补,他又怎会不知道说话的轻重。等孙承宗起身退到一边,李定国抬头看了一眼朱由校,两人默契的眨了下眼见,只听李定国继续说道:
“元末天下大乱,太祖皇帝恭承天命,北伐期间曾写过一篇着名的《谕中原檄》,其中有这么一段话:‘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其体之!’
臣以为自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两宋直面辽、金、元的铁蹄,战略上长期处于被动防御的局面,宗泽、岳飞、辛弃疾、陆游等人盼了四百多年,终于由大明帝国的军队实现,整个民族也得此翻身。”
众人心想这个孝子像是在做学术报告,根本不懂什么是政治,皇极殿可要不得这些书生意气。朱由校也假装不知所云,面带愠色的问道:
“宋龙门写的那篇檄文朕曾在太学听过,你想表达什么意思?”
李定国知道自己将要说的话会激起千层浪,深呼一口气后侃侃说道:
“大明得国不宜,先辈们四处征讨才在外云南开拓了,后因鞑靼的压力逐渐收缩为两京一十三省,缅甸、安南等国趁机兼并周边小国,一度想与天朝抗衡。圣上收复安南后,命信王迎娶暹罗公主为侧室,兼并满者伯夷、马六甲苏丹等国,尚有一些小国心存侥幸。如今整个北方已无劲敌,臣请命前往南洋协助信王,发兵教训那些曾与欧洲殖民者勾结的藩属。”
李定国话还没说完,众人已知这是皇帝的意思,派自己的亲弟弟去镇守马六甲海峡,要说只为看家护院连三岁孝子都不信。可是谁又能阻挡他的征伐?大明最新的法律规定,新征服的领土为军户所有,五十年后再收归朝廷。这就给了底层寒门一个逆袭的捷径,或是参军入伍建功立业,或是扬帆下海研桑心计,李定国只是他们的一个代表,谁要反对皇帝的大洋争霸就是跟这些少壮派作对,君子又岂会立于危墙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