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康当然知道借梁国之力除去宇文泰是不可能的,萧大和尚整日求神拜佛,说不定求的就是北方二主突然暴毙而亡哩。
笑了笑,拱手道:“丞相不必犹疑,依在下看,梁国未必会出兵,就算出兵,多半也是陈兵作观望状,坐视我等打生打死。”
高欢点点头,给陈元康沏上一盏热茶,敬了过去,请道:“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请梁国出兵,如此岂不堕了身份?”
他有资格蔑视梁帝,至少他不会礼佛礼到把都城都献给寺庙。
事实上有太多人打心眼里蔑视梁帝,比如高欢的大将兼隐忧——侯景,当初侯景就曾说过要把萧和尚生擒,只不过随后便被陈庆之打得落荒而逃,虽有些冷幽默的味道,但足见曾经英明神武的梁帝在诸人心中的形象已跌至谷点。
陈元康接过茶盏,道谢一声,笑呵呵地说道:“不需要梁国动刀兵,只要他摆出一副蠢蠢欲动的姿态即可,再者说,梁国自有有余,进取不足,若真要北伐,也会先伐我等,因为北荆州虽为关中门户,可也是贫瘠之所,哪比得上的河南之地富饶。”
高欢傲然道:“那是自然,历来弱者相互扶持,以拒强者,黑濑小二有壮志无实力,萧秃贼雄心实力皆无,就算二人联手,本相亦是不惧!”
陈元康啜一口香茗,适时泼上一盆凉水,笑道:“话虽如此,不过这并非伐我不伐彼的根本原因。”
高欢一怔,“那是...”
趁此良机,陈元康顺便给高欢分析下天下大势,好让他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
幽幽叹口气,说道:“自古以来,南地若要北伐,无非三条路可选,一者从益州出兵,过汉中,进逼长安;其二,从荆襄一带出兵,其三;从扬州一带出兵,而北国南下,亦不外乎这三条路,但武兴已俯首宇文逆贼,所以梁国只剩出兵荆襄一条路,换言之,他已无法讨伐宇文泰,只能进犯我等,这才是根本原因。”
高欢神情沉落下来,默然片刻,抬起头来,吁了一口气,说道:“这也是为何我为何屡屡攻伐宇文泰,而不进兵梁国的原因。河东河南虽富庶,却无法训练水军,贸然进攻梁国,必然吃亏,只有攻下长安,陈兵益州,训练出一支精锐的水师,才好南北双路齐下,一举灭掉梁国。”
陈元康笑道:“丞相英明,在下极为赞同。”
高欢摇摇头,神情略显落寞,策是好策,但宇文泰就像一颗钉子般死死占据长安不放,一拖再拖,拖得自己两鬓生白了还不松口,一统天下渐渐成了无期之盼。
勉强收拾下心情,转回正题,问道:“既然梁国要伐也是伐我,那还请它出兵作甚?”
陈元康露出神秘的笑容,轻声道:“既然有看戏的,有唱戏的,当然也不能缺了敲锣打鼓的,梁国想当看客,那就让他看好了,我们不必理会,所以除了致书一封邀梁帝共击外,丞相还要再邀一位盟友,信得过的盟友。”
“信得过的盟友...”,高欢暗暗思忖,片刻,犹豫道:“莫非长猷说的是蠕蠕(柔然)?”
陈元康摇头,“蠕蠕内乱不止,如今忙得焦头烂额,已无余力出兵,丞相再想想。”
高欢稍思片刻,又道:“莫非阴平?”
昔年阴平被魏所灭,之后趁魏国内乱,割据一方,不断与宇文泰支持的武兴对抗,如果自己致书一封,八成会欣然同意。
陈元康又摇摇头,淡道:“无论武兴还是阴平,都不过蚍蜉撼树耳,不足道哉,丞相再想想。”
高欢眉头紧蹙,再思片刻,紧绷的面庞霎时惊诧,不可置信地问道:“莫非你所指的援军是...”
料他猜破谜题,陈元康笑着揭晓道:“不错,正是吐谷浑!”
“不可!”
高欢断然否决,“黑濑小儿早晚必死,长安迟早是本相的池中鱼,囊中物,岂能叫番邦贼子入关,这是引狼入室,万万不可!”
陈元康定声道:“丞相此言差矣,且高看吐谷浑是狼,但狼于龙虎面前,不过砧板鱼肉耳,只需轻轻一刀,必夹尾而逃,再者,它未必能进得关内,在下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想借吐谷浑之手把宇文泰精锐引至凉州,我军则趁势大举进攻,这样一来,宇文泰战线拉长,势必首尾难顾。
就算因缺兵少粮,宇文泰抵不住吐谷浑的进攻,但只要我们占据了长安,还怕番邦贼子作乱不成?等到那时,天下可期!”
说罢,陈元康双拳紧攥,面色涨红,愈发激动起来,仿佛大好河山,唾手可得。
高欢丰俊的面容上泛起挣扎的神色,牙关紧咬,呼吸都不由急促起来,破声道:“一定要吐谷浑,不能阴平吗?”
若是上策是诡谋,那中策便是毒计。
他太清楚了,宇文泰已到穷弩之末,若是吐谷浑大举进攻,宇文泰必陷入苦战,甚至可能兵败身亡,但有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若吐谷浑真的入主凉州,恐怕就没那么容易打发了,介时陷入两难的反倒成了自己。
陈元康更加明白,高欢这是败仗打多了,所以难免疑神疑鬼,立刻加油鼓气道:“丞相何以妄自菲薄,须知那番邦贼子连益州都攻不进去,岂能与我军相提并论?再者,阴平委实不值一提,宇文泰稍有动作,必裹足不前,或望风而逃,根本起不到牵制的作用。”
说罢站起身来,伏身叩首道:“良机莫失,失不可得啊,在下恳求丞相了!”
此刻,高欢的心情犹如重锤擂鼓一般,起身把陈元康扶回座上,扑去他身上的尘土,无比沉重道:“说下策吧。”
陈元康霎时僵愣,如五雷轰顶,脑中轰鸣不止,只觉得天旋地转,不可思议道:“丞相...可否再说一次?”
高欢从牙缝中挤道:“说下策吧。”
陈元康双目骤阖,凄然一笑,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自己,惨声道:“既为下策,不说也罢。”
高欢艰难道:“还说说吧,我也想听。”
陈元康深吸一口气,还是提不起丝毫的精神,拱拱手,无力道:“两路进军,一路陈兵玉璧,一路陈兵邵郡,二者互力相助,若宇文泰动兵,则截击宇文泰援军,若不动兵,则择其一处猛攻,只要二者丢其一,他必然动兵,但如此一来,我军必有一方重创。”
玉璧,又是玉璧!
高欢暗暗叹息,三年前,他已试过攻取玉璧,却被那深沟高垒所阻,失望而归,三年后,那座坚城不知该立得多高,城墙更不知砌得多厚了。
再说陈兵邵军,必然要依靠侯景这个只出工不出力的家伙,玉璧攻不下,他岂会卖力,重创的一方不必多说,肯定是河东之兵了。
下策果真是下策,能用,但很是臭。
高欢如嚼黄连,苦不堪言,问道:“还有其他的法子吗?”
陈元康摇摇头,“臣还是那句话,或封锁关隘,或邀约齐攻,除此之外,别无良策。”
宇文泰年富力强且头脑精明,指望他像萧和尚一般糊涂透顶,目前看来不太可能,除上中两策外,实在没有其他法子了。
高欢吁了一口气,咬牙说道:“也罢,那就这么决定了,倾河东之兵,进军玉璧,调河南之兵,进军邵郡,等他宇文泰来援!”
陈元康起身作揖,面容憔悴,请辞道:“禀丞相,臣,累了,想回去歇息下。”
高欢知他大失所望,心意消沉,再谈下去恐伤主臣之谊,叹道:“也罢,这些日子长猷不思昼夜,为我出谋划策,着实辛劳,这样吧,此次出兵,你就不必跟随了,协助澄儿一同镇守河东,如何?”
陈元康淡淡说道:“多谢丞相体恤,臣无有异议。”
高欢轻拍他的肩头,强颜欢笑道:“既已经定下,长猷务必好生休养,军中事务自有业兴,祖珽等出谋,待本相破城之时,你仍居此战首功。”
陈元康面无表情地点点头,转身告退。
走出相府,举头望向天空,纵然晴空朗日,仍觉遍体生寒,忍不住打个冷噤,回首再望相府,终是叹了口气,步履蹒跚地离开。
————
画面回转。
茶楼。
定了间雅室,点了几道招牌菜肴,平安和阮玉静静吃用起来。
吃喝了几日灵草灵髓,本该淡的出鸟的嘴巴,却没有想象中的滋味,平安如嚼腊一般慢吞吞地咀咽着。
阮玉一边给他斟酒,一边夹菜,笑道:“现在可以说了吧,什么时候走?”
平安犹豫了片刻,缓缓把苏绰所托之事一一道出。
阮玉秀眉大攒,皱声道:“要打仗了?”
打仗可非同小可,俗话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与妖魔鬼怪争斗虽然同样危险,可至少正大光明,但战场之上,乱刀砍来乱刀回,更有数不清的阴谋诡计,一个不慎,别说死于敌手,亡于己方的都大有人在。
笑了笑,拱手道:“丞相不必犹疑,依在下看,梁国未必会出兵,就算出兵,多半也是陈兵作观望状,坐视我等打生打死。”
高欢点点头,给陈元康沏上一盏热茶,敬了过去,请道:“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请梁国出兵,如此岂不堕了身份?”
他有资格蔑视梁帝,至少他不会礼佛礼到把都城都献给寺庙。
事实上有太多人打心眼里蔑视梁帝,比如高欢的大将兼隐忧——侯景,当初侯景就曾说过要把萧和尚生擒,只不过随后便被陈庆之打得落荒而逃,虽有些冷幽默的味道,但足见曾经英明神武的梁帝在诸人心中的形象已跌至谷点。
陈元康接过茶盏,道谢一声,笑呵呵地说道:“不需要梁国动刀兵,只要他摆出一副蠢蠢欲动的姿态即可,再者说,梁国自有有余,进取不足,若真要北伐,也会先伐我等,因为北荆州虽为关中门户,可也是贫瘠之所,哪比得上的河南之地富饶。”
高欢傲然道:“那是自然,历来弱者相互扶持,以拒强者,黑濑小二有壮志无实力,萧秃贼雄心实力皆无,就算二人联手,本相亦是不惧!”
陈元康啜一口香茗,适时泼上一盆凉水,笑道:“话虽如此,不过这并非伐我不伐彼的根本原因。”
高欢一怔,“那是...”
趁此良机,陈元康顺便给高欢分析下天下大势,好让他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
幽幽叹口气,说道:“自古以来,南地若要北伐,无非三条路可选,一者从益州出兵,过汉中,进逼长安;其二,从荆襄一带出兵,其三;从扬州一带出兵,而北国南下,亦不外乎这三条路,但武兴已俯首宇文逆贼,所以梁国只剩出兵荆襄一条路,换言之,他已无法讨伐宇文泰,只能进犯我等,这才是根本原因。”
高欢神情沉落下来,默然片刻,抬起头来,吁了一口气,说道:“这也是为何我为何屡屡攻伐宇文泰,而不进兵梁国的原因。河东河南虽富庶,却无法训练水军,贸然进攻梁国,必然吃亏,只有攻下长安,陈兵益州,训练出一支精锐的水师,才好南北双路齐下,一举灭掉梁国。”
陈元康笑道:“丞相英明,在下极为赞同。”
高欢摇摇头,神情略显落寞,策是好策,但宇文泰就像一颗钉子般死死占据长安不放,一拖再拖,拖得自己两鬓生白了还不松口,一统天下渐渐成了无期之盼。
勉强收拾下心情,转回正题,问道:“既然梁国要伐也是伐我,那还请它出兵作甚?”
陈元康露出神秘的笑容,轻声道:“既然有看戏的,有唱戏的,当然也不能缺了敲锣打鼓的,梁国想当看客,那就让他看好了,我们不必理会,所以除了致书一封邀梁帝共击外,丞相还要再邀一位盟友,信得过的盟友。”
“信得过的盟友...”,高欢暗暗思忖,片刻,犹豫道:“莫非长猷说的是蠕蠕(柔然)?”
陈元康摇头,“蠕蠕内乱不止,如今忙得焦头烂额,已无余力出兵,丞相再想想。”
高欢稍思片刻,又道:“莫非阴平?”
昔年阴平被魏所灭,之后趁魏国内乱,割据一方,不断与宇文泰支持的武兴对抗,如果自己致书一封,八成会欣然同意。
陈元康又摇摇头,淡道:“无论武兴还是阴平,都不过蚍蜉撼树耳,不足道哉,丞相再想想。”
高欢眉头紧蹙,再思片刻,紧绷的面庞霎时惊诧,不可置信地问道:“莫非你所指的援军是...”
料他猜破谜题,陈元康笑着揭晓道:“不错,正是吐谷浑!”
“不可!”
高欢断然否决,“黑濑小儿早晚必死,长安迟早是本相的池中鱼,囊中物,岂能叫番邦贼子入关,这是引狼入室,万万不可!”
陈元康定声道:“丞相此言差矣,且高看吐谷浑是狼,但狼于龙虎面前,不过砧板鱼肉耳,只需轻轻一刀,必夹尾而逃,再者,它未必能进得关内,在下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想借吐谷浑之手把宇文泰精锐引至凉州,我军则趁势大举进攻,这样一来,宇文泰战线拉长,势必首尾难顾。
就算因缺兵少粮,宇文泰抵不住吐谷浑的进攻,但只要我们占据了长安,还怕番邦贼子作乱不成?等到那时,天下可期!”
说罢,陈元康双拳紧攥,面色涨红,愈发激动起来,仿佛大好河山,唾手可得。
高欢丰俊的面容上泛起挣扎的神色,牙关紧咬,呼吸都不由急促起来,破声道:“一定要吐谷浑,不能阴平吗?”
若是上策是诡谋,那中策便是毒计。
他太清楚了,宇文泰已到穷弩之末,若是吐谷浑大举进攻,宇文泰必陷入苦战,甚至可能兵败身亡,但有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若吐谷浑真的入主凉州,恐怕就没那么容易打发了,介时陷入两难的反倒成了自己。
陈元康更加明白,高欢这是败仗打多了,所以难免疑神疑鬼,立刻加油鼓气道:“丞相何以妄自菲薄,须知那番邦贼子连益州都攻不进去,岂能与我军相提并论?再者,阴平委实不值一提,宇文泰稍有动作,必裹足不前,或望风而逃,根本起不到牵制的作用。”
说罢站起身来,伏身叩首道:“良机莫失,失不可得啊,在下恳求丞相了!”
此刻,高欢的心情犹如重锤擂鼓一般,起身把陈元康扶回座上,扑去他身上的尘土,无比沉重道:“说下策吧。”
陈元康霎时僵愣,如五雷轰顶,脑中轰鸣不止,只觉得天旋地转,不可思议道:“丞相...可否再说一次?”
高欢从牙缝中挤道:“说下策吧。”
陈元康双目骤阖,凄然一笑,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自己,惨声道:“既为下策,不说也罢。”
高欢艰难道:“还说说吧,我也想听。”
陈元康深吸一口气,还是提不起丝毫的精神,拱拱手,无力道:“两路进军,一路陈兵玉璧,一路陈兵邵郡,二者互力相助,若宇文泰动兵,则截击宇文泰援军,若不动兵,则择其一处猛攻,只要二者丢其一,他必然动兵,但如此一来,我军必有一方重创。”
玉璧,又是玉璧!
高欢暗暗叹息,三年前,他已试过攻取玉璧,却被那深沟高垒所阻,失望而归,三年后,那座坚城不知该立得多高,城墙更不知砌得多厚了。
再说陈兵邵军,必然要依靠侯景这个只出工不出力的家伙,玉璧攻不下,他岂会卖力,重创的一方不必多说,肯定是河东之兵了。
下策果真是下策,能用,但很是臭。
高欢如嚼黄连,苦不堪言,问道:“还有其他的法子吗?”
陈元康摇摇头,“臣还是那句话,或封锁关隘,或邀约齐攻,除此之外,别无良策。”
宇文泰年富力强且头脑精明,指望他像萧和尚一般糊涂透顶,目前看来不太可能,除上中两策外,实在没有其他法子了。
高欢吁了一口气,咬牙说道:“也罢,那就这么决定了,倾河东之兵,进军玉璧,调河南之兵,进军邵郡,等他宇文泰来援!”
陈元康起身作揖,面容憔悴,请辞道:“禀丞相,臣,累了,想回去歇息下。”
高欢知他大失所望,心意消沉,再谈下去恐伤主臣之谊,叹道:“也罢,这些日子长猷不思昼夜,为我出谋划策,着实辛劳,这样吧,此次出兵,你就不必跟随了,协助澄儿一同镇守河东,如何?”
陈元康淡淡说道:“多谢丞相体恤,臣无有异议。”
高欢轻拍他的肩头,强颜欢笑道:“既已经定下,长猷务必好生休养,军中事务自有业兴,祖珽等出谋,待本相破城之时,你仍居此战首功。”
陈元康面无表情地点点头,转身告退。
走出相府,举头望向天空,纵然晴空朗日,仍觉遍体生寒,忍不住打个冷噤,回首再望相府,终是叹了口气,步履蹒跚地离开。
————
画面回转。
茶楼。
定了间雅室,点了几道招牌菜肴,平安和阮玉静静吃用起来。
吃喝了几日灵草灵髓,本该淡的出鸟的嘴巴,却没有想象中的滋味,平安如嚼腊一般慢吞吞地咀咽着。
阮玉一边给他斟酒,一边夹菜,笑道:“现在可以说了吧,什么时候走?”
平安犹豫了片刻,缓缓把苏绰所托之事一一道出。
阮玉秀眉大攒,皱声道:“要打仗了?”
打仗可非同小可,俗话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与妖魔鬼怪争斗虽然同样危险,可至少正大光明,但战场之上,乱刀砍来乱刀回,更有数不清的阴谋诡计,一个不慎,别说死于敌手,亡于己方的都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