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安检进去之后,进门口的右边走廊里,放着米开朗基罗二十三岁时的作品《伯多禄》,其实它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应该是《圣母怜子》,这是一件最能让大众领会到米开朗基罗艺术的一件雕塑作品。
原先并没有隔着防弹玻/璃,现在却横跨着厚厚的一个方盒玻/璃。
旁边的牌子上,记录了收录《圣母怜子》的日期,还有以前发生袭击,圣母面部、头纱、手指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照片,以及后来参与修复雕塑的艺术家名字。
第三礼拜堂里面,有贝尔尼尼建成的祭坛,中/央的圆顶标注了出来,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
两重结构,内部很明亮,圆顶之下就是教皇的祭坛,用贝尔尼尼创作的青铜华盖覆盖着。
欣赏完华丽到让人窒息的教堂内部,两人继续往塔顶而去的时候,易耳和易邯站在圣彼得大教堂塔顶俯瞰整个苏黎世,错落的建筑,还有横跨了苏黎世湖的大桥,都一一在眼底。
离开教堂之后,两人坐在河边,问一边卖面包的老婆婆买了一袋天价面包,乐呵呵的碾碎等着海鸥过来啄食。
再从卡贝尔桥出发,沿着河流一路往下,就走到了更古老的一座桥——斯普洛耶桥。
桥顶面的三角木板子上,画着艺术家卡斯帕的《死亡之舞》据说是他亲自画上去的,是纯粹的西洋画风格,宗教色彩、身体艺术,纷乱但是表情各异的人类。
每一块三角木板上面都画着各种各样的画,但是出处各不一样,大部分文字都看不懂,就连卡斯帕的画,也是易耳在画展上见过赏析的高仿画,才知道这是卡斯帕的作品。
站在桥上看卢塞恩的街景,巴洛克式建筑、罗马式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一一林立,特色各不相同,但是和/谐独特。
易耳两人很快走到了卢塞恩湖附近,着名的垂死狮子像面前,这是一个不大的公园,除了闻名的狮子像之外,并没有其他独特的地方。
垂死狮子像是丹麦雕塑艺术家巴特尔·托瓦尔森设计的,主要是为了纪念1792年保卫巴黎杜伊勒宫的战斗里面,约1100名瑞士雇佣兵。这1100名雇佣兵里面,大约有760名战士战死,只有300名左右战士生还。
雄伟的公狮子微微张着嘴,神情悲伤,带着濒死的绝望和伤感,疲倦无奈的侧躺在石洞里的皇室勋章、茅和盾之上。
触及狮子的面部,十分令人动容,它的爪子和毛发都表示了它年轻强壮的体魄,还有它无限的生机。
但是现在,它即将死去,因为它守卫的杜伊勒宫,还有它身/下的兵器所预示着的战争。
它的眼眸微微看着某个地方,或许是它的故土、伴侣还有孩子。
石像下方的石碑上用拉丁文刻着“献给忠诚和勇敢的瑞士”,还有这件事发生的日期。
丹麦雕塑家托瓦尔森是古典主/义时期的典型代表,易耳曾经看过他最着名的雕塑《复活的耶/稣》,两者有些相似,都带着大义的凝然。
但又截然不同。
“瑞士是个和世上很多国/家都不一样的国/家,他像是世外的国/家,什么也不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周边国/家都没能幸免于难,唯独瑞士,像是钢铁般的勇士,屹立在人民面前,为他们抵挡硝烟。”易耳坐在回程的火车上,笑着看易邯,“他有实力却不放纵野心,淡泊又不容侵犯。”
“真是理想的国/家状态。”易邯接过易耳的话,看着窗外的风/景,平静的说。
对啊,真是理想的国/家状态。
卢塞恩的霍夫教堂,两人因为时间问题没有走近,但是远远的,霍夫教堂就十分打眼,双塔哥特式的建筑,一般还是很少见的。
又依山傍湖,巍为一景。
夕阳西下之时,两人到卢塞恩的乘船码头,坐船去菲兹瑙,到时候再转火车去瑞吉山,可以在菲兹瑙停留一晚,也可以赶到了瑞吉山,再到山下的小木屋订一晚上的房间。
不过价格肯定是天差地别。
乘船码头依稀能远眺到霍夫教堂,双塔的尖顶十分显眼,几乎要刺入天际。
在昏昏沉沉的傍晚一路往下,沿途又路过一座通体白色的哥特式建筑教堂,黑白的配色干净利落,看起来清爽又圣洁。
一同乘船的人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家不同,唯一不变的,就是大家一致的微笑,还有疲累的双/腿。
船驶离城市,越来越进/入宽阔的水域,远远的地方的帆船,看起来像是小时候折着玩的纸船,渺小而脆弱。
尤其是是在瑞士背后的大山面前,更加显得它渺小突兀。
瑞士的房子,一旦远离城市中心,就喜欢远远的建一栋,然后再远远的建一栋,距离极远。
沿途又路过和因斯特肯风/景很像的一个半山坡,红顶的小木屋三三两两的分散开,一片茂密的草地之后,就会种上几棵参天大树,或许是苹果树,或许是酸枣树。
最后抵达菲兹瑙的时候,已经是黑夜了,码头附近有很多住宿的地方,两人想了想,没有继续赶路,留在了菲兹瑙。
易耳晚间看瑞士的电视,其实大部分听不懂,又没有翻译,她就是看画面而已,调到瑞士一部电影的时候,她突然认真的看了下去。
这部电影取景非常美,一大片一大片的阿尔卑斯山风/景,全是易耳去到阿尔卑斯山,却没能用肉眼发现的美丽。
俯拍、航拍的视角更加能彰显这一片山地的美丽风/景。
“《海蒂和爷爷》。”易邯洗完澡坐下来看了一会儿说,“这一部是法国出品,由阿努克·斯特芬饰演,导演是阿兰·葛斯彭纳。我也最喜欢这一部。”
“还有别的?”易耳偏头看他。
易邯点头说:“日/本买了版权,翻拍了一部,叫做《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应该是叫这个。”
原先并没有隔着防弹玻/璃,现在却横跨着厚厚的一个方盒玻/璃。
旁边的牌子上,记录了收录《圣母怜子》的日期,还有以前发生袭击,圣母面部、头纱、手指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照片,以及后来参与修复雕塑的艺术家名字。
第三礼拜堂里面,有贝尔尼尼建成的祭坛,中/央的圆顶标注了出来,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
两重结构,内部很明亮,圆顶之下就是教皇的祭坛,用贝尔尼尼创作的青铜华盖覆盖着。
欣赏完华丽到让人窒息的教堂内部,两人继续往塔顶而去的时候,易耳和易邯站在圣彼得大教堂塔顶俯瞰整个苏黎世,错落的建筑,还有横跨了苏黎世湖的大桥,都一一在眼底。
离开教堂之后,两人坐在河边,问一边卖面包的老婆婆买了一袋天价面包,乐呵呵的碾碎等着海鸥过来啄食。
再从卡贝尔桥出发,沿着河流一路往下,就走到了更古老的一座桥——斯普洛耶桥。
桥顶面的三角木板子上,画着艺术家卡斯帕的《死亡之舞》据说是他亲自画上去的,是纯粹的西洋画风格,宗教色彩、身体艺术,纷乱但是表情各异的人类。
每一块三角木板上面都画着各种各样的画,但是出处各不一样,大部分文字都看不懂,就连卡斯帕的画,也是易耳在画展上见过赏析的高仿画,才知道这是卡斯帕的作品。
站在桥上看卢塞恩的街景,巴洛克式建筑、罗马式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一一林立,特色各不相同,但是和/谐独特。
易耳两人很快走到了卢塞恩湖附近,着名的垂死狮子像面前,这是一个不大的公园,除了闻名的狮子像之外,并没有其他独特的地方。
垂死狮子像是丹麦雕塑艺术家巴特尔·托瓦尔森设计的,主要是为了纪念1792年保卫巴黎杜伊勒宫的战斗里面,约1100名瑞士雇佣兵。这1100名雇佣兵里面,大约有760名战士战死,只有300名左右战士生还。
雄伟的公狮子微微张着嘴,神情悲伤,带着濒死的绝望和伤感,疲倦无奈的侧躺在石洞里的皇室勋章、茅和盾之上。
触及狮子的面部,十分令人动容,它的爪子和毛发都表示了它年轻强壮的体魄,还有它无限的生机。
但是现在,它即将死去,因为它守卫的杜伊勒宫,还有它身/下的兵器所预示着的战争。
它的眼眸微微看着某个地方,或许是它的故土、伴侣还有孩子。
石像下方的石碑上用拉丁文刻着“献给忠诚和勇敢的瑞士”,还有这件事发生的日期。
丹麦雕塑家托瓦尔森是古典主/义时期的典型代表,易耳曾经看过他最着名的雕塑《复活的耶/稣》,两者有些相似,都带着大义的凝然。
但又截然不同。
“瑞士是个和世上很多国/家都不一样的国/家,他像是世外的国/家,什么也不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周边国/家都没能幸免于难,唯独瑞士,像是钢铁般的勇士,屹立在人民面前,为他们抵挡硝烟。”易耳坐在回程的火车上,笑着看易邯,“他有实力却不放纵野心,淡泊又不容侵犯。”
“真是理想的国/家状态。”易邯接过易耳的话,看着窗外的风/景,平静的说。
对啊,真是理想的国/家状态。
卢塞恩的霍夫教堂,两人因为时间问题没有走近,但是远远的,霍夫教堂就十分打眼,双塔哥特式的建筑,一般还是很少见的。
又依山傍湖,巍为一景。
夕阳西下之时,两人到卢塞恩的乘船码头,坐船去菲兹瑙,到时候再转火车去瑞吉山,可以在菲兹瑙停留一晚,也可以赶到了瑞吉山,再到山下的小木屋订一晚上的房间。
不过价格肯定是天差地别。
乘船码头依稀能远眺到霍夫教堂,双塔的尖顶十分显眼,几乎要刺入天际。
在昏昏沉沉的傍晚一路往下,沿途又路过一座通体白色的哥特式建筑教堂,黑白的配色干净利落,看起来清爽又圣洁。
一同乘船的人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家不同,唯一不变的,就是大家一致的微笑,还有疲累的双/腿。
船驶离城市,越来越进/入宽阔的水域,远远的地方的帆船,看起来像是小时候折着玩的纸船,渺小而脆弱。
尤其是是在瑞士背后的大山面前,更加显得它渺小突兀。
瑞士的房子,一旦远离城市中心,就喜欢远远的建一栋,然后再远远的建一栋,距离极远。
沿途又路过和因斯特肯风/景很像的一个半山坡,红顶的小木屋三三两两的分散开,一片茂密的草地之后,就会种上几棵参天大树,或许是苹果树,或许是酸枣树。
最后抵达菲兹瑙的时候,已经是黑夜了,码头附近有很多住宿的地方,两人想了想,没有继续赶路,留在了菲兹瑙。
易耳晚间看瑞士的电视,其实大部分听不懂,又没有翻译,她就是看画面而已,调到瑞士一部电影的时候,她突然认真的看了下去。
这部电影取景非常美,一大片一大片的阿尔卑斯山风/景,全是易耳去到阿尔卑斯山,却没能用肉眼发现的美丽。
俯拍、航拍的视角更加能彰显这一片山地的美丽风/景。
“《海蒂和爷爷》。”易邯洗完澡坐下来看了一会儿说,“这一部是法国出品,由阿努克·斯特芬饰演,导演是阿兰·葛斯彭纳。我也最喜欢这一部。”
“还有别的?”易耳偏头看他。
易邯点头说:“日/本买了版权,翻拍了一部,叫做《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应该是叫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