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之渠听到长欢的质问,不禁心头一紧。
是啊,他到底是谁的人?曾经,他是流谪会奉天分部的人,当然就是长欢的人。同时,他也是钱希临麾下的军法处处长,表面上是钱希临的人。后来,鄂锦姿倒台,流谪会分崩离析,他却得到少帅的提拔,在东北军中一路扶摇直上,坐到了副司令的位置。可以说,他因此又成了少帅的人。
但是,谁也不知道,其实他始终都是地下党人,从一开始加入流谪会、进入东北军,就是作为潜伏任务在执行的。所以,当初在军法处他才会对那些进步人士法外开恩,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们出逃。
说起来,如果当初长欢和斯年没有帮夏怀甫,他也是打算放走他的,因为当时夏怀甫的目的是游说钱希临联和苏共。谁成想,这个夏怀甫后来居然成了地下党最大的劲敌,甚至威胁到了少帅的安全。这真是现实版的东郭先生与狼!
念及于此,齐之渠惭愧地低下头,对长欢说:“夫人,虽然我已经说不清自己到底是谁的人,但是在我心里,永远佩服你和少帅为国家、为民族付出的一切,我会永远将你们视作恩人。所以,我就算拼尽全力也要保护好你和未出世的孩子,不辜负少帅对我的嘱托。无论如何,我不会让你回南京冒险!”
长欢却摇摇头,说道:“我不会有事的,毕竟我还是夏怀甫的义妹、薛家的义女,他们是不会轻易动我的。况且,如果我陪在斯年身边,夏怀甫对他的猜忌也能少一些,觉得他是真心臣服,而非另有二心。”
齐之渠知道长欢说的有道理,但是却对她是否真能救出少帅持怀疑态度。毕竟,夏怀甫是个不念旧情的人,这一点从长欢刚到南京时他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他这个人,只讲利益,不讲感情,就算是对自己的妻子薛倩绫亦是如此。
“不行,夫人,这件事我真的不能听您的。要不然这样,等明日我和俊喆同志商量过再说吧。”齐之渠最终还是拒绝了长欢,并喊来卫兵严密保护她,实则是以防她一意孤行独自逃走。
长欢气得柳眉倒竖,质问齐之渠道:“你敢软禁我?”
“抱歉了夫人,我不能让你走,万一你独自犯险,我无法和少帅还有俊喆同志交代。”齐之渠对长欢说。
次日,齐之渠和容俊喆通了电话,把长欢要回南京解救斯年的事情对他说了,并希望他向杨隐之、周祥羽两位先生询问,是否可以以地下党的名义向南京政府施压,让夏怀甫释放钱斯年。
俊喆嘱咐齐之渠千万不要放长欢离开,因为无论她如何保证不去,只要她有机会离开,就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之后,俊喆将齐之渠的意思转达给了杨、周两位先生。
杨隐之认为,以地下党名义向南京政府施压不妥,因为两党即将就合作抗日事宜进行会谈,在这个节骨眼上得罪夏怀甫,说不定会破坏“钱杨兵谏”好不容易换来的良好局面。另外,由他们出面,会让夏怀甫认定钱斯年倒向了地下党,这只会使他的处境更加不利。
周祥羽同意杨隐之的观点,不过他给俊喆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让长欢以少帅夫人的名义公开代表东北军表达不满,利用舆论向南京政府施压,要求夏怀甫遵守约定,释放钱斯年。
齐之渠接受了周祥羽的建议,并转告长欢。
长欢心想,既然齐之渠不放自己离开,或许这真的就是唯一的办法了。
周祥羽说的对,与其让地下党、薛家或者东北军某一家向夏怀甫施压,不如团结调动所有爱国进步力量,让大家都能够了解斯年发动兵谏的初衷和目标,以及不顾安危、不畏生死的牺牲精神,只有几句足够强大的舆论力量,才能让一意孤行的夏怀甫有所畏惧。
于是,她静下心来,将“钱杨兵谏”的来龙去脉详细写下来,包括他们二人和夏怀甫最后如何达成协议,由他们亲自护送夏怀甫回到南京,保证了他的安全,同时促成两党合作,共同抗日。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夏怀甫竟悍然处置了杨义师,虽慑于东北军压力还未对斯年动手,却不允许他继续指挥自己的军队,将他困在南京,形同软禁。
同时,她还提及了当初斯年如何毅然支持夏怀甫,完成东北易帜,说明了斯年一片丹心为国为民,毫无一丝利己想法的忠义之心,这将会为他博得更多的支持,使更多人响应她的主张,帮她呼吁释放斯年。
洋洋洒洒万字的文章,两日后便出现在全国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之上,致使全国上下一片哗然,纷纷指责夏怀甫的背信弃义、心胸狭隘。
虽然料到苏长欢一定会想尽办法解救钱斯年,但是此事一出,夏怀甫还是吃惊不小,并且为之雷霆震怒。
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宁古塔守军中寂寂无闻的少年,也不是在奉天城等待解救的进步人士,他是总统,是国家的首脑,是大权在握的领袖!他凭什么要受人掣肘?若不提从前,或许他还不那么生气,可每每想起自己曾被钱氏父子两次拘押,他心里这口气就咽不下去。
现在,她苏长欢居然敢利用舆论向他施压,引起人民对他的不满,以为他会怕这些?在他眼里,这些叫嚣的平民和地下党都不过都是蝼蚁罢了,根本无需在意。只要他内有兵权,外有英美等国的支持,不怕这些小鱼小虾翻出什么风浪!
因此,夏怀甫一怒之下不顾薛倩绫和薛楚杰等人的劝诫,以煽动人民反叛的罪名公然逮捕了钱斯年。
本来,他是打算将钱斯年投入特务机关严加刑讯的,但禁不住薛倩绫一再恳求,为了不得罪薛家,最终同意由薛楚杰亲自看管钱斯年,人就软禁在薛公馆里。如果出现什么纰漏,人跑掉了,薛楚杰必须要引咎辞职。
是啊,他到底是谁的人?曾经,他是流谪会奉天分部的人,当然就是长欢的人。同时,他也是钱希临麾下的军法处处长,表面上是钱希临的人。后来,鄂锦姿倒台,流谪会分崩离析,他却得到少帅的提拔,在东北军中一路扶摇直上,坐到了副司令的位置。可以说,他因此又成了少帅的人。
但是,谁也不知道,其实他始终都是地下党人,从一开始加入流谪会、进入东北军,就是作为潜伏任务在执行的。所以,当初在军法处他才会对那些进步人士法外开恩,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们出逃。
说起来,如果当初长欢和斯年没有帮夏怀甫,他也是打算放走他的,因为当时夏怀甫的目的是游说钱希临联和苏共。谁成想,这个夏怀甫后来居然成了地下党最大的劲敌,甚至威胁到了少帅的安全。这真是现实版的东郭先生与狼!
念及于此,齐之渠惭愧地低下头,对长欢说:“夫人,虽然我已经说不清自己到底是谁的人,但是在我心里,永远佩服你和少帅为国家、为民族付出的一切,我会永远将你们视作恩人。所以,我就算拼尽全力也要保护好你和未出世的孩子,不辜负少帅对我的嘱托。无论如何,我不会让你回南京冒险!”
长欢却摇摇头,说道:“我不会有事的,毕竟我还是夏怀甫的义妹、薛家的义女,他们是不会轻易动我的。况且,如果我陪在斯年身边,夏怀甫对他的猜忌也能少一些,觉得他是真心臣服,而非另有二心。”
齐之渠知道长欢说的有道理,但是却对她是否真能救出少帅持怀疑态度。毕竟,夏怀甫是个不念旧情的人,这一点从长欢刚到南京时他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他这个人,只讲利益,不讲感情,就算是对自己的妻子薛倩绫亦是如此。
“不行,夫人,这件事我真的不能听您的。要不然这样,等明日我和俊喆同志商量过再说吧。”齐之渠最终还是拒绝了长欢,并喊来卫兵严密保护她,实则是以防她一意孤行独自逃走。
长欢气得柳眉倒竖,质问齐之渠道:“你敢软禁我?”
“抱歉了夫人,我不能让你走,万一你独自犯险,我无法和少帅还有俊喆同志交代。”齐之渠对长欢说。
次日,齐之渠和容俊喆通了电话,把长欢要回南京解救斯年的事情对他说了,并希望他向杨隐之、周祥羽两位先生询问,是否可以以地下党的名义向南京政府施压,让夏怀甫释放钱斯年。
俊喆嘱咐齐之渠千万不要放长欢离开,因为无论她如何保证不去,只要她有机会离开,就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之后,俊喆将齐之渠的意思转达给了杨、周两位先生。
杨隐之认为,以地下党名义向南京政府施压不妥,因为两党即将就合作抗日事宜进行会谈,在这个节骨眼上得罪夏怀甫,说不定会破坏“钱杨兵谏”好不容易换来的良好局面。另外,由他们出面,会让夏怀甫认定钱斯年倒向了地下党,这只会使他的处境更加不利。
周祥羽同意杨隐之的观点,不过他给俊喆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让长欢以少帅夫人的名义公开代表东北军表达不满,利用舆论向南京政府施压,要求夏怀甫遵守约定,释放钱斯年。
齐之渠接受了周祥羽的建议,并转告长欢。
长欢心想,既然齐之渠不放自己离开,或许这真的就是唯一的办法了。
周祥羽说的对,与其让地下党、薛家或者东北军某一家向夏怀甫施压,不如团结调动所有爱国进步力量,让大家都能够了解斯年发动兵谏的初衷和目标,以及不顾安危、不畏生死的牺牲精神,只有几句足够强大的舆论力量,才能让一意孤行的夏怀甫有所畏惧。
于是,她静下心来,将“钱杨兵谏”的来龙去脉详细写下来,包括他们二人和夏怀甫最后如何达成协议,由他们亲自护送夏怀甫回到南京,保证了他的安全,同时促成两党合作,共同抗日。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夏怀甫竟悍然处置了杨义师,虽慑于东北军压力还未对斯年动手,却不允许他继续指挥自己的军队,将他困在南京,形同软禁。
同时,她还提及了当初斯年如何毅然支持夏怀甫,完成东北易帜,说明了斯年一片丹心为国为民,毫无一丝利己想法的忠义之心,这将会为他博得更多的支持,使更多人响应她的主张,帮她呼吁释放斯年。
洋洋洒洒万字的文章,两日后便出现在全国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之上,致使全国上下一片哗然,纷纷指责夏怀甫的背信弃义、心胸狭隘。
虽然料到苏长欢一定会想尽办法解救钱斯年,但是此事一出,夏怀甫还是吃惊不小,并且为之雷霆震怒。
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宁古塔守军中寂寂无闻的少年,也不是在奉天城等待解救的进步人士,他是总统,是国家的首脑,是大权在握的领袖!他凭什么要受人掣肘?若不提从前,或许他还不那么生气,可每每想起自己曾被钱氏父子两次拘押,他心里这口气就咽不下去。
现在,她苏长欢居然敢利用舆论向他施压,引起人民对他的不满,以为他会怕这些?在他眼里,这些叫嚣的平民和地下党都不过都是蝼蚁罢了,根本无需在意。只要他内有兵权,外有英美等国的支持,不怕这些小鱼小虾翻出什么风浪!
因此,夏怀甫一怒之下不顾薛倩绫和薛楚杰等人的劝诫,以煽动人民反叛的罪名公然逮捕了钱斯年。
本来,他是打算将钱斯年投入特务机关严加刑讯的,但禁不住薛倩绫一再恳求,为了不得罪薛家,最终同意由薛楚杰亲自看管钱斯年,人就软禁在薛公馆里。如果出现什么纰漏,人跑掉了,薛楚杰必须要引咎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