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一个毗邻淮水的小县城,平安等南军将领选择此处阻挡朱棣的道路也是无奈之计,虽然深沟高垒筑成,但是经过几次的粮道被劫粮草被毁之后,南军的补给成了很大的问题。
眼下虽然还能坚守下去,但是如果再没有兵粮补充的话,恐怕他们大败之日也不远了。
平安,何福等人也不是没想过什么办法,但出击抢燕军的粮食失败,损失不小,甚至连他们自己的本部粮食都差点被朱棣给劫了。
就算是有平安亲率五万大军镇守,却也没有被朱棣放过,精锐的骑兵左冲右突,被就不多的南军粮草又是损失了一部分,让平安,何福等人的处境雪上加霜。
最终无奈,眼下的兵粮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他们如果还在这边的话就算不被燕军攻杀也得活活的饿死。
在四月二十九日这一天,何福于平安终于决定立刻图为出击,不能在做困兽之斗,补给辎重必须要得到补充,不然他们这一支将再无机会了。
然而朱棣是那种让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人吗,好不容易烧了南军的粮食造成了眼前的局面,没有了补给的南军就是案板上的肉,只要朱棣有足够的耐心,那么吃掉这个肉就不会费什么功夫。
现在何福和平安选择了突围,朱棣如果不阻拦的话那岂不是睁眼瞎吗,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放过他们就是对燕军上下的不负责任。
所以朱棣决定先一步进攻敌阵,你不是要逃跑吗,我死命的缠住了不给机会,到时候就老老实实的被我等燕军吃下肚吧。
本来就缺衣少粮,南军将士们这段时间就从来没有吃饱过哪怕一次,附近的野兽都被杀干净了也没有什么用,就差刮地三尺寻找粮食了。
现在浑身无力没精打采的将士还要和生龙活虎的燕军交战拼命,这不就是让他们去送死的行为吗。
在两军初交锋的同时,就已经有很多的南军将士开始逃命了,他们不想死也不想这么窝囊的被人杀死,甚至于到临死之前都吃不上一顿饱饭,宁可吃饱了撑死也不愿意在这儿当个饿死鬼。
没有人愿意打仗,手下的将士们士气基本等于零,就算平安再怎么勇武,吃不饱肚子没有力气的他也一样是被抓的命运。
逃跑的南军士卒朱棣没有理会,他命令大军彻底冲杀下去,生擒主将彻底打散这支部队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甚至朱棣这时候如果大喊他有粮食有吃的,说不定很多南军士卒都会立刻投降拜倒在地呢。
一面倒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此战燕军生擒了平安,陈晖,徐真等南军三十七员敌将,收获那是相当的大。
只不过跑了一个何福,对于朱棣而言也是无伤大雅的,他一个人难不成还能掀起什么浪花吗。
这一支朝廷大军又被朱棣给打散了,而且看样子根本不可能再重新汇聚起来,因为朱棣自己已经在四下收拢这些溃兵残兵,想比此一役之后,燕军又会壮大一些。
现在看来,朱棣当初选择了坚持下去是多么明智的决定,如果没有他们的坚持,怎么可能会有这一场大胜,眼下朝廷已经再无什么强力的有生力量了,朱棣南下的路程再一次的变得平坦起来。
对于之前那些选择退缩的人,朱棣并没有责怪的意思,因为他知道当初的那种情况实在是不太好,人总会有私心,各有各的选择,只要他们仍然忠于自己就可以了……
朱棣一举击溃平安,何福等人,又一次的歼灭了朝廷一支有生力量,他距离京城的脚步也是越来越近。
在五月初七,燕军直线南下,一路上再无半点阻碍,到泗州时,朱棣十分恭敬的去拜谒了祖陵,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向自己的列祖列宗叙说这个壮举去了。
此时朝廷内部风声渐起人心惶惶,谁都看得出来燕军势不可挡的姿态,之前三年的交战仿佛是假的一般,没想到这一次朱棣竟然如此无敌如此强大,眼看着他距离京城已经尽在咫尺。
盛庸这时候想要依靠淮河再一次部署防线阻挡燕军,可现在已经士气如虹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燕军又岂是他能够挡下的。
朱能,丘福等率千余人偷袭便把盛庸给打的大败,完全没有于燕军一战之力,朱棣趁此向扬州金进发,一路上郡县防风而降无有敢与之一战者。
扬州督查御史王彬还想要负隅顽抗,可他手下人却不想送死,不由分说便将他绑了献城投降,扬州不战而下。
眼见扬州都丢了,朱允炆心里已经慌到了极点,方寸大乱不说,此时居然还想出了要割地求和划江而治的蠢办法。
眼见大好局势在前,大事马上就要办成了,朱棣除非是傻了才会跟你朱允炆讲和划江而治呢,之前想什么了,好好的不削藩大家都太平,你说你上位之后非要搞事情,不知道把人逼到绝路上是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的吗。
再无什么可以阻挡朱棣的脚步,甚至连在长江上的水师都见势投降了朱棣,最后一道外部的屏障都没有了,朱允炆眼下只剩一个南京城可以固守作为依托了。
这种时候,大臣们纷纷提议说要让朱允炆赶紧逃离此地,重新找到依托不要身临险地才好。
但方孝孺却立排众议,坚持要让朱允炆留在京城当中,要知道现在京师里还有十数万大军在,虽然这些都事新近招募或者从其他敌方调来的杂牌军,战斗力真的算不上强。
可守城总该可以的吧,只要坚守住京城到时候敌方各部自然会率兵赶来支援,那时候便是燕军溃败朱棣俯首之时。
不得不说,方孝孺这个建议实在是说到了朱允炆的心坎里,他真的不想这么憋屈窝囊的逃跑,可燕军的威势实在是太大了,朱允炆心里一个劲的突突啊,生怕就被朱棣给打进城来,到时候纵使外面有援兵百万,恐怕也是大势已去了。
不过正向方孝孺所说的,城中尚且有十数万的兵卒,就算是一个接一个的送上去让燕军砍,恐怕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他们也杀不光吧,这样看来就还是有机会,朱允炆决定不走,坚守南京城以待支援。
此时,作为城中最希望朱棣打进城来的徐增寿那叫一个开心啊,在所有人都苦着脸的时候,唯独他整天笑呵呵的。
知道的不敢说,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徐增寿家里有什么大喜事了呢。
可你老哥徐辉祖都是沉闷着脸,你这个做弟弟的反而十分高兴,是不是有些不太正常啊。
手里有锦衣卫,朱允炆对于京城内的掌控还算是可以,所以在徐增寿这家伙四处撺掇说要作为内应的时候,朱允炆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心里这叫一个气啊,大家都在想着怎样抗击燕军,你可倒好,居然要作为朱棣的内应,朕不杀你还能杀谁。
这下好了,做内应之事非但没成,徐增寿还被朱允炆给亲手诛杀了,这事说起来还是朱允炆太冲动。
他这一杀到简单,可徐辉祖心里头拔凉拔凉的,虽然他这个弟弟是有些不着调,但也不至于直接被你这个天子亲手捅死吧。
之前不重用自己也就算了,徐辉祖知道避嫌,也明白朱允炆在顾忌什么,可现在却做出这等事来,是不是有些太令人寒心了……
朱允炆还不知道呢,他一心都想着发泄愤怒,却不知道自己这般做法让很多人都感到害怕,尤其是镇守城门的曹国公李景隆,谷王朱橞等人。
单说投机是一方面,他们也却是是害怕此时已经有些变得疯狂的朱允炆,生怕一个不小心就牵连到自己身上。
那么与其在这里担惊受怕的,倒还不如用自己手头上的便宜换一个新的前途。
虽然当初被朱允炆委以重任,虽然在事后被朱允炆保下了一条命,可李景隆此时却没有什么感恩戴德以死效忠的想法。
正所谓成王败寇,不为自己难道还有去陪朱允炆殉葬不成,他李景隆虽然军事上是草包,可在生死之间还是看得很清楚。
于是,原本是要作为内应的徐增寿被朱允炆亲手斩杀,但另有李景隆,朱橞在燕军抵达城下的时候大开城门,好不抵抗的就让朱棣顺利进入了京城。
金川门的献降,一瞬间便让朱允炆的所有希望全都化作了泡影。
什么坚守待援,什么犹有余力,这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
看着朱棣的大旗离着宫墙越来越近,朱允炆感到身边的人都在变化,看着他的眼神都好像在看一件大功劳似的。
“一群奴才”
朱允炆心中怒极,却也是无力回天,但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也不想最后在这些奴才手里受辱……
朱棣一路不紧不慢的走着,说道上一次自己进入京城那还是皇兄病逝的时候,转眼即逝已是数年光景,时光荏苒很多东西都变了,但那微微高耸的大明皇城却依然在。
就在此时,朱棣突然发现远处皇宫当中一阵黑烟冲天而起,那样子好像是什么烧着了似的。
见此情景,朱棣心里一突,顿时感觉不妙,立刻拍马冲向皇宫,内心祈祷可千万不要是自己想的那般。
一座毫不起眼的寝殿在皇宫当中随处可见,但今时今日,这座熊熊燃烧的殿宇却注定了它的不同寻常。
朱棣神色难看的站在这里,就在刚才,他得知自己那个皇帝侄子居然在这座殿宇之中引火自焚了。
临到此时,皇帝宝座就在眼前,可是朱允炆却在最后给朱棣来了一个恶心的,朱棣是真的觉得心里发堵很是不爽。
可又能如何呢,从他赶到这里已经过去了不短的时间,这火烧到现在的程度,什么人都绝对没有半点活路可言。
虽然心里不是很舒服,但朱棣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了……
大明不可一日无君,朱允炆既然自焚而死,那么何当朱棣登基帝位君临天下。
在文武百官跪地俯首,在众将士欢声雀跃的时候,朱棣戴上了皇帝翼善冠,披上了龙袍,坐在了龙椅之上,正式成为大明的新一任主宰,也宣告着朱允炆建文时代的落幕……
眼下虽然还能坚守下去,但是如果再没有兵粮补充的话,恐怕他们大败之日也不远了。
平安,何福等人也不是没想过什么办法,但出击抢燕军的粮食失败,损失不小,甚至连他们自己的本部粮食都差点被朱棣给劫了。
就算是有平安亲率五万大军镇守,却也没有被朱棣放过,精锐的骑兵左冲右突,被就不多的南军粮草又是损失了一部分,让平安,何福等人的处境雪上加霜。
最终无奈,眼下的兵粮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他们如果还在这边的话就算不被燕军攻杀也得活活的饿死。
在四月二十九日这一天,何福于平安终于决定立刻图为出击,不能在做困兽之斗,补给辎重必须要得到补充,不然他们这一支将再无机会了。
然而朱棣是那种让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人吗,好不容易烧了南军的粮食造成了眼前的局面,没有了补给的南军就是案板上的肉,只要朱棣有足够的耐心,那么吃掉这个肉就不会费什么功夫。
现在何福和平安选择了突围,朱棣如果不阻拦的话那岂不是睁眼瞎吗,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放过他们就是对燕军上下的不负责任。
所以朱棣决定先一步进攻敌阵,你不是要逃跑吗,我死命的缠住了不给机会,到时候就老老实实的被我等燕军吃下肚吧。
本来就缺衣少粮,南军将士们这段时间就从来没有吃饱过哪怕一次,附近的野兽都被杀干净了也没有什么用,就差刮地三尺寻找粮食了。
现在浑身无力没精打采的将士还要和生龙活虎的燕军交战拼命,这不就是让他们去送死的行为吗。
在两军初交锋的同时,就已经有很多的南军将士开始逃命了,他们不想死也不想这么窝囊的被人杀死,甚至于到临死之前都吃不上一顿饱饭,宁可吃饱了撑死也不愿意在这儿当个饿死鬼。
没有人愿意打仗,手下的将士们士气基本等于零,就算平安再怎么勇武,吃不饱肚子没有力气的他也一样是被抓的命运。
逃跑的南军士卒朱棣没有理会,他命令大军彻底冲杀下去,生擒主将彻底打散这支部队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甚至朱棣这时候如果大喊他有粮食有吃的,说不定很多南军士卒都会立刻投降拜倒在地呢。
一面倒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此战燕军生擒了平安,陈晖,徐真等南军三十七员敌将,收获那是相当的大。
只不过跑了一个何福,对于朱棣而言也是无伤大雅的,他一个人难不成还能掀起什么浪花吗。
这一支朝廷大军又被朱棣给打散了,而且看样子根本不可能再重新汇聚起来,因为朱棣自己已经在四下收拢这些溃兵残兵,想比此一役之后,燕军又会壮大一些。
现在看来,朱棣当初选择了坚持下去是多么明智的决定,如果没有他们的坚持,怎么可能会有这一场大胜,眼下朝廷已经再无什么强力的有生力量了,朱棣南下的路程再一次的变得平坦起来。
对于之前那些选择退缩的人,朱棣并没有责怪的意思,因为他知道当初的那种情况实在是不太好,人总会有私心,各有各的选择,只要他们仍然忠于自己就可以了……
朱棣一举击溃平安,何福等人,又一次的歼灭了朝廷一支有生力量,他距离京城的脚步也是越来越近。
在五月初七,燕军直线南下,一路上再无半点阻碍,到泗州时,朱棣十分恭敬的去拜谒了祖陵,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向自己的列祖列宗叙说这个壮举去了。
此时朝廷内部风声渐起人心惶惶,谁都看得出来燕军势不可挡的姿态,之前三年的交战仿佛是假的一般,没想到这一次朱棣竟然如此无敌如此强大,眼看着他距离京城已经尽在咫尺。
盛庸这时候想要依靠淮河再一次部署防线阻挡燕军,可现在已经士气如虹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燕军又岂是他能够挡下的。
朱能,丘福等率千余人偷袭便把盛庸给打的大败,完全没有于燕军一战之力,朱棣趁此向扬州金进发,一路上郡县防风而降无有敢与之一战者。
扬州督查御史王彬还想要负隅顽抗,可他手下人却不想送死,不由分说便将他绑了献城投降,扬州不战而下。
眼见扬州都丢了,朱允炆心里已经慌到了极点,方寸大乱不说,此时居然还想出了要割地求和划江而治的蠢办法。
眼见大好局势在前,大事马上就要办成了,朱棣除非是傻了才会跟你朱允炆讲和划江而治呢,之前想什么了,好好的不削藩大家都太平,你说你上位之后非要搞事情,不知道把人逼到绝路上是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的吗。
再无什么可以阻挡朱棣的脚步,甚至连在长江上的水师都见势投降了朱棣,最后一道外部的屏障都没有了,朱允炆眼下只剩一个南京城可以固守作为依托了。
这种时候,大臣们纷纷提议说要让朱允炆赶紧逃离此地,重新找到依托不要身临险地才好。
但方孝孺却立排众议,坚持要让朱允炆留在京城当中,要知道现在京师里还有十数万大军在,虽然这些都事新近招募或者从其他敌方调来的杂牌军,战斗力真的算不上强。
可守城总该可以的吧,只要坚守住京城到时候敌方各部自然会率兵赶来支援,那时候便是燕军溃败朱棣俯首之时。
不得不说,方孝孺这个建议实在是说到了朱允炆的心坎里,他真的不想这么憋屈窝囊的逃跑,可燕军的威势实在是太大了,朱允炆心里一个劲的突突啊,生怕就被朱棣给打进城来,到时候纵使外面有援兵百万,恐怕也是大势已去了。
不过正向方孝孺所说的,城中尚且有十数万的兵卒,就算是一个接一个的送上去让燕军砍,恐怕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他们也杀不光吧,这样看来就还是有机会,朱允炆决定不走,坚守南京城以待支援。
此时,作为城中最希望朱棣打进城来的徐增寿那叫一个开心啊,在所有人都苦着脸的时候,唯独他整天笑呵呵的。
知道的不敢说,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徐增寿家里有什么大喜事了呢。
可你老哥徐辉祖都是沉闷着脸,你这个做弟弟的反而十分高兴,是不是有些不太正常啊。
手里有锦衣卫,朱允炆对于京城内的掌控还算是可以,所以在徐增寿这家伙四处撺掇说要作为内应的时候,朱允炆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心里这叫一个气啊,大家都在想着怎样抗击燕军,你可倒好,居然要作为朱棣的内应,朕不杀你还能杀谁。
这下好了,做内应之事非但没成,徐增寿还被朱允炆给亲手诛杀了,这事说起来还是朱允炆太冲动。
他这一杀到简单,可徐辉祖心里头拔凉拔凉的,虽然他这个弟弟是有些不着调,但也不至于直接被你这个天子亲手捅死吧。
之前不重用自己也就算了,徐辉祖知道避嫌,也明白朱允炆在顾忌什么,可现在却做出这等事来,是不是有些太令人寒心了……
朱允炆还不知道呢,他一心都想着发泄愤怒,却不知道自己这般做法让很多人都感到害怕,尤其是镇守城门的曹国公李景隆,谷王朱橞等人。
单说投机是一方面,他们也却是是害怕此时已经有些变得疯狂的朱允炆,生怕一个不小心就牵连到自己身上。
那么与其在这里担惊受怕的,倒还不如用自己手头上的便宜换一个新的前途。
虽然当初被朱允炆委以重任,虽然在事后被朱允炆保下了一条命,可李景隆此时却没有什么感恩戴德以死效忠的想法。
正所谓成王败寇,不为自己难道还有去陪朱允炆殉葬不成,他李景隆虽然军事上是草包,可在生死之间还是看得很清楚。
于是,原本是要作为内应的徐增寿被朱允炆亲手斩杀,但另有李景隆,朱橞在燕军抵达城下的时候大开城门,好不抵抗的就让朱棣顺利进入了京城。
金川门的献降,一瞬间便让朱允炆的所有希望全都化作了泡影。
什么坚守待援,什么犹有余力,这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
看着朱棣的大旗离着宫墙越来越近,朱允炆感到身边的人都在变化,看着他的眼神都好像在看一件大功劳似的。
“一群奴才”
朱允炆心中怒极,却也是无力回天,但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也不想最后在这些奴才手里受辱……
朱棣一路不紧不慢的走着,说道上一次自己进入京城那还是皇兄病逝的时候,转眼即逝已是数年光景,时光荏苒很多东西都变了,但那微微高耸的大明皇城却依然在。
就在此时,朱棣突然发现远处皇宫当中一阵黑烟冲天而起,那样子好像是什么烧着了似的。
见此情景,朱棣心里一突,顿时感觉不妙,立刻拍马冲向皇宫,内心祈祷可千万不要是自己想的那般。
一座毫不起眼的寝殿在皇宫当中随处可见,但今时今日,这座熊熊燃烧的殿宇却注定了它的不同寻常。
朱棣神色难看的站在这里,就在刚才,他得知自己那个皇帝侄子居然在这座殿宇之中引火自焚了。
临到此时,皇帝宝座就在眼前,可是朱允炆却在最后给朱棣来了一个恶心的,朱棣是真的觉得心里发堵很是不爽。
可又能如何呢,从他赶到这里已经过去了不短的时间,这火烧到现在的程度,什么人都绝对没有半点活路可言。
虽然心里不是很舒服,但朱棣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了……
大明不可一日无君,朱允炆既然自焚而死,那么何当朱棣登基帝位君临天下。
在文武百官跪地俯首,在众将士欢声雀跃的时候,朱棣戴上了皇帝翼善冠,披上了龙袍,坐在了龙椅之上,正式成为大明的新一任主宰,也宣告着朱允炆建文时代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