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科学,贬义叫做巫术;褒义叫做神通。早期的科学家,无权无钱长得丑混迹民间的,贬称端公巫婆;有权有钱长得帅入得庙堂的,尊为神仙菩萨。
朱平槿和他的老婆万事灵验,还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财富。人类社会对金钱权力的崇拜,对未知世界的敬畏,自然而然将他俩推上了神坛。
从罗姑娘大慈寺礼佛到真武宫改名天蓬宫,蜀地的造神运动有如坐上了火箭,一炮冲天,飞向未知的深空,却不知在哪儿刹车。
对于这一切,朱平槿和罗雨虹两口子以及许多不语怪力乱神的儒家大臣很清楚,却不约而同地动用国家机器故意纵容甚至宣扬引导。
原因无他。
一场新的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意味着“天命在吾”。从此朱平槿继统大明的合法性,在血统、法统和道统三件利器之外,又多了个更加鬼神难测的天意!
大明朝的屁民目不识丁,就是愚昧无知的代名词。绝大部分的知识,都垄断在一小撮士绅阶层中。
蜀地刚开始在县乡村三级广泛推行识字班,普通百姓的文化并不高出大明朝的平均水平。
对于蜀世子夫妇那些口口相传的神迹,百姓中的百分之九十九会被上头那点密不示人的心思绕得云里雾里,心甘情愿充当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剩下的那百分之一要么被吸收,要么被利用,要么干脆被咔嚓。
造神运动对于百姓,既等同于一针兴奋剂,又相似于一副麻醉药。打了兴奋剂,嗑了麻醉药,屁民想不嗨都不行。这一点,在火器局的大国工匠群体中表现得最明显。
四川火器局行政式的上下关系、师徒制的人际关系、半军事化的企管模式以及远高于普通屁民生活水平的优渥待遇,让朱平槿两口子的光辉形象在这里无比伟岸,再镀上闪闪发亮的金边。他们的只言片语都被无限放大,成为上天意志的化身,成为神佛人间的代言。
在火器局,这自然化为了一切生产科研行为的指南。
于是乎,五百年的知识积累提前明确了科研方向,避免了在繁复的探索中耗费资源;
令行禁止的军队管理模式确保了科研效率,杜绝了科研团队中的工科男惯有的自以为是和自由散漫;
不计成本的资源投入夯实了物质基赐人心基础,推动了科研项目的齐头并进四面开花。
制度优势和资源优势,让四川火器局以无与伦比的力量横扫一切的竞争者。它像开挂的阿三一样,从零开始,短短一年多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为大明朝工业化的先驱者和领跑者。
情报局根据各方面的情报研判比对认定,至崇祯十五年秋天,蜀地的军事工业在生产能力和技术等级等主要指标上,已经全面领先于鞑子和京师朝廷。至于闯献流贼,据说除火药生产数量一项指标还较可观之外(注一),其他的只配给蜀地舔小脚趾。
……
五寸半大炮与新式铳管的试制成功并迅速投入批量生产,便是四川火器局这一硬件软件综合优势的全方位体现。
五寸半大炮是蜀地首次以炮管内径来命名的火炮。以炮管内径来命名,本身就说明了炮管内径制造的精度已经大幅度提升。
火器局本来打算以十五斤铜炮的铸造方法来试制五寸半大炮。但五寸半大炮仅炮管即重逾千五百斤,十五斤大炮和七斤半大炮根本没法比,火器局铜料库存肯定不敷使用。所以即便试制成功,也很难投入批量生产。
就在批量生产计划面临难产之际,年前某一天突然被国家需要的中年铁匠冯氏兄弟,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率领庞大的徒弟团队,与研究院的书生们成立了个攻关团队一起进行三结合。这一结合便是十天半月。最后,攻关团队终于拿出一个匪夷所思的造炮工艺方案:
用钢锭代替青铜,以热冲代替浇铸!
大炮无论是铜铁质地,本质上都是一根有底的中空金属管子。大明朝乃至大明朝所知的整个世界,通行的制炮之法只能是铸造,也就是将铁水铜汁往准备好的模子里倒。
等铁水铜汁冷了,扒掉模子,便是一门几乎完整的大炮。
铜贵铁贱,铸炮当然首选廉价的铸铁。可铸铁的流动性虽好,但冷却后硬而脆,用以制炮,炸炮就成了常事。再加上粗糙的铸造工艺所难以避免的气泡与孔眼,使得点炮工作的危险率接近于自杀。所以为减少炸炮概率,青铜炮就成了铸铁炮的合理替代品。
可青铜炮除了昂贵,还有一样天生的缺陷:热强度低。也就是说,青铜炮不耐热,高温下容易变形卡弹,而且炮越大变形越严重!
三万斤熔炉以炒钢为原料冶炼优质钢材,这为以钢替铜奠定了基础。但有了钢材,将烧红变软的钢锭在模具中直接冲压成型,在大明朝铁匠界没有任何的成功先例,西夷认知的世界里也一无所知。因此该计划一经提出,立即在火器局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争议虽然围绕着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展开,但所有人都知道:技术争论仅仅是表象。
没有巨大的投资,根本不可能提供热冲压所必需的庞大设备设施。因此争论的核心,是技术争论背后的经济可行性,是巨大的投资从何而来。一旦失败之后必然带来的严重损失和严厉问责,又由谁承担?
可最终攻关团队的奇思妙想依然被采纳了。
之所以开局良好,攻关团队的领头人冯氏兄弟作为世子的嫡传弟子可以将自己的意见直达天听,这是最根本的制度基础。
更重要的,是技术的储备和装备的发展为攻关团队的设想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火器局已经积累起较好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
三期工程中的核心工程——三万斤熔炉的建成,可以生产优质的大质量铸造钢锭。有了可以化铁为水的熔炉,建成一座能把钢锭烧红变软的高温锻炉便不是什么难事。以锻造甲片和铳管的人力锻造机为蓝本适当放大,又可制成能将钢锭切头(注二)锻实甚至直接冲压成炮管的人力锻床。
此外,沙坑铸造、天车吊运、轨道车输送,七斤半、十五斤炮的机加工和热处理等重要技术已经在火器局推广使用,将相关技术和设备进行完善,便可用于五寸半炮的生产。
当然,世子和罗姑娘的批示支持才是定海神针。
上面一言九鼎,不仅增强了下面的信心,统一了认识,团结了队伍,而且解决了必不可少的经费和人员的问题。
世子明确提出,五寸半大炮的研制是“天字一号工程”。要通过五寸半大炮的研制,成为带动选矿、冶金、机械、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发展的龙头项目,成为储备技术和淬炼人才的抓手项目,成为优化科研与生产管理的摸石头过河项目。
世子还提醒攻关团队,五寸半大炮是水军舰炮,炮重不是一票否决指标,火炮后坐力大小才是。因此,应尝试将早就提出过的弹簧炮筒驻退机概念用于实制。这样还带来一个格外的好处,那就是火炮身管没有了耳轴,那么外壁也可以方便地进行机加工。
拿到了世子和罗姑娘的旨意,火器局上下就像磕了药一样兴奋。
很快一个更大规模,由行政官员、土专家和大国工匠组成的“三结合”科研生产团队组成了。这个团队由护国军总装备部部长兼火器局的总办王昆山亲自领衔,成员打破了行政编制和待遇级别,跨越了专业界限,涵盖设计、试验、生产、人力资源调配、后勤服务与社会协调等各个环节。
高效的体制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五月中,大重量胚件热冲成型的实验在成都厂初获成功,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成功的核心技术,在于合理利用了钢模。
大明传统的火炮铸造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泥模,效率低,质量差,生产速度远远跟不上战争规模的扩大。后来火器局利用传统的失蜡法,试制成功了用螺栓控制开合的两瓣内外钢模,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进而又发展出可以对内外钢模(注三)进行精加工的大型精密机床。
大重量钢质胚件热冲成压型试制借鉴了铸造钢模的生产经验。热冲压钢模,对模体
本身和固定方式的强度有很高要求,因此很大很重,但内部结构反而极大简化,由原来的双层筒改作了单层筒,技术上难度增加有限。弹簧炮筒驻退机的使用,让火炮身管去除了耳轴,使钢模的内部结构更为简单。
王昆山在《五寸半炮试制成功奏捷疏》中大致奏明了五寸半大炮的生产流程:
……将经过锤锻成型的胚件重新加热变软,转运至大型的冲床。
沉重的圆头冲从上到下竖直运动,依靠螺杆旋转形成的压力对红热胚件进行挤压。胚件在钢模和冲头的双重约束下变形,由于固体的不可压缩性,在内孔成型的同时,胚件只好沿着圆头冲头与钢模之间的环形空间逆向生长,越来越长,直至冲压工序的完成。
此时,胚件外径已将模具内每分每毫的缝隙都填满,而内孔的内径则与冲头直径相当。所以当圆头冲头从胚件中拔出来的时候,装在钢模中的胚件在外观上已经与一门五寸半钢炮的身管毫无二致。
有了身管胚件,还要进行热处理和精加工。
首先是身管冷却,已经成熟的内冷之法上场。相对廉价的肥皂水代替昂贵的菜油用人力抽水机连续注入胚件的内孔,维持冷却的温度和速度。
胚管的内壁先行冷却,再从里往外冷却。因为热胀冷缩,胚管的内外会向管壁中心收缩,形成双向的内应力,使胚管组织更加致密,更加坚固耐用。
彻底冷却的胚管取出后,再吊装到大型立式机床上进行精密镗孔。
最后的环节是手工打磨抛光内膛。之后,一根五寸半炮的身管成品便完成了……
在五寸半炮身管热冲压成型试制成功的同时,弹簧炮筒驻退机的试制也同步奏捷。
弹簧炮筒驻退机也是项革命性设计。
驻退机(复进机加摇架)的概念很好理解,拳头砸在砖墙上肯定与砸在棉花包上的感觉不同。但如何缓冲火炮后座时产生的巨大冲击,方案可以有很多种。
十五斤大炮上到蜈蚣二型艇时,为防止两炮同时向舷侧开火而导致船体侧翻倾覆,也为了降低火炮后坐力对船体结构的破坏,在座圈上方用滑轨、齿轮组和扭索构成了简易的反后坐复位装置。但这套装置结构复杂,保养困难,效果也很差。
弹簧筒式驻退机的结构远比扭索机构非常简单:
一个焊接耳轴的同心钢筒套在火炮身管上,钢筒与身管之间有根粗大结实的环状同心弹簧。
当火炮身管开始后座时,弹簧为身管提供缓冲;当火炮身管后座终了时,弹簧负责身管复进;当火炮上下调整仰俯射角时,同心钢筒负责控制身管方向。
所以,这个看似简单的圆筒驻退机同时发挥了驻退机、复进机和摇架的三重作用,大幅度减小了火炮后坐力,也相应减小了火炮后坐力对舰体结构的破坏。
但凡事有利必有一弊。
五寸半炮的身管短粗,弹簧炮筒驻退机同样不过是短短尺余。由于仅粗大的同心弹簧一项便增加了两百余斤重量,而陆军装备特别强调携行重量,几乎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因此装备部认为,驻退机继续改进的方向应该是减轻重量。在驻退机减重没有突破之前,陆军野战火炮继续使用刚性耳轴。
同时,在解决了炮管生产工艺之后,火器局应及时将火炮研制重点转向炮架、瞄准机构、操炮附件等附属设备上,让护国军的炮兵装备真正傲视天下。
注一:历史文献中记载很清楚,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在崇祯十五年已经广泛使用火药爆破之法来攻城。李自成爆破开封,张献忠爆破重庆和成都,便是其中两个着名的战例。
注二:切头,是指将铸造钢锭的上部切去。因为残留钢渣会漂浮凝固在钢锭上部,所以钢锭头部的质量较差,一般不用于热锻生产。
注三:火炮身管铸造的钢模(泥模、沙模),无论是正铸还是倒铸,均分为内模与外模两部分。为保证铸件精度,钢模的外模需对内径精加工,内模需对外径精加工。
朱平槿和他的老婆万事灵验,还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财富。人类社会对金钱权力的崇拜,对未知世界的敬畏,自然而然将他俩推上了神坛。
从罗姑娘大慈寺礼佛到真武宫改名天蓬宫,蜀地的造神运动有如坐上了火箭,一炮冲天,飞向未知的深空,却不知在哪儿刹车。
对于这一切,朱平槿和罗雨虹两口子以及许多不语怪力乱神的儒家大臣很清楚,却不约而同地动用国家机器故意纵容甚至宣扬引导。
原因无他。
一场新的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意味着“天命在吾”。从此朱平槿继统大明的合法性,在血统、法统和道统三件利器之外,又多了个更加鬼神难测的天意!
大明朝的屁民目不识丁,就是愚昧无知的代名词。绝大部分的知识,都垄断在一小撮士绅阶层中。
蜀地刚开始在县乡村三级广泛推行识字班,普通百姓的文化并不高出大明朝的平均水平。
对于蜀世子夫妇那些口口相传的神迹,百姓中的百分之九十九会被上头那点密不示人的心思绕得云里雾里,心甘情愿充当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剩下的那百分之一要么被吸收,要么被利用,要么干脆被咔嚓。
造神运动对于百姓,既等同于一针兴奋剂,又相似于一副麻醉药。打了兴奋剂,嗑了麻醉药,屁民想不嗨都不行。这一点,在火器局的大国工匠群体中表现得最明显。
四川火器局行政式的上下关系、师徒制的人际关系、半军事化的企管模式以及远高于普通屁民生活水平的优渥待遇,让朱平槿两口子的光辉形象在这里无比伟岸,再镀上闪闪发亮的金边。他们的只言片语都被无限放大,成为上天意志的化身,成为神佛人间的代言。
在火器局,这自然化为了一切生产科研行为的指南。
于是乎,五百年的知识积累提前明确了科研方向,避免了在繁复的探索中耗费资源;
令行禁止的军队管理模式确保了科研效率,杜绝了科研团队中的工科男惯有的自以为是和自由散漫;
不计成本的资源投入夯实了物质基赐人心基础,推动了科研项目的齐头并进四面开花。
制度优势和资源优势,让四川火器局以无与伦比的力量横扫一切的竞争者。它像开挂的阿三一样,从零开始,短短一年多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为大明朝工业化的先驱者和领跑者。
情报局根据各方面的情报研判比对认定,至崇祯十五年秋天,蜀地的军事工业在生产能力和技术等级等主要指标上,已经全面领先于鞑子和京师朝廷。至于闯献流贼,据说除火药生产数量一项指标还较可观之外(注一),其他的只配给蜀地舔小脚趾。
……
五寸半大炮与新式铳管的试制成功并迅速投入批量生产,便是四川火器局这一硬件软件综合优势的全方位体现。
五寸半大炮是蜀地首次以炮管内径来命名的火炮。以炮管内径来命名,本身就说明了炮管内径制造的精度已经大幅度提升。
火器局本来打算以十五斤铜炮的铸造方法来试制五寸半大炮。但五寸半大炮仅炮管即重逾千五百斤,十五斤大炮和七斤半大炮根本没法比,火器局铜料库存肯定不敷使用。所以即便试制成功,也很难投入批量生产。
就在批量生产计划面临难产之际,年前某一天突然被国家需要的中年铁匠冯氏兄弟,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率领庞大的徒弟团队,与研究院的书生们成立了个攻关团队一起进行三结合。这一结合便是十天半月。最后,攻关团队终于拿出一个匪夷所思的造炮工艺方案:
用钢锭代替青铜,以热冲代替浇铸!
大炮无论是铜铁质地,本质上都是一根有底的中空金属管子。大明朝乃至大明朝所知的整个世界,通行的制炮之法只能是铸造,也就是将铁水铜汁往准备好的模子里倒。
等铁水铜汁冷了,扒掉模子,便是一门几乎完整的大炮。
铜贵铁贱,铸炮当然首选廉价的铸铁。可铸铁的流动性虽好,但冷却后硬而脆,用以制炮,炸炮就成了常事。再加上粗糙的铸造工艺所难以避免的气泡与孔眼,使得点炮工作的危险率接近于自杀。所以为减少炸炮概率,青铜炮就成了铸铁炮的合理替代品。
可青铜炮除了昂贵,还有一样天生的缺陷:热强度低。也就是说,青铜炮不耐热,高温下容易变形卡弹,而且炮越大变形越严重!
三万斤熔炉以炒钢为原料冶炼优质钢材,这为以钢替铜奠定了基础。但有了钢材,将烧红变软的钢锭在模具中直接冲压成型,在大明朝铁匠界没有任何的成功先例,西夷认知的世界里也一无所知。因此该计划一经提出,立即在火器局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争议虽然围绕着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展开,但所有人都知道:技术争论仅仅是表象。
没有巨大的投资,根本不可能提供热冲压所必需的庞大设备设施。因此争论的核心,是技术争论背后的经济可行性,是巨大的投资从何而来。一旦失败之后必然带来的严重损失和严厉问责,又由谁承担?
可最终攻关团队的奇思妙想依然被采纳了。
之所以开局良好,攻关团队的领头人冯氏兄弟作为世子的嫡传弟子可以将自己的意见直达天听,这是最根本的制度基础。
更重要的,是技术的储备和装备的发展为攻关团队的设想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火器局已经积累起较好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
三期工程中的核心工程——三万斤熔炉的建成,可以生产优质的大质量铸造钢锭。有了可以化铁为水的熔炉,建成一座能把钢锭烧红变软的高温锻炉便不是什么难事。以锻造甲片和铳管的人力锻造机为蓝本适当放大,又可制成能将钢锭切头(注二)锻实甚至直接冲压成炮管的人力锻床。
此外,沙坑铸造、天车吊运、轨道车输送,七斤半、十五斤炮的机加工和热处理等重要技术已经在火器局推广使用,将相关技术和设备进行完善,便可用于五寸半炮的生产。
当然,世子和罗姑娘的批示支持才是定海神针。
上面一言九鼎,不仅增强了下面的信心,统一了认识,团结了队伍,而且解决了必不可少的经费和人员的问题。
世子明确提出,五寸半大炮的研制是“天字一号工程”。要通过五寸半大炮的研制,成为带动选矿、冶金、机械、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发展的龙头项目,成为储备技术和淬炼人才的抓手项目,成为优化科研与生产管理的摸石头过河项目。
世子还提醒攻关团队,五寸半大炮是水军舰炮,炮重不是一票否决指标,火炮后坐力大小才是。因此,应尝试将早就提出过的弹簧炮筒驻退机概念用于实制。这样还带来一个格外的好处,那就是火炮身管没有了耳轴,那么外壁也可以方便地进行机加工。
拿到了世子和罗姑娘的旨意,火器局上下就像磕了药一样兴奋。
很快一个更大规模,由行政官员、土专家和大国工匠组成的“三结合”科研生产团队组成了。这个团队由护国军总装备部部长兼火器局的总办王昆山亲自领衔,成员打破了行政编制和待遇级别,跨越了专业界限,涵盖设计、试验、生产、人力资源调配、后勤服务与社会协调等各个环节。
高效的体制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五月中,大重量胚件热冲成型的实验在成都厂初获成功,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成功的核心技术,在于合理利用了钢模。
大明传统的火炮铸造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泥模,效率低,质量差,生产速度远远跟不上战争规模的扩大。后来火器局利用传统的失蜡法,试制成功了用螺栓控制开合的两瓣内外钢模,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进而又发展出可以对内外钢模(注三)进行精加工的大型精密机床。
大重量钢质胚件热冲成压型试制借鉴了铸造钢模的生产经验。热冲压钢模,对模体
本身和固定方式的强度有很高要求,因此很大很重,但内部结构反而极大简化,由原来的双层筒改作了单层筒,技术上难度增加有限。弹簧炮筒驻退机的使用,让火炮身管去除了耳轴,使钢模的内部结构更为简单。
王昆山在《五寸半炮试制成功奏捷疏》中大致奏明了五寸半大炮的生产流程:
……将经过锤锻成型的胚件重新加热变软,转运至大型的冲床。
沉重的圆头冲从上到下竖直运动,依靠螺杆旋转形成的压力对红热胚件进行挤压。胚件在钢模和冲头的双重约束下变形,由于固体的不可压缩性,在内孔成型的同时,胚件只好沿着圆头冲头与钢模之间的环形空间逆向生长,越来越长,直至冲压工序的完成。
此时,胚件外径已将模具内每分每毫的缝隙都填满,而内孔的内径则与冲头直径相当。所以当圆头冲头从胚件中拔出来的时候,装在钢模中的胚件在外观上已经与一门五寸半钢炮的身管毫无二致。
有了身管胚件,还要进行热处理和精加工。
首先是身管冷却,已经成熟的内冷之法上场。相对廉价的肥皂水代替昂贵的菜油用人力抽水机连续注入胚件的内孔,维持冷却的温度和速度。
胚管的内壁先行冷却,再从里往外冷却。因为热胀冷缩,胚管的内外会向管壁中心收缩,形成双向的内应力,使胚管组织更加致密,更加坚固耐用。
彻底冷却的胚管取出后,再吊装到大型立式机床上进行精密镗孔。
最后的环节是手工打磨抛光内膛。之后,一根五寸半炮的身管成品便完成了……
在五寸半炮身管热冲压成型试制成功的同时,弹簧炮筒驻退机的试制也同步奏捷。
弹簧炮筒驻退机也是项革命性设计。
驻退机(复进机加摇架)的概念很好理解,拳头砸在砖墙上肯定与砸在棉花包上的感觉不同。但如何缓冲火炮后座时产生的巨大冲击,方案可以有很多种。
十五斤大炮上到蜈蚣二型艇时,为防止两炮同时向舷侧开火而导致船体侧翻倾覆,也为了降低火炮后坐力对船体结构的破坏,在座圈上方用滑轨、齿轮组和扭索构成了简易的反后坐复位装置。但这套装置结构复杂,保养困难,效果也很差。
弹簧筒式驻退机的结构远比扭索机构非常简单:
一个焊接耳轴的同心钢筒套在火炮身管上,钢筒与身管之间有根粗大结实的环状同心弹簧。
当火炮身管开始后座时,弹簧为身管提供缓冲;当火炮身管后座终了时,弹簧负责身管复进;当火炮上下调整仰俯射角时,同心钢筒负责控制身管方向。
所以,这个看似简单的圆筒驻退机同时发挥了驻退机、复进机和摇架的三重作用,大幅度减小了火炮后坐力,也相应减小了火炮后坐力对舰体结构的破坏。
但凡事有利必有一弊。
五寸半炮的身管短粗,弹簧炮筒驻退机同样不过是短短尺余。由于仅粗大的同心弹簧一项便增加了两百余斤重量,而陆军装备特别强调携行重量,几乎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因此装备部认为,驻退机继续改进的方向应该是减轻重量。在驻退机减重没有突破之前,陆军野战火炮继续使用刚性耳轴。
同时,在解决了炮管生产工艺之后,火器局应及时将火炮研制重点转向炮架、瞄准机构、操炮附件等附属设备上,让护国军的炮兵装备真正傲视天下。
注一:历史文献中记载很清楚,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在崇祯十五年已经广泛使用火药爆破之法来攻城。李自成爆破开封,张献忠爆破重庆和成都,便是其中两个着名的战例。
注二:切头,是指将铸造钢锭的上部切去。因为残留钢渣会漂浮凝固在钢锭上部,所以钢锭头部的质量较差,一般不用于热锻生产。
注三:火炮身管铸造的钢模(泥模、沙模),无论是正铸还是倒铸,均分为内模与外模两部分。为保证铸件精度,钢模的外模需对内径精加工,内模需对外径精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