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宁献王

第九十五章 刘荣大破倭寇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永乐十七年正月,平江伯陈瑄充总兵官,专理漕运北京,明成祖命兴安伯徐亨备边兴、开平和大同等地。在这一年,宁王朱栋梁回到王府在阅读资治通鉴,发现宋朝的弊端,武将权利被文官取代,大宋江山与辽金议和,国力衰退才导致靖康之变。宁王朱栋梁既然做了王爷,就决定在此地做出一番业绩来。宁王朱栋梁在王府周围安排一些护卫加强训练,以保证宁王府周围的安全。

    宁王朱栋梁在书房看书,侧室王嫱令人做好糕点,亲自给宁王送去,宁王朱栋梁在想问题,王嫱打开门走进来,说道:“妾身看见王爷今晚没有吃饭,特意令人做好来给王爷送吃的。”

    宁王朱栋梁说道:“王妃有心了,你先将糕点放在那里,本王马上就吃。”

    王嫱说道:“王爷一定要记得吃,妾身告退。”王嫱说完后就离开了,刚好朱栋梁饿坏了,就把那些糕点都吃完了。此时,明成祖夜晚召集大臣商讨国事,在北京接见大臣金幼孜,杨士奇,杨溥等人,大臣们都在商量成立内阁的事情。从永乐十三年起改在北京举行科举会试,还规定内外文武大小官员,俱从行在吏部和兵部奏请铨选。这样,处在北京的行在吏部,行在兵部掌控选任文武官员的权力,也充分表明了帝国权力的北移。永乐十五年三月明成祖颁布的《东宫留守事宜》,让太子朱高炽留在南京继续监国。明成祖打算迁都北京,必须要考虑粮食问题如何解决。一旦大批政府官员和士兵涌入北京,粮食的需求大大增加了。明成祖为了解决迁都事宜,首先要疏通运河,这花了好几年时间才保证漕运的畅通。

    从而沟通了南北之间的物质交流,南方的粮食及其他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北供应,为迁都北京奠定了基础。在第二天早上,明成祖在大殿之上,开始挑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中书鼠行政机构的空缺。

    同时,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和士人,大力宣扬儒家的思想来巩固明朝的统治。从永乐七年起,明成祖开始了营建北京城,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

    为了安抚诸位藩王,稳定国内局势,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亲王旧封。对建文帝的弟弟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皆降为郡王,同年又将就藩的朱允熥、朱允熞召到燕京,以不能匡正建文帝为由废为庶人,将他们软禁于凤阳,仅留朱允熙奉祀懿文太子,而朱允熙在永乐四年死于火灾。随后明成祖又继续实行削藩,周王,齐王,代王和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辽王护卫,削齐王护卫及官属,不久被废为庶人。明成祖来返两京之间,批阅奏章感觉力不从心,往往许多朝政都让太子朱高炽来处理。大臣杨士奇深受明成祖信任,在不久被提升为为左春坊大学士兼任翰林学士。此时,杨荣掌管翰林院事务,与太子朱高炽君臣关系匪浅,只有作为东宫宫僚的杨溥、黄淮等人却因立储之争而被关入诏狱呆了数十年。同年三月十三日,明成祖朱棣视朝之暇,在便殿披阅载籍,即命近臣辑录,并亲自各为论断而系诗于后。《为善阴骘》辑成时,明成祖朱棣自序说道:“人之阴骘固无预于天,而天报之者,其应如响。朕尝博览古人身致显荣,其后裔芳声伟烈,传之千万世,与天地相为悠久者,未有不由阴骘所致。然代有先后,时有古今,简籍浩穰,难于遍阅,朕于万机之下,各为论断以附其后,并系以诗,次为十卷,赐书名《为善阴骘》,朕特命刻于天下。”书成后,明成祖朱棣命赐诸王和群臣及国子监天下学校,又命礼部自今科举许准大诰例试士。四月三十日陈珪病卒,年八十五岁,赠靖国公,谥号为忠襄。

    陈珪,江苏泰州人,明朝初年将领。陈珪自少入行伍,以马军总旗随明太祖开国。洪武元年,随大将军徐达平中原,授龙虎卫百户。改燕山中护卫,又从燕王朱棣出塞,累升至龙虎卫千户。1399年至1402年参与靖难之役,从燕王朱棣夺九门,击真定,援永平,战坝上,破杨村等战役,屡有功劳,升任为指挥同知。靖难之役结束,朱棣在南京称帝,陈珪被授为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七月北上辅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在任内严督守备,夙夜忧勤。

    九月明成祖朱棣论功行赏,位列靖难功臣第四,加勋号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和柱国,擢升为后军都督府都督同。并封爵泰宁侯,岁禄一千二百石,赐世袭诰券。永乐四年七月,明成祖改建北京城及宫殿,被任命为工程总指挥。陈珪计划周密,条理分明,在建都工程中尽心尽力,深得明成祖朱棣的器重和信任。永乐八年二月,明成祖朱棣北征鞑靼,命陈珪偕同驸马都尉袁容辅佐赵王朱高燧留守北京。永乐十五年皇帝朱棣命陈珪掌缮工事,以安远侯柳升、成山侯王通为副手,由礼部铸缮工之印相赐,规制视同都督府,并设置经历司,设经历一员和都事四员。两日之后,又兼掌行在后军都督府事。1419年四月逝世,明成祖闻讯后,为他辍朝三日,遣使赐祭,追封为靖国公。同年五月,交趾黎利复出踞可蓝堡,镇将李彬派遣明军攻打黎利,黎利兵败逃匿到老挝。

    五月初一日,福建建安县知县张准建言道:“建宁、邵武和延平三府,自永乐五年以来屡大疫,民死亡十七万四千六百余口。”巡按御史赵升将此事已经核实,徭赋及各卫勾补军役未除外,皇太子朱高炽命户部悉除。

    在明朝初年,发生倭寇对山东、苏州、淮安等地大面积侵扰事件,那时侯正值日本进入南北朝封建诸侯混战时期。日本沿海地区一些失意的封建主,他们纠集浪人、海盗和走私商人携带武器,跑到沿海各地进行骚扰,杀人放火,抢劫商人财物,简直是无恶不做。这些打家劫舍的海匪,称他们为倭寇,史称为倭乱。”明朝为了扞卫边疆,保护海上运输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洪武八年建立了辽东第一个卫,就是金州卫。当时都督耿忠就在这里建筑过土堡,以加强辽东的防务。洪武三年,发生倭寇侵山东沿海,接着转掠浙江明、温诸州,又入福建沿海郡县抢掠的严重入侵事件。为此,从洪武二年借向日本通告元明鼎革之机,即派人向日本展开外交交涉。

    足利义满曾根据明朝的要求下,出兵打击本国的海盗。明朝与日本室町幕府围绕倭寇问题,双方开始合作。足利义满也通过这种合作,获得了与明朝进行朝贡贸易的机会。其子足利义持成为征夷大将军时中断了与明朝的合作,放任倭寇对此处的侵略活动。直到随着足利义持的去世,足利义教成为新的征夷大将军,日本室町幕府又恢复了对明朝的朝贡政策。

    而且,足利义教加强制止日本倭寇活动,另一方面继续开展与明朝的政治合作。在这一天,倭寇企图侵扰沿海地区,成为明朝沿海一大祸患。明成祖派辽东总兵中军左都督刘荣专理备倭事宜。

    刘荣上任后,想起去年八月来到金州卫地方巡视,到达金州卫金线岛西北的望海埚上,看见此地宽广,且此处滨海咽喉要道,便筑城堡,准备严阵以待倭寇。

    永乐十七年六月的一天傍晚,了望哨士兵前来报告说道:“报,发现东南王家岛上有火光,恐怕倭寇将至。”刘荣说道:“再去探查。”了望哨士兵说道:“是。”刘荣说道:“诸将听令,立刻率兵赴望海埚驻守。”

    将士们说道:“得令。”于是,刘荣率兵赴望海埚,犒劳军中兵士,准备厉兵秣马去迎战。另派都指挥徐刚伏兵山下,令百户姜隆率壮士暗中烧毁敌船,以断其退路。当时整个金州卫驻有步军1756名,屯田军士2千多名,煎盐军、炒铁军近百人,有战斗力的人员并不是很多。第二天清晨,倭寇头目松浦一郎率领1500余人,分乘寇船31艘,从马坨子出发到登沙河海口,下令弃舟登岸。

    倭寇头目松浦一郎率领部众,排列成一字形,鱼贯而行,直扑望海埚城堡而来。此时,刘荣早已安排好全歼倭寇的计划。刘荣下令指挥使钱真等率领马军绕到倭寇的背后,准备截其归路,令百户姜隆率领壮士绕道到海口,准备

    潜烧倭寇所乘寇船。当时,刘荣同马、步、民三路首领约定:“旗举伏起,炮鸣奋击,不用命者,以军法从事。”三路首领指挥遵令而去。六月十五日,总兵刘荣自率步军与敌军交战,杀声四起,倭寇头目松浦一郎派人前去支援。

    松浦一郎对部下说道:“明军狡诈,不可中了明军的埋伏。”几个倭寇将领说道:“嗨。”总兵刘荣吩咐明军假装败退,将敌引入伏击地,刘荣下令道:“把这些倭寇剿灭此地。”倭寇头目松浦一郎看到战况不对,准备下令撤退。

    在此战中明军伏兵尽起,两翼并进,杀得倭寇鬼哭狼嚎,尸体遍地。残寇不敌明军的追杀,便向樱桃园空堡中逃去。明军将士斗志昂扬,正要追入樱桃园空堡中歼敌,总兵刘荣下令不允许追击。

    他亲率官兵从三面将空堡围住,特意留出西北口不守。残寇见有隙可乘,都争相逃命。正在残寇往堡外逃奔之时,明军的马军与步军一拥而上,把残寇几乎一网打尽。少数先逃出空堡的倭寇,退到江边,也都被姜隆率领烧

    寇船的壮士们逮住,没有一个人逃脱。寇连年骚扰劫掠,至此始受大的挫折,不敢再犯辽东。捷报传入朝廷,赐敕褒将,明成祖并召见刘荣入京。此战总计杀死倭寇742名,生擒857名。刘荣令用50辆大车载运俘虏,胜利地结束了望海埚战斗。由于望海埚地处金州腹地,位于金州城东北3公里金顶山上,这里地势平缓高旷,汹山屹立其背后,登临其上,沿海诸岛都能尽收眼底,故称望海埚。望海埚山下是金皮大道,是古时沿海通内地的必由之路,可谓是咽喉要塞。因此,这里成为倭寇抢劫的重灾区,也成为刘荣用石垒堡筑城,置烟墩了望的重点地区。经过多次整治,修建了以金州城为中心5条烽火联络线,望海埚为一方中心台,下隶18处墩和架。

    自从望海埚大捷后,刘荣入京向朝廷报捷。朝廷封刘荣为广宁伯,还分别奖赏了294名作战有功的将士们。刘荣此时才用回自己的名字。不久,刘荣被遣回到镇守辽东。望海埚抗倭大捷,让百姓在金顶山上为他立了祠,并把他的功绩刻在石碑上,以流传后世。在这场战役,是明初对倭寇作战最大的一次胜利,此役让倭寇主力殆尽,大明王朝的海疆由此平静了数百年。

    望海埚大捷,保卫了边疆地区人民的安宁,保障了海上交通的安全。由此,移居大连地区的中原人越来越多,对发展大连地区的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这场大捷,是明代军事史上的重大胜利,在此后百余年使倭寇不敢再犯辽东。

    宁王朱栋梁在南昌府收到捷报的消息,得知刘荣此人为大明边疆立下不世之功,宁王朱栋梁骑快马在刘荣去辽东的路上为其送行,刘荣说道:“多谢王爷送行。”

    宁王朱栋梁命人取来酒杯,和刘荣一起对饮三杯。

    两人相见恨晚,宁王朱栋梁说道:“刘将军乃是真英雄也,本王佩服。”刘荣说道:“末将多谢王爷抬举。”宁王朱栋梁说道:“将军不必如此谦虚。”刘荣说道:“末将告辞了。”宁王朱栋梁说道:“还望将军一路保重。”宁王朱栋梁看着刘荣离开的身影,突然头部痛疼想起自己驰横疆场的那一幕,在路上晕倒,被侍卫燕子献等人安全护送宁王府。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