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永宁贪污一案因为先帝亲自下旨查办,所以算是一件重案,进京后,他就被关进了刑部的死牢。死牢,顾名思义是关押死囚的地方。这里的犯人并不多,由专门的狱卒看守,死去的牢头就是当年负责看管楚永宁的狱卒。
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楚永宁多次受审,其中包括在刑房里的私下拷问。第二死掉的衙差当年就在刑房当差。
而主审,大理寺卿已经病故,刑部侍郎告老还乡,如今已是风烛残年,不仅生活不能自理,连家人都已经不认识了。按沐九思的理解,就是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老年痴呆。
张安在最后的时候说道:“对了,还有件奇怪的事情,当初随大理寺卿办案的小吏,其中有一人叫做石奉义。他在楚永宁被斩首没多久就告了假,说是父亲病重,要回乡侍疾,可之后就再也没回来。他老家离京城不远,四十多里地。在下去查探过,他的父母尚在人世,家里还有两个兄弟。可据他们说,石奉义八年前的确回去过,只是第二天就走了,之后就再无了音讯。”
“八年前,他父亲并没有得什么重病,需要他回乡侍疾,对吧?”沐九思问道。
张安略显惊诧,随即点了点头:“的确是这样。石奉义的父母身体尚好,还有两个兄弟照应着。难道……会是他?”
沐九思略微思忖片刻,说道:“如果把韦风华家随近的差人都撤掉,也许就能知道了。”
“小妹,你是不是早就怀疑是他?”沐煦阳问道。
“倒也不全是,”沐九思答,“我只是觉得这人应该在与楚永案有接触的人当中,不然不会这么了解内情。”
就算楚永宁是被人陷害的,旁人也只会认为害他的是上奏折参他的御史和前去办案的钦差,最多会牵连上刑部侍郎和大理寺卿,而不会把关注点放到看守他的牢头和对他用过刑的衙差身上。
“还有,”沐九思想了想继续说道,“如果真的是石奉义的话,楚永宁的女儿很有可能是被他带走的。”
张安似有所悟:“他去过楚永宁的老家,知道楚家婆媳二人是因为受不了族人的排挤才双双自尽。所以楚永宁的堂兄、堂弟两家也成了他复仇的目标。”
“如此,倒是解释得通。”沐九思点头说道,“只是不知道他与楚永宁到底有何瓜葛,能为他做到这个份儿上。”
沐煦阳唇角微微扬起:“等捉住了这只鬼,不就都知道了。”
张安有些担心地问道:“突然把差人都撤掉,会不会引起怀疑?”
“当然不能直接撤。”沐九思讳莫如深地笑了笑,将自己心中的计划告诉了他们。
几天后,一个道士带着两个徒弟先后去了韦风华和大理寺另一个小吏的家各做了一场驱鬼镇宅的法事。结束后,在他们俩家贴了不少符咒。
看着满屋满院子的画着朱砂符的黄纸,张安满意地点头,对韦风华笑着道:“韦主簿,这回可以放宽心了。”
“这……管用么?”韦风华心里还是不太有底。
“当然管用。”张安敛了笑容,正色道,“要知道,来者不是普通的人,再多的人也不是他的对手。我请来的道长可是法力高强,有他布下的阵法,什么样的妖魔鬼怪都不在话下。”
韦风华还是不太放心,每天一回家便将门窗紧闭,不到天亮绝不会出来。就这么提心吊胆地过了几天,确定风平浪静之后,周围的差人陆续撤回了衙门。就连沐九思他们也不再到刑部来,这个连环灭门案最终以厉鬼复仇结案。当然,这些不能对外宣扬,所有的消息都被封锁在了官府内部。
渐渐的,韦风华也放松下来,不再整天小心谨慎、疑神疑鬼,日子仿佛又恢复到了以往的平静。
这天傍晚下了值,他象以往一样回到只剩他一人的家中。先是往灶下塞了柴禾,又从水缸里舀了两瓢水倒进大铁锅,生着了火,在锅里架了笼屉,把昨天吃剩的两张饼放了进去。
趁着热饼的间歇在另一口锅里热了昨天的剩菜,又从屋角放着的缸里捞了去年入冬前腌的咸菜。
普通人家没那么讲究,又是自己独自一人,一盘剩菜,一小碟腌菜,两张饼,一顿晚饭就这样解决了。
饭后,从锅里舀了点水喝,实在没什么事儿可做,就一个人在屋里发呆。
自打知道刑部衙门里死了两个人,他就将婆娘,儿子和新过门不久的儿媳都送到了乡下岳丈家。他倒不是不怕死,只是如果一起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差事很有可能就丢了。
他都已经年过四十了,在衙门里混了小二十年,除了写写文书,整理整理卷宗,还真没什么别的本事。这份差事明面上赚钱不算多,但暗地里的进项却不少,他可舍不得就这么丢下。
外面起风了,京城就是这样,一到春天就爱刮风,尤其到了晚上,风卷着沙土吹到门窗上,总是带来沙沙的声音,让人听着就心烦。
韦风华起身,想去打水洗漱,可刚一站起来,就觉得头晕目眩,一个踉跄栽倒在床榻边的地上。
外面的风似乎又大了些,呼呼作响,间或偶尔夹杂着邻家的狗吠声。韦家的小院却是除了风声再无别的动静,昏黄的油灯印在窗子上,屋里却没有人影走动。
入夜,周遭渐渐安静下来,各家都关门闭户熄了灯,不甚明亮的弯月在云层中时隐时现,整个街巷都笼罩在黑暗当中。
一道黑影拐进了巷子,虽然身上背了个长条形的东西,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动作,在韦家院墙驻足片刻,黑影利索地翻过了墙头。
院子里的桃树上早开的桃花被风吹落,花瓣落到黑影的身上、脸上,却对他急匆匆的脚步没有造成丝毫的影响。
印在窗上的灯光比先前更暗了些,油灯里的油不多了,灯芯忽闪忽闪的,随时都有熄灭的可能。
黑影穿过堂屋进了里间,从窗户上可以看到他解了身上的东西,蹲在地上,不知在忙活什么。
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楚永宁多次受审,其中包括在刑房里的私下拷问。第二死掉的衙差当年就在刑房当差。
而主审,大理寺卿已经病故,刑部侍郎告老还乡,如今已是风烛残年,不仅生活不能自理,连家人都已经不认识了。按沐九思的理解,就是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老年痴呆。
张安在最后的时候说道:“对了,还有件奇怪的事情,当初随大理寺卿办案的小吏,其中有一人叫做石奉义。他在楚永宁被斩首没多久就告了假,说是父亲病重,要回乡侍疾,可之后就再也没回来。他老家离京城不远,四十多里地。在下去查探过,他的父母尚在人世,家里还有两个兄弟。可据他们说,石奉义八年前的确回去过,只是第二天就走了,之后就再无了音讯。”
“八年前,他父亲并没有得什么重病,需要他回乡侍疾,对吧?”沐九思问道。
张安略显惊诧,随即点了点头:“的确是这样。石奉义的父母身体尚好,还有两个兄弟照应着。难道……会是他?”
沐九思略微思忖片刻,说道:“如果把韦风华家随近的差人都撤掉,也许就能知道了。”
“小妹,你是不是早就怀疑是他?”沐煦阳问道。
“倒也不全是,”沐九思答,“我只是觉得这人应该在与楚永案有接触的人当中,不然不会这么了解内情。”
就算楚永宁是被人陷害的,旁人也只会认为害他的是上奏折参他的御史和前去办案的钦差,最多会牵连上刑部侍郎和大理寺卿,而不会把关注点放到看守他的牢头和对他用过刑的衙差身上。
“还有,”沐九思想了想继续说道,“如果真的是石奉义的话,楚永宁的女儿很有可能是被他带走的。”
张安似有所悟:“他去过楚永宁的老家,知道楚家婆媳二人是因为受不了族人的排挤才双双自尽。所以楚永宁的堂兄、堂弟两家也成了他复仇的目标。”
“如此,倒是解释得通。”沐九思点头说道,“只是不知道他与楚永宁到底有何瓜葛,能为他做到这个份儿上。”
沐煦阳唇角微微扬起:“等捉住了这只鬼,不就都知道了。”
张安有些担心地问道:“突然把差人都撤掉,会不会引起怀疑?”
“当然不能直接撤。”沐九思讳莫如深地笑了笑,将自己心中的计划告诉了他们。
几天后,一个道士带着两个徒弟先后去了韦风华和大理寺另一个小吏的家各做了一场驱鬼镇宅的法事。结束后,在他们俩家贴了不少符咒。
看着满屋满院子的画着朱砂符的黄纸,张安满意地点头,对韦风华笑着道:“韦主簿,这回可以放宽心了。”
“这……管用么?”韦风华心里还是不太有底。
“当然管用。”张安敛了笑容,正色道,“要知道,来者不是普通的人,再多的人也不是他的对手。我请来的道长可是法力高强,有他布下的阵法,什么样的妖魔鬼怪都不在话下。”
韦风华还是不太放心,每天一回家便将门窗紧闭,不到天亮绝不会出来。就这么提心吊胆地过了几天,确定风平浪静之后,周围的差人陆续撤回了衙门。就连沐九思他们也不再到刑部来,这个连环灭门案最终以厉鬼复仇结案。当然,这些不能对外宣扬,所有的消息都被封锁在了官府内部。
渐渐的,韦风华也放松下来,不再整天小心谨慎、疑神疑鬼,日子仿佛又恢复到了以往的平静。
这天傍晚下了值,他象以往一样回到只剩他一人的家中。先是往灶下塞了柴禾,又从水缸里舀了两瓢水倒进大铁锅,生着了火,在锅里架了笼屉,把昨天吃剩的两张饼放了进去。
趁着热饼的间歇在另一口锅里热了昨天的剩菜,又从屋角放着的缸里捞了去年入冬前腌的咸菜。
普通人家没那么讲究,又是自己独自一人,一盘剩菜,一小碟腌菜,两张饼,一顿晚饭就这样解决了。
饭后,从锅里舀了点水喝,实在没什么事儿可做,就一个人在屋里发呆。
自打知道刑部衙门里死了两个人,他就将婆娘,儿子和新过门不久的儿媳都送到了乡下岳丈家。他倒不是不怕死,只是如果一起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差事很有可能就丢了。
他都已经年过四十了,在衙门里混了小二十年,除了写写文书,整理整理卷宗,还真没什么别的本事。这份差事明面上赚钱不算多,但暗地里的进项却不少,他可舍不得就这么丢下。
外面起风了,京城就是这样,一到春天就爱刮风,尤其到了晚上,风卷着沙土吹到门窗上,总是带来沙沙的声音,让人听着就心烦。
韦风华起身,想去打水洗漱,可刚一站起来,就觉得头晕目眩,一个踉跄栽倒在床榻边的地上。
外面的风似乎又大了些,呼呼作响,间或偶尔夹杂着邻家的狗吠声。韦家的小院却是除了风声再无别的动静,昏黄的油灯印在窗子上,屋里却没有人影走动。
入夜,周遭渐渐安静下来,各家都关门闭户熄了灯,不甚明亮的弯月在云层中时隐时现,整个街巷都笼罩在黑暗当中。
一道黑影拐进了巷子,虽然身上背了个长条形的东西,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动作,在韦家院墙驻足片刻,黑影利索地翻过了墙头。
院子里的桃树上早开的桃花被风吹落,花瓣落到黑影的身上、脸上,却对他急匆匆的脚步没有造成丝毫的影响。
印在窗上的灯光比先前更暗了些,油灯里的油不多了,灯芯忽闪忽闪的,随时都有熄灭的可能。
黑影穿过堂屋进了里间,从窗户上可以看到他解了身上的东西,蹲在地上,不知在忙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