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玉在匣中

第二百七十六章 朝廷工作组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不过,阮玉萍也不在乎。在城里做买卖这么久了,什么奇奇怪怪的客人都遇到过,更何况对方不过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媳妇,根本不算什么。

    她喜欢看,就让她看好了,反正自己也不会因此而少几两肉。更重要的是,她要的是实惠。现在一来就少了五十两,这可是大喜事。

    想来是看在叶枫的面子上吧。

    要知道,这一批铺子都是县里特批修建的,因为叶枫和陈继发还是给了一定银子意思意思的。因此,陶知县一高兴,大手一挥,直接提前将地契都做好了,只要商家付了银子,转手就能拿到地契。

    就是放眼全国,这样的好事也是没有的。且这里还不用交税,简直是商人们梦寐以求做买卖的好地方。

    现在,只要一说起陈家村新商业街,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它创造的几个“最”。

    一是全国最大最长的商业街。除了京城,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商业街中心。且这里还只是新商业街,还有陈家村之前建的那两条街。

    最为关键的是,这里只是一个村子。

    二是铺子最快卖完的商业街。其他地方,包括京城在内,全部都是先将铺子修建好,然后让人们来挑选。可是,陈家村开创了一个先例,那就是先交定金再修建铺子。更为关键的是,这里的铺子在修建起来前就已经全部卖光了。

    至于其他,还有很多,比如环境好啊、价格贵啊,等等。只要是比不过其他地方的,陈家村人便会自豪地加上一句,我们说的是村里。

    放眼全国,哪里还有第二个这样的村子?

    交了银子,看着盖着鲜红大印的地契,张氏和李氏满脸笑意。虽然这银子还未捂热就转手交出去了,但是他们现在却是有了一个大大的铺子。

    就这个铺子,以后绝对是下鸡蛋的母鸡。

    所以,在婉拒了那小媳妇提出的同乘马车回去的提议后,待她一离开,张氏和李氏便又进了屋子,一边看一边开始设想何处放桌椅,何处放柜台。

    又进了屋子,则开始看里面的布局和设置。这些家具除了少数是竹制品外,其余全是木制品,且都是涂了一层清漆的,看上去十分上档次。

    更为令人惊喜的是,屋子里的所有房间都是带卫生间的。也就是说,以后根本不用抢厕所了。阮大朗更是带着几个孩子开始挑房间。

    相比于几人急着挑房间,阮玉萍则尤其爱那院子中的那个架。架子是木头制成的,搭得很有艺术气息。而架子下面,则是两把竹制的摇椅,以及两颗不知名的树苗。

    “这是什么花?看着倒是挺俊的”张氏问道。反正她估计不会住在这里,便没有同李氏和阮大朗一起去看房子,而是试了试那摇椅。

    “嗯,这椅子不错,很舒服。”张氏一摇一晃的,颇为享受的样子,让看房出来的李氏一阵摇。

    只是,对于张氏的问题,这回连李氏也不知道,倒是阮玉萍想了想,这才不确定地说道:“想来是皇上赏的那三样新种子中的一种。”

    叶枫上次便和她说过,西瓜和胡萝卜成熟的时候他太忙,也忘了曾经说的等西瓜成熟了要让他们尝一尝滋味的承诺,于是,便以两株葡萄苗相赠,聊表歉意。

    “真的假的?只是,我怎么看不出来这有什么好。”

    “哦,对了,我想起来了,这叫葡萄,是异域传过来的一种果子。据叶枫说,这葡萄是一颗一颗的串成一串,非常甜,又说大约明年就能爬上这架子,开始结果。”阮玉萍根据回忆说到。

    “那以后这铺子依旧卖面么?”张氏直接问道。

    对于李氏先前和她商议的,城里那铺子是要改为卖杂货的。只是,李氏还说了,让她和老伴都在那里守着,享享清福。

    可是,她是一个根本就闲不住的人。且这新铺子开张,她不帮忙,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要她整日坐在铺子里守着卖杂货,简直太难受了。

    但她心里清楚,李氏也是好意,想着她这段时间辛苦了,以后便不用跟着来劳累了。连报酬都说好了,只要她愿意,一个月二两银子,什么都不用做,就是卖卖杂货就是了。

    阮玉萍不知道张氏的这些想法,脱口而道:“自然还是要卖面的,不过,叶枫给我介绍了一种新的买卖,到时候一并开展就是了。”

    听说依旧要卖面,张氏的心里便放心了许多,觉得自己还有用武之地。又听说有了新的买卖,还是叶枫介绍的,便好奇地问道:“是什么买卖,说来听听。”

    刚刚那小媳妇的眼神她自然是看见了的,要换了其他人,她早就开骂了。只是,这事却是与叶枫有关,她便忍了下来。

    说实话,她最初有着和阮大朗一样的想法,那就是撮合叶枫和阮玉萍。毕竟两人早就认识,又都喜欢做生意,又都是聪明人,简直不能再配了。

    只可惜,阮家早就定下了何方这个后生。

    但是,现在叶枫为他们预留了铺子,还这样靠前。最后,还少收了五十两银,现在又给她出主意做买卖,她便有些期待。

    哪知阮玉萍直接说道:“卖饭菜。”

    李氏和张氏听了,都有些失望,她们还以为叶枫这样聪明的人说出来的买卖,肯定是什么特别好的主意,哪知道不过是卖饭菜。

    只是,这又卖面又卖饭菜的,根本来不及啊,到时候岂不是要忙死。而且,她们还是不愿意请大厨来帮忙,总觉得这是白白浪费银子。

    “我们要卖的这饭菜可是和一般的饭菜不一样呢。”见几人这么失望,阮玉萍笑着道,“一般的饭菜都是去了店里按照自己喜欢吃的点,然后现炒,对不对?”

    闻言,李氏和张氏点头,阮玉萍则继续道:“但是,这样却很耗时间。特别是我们就这几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所以,我们准备卖套餐。”

    “套餐?什么叫套餐?难道不能点菜么?”

    “你这么说不算全对。套餐就是我们提前将饭煮好,闷在锅里保温。也提前将菜做好,放在炉子上热着。客人进来,喜欢吃面的就点面,喜欢吃饭菜的就点菜。至于喜欢吃什么,自己拿,反正一碗米饭,一荤一素三十文。”

    李氏和张氏不愧是做了一段买卖的,阮玉萍一说,立刻便明白过来了。的确,这买卖很是做得。

    首先是白天不会花很多时间,只需头天晚上将菜洗好,切好,早上起来做好就是了。客人来了,说了想吃什么后,派个人去打好端给对方就是了。

    其次是可以完美解决之前铺子里没有饭菜卖这个问题。自从他们开始卖面以来,总是有人问卖不卖饭菜。毕竟,也不是人人都喜欢吃面的。

    现在好了,多一项买卖,这里人又多,顾客又舍得掏银子,生意应该不会差的。

    “我觉得我们还可以让大朗每日驾着车去城里买些卤肉回来放在铺子里,再买些酒放着,若是有人要也不至于没有。”张氏是彻底被启发到了。

    李氏便道:“嗯,这个主意好,只是啊,根本不需要去城里,现在城里有的,陈家村基本上都有卖的。”

    “那多好,城里到底是太远了些,一来一回也费事。”

    几人又商议了一回,这才依旧回城里做买卖去了。

    就这样,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建设着。

    直到第二年二月底,陶知县收到一封来自朝廷的加急件,内容是说由朝廷多个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几天前便已经出发了,正朝着青山镇而来。

    而此行的目的,一是考察一下全国的农村的真实情况,二是重点考察陈家村的经济状况,特别是要认真总结其经验和做法,尽量在全国推广开来。

    而这一切的开始,不过是因为一把小小的挂面。

    话说太后自从身体痊愈后,宫里的人便都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生怕再出什么问题。偏生这日是她的千秋,按照规定动作是要做寿面的。

    别看是在宫里,这习俗和民间一样,依然是有的。

    原本那做面的师傅也是老师傅了,且一切都是提前准备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偏生这一夜合该出事,半夜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雨。

    下雨也就罢了,还非常不合理地刮起了大风。

    要搁在平时,这就罢了,不过是一场风雨。身在皇宫里的人,无论是小丫头还是皇上本人,风雨什么的自然是见识得多。

    只是,太后自从生病痊愈后便有些敏感。见这雨下得这样大,风又吹得怪,便忧心忡忡地对皇帝道:“我们住在这宫里,自然是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的,只是不知道民间那些百姓却是如何过的。”

    话音刚落,就听到一阵巨响,唬得两人惊疑不定。

    不一会儿,便有人来报,御膳房的屋顶破了个大洞,里面的食材自然也是被雨淋得乱七八糟的,根本不能吃了。

    安慰了太后几句,又说自己会组织人去全国的各个乡村看看,体察民情,皇帝这才阴着脸回宫去了。

    哼,这种事居然会发生在皇宫里。

    当天晚上,许多大臣都被急召入宫。原本因为大风大雨的不方便,他们还颇有微词,但一看到皇帝铁青的脸便识趣的闭上了嘴巴,大气都不敢出。他们心里清楚,这回怕是有人要倒大霉了。

    且不说这风雨夜急召入宫定是有急事,单单是明日便是太后寿辰,且她又刚刚好,多少是有些忌讳的。扰了这两位的雅兴,那人只怕是凶多吉少啊。

    果不其然,皇帝阴沉着脸痛斥了一番贪官后,这才说道:“朕这才知道,原来这些人已经将手伸到宫里来了。呵呵,一阵风吹过,御膳房的屋顶都被掀翻了,那明天是不是该轮到朕的寝宫了?”

    虽未明说,但意思已经很明显,那就是说有些人贪得无厌。既然敢贪修建皇宫的银子,那么,民间那些百姓的钱呢?

    且这话还有一层吓人的意思,那就是有人想逼宫。

    一众人都不敢吭声,吓得赶紧全部跪下了。要说这件事实在是太严重了。这一次,无论是谁摊上,估计不死也要脱一层皮。

    骂完人,皇帝的心情缓和了一些,这才点了几个人的名,让他们立刻回去准备,待为太后的千秋祝贺后便出发去青山县。

    然后,便没有然后了,大部分人被要求立刻离开了。

    第二天,太后的千秋宴照常进行。官员们坐在大厅里,默默地看了看那些空着的很快便被撤走的桌子,在心里为那些人默哀。

    不出意外的话,这些人一辈子都不会再出现在朝堂之上了。想了想,忽然就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这里坐着的人屁股上都不干净,谁知道下次会不会轮到自己?

    想了想,便决定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要收敛才行。

    虽然御膳房被弄了个天翻地覆,但许多菜还是如约端了上来。只是,那寿面却是来不及做了。

    不过,徐公公却也不怕,反正太后一再言明不管菜做成什么样都不会责怪他们。而且,他成功地找到了替代品,那就是产自青山县的银丝面。

    且在皇帝跟前伺候的刘公公已经告诉过他了,等这寿宴一过,就有一个工作组去这个县办事。

    那他现在将这银丝面呈上来,想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不过,他心里其实还是怀着一丝不安的。毕竟,现在在上面坐着的,是这个国家最有权力的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很多时候一句话就可以决定太多人的命运。偏偏你还无从反抗,还要跪着谢恩。

    正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而他现在正在服侍的这个人,却是养育了那个全国权力最大的人。她不高兴,那个人自然是不会高兴的。

    郭太后接过碧玉碗,还未吃,便皱着眉头问道:“这是什么面,哀家倒是从未见过的。怎么看着倒是和平时的不一样?”

    闻言,徐公公惊出了一身冷汗,赶忙下跪说道:“回禀太后,昨日准备的那些面全部被……这却是青山县产的银丝面,最是美味。”

    “银丝面?这面看着倒是很不错,细如发丝,倒也配得上这名字。只是不知道这味道如何?”郭太后说着便用筷子夹了几根面放进嘴里。

    “嗯,不错,不错,只是,这银丝面从那么远的地方运过来,不会坏么?”这回连皇帝都开口问到。再说了,要是为了太后吃一口寿面便劳民伤财的,他是不允许的。

    而且,他恍惚觉得青山县这个县怎么这么熟悉。

    白知县见无人回答,便越众上前回答道:“陛下,这银丝面可不是一般的面条,事先便晒干了,就是放上半年都不会坏的。想食用的时候也简单,把水烧开,把这面放进去稍煮片刻就是了。”

    半年前他便收到了叶枫从青山县捎来的这挂面。刚开始时着实新奇了一阵子。但是,慢慢地,也就觉得不过尔尔。唯一的好处就是保存时间长,且食用方便。

    但是皇帝听了,猛然想到什么似的,猛地站了起来指着白知县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唬得白知县吓了一跳,却又觉得莫名其妙,自己并未说错什么啊。

    正要解释,又听皇上说道:“爱卿此话当真?”

    见皇帝这般激动,白知县赶忙道:“微臣所言句句属实,并不敢胡乱言语。”说了便看了徐公公一眼。

    见状,徐公公赶忙道:“陛下,老奴这就去御膳房将那剩下的银丝面拿来。”

    那负责造房的人是徐公公的死敌,但最是背景深厚。徐公公在太后身边伺候了这么多年,依旧动他不得。可这人也是太嚣张了,见不得白知县在皇帝面前风光无限,便设计害了白知县一回。

    像白知县这样记仇的人自然是不会放过昨夜这样好的机会的。先是不痛不痒地参了他一本,然后又和徐公公商议好端上这银丝面给太后吃。

    徐公公知道这个机会绝佳,自然不会放过。且据传那人昨夜便被大理寺连夜从府里弄走了,今日的宴会又不见了踪影,看来传闻是属实的。

    既然白知县帮他除掉了仇人,他自然是要还对方这个人情的。且于他而言,这不过是举手之劳,又没有任何危险。哪怕是日后出了什么事,他不过是为太后举荐了一样吃食而已。

    一路小跑着将那早就备好的银丝面拿了进来,给太后、皇后、皇帝一人给了一把,他这才稳稳当当地退了下去。接下来已经不需要他了,白知县就可以搞定了。

    而且,这是属于白知县的表演时刻。

    拿着这银丝面反反复复看了半日,皇帝忽然心情大好,说道:“白爱卿,这就是你说的那银丝面?”

    “是的,皇上,这面还有一个名字,又叫挂面。因为这面做好之后,便需要先挂在竹竿上晾晒。待其晒干后,收下来切成这般齐整的模样再出售。”

    白知县不愧是表演艺术大师,从头至尾表现的只知道这是吃的,没有其他用途。

    但其实,前几天顾惜惜无意间的一句话倒是彻底地点醒了他。只是,他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又怕皇帝猜疑自己有异心。

    而昨夜的那场大雨简直帮了他大忙,可谓连老天都在帮助他。所以,他连夜将面条送到了徐公公府上,又教了他几句,这才有了刚刚的那一幕。

    “那这挂面真的可以储存半年而不腐?”皇帝追问到,这才是他关注的重点。他这话一出,在场的人已有大半猜到了皇帝的用意。

    兵部的人更是眼睛都直了,好像发现了新大陆。

    白知县便道:“是的,陛下,微臣先前听了还以为是假的,但是微臣的家人好奇之下问了许多人,都说是真的。”

    “好,好,好啊!”连说了三个好,皇帝这才道:“众爱卿想想,若是这挂面能够送到前线去,那我们的将士岂不是随时可以吃上热热的食物了?”

    说着便直直地看着白知县道“你速速地查明这是何人所制,朕要他大量制作此挂面,然后送至军中。”

    见皇帝终于说到正题,白知县这才道:“皇上,这人微臣认识,让他做面也是使得的,只是,微臣有一个建议,还请皇上准许。”

    皇上心情大好,自然是什么都好说。

    得了允许,白知县这才道:“这人就在青山县陈家村,微臣在任上之时便与他认识,偶然之下还曾认了作义子。微臣觉得,既然要大量制作这种挂面,他一人自然是不行的。而那附近有许多村子,农人们过得都不怎么好。倒不如让他大量招募附近村子的人来帮忙制作面条,给他们工钱,这样便能一举两得。”

    结果皇帝自然是同意了,又让相关部门拨了足够的银子,全力支持叶枫大量制作面条。

    而白知县自然是又得了表扬。

    而另一边,陶知县得了密令,赶紧去了趟陈家村,拉着叶枫和陈继发千叮咛万嘱咐的。他现在正是关键期,而且这次来的是朝廷的官员,可不是白知县,他还需要好好表现。

    待到在村里看了一圈,他又彻底放下心来,就这水平的村子,全国绝对找不出第二个来。

    哪知,他刚刚松了口气,第二道密令也来了。

    于是,他赶忙再次跑到陈家村,找到叶枫和陈继发,这才道:“你们那挂面啊,已经卖到京城去了。昨日得了皇上的赏识,说是要你们大量制作,然后全部运送至军中支援前线将士。”

    喝了一口水,这才道:“皇上的意思是让你们再建一个大作坊,招募周边没有收入的农人过来帮忙。至于银子则不用担心,皇上马上派人送到。而且啊,估计最近会有很多人来自愿捐献面粉的,你们赶紧准备好。”

    陶知县一离开,陈继发和叶枫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些许无奈。他们不过是想为陈家村的村民谋些福利,哪知就惊动了朝廷。

    现在好了,想拒绝也是不行的,毕竟牵扯到了前线的将士。而且,只为了一个村子似乎是有些自私的。

    南木村和青竹村算是已经发展起来了,不再适合建这样大规模的作坊。但是,叶枫和陈继发都不希望这个作坊离陈家村太远,要不然就不好指导了。

    但是,这附近的村子可供选择又的确太少,有些村子规模太小,有些虽然大又太远。若是凭空修建一座作坊出来,那些离得远的农人又不好住宿……

    思来想去,一大堆问题,弄得叶枫和陈继发都要烦死了,恨不得立刻逃离了这里,不再管这事。

    可是,从陶知县的话来看,这事和白知县脱不了关系。而且,皇上也是知道的,并且已经派了由各部组成的工作组下来检查指导。

    也就是说,不管这事有多难,他们都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并且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因为,这个时空的逻辑就是,皇上布置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不能违拗。做得好是本分,是应该的。若是做不好,就等着挨处分吧。

    而这处分,很有可能是掉脑袋。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