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冥思苦想了数日,仍然未有结果。于是,他骑着马,穿了便装,扮作商人,带了两个随从,前往古田地区寻找树苗。走着走着,陶侃不由回想起了初到武冈之地的一些点点滴滴。

    东汉以后,由于经常受到汉族统治者的歧视和压制,加上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这一地区的苗瑶少数民族一直反抗不断。

    西晋的武冈县(包括今天的城步县与武冈县、新宁一部分)是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县,但既无“民族自治”政策的优惠,又无安抚蛮民的地理便利。

    一旦苗瑶民众发难起事,县令就得在南岭山脉、雪峰山脉的崇山峻岭和幽谷深壑中匆匆奔行,急如热锅蚂蚁,往往两三天才能赶到目的地。而且,常常此波未平,另波又起,搞得县令芒刺腹背,而又束手无策。

    陶侃的前任县令提起此地就摇头咋舌,他就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自卸乌纱,悄悄溜走的。

    时至西晋永康年间,武冈虽然民间稀疏地建立了一些私塾,但官方却仍未创建县学,教育落后到如此地步,下车伊始,不能不使他把创建县学作为当务之急。

    创建县学需要铢钱(五铢铜钱)约八万贯(一千个铜钱为一贯),但县衙库钱亏空多年,入不敷出,且又决不能“另征于民”。陶侃相信只要自己坚持儒家的“牧民之术”,就能给此方山水带来平安和福祉。

    于是,陶侃向荆州郡太守吕岳写信,要求得到上级的财政支持,内容大致如下:“……风化之本在乎正人伦,人伦之正在乎设庠序。武冈蛮民鄙远之地,迄今未闻先王圣贤之道,故礼义不明,人伦不正,滋非生乱。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

    古有虞舞干戈而化三苗,鲁僖作泮宫而服淮夷。若宣明教化,申之孝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民之幸矣。崇重庠序,教养人材,惠之渥也。故愚将置县学,所需铢钱,敢冀蠲免输课为拜……”

    看了陶侃的信,吕岳笑着说了声“溪狗”,而后批复:“庠序教化,明德知礼,圣人之制也。然物有大小曲直,置有轻重缓急。武冈蛮獠杂扰,历久弥烈,其性刁黠强悍,冥顽难化。足下右迁,当以定律戒民为要,威慑远裔,以固圣朝。然先不问政而问学,岂非舍本而逐末也哉!”

    对陶侃补任武冈县令,吕岳一直心存忌恨的。他曾向朝廷举荐过自己的朋友,但是新上任的吏部令史黄庆极力美言陶侃,使自己失去了一次“所识穷乏者得我”的机会。

    吕岳太瞧不起陶侃了,因为他对陶侃的身世十分清楚。陶侃为溪族,相貌与汉人有所不同,常遭人污辱,被骂为“溪狗”。原籍鄱阳,后迁居到庐江郡寻阳县。西晋灭吴后,江南人被中原人称为“亡国之余”,江东士族遭到中原士族的政治压制都很沉重,像陶侃这样“望非世族,俗异诸华”的人,处境就更为艰难了。

    “要钱没有,想出风头,自己想办法!”吕岳让人捎话给陶侃。

    因而吕岳不但没有分文的财政支持,反而招来尖锐的指责,陶侃不禁汗颜淋漓。他想,如此针锋相对的政见分歧,自己是很难说服对方的。如果再写信细述理由,必然引起一沉无意义的文字争端,因此,他选择了沉默。

    于是,陶侃邀见了本县一些田庄最多的士族地主,向他们坦言自己的创学愿望和面临的困难,希望能得到他们的铢钱捐助。但是,这些阔老爷们有的面若冰霜而三缄其口,有的装痴卖傻,顾左右而言他;有的叫苦唱穷,一把鼻涕一把泪;有的抓耳挠腮,讨价还价……

    在这唯钱是尊、视钱如神的社会里,陶侃真正感到了捐钱创学的艰难,几经努力,他才捐得铢钱四万贯。

    陶侃以相当于原计划一半的经费创建县学,工程规模只好做对折处理。工程由选址购地、置材建房、园林配制、购置学田、选聘教授、吸纳茂才、祭孔开学等七道工序组成,为了使这点钱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每道工序必须厉行节俭。

    因此,陶侃事必躬亲,而且处处“计较”。学址选在渠水北岸鳌山。陶侃饶有兴趣地对随从说:此地前有碧水悠悠,圣人典则就如修身治国的源头活水。引渠水穿入学宫,叫泮水。泮水上一桥横跨,叫泮桥,象征“学而优者”就可以出仕,跨出泮桥就可通达四海,报效君王以治理天下。

    陶侃创建的县学在形式上是学宫(又叫泮宫),即文庙和学校合一的结构。他对文庙的规模和设置作出了精心的安排,双层楼阁式,斗拱式屋顶,屋檐出挑较大。装饰效果较好,板门、棂窗多施彩绘,瓦口外檐施有饰件。

    正殿挂“至圣先师”孔子和“四配”(颜回、曾参、子思、孟轲)的绘像,有鲜花果品供奉。下面是漆黑翘面卷脚大案,是教授讲经传道之处。此外,对设亭置榭、砌阶引廊、引水架桥、绘朱饰墨、培花植草等等也都一一做好部署,并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奠基仪式。

    他要求必须保质保量保期--在七月底竣工交付使用,八月上旬,举行祭孔开学典礼(历代王朝规定仲春二月和仲秋八月上旬的丁日为祭孔日子)。

    在工程建设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陶侃还着手为学宫购置学田。当时学宫尚无铺屋租银收入,只有全靠学田的租税维持开销。他挑来选去,最后看中了城西50亩上等良田。关于选拔教授和推举茂才,陶侃强调德才并重,学有心得,学以致用……

    再难的路都走了过来,为了找两棵银杏树,陶侃足足走了一天一夜,才到了巫水河边。因为河山没有桥,只好挽起裤子,下了河,沿着踏步石,非常小心地渡河。

    过河之后,对岸的一个苗民挑着一担白果(银杏果)拦住了陶侃:“这位大爷,要不要买白果呀?”

    看着白花花的一片果子,陶侃不由眼前一亮:“这是什么果子?”

    “大爷,这是我们拦牛酒峒的特产。

    白果是银杏树的果实,其具有收敛肺气、补气养心、温肺益气等功效。白果中有多种营养物质,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可以降血压、防治心脏病……”苗民回答说。

    “哦。”陶侃点点头,随手抓了一颗,放在嘴边咯嘣咬了一口,“我可以尝尝吗?”

    “大爷,不可以生吃的。”苗民立马阻止了陶侃,“它的食用方法是用水煮制,切记要彻底煮熟,否则可能会出现中毒的现象。”

    “原来是这样啊。”陶侃让手下拿出一贯五铢钱,放在苗民的货担上。

    “大爷,您这是要全部收购我的白果?”苗民大惊。

    “对,我们全部都要了。”陶侃笑道。

    “不要这么多钱的。”苗民连忙把手。

    “老乡,这钱你先拿着。本官……”陶侃一不小心就说漏了嘴。

    “你是官府的人?”苗民惊愕不已。

    “这是我们武冈新来的县令陶大人。”一个随从小声地说。

    “不可能。”苗民摇头。

    “为何?”陶侃甚觉奇怪。

    于是苗民如实地告诉陶侃,从前的县衙购买白果都是拿走不给铜子的,就当是交赋税了,弄得苗民敢怒不敢言的。

    “老乡,你摘这一担白果得多久?”陶侃问道。

    “没有算过。差不多要十来天吧。”

    一听说要十天的时间,陶侃张大嘴巴,半天才冒出来一句话:“老乡,你可以带我去找银杏树苗吗?”

    “我不敢……”苗民弱弱地回答。

    “有本官在,谁敢阻拦?”陶侃抽出了佩剑。

    “大人,您误会了。银杏树苗在深山老林里,这个时候蛇蜂比较多……”

    “不碍事。”

    “好吧。”

    于是,苗民同意了,带着陶侃往矮岭子的驿道上走去……

    几天之后,武冈学宫那里就有了两棵银杏树。直到1700多年后的今天,这两棵树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依然屹立在那里。

    虽然上级吕岳不鸟他,但陶侃还是以国事为重 ,他勤政爱民 ,倡导新的风尚。自己不喜饮酒 ,更不赌博 ,提倡节饮而严禁赌博,鼓励勤奋耕织 ,劝阻游手好闲。

    他常常对人说:“大禹这样的圣人,尚且珍惜每寸光阴,至于一般人,应当珍惜每分光阴。怎么能只求逸游沉醉,活着时对社会毫无贡献,死后默默无闻,这是自暴自弃!”

    陶侃发现参佐幕僚中有人因醉酒谈笑博戏荒废正务,就命令收缴了他们的酒器和赌具,全部投弃江中,如果是将吏则加以鞭责,说:“樗蒲这种游戏不过是放猪的奴仆们玩的,你们怎么也这样自轻自贱呢?”一时间,武冈县衙出现政治清明、廉洁奉公的新气象。

    有一天,陶侃出外巡游,见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还没有成熟的稻穗 ,就问他:你把这样的稻穗抽出来做什么?”

    那人说:“我在路上看见,顺手抽出来玩一玩。”

    陶侃大怒 ,说:“荒唐至极!你既不种田 ,却偷人家的稻穗玩!”就令人把他抓起来鞭打了一顿。此后,在武冈 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勤劳耕作的人风气树立起来了。

    陶侃与荆州太守吕岳的关系很紧张,在武冈待了两年以后,感觉前途渺茫,愤然弃官离任。

    好官,总是受老百姓爱戴的。陶侃离任那天 ,武冈子民从县衙到码头排成两排 ,献禽献果,哭着相送,一些渔人更是驾舟送了几十里。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