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朕又想猜一猜了。或许五弟不会是第一个看的人,因为他一定会逃避着朕的一切的吧?那就只有可能是清一你了,希望你看这封信的时候,不再恼朕。无论以前如何,总不会还会埋怨一个身后人吧?但是朕又觉得,清一也是一个喜欢逃避的人,搞不好也不会是你在看。总不会是段寒吧?
也罢,无论是谁,总是对你们好的人。
本来想让这封信不要那么冗长,但还是说了许多。其实朕不过是想要告诉你们一件事情而已。
那就是,不要杀魏忠贤。
其实朕知道,无论是你们三个中的谁,都很讨厌他。朕一直都知道,可是朕却还是那么信赖他。你们一定很不解吧?
撇去别的不说,朕此刻只说江山。既然如此,那么朕也给你们几个理由,几个不杀的理由。
其一,魏忠贤的权势太大,朝野之中遍地都是,其中险阻,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朱家江山动荡。其二,他或许贪污结党,可是对于如今的大明,却是有益的。因为他贪财贪势,他才会增加矿税商税,而这些与民生却几乎无关。再说用人一方面,朕将权势交给他,尽管他有些过河拆桥,可也算是个识人之人。
其三,那便是因为东林党。朕知道,五弟是喜爱东林的,朕也不否认,东林里不乏一些真正的文人,有着忠肝义胆,可是他们太过狭小,太过排外。齐楚江浙是最富庶一带,一旦他们上台,必定会减免当地的税收,甚至增加农税。若是真如此,国库必当空虚,百姓必生怨怼,那么国亡必将至。
恩恩怨怨,其实不过一半。
朕一直都相信,五弟当为尧舜之君。朕大限将至,所能做的唯有此而已。
天上星河转,人间幕帘垂。”
怎么会……这样?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杨清一尽管是紧紧捏着手中的信,可是信纸依然不断地随着风吹而颤动,最后吹出了她的手。
“噗——”喉间一口腥甜,她终是没有忍住,将地面的灰白色染得血红。
怎么会是……不杀魏忠贤?
为什么,为什么她一直都没有打开过这份信?
为什么,朱由校的一切顾虑,最终却全部成了现实,成就了如今无法挽回的局面?如是如此,若是如此……
那么历史究竟是不是可以改变的?
是不是因为她的犹豫躲避,才会让历史走到了这一步?才会让这一切悲哀,变成了不可逆转的尘埃落定?
如果她早就看了这封信,如果朱由检听了朱由校的话……
可是真的有如果吗?大概朱由校也没有想到,朱由检会那么迅速地就对魏忠贤动了手。就连朱由校自己也认为,魏忠贤会继续猖狂下去,朱由检会一直犹豫着要不要杀。
那个时候,这份信才会被看见。
朱由校也低估了自己弟弟的恨意、决心和政治魄力。
最重要的是,原来上天让她穿越到这里来,她却最终成了历史的罪人。
杨清一跌跌撞撞地爬起来,拾起了那封朱由校的信,走到烛火旁,看着它慢慢被烛火所吞噬。这样一封信,万万不能被朱由检看见。信念没了,才是真的什么都没了。
只是她从来都没有想过,历史上所谓“一字不识,不知国事”的天启皇帝,竟然也写的如此一手好看的正楷,在他宠信魏忠贤的背后,又竟然将这一切看的如此清楚。
当最后一缕纸被燃成灰烬,杨清一摸索着在琴案前坐了下来。
一双手骨节分明却柔弱无力,但她依然强撑着在几根琴弦上飞舞着。音色美妙,从指尖里不断流淌。一如十几年前,他们初见之时,朱由检一曲《崆峒引》里充斥的悲凉。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明朝盛世,她是知道的。无论是洪武永乐年间,还是成化弘治之时。甚至是她初次逛皇宫、登景山,那整个紫禁城的气魄,也都尽在不言中。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在南京时,她就不断地听说着,朱由检是如何一步一步除去阉党,到后来连根拔起。回宫以后,又见他起用袁崇焕,到最后又亲手下旨杀了他。弹指一挥间,竟然到了如今的苟延残喘。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即使是在这兵荒马乱的明末,也依然不乏才能具备的文人勇士。可是如孙承宗如卢象升,甚至是周延儒温体仁,一个个昙花一现,挥手便散。
这么多年了。
杨清一早已经流不出来眼泪来,她的眼睛又干又涩,几乎已经模糊眼前的视线,好像下一瞬流出来的就会是鲜血。她的身体里好像有无数个窟窿,之前被陈逸道的药强行堵住,现如今失去了那些,早就迫不及待地往外流着血。
大风吹过,只剩下可怖的风声。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多尔衮现如今又是如何了?他们早就改了国号为清,再过两年,就能正式入关了吧。气数已尽,江山早就迫不及待地要换一个人书写。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
只是,朱由检又要如何相信呢?他又该如何接受呢?本来她以为,她会一直好好地陪着他走下去,即使是死亡,又有何惧,一同死便是。可是现如今,只好让他一个人走下去了。
只是可惜了当初,朱由校的那一句“吾弟当为尧舜”,可悲了她早就说过的“大势已去”。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然而,这三百年的年轮你无法改变,你身处其中,所以你的自由始终都是有限的。历史早就书写好的篇章不容你怀疑,你费尽力气却很有可能最后遍体鳞伤。”
——“你一旦选择沉浸其中,你就再也无法做一个完全的旁观者。这也就注定了你无法得到你所爱,也无法摆脱你所恨。”
——“你的逃避是自欺欺人,你的考虑是杞人忧天。往后你所有的伤痛都源于此......”
“啪”的一声,琴弦断了。
这一张“希世之珍”的翔凤琴,终于还是断在了她的手里。
这一张翔凤琴,她根本不配拥有。
杨清一的身子失去了重量,整个人不受控制地向后倒去。她已经感受不到任何痛楚,只是隐约之中,脑海里又幻听了一声淡漠的嗓音。
——“是你?你叫什么名字?”
——“你该知道,我是怎样的爱你。”
——“你为什么背叛我!”
依稀之中,她又看见那个青袍男子,面对着她,淡淡地笑。
那男子眉眼如画,一身清冷。
都过去了。
也罢,无论是谁,总是对你们好的人。
本来想让这封信不要那么冗长,但还是说了许多。其实朕不过是想要告诉你们一件事情而已。
那就是,不要杀魏忠贤。
其实朕知道,无论是你们三个中的谁,都很讨厌他。朕一直都知道,可是朕却还是那么信赖他。你们一定很不解吧?
撇去别的不说,朕此刻只说江山。既然如此,那么朕也给你们几个理由,几个不杀的理由。
其一,魏忠贤的权势太大,朝野之中遍地都是,其中险阻,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朱家江山动荡。其二,他或许贪污结党,可是对于如今的大明,却是有益的。因为他贪财贪势,他才会增加矿税商税,而这些与民生却几乎无关。再说用人一方面,朕将权势交给他,尽管他有些过河拆桥,可也算是个识人之人。
其三,那便是因为东林党。朕知道,五弟是喜爱东林的,朕也不否认,东林里不乏一些真正的文人,有着忠肝义胆,可是他们太过狭小,太过排外。齐楚江浙是最富庶一带,一旦他们上台,必定会减免当地的税收,甚至增加农税。若是真如此,国库必当空虚,百姓必生怨怼,那么国亡必将至。
恩恩怨怨,其实不过一半。
朕一直都相信,五弟当为尧舜之君。朕大限将至,所能做的唯有此而已。
天上星河转,人间幕帘垂。”
怎么会……这样?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杨清一尽管是紧紧捏着手中的信,可是信纸依然不断地随着风吹而颤动,最后吹出了她的手。
“噗——”喉间一口腥甜,她终是没有忍住,将地面的灰白色染得血红。
怎么会是……不杀魏忠贤?
为什么,为什么她一直都没有打开过这份信?
为什么,朱由校的一切顾虑,最终却全部成了现实,成就了如今无法挽回的局面?如是如此,若是如此……
那么历史究竟是不是可以改变的?
是不是因为她的犹豫躲避,才会让历史走到了这一步?才会让这一切悲哀,变成了不可逆转的尘埃落定?
如果她早就看了这封信,如果朱由检听了朱由校的话……
可是真的有如果吗?大概朱由校也没有想到,朱由检会那么迅速地就对魏忠贤动了手。就连朱由校自己也认为,魏忠贤会继续猖狂下去,朱由检会一直犹豫着要不要杀。
那个时候,这份信才会被看见。
朱由校也低估了自己弟弟的恨意、决心和政治魄力。
最重要的是,原来上天让她穿越到这里来,她却最终成了历史的罪人。
杨清一跌跌撞撞地爬起来,拾起了那封朱由校的信,走到烛火旁,看着它慢慢被烛火所吞噬。这样一封信,万万不能被朱由检看见。信念没了,才是真的什么都没了。
只是她从来都没有想过,历史上所谓“一字不识,不知国事”的天启皇帝,竟然也写的如此一手好看的正楷,在他宠信魏忠贤的背后,又竟然将这一切看的如此清楚。
当最后一缕纸被燃成灰烬,杨清一摸索着在琴案前坐了下来。
一双手骨节分明却柔弱无力,但她依然强撑着在几根琴弦上飞舞着。音色美妙,从指尖里不断流淌。一如十几年前,他们初见之时,朱由检一曲《崆峒引》里充斥的悲凉。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明朝盛世,她是知道的。无论是洪武永乐年间,还是成化弘治之时。甚至是她初次逛皇宫、登景山,那整个紫禁城的气魄,也都尽在不言中。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在南京时,她就不断地听说着,朱由检是如何一步一步除去阉党,到后来连根拔起。回宫以后,又见他起用袁崇焕,到最后又亲手下旨杀了他。弹指一挥间,竟然到了如今的苟延残喘。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即使是在这兵荒马乱的明末,也依然不乏才能具备的文人勇士。可是如孙承宗如卢象升,甚至是周延儒温体仁,一个个昙花一现,挥手便散。
这么多年了。
杨清一早已经流不出来眼泪来,她的眼睛又干又涩,几乎已经模糊眼前的视线,好像下一瞬流出来的就会是鲜血。她的身体里好像有无数个窟窿,之前被陈逸道的药强行堵住,现如今失去了那些,早就迫不及待地往外流着血。
大风吹过,只剩下可怖的风声。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多尔衮现如今又是如何了?他们早就改了国号为清,再过两年,就能正式入关了吧。气数已尽,江山早就迫不及待地要换一个人书写。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
只是,朱由检又要如何相信呢?他又该如何接受呢?本来她以为,她会一直好好地陪着他走下去,即使是死亡,又有何惧,一同死便是。可是现如今,只好让他一个人走下去了。
只是可惜了当初,朱由校的那一句“吾弟当为尧舜”,可悲了她早就说过的“大势已去”。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然而,这三百年的年轮你无法改变,你身处其中,所以你的自由始终都是有限的。历史早就书写好的篇章不容你怀疑,你费尽力气却很有可能最后遍体鳞伤。”
——“你一旦选择沉浸其中,你就再也无法做一个完全的旁观者。这也就注定了你无法得到你所爱,也无法摆脱你所恨。”
——“你的逃避是自欺欺人,你的考虑是杞人忧天。往后你所有的伤痛都源于此......”
“啪”的一声,琴弦断了。
这一张“希世之珍”的翔凤琴,终于还是断在了她的手里。
这一张翔凤琴,她根本不配拥有。
杨清一的身子失去了重量,整个人不受控制地向后倒去。她已经感受不到任何痛楚,只是隐约之中,脑海里又幻听了一声淡漠的嗓音。
——“是你?你叫什么名字?”
——“你该知道,我是怎样的爱你。”
——“你为什么背叛我!”
依稀之中,她又看见那个青袍男子,面对着她,淡淡地笑。
那男子眉眼如画,一身清冷。
都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