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皇太后出居天津,紫禁城里,除了母后皇太后一个人,其余人等,暗地里都以手加额,从上到下,私下底都说,这一年,可有好日子过了!
“西边儿”威重,御下极严,太监、宫女因小咎而干大戾的,不在少数,犯了错,被生生杖死的,亦不止一例。服侍她的人,除了玉儿、李莲英等极少数最亲信的,余者在她面前,都是大气儿不敢出一口的,慈颜略变,长春宫上下,便为之股栗。
圣母皇太后的威严,自然不止于长春宫,东六宫、西六宫,南三所,北五所,整个紫禁城都算上,一切执事人等,见到她,都像老鼠见了猫,就是钟粹宫的人也不例外,喜儿这种在母后皇太后面前一等一的红人儿,跟圣母皇太后说话,也是小心翼翼的。
这下好了!“西边儿”出居天津,且整整一年,后宫事务,由“东边儿”一人主持,母后皇太后御下极为宽厚,呵斥人都是少有的,笞杖下人,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大伙儿的日子,可不是大大的好过了?
紫禁城里,浮动着一股莫名的喜气,大家平日见面说话,脸上都挂着一种心照不宣的笑容。
不过,整个紫禁城里,对圣母皇太后出居天津,最为兴奋的那一位,还不是这班太监、宫女、苏拉。
是谁呢?
惺帝。
生母离京两百里,眼神再好,也觑不着他的影子;手伸得再长,也揪不着他的小辫子,虽然自己还呆在四方城里,但倏然之间。惺帝就有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感,心花怒放。无以言喻。
唉,做为一位母亲。慈禧是非常失败的。
惺帝打小就同生母不亲,年纪愈长,状况愈甚。
慈禧的性子,争强好胜,望子成龙之心,同今天那班一到周末,便把孩子往各种兴趣班、培训班送的家长,毫无二致;不同的是。她的儿子是皇帝,系天下之重,期待自然更高,责备愈加求全。
慈禧对惺帝的功课督责极严,可是,惺帝本就不是一块“进学”的料,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弘德殿的差使,又以倭仁、徐桐为主,这两位讲的。不是《尚书》,就是《大学》、《中庸》,诘屈聱牙。晦涩难明,加上倭、徐两个,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因此,他们“上”的书,根本进不去惺帝的脑袋里。
另两位师傅,关卓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翁同龢独力难支。惺帝的功课,实在叫“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
慈禧一提起惺帝的功课。便又气又急,见到惺帝。便拿不出好脸色来。惺帝在生母面前,十次有八次是挨骂的。偶尔功课中式,师傅在卷子上画了红圈,以示激励,惺帝兴冲冲地拿给两宫皇太后看,慈禧却想着“不可长他的虚骄之气”,心下虽喜,面上却是淡淡的,最多说一句,“这也罢了”。
惺帝只觉兜头一盆冷水浇下,起早贪黑,孜孜苦读,不过换来一句“这也罢了”,什么“圣学精进”,到底有什么意味?
于是,惺帝对“上书房”愈发提不起兴趣,功课也就愈发的差了,慈禧也就愈急,苛责也就愈甚。如此这般下来,变成恶性循环,惺帝年纪愈长,心里边儿,同生母的距离,也就愈远。
另外,某种意义上,惺帝和慈禧的疏离,慈安在不知不觉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慈安是从不骂惺帝的,一见到嫡子,脸上便现笑意。有所教训,也是温语絮絮,熙熙然如春风化雨。惺帝就算不“心悦诚服”,也不会有任何不适之感。每一次,在生母那儿挨了骂,惺帝就跑到嫡母那儿“求安慰”。离开钟粹宫的时候,什么抑郁委屈,都是能够化解掉的。
两位皇额娘比着,惺帝的心中,愈发觉得,慈母可亲,严母可畏。
如今,严母出居,宫里边儿,只剩慈母,再也没有人来骂我、管我了,我还不手舞之,足蹈之?
甚至,扯开嗓子,吼几句西皮流水都是可以的——太极殿加上长春宫,偌大地方,都归了我一个人,想怎么折腾都成!真正是……真正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咦,这句话怪怪的,我是听谁说的?呃……是那个姓关的吗?
长春宫是慈禧的寝宫,太极殿是惺帝的寝宫,两座宫殿是连通在一块儿的。
长春宫和太极殿,都属西六宫,太极殿在长春宫南边,紧挨着长春宫,不过,二者原本并不连通,连在一起,是文宗手上的事儿。
辛酉之前,文宗以长春宫为寝宫,他少年时骑马摔伤,落下腿疾,兼之体气不壮,不喜过多活动周折。太极殿南,就是养心殿,为“上下班”方便,文宗忽发奇想,将太极殿的北墙和长春宫的南墙,一齐拆掉,再将太极殿的后殿体元殿辟为穿堂殿,使太极殿和长春宫二宫,连接成了一个相互贯通的四进的院子。这样,他一出太极殿,即可入养心殿——步行两丈许地,便可到达办公地点,真正是方便不过。
不过,工程刚刚完结,英法联军即大举内犯,文宗出狩热河,步行上班的便利,他基本上没能够享受得到。
辛酉政变后,两宫回銮。彼时两宫垂帘,为看折、办事方便,两宫皇太后决定住在一处,“合署办公”。西六宫、东六宫,一座座宫殿看过去,其中面积最大的“长春宫+太极殿”,自然成为不二之选。
母后皇太后住太极殿,圣母皇太后住长春宫,惺帝则跟着生母一块儿住。
很快,大伙儿发现,这个为方便而行的“合署办公”,一宫二主,彼此上下都十分别扭,其实带来了更多的不方便;而即便两宫分开居住,有什么事儿要商议,你来我这儿,或我去你那儿,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方便。
于是,两宫“分居”:慈禧带着惺帝,需要大一点的住处,慈安搬去了钟粹宫,将“长春宫+太极殿”让给了她们母子。
*(未完待续。)
“西边儿”威重,御下极严,太监、宫女因小咎而干大戾的,不在少数,犯了错,被生生杖死的,亦不止一例。服侍她的人,除了玉儿、李莲英等极少数最亲信的,余者在她面前,都是大气儿不敢出一口的,慈颜略变,长春宫上下,便为之股栗。
圣母皇太后的威严,自然不止于长春宫,东六宫、西六宫,南三所,北五所,整个紫禁城都算上,一切执事人等,见到她,都像老鼠见了猫,就是钟粹宫的人也不例外,喜儿这种在母后皇太后面前一等一的红人儿,跟圣母皇太后说话,也是小心翼翼的。
这下好了!“西边儿”出居天津,且整整一年,后宫事务,由“东边儿”一人主持,母后皇太后御下极为宽厚,呵斥人都是少有的,笞杖下人,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大伙儿的日子,可不是大大的好过了?
紫禁城里,浮动着一股莫名的喜气,大家平日见面说话,脸上都挂着一种心照不宣的笑容。
不过,整个紫禁城里,对圣母皇太后出居天津,最为兴奋的那一位,还不是这班太监、宫女、苏拉。
是谁呢?
惺帝。
生母离京两百里,眼神再好,也觑不着他的影子;手伸得再长,也揪不着他的小辫子,虽然自己还呆在四方城里,但倏然之间。惺帝就有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感,心花怒放。无以言喻。
唉,做为一位母亲。慈禧是非常失败的。
惺帝打小就同生母不亲,年纪愈长,状况愈甚。
慈禧的性子,争强好胜,望子成龙之心,同今天那班一到周末,便把孩子往各种兴趣班、培训班送的家长,毫无二致;不同的是。她的儿子是皇帝,系天下之重,期待自然更高,责备愈加求全。
慈禧对惺帝的功课督责极严,可是,惺帝本就不是一块“进学”的料,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弘德殿的差使,又以倭仁、徐桐为主,这两位讲的。不是《尚书》,就是《大学》、《中庸》,诘屈聱牙。晦涩难明,加上倭、徐两个,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因此,他们“上”的书,根本进不去惺帝的脑袋里。
另两位师傅,关卓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翁同龢独力难支。惺帝的功课,实在叫“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
慈禧一提起惺帝的功课。便又气又急,见到惺帝。便拿不出好脸色来。惺帝在生母面前,十次有八次是挨骂的。偶尔功课中式,师傅在卷子上画了红圈,以示激励,惺帝兴冲冲地拿给两宫皇太后看,慈禧却想着“不可长他的虚骄之气”,心下虽喜,面上却是淡淡的,最多说一句,“这也罢了”。
惺帝只觉兜头一盆冷水浇下,起早贪黑,孜孜苦读,不过换来一句“这也罢了”,什么“圣学精进”,到底有什么意味?
于是,惺帝对“上书房”愈发提不起兴趣,功课也就愈发的差了,慈禧也就愈急,苛责也就愈甚。如此这般下来,变成恶性循环,惺帝年纪愈长,心里边儿,同生母的距离,也就愈远。
另外,某种意义上,惺帝和慈禧的疏离,慈安在不知不觉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慈安是从不骂惺帝的,一见到嫡子,脸上便现笑意。有所教训,也是温语絮絮,熙熙然如春风化雨。惺帝就算不“心悦诚服”,也不会有任何不适之感。每一次,在生母那儿挨了骂,惺帝就跑到嫡母那儿“求安慰”。离开钟粹宫的时候,什么抑郁委屈,都是能够化解掉的。
两位皇额娘比着,惺帝的心中,愈发觉得,慈母可亲,严母可畏。
如今,严母出居,宫里边儿,只剩慈母,再也没有人来骂我、管我了,我还不手舞之,足蹈之?
甚至,扯开嗓子,吼几句西皮流水都是可以的——太极殿加上长春宫,偌大地方,都归了我一个人,想怎么折腾都成!真正是……真正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咦,这句话怪怪的,我是听谁说的?呃……是那个姓关的吗?
长春宫是慈禧的寝宫,太极殿是惺帝的寝宫,两座宫殿是连通在一块儿的。
长春宫和太极殿,都属西六宫,太极殿在长春宫南边,紧挨着长春宫,不过,二者原本并不连通,连在一起,是文宗手上的事儿。
辛酉之前,文宗以长春宫为寝宫,他少年时骑马摔伤,落下腿疾,兼之体气不壮,不喜过多活动周折。太极殿南,就是养心殿,为“上下班”方便,文宗忽发奇想,将太极殿的北墙和长春宫的南墙,一齐拆掉,再将太极殿的后殿体元殿辟为穿堂殿,使太极殿和长春宫二宫,连接成了一个相互贯通的四进的院子。这样,他一出太极殿,即可入养心殿——步行两丈许地,便可到达办公地点,真正是方便不过。
不过,工程刚刚完结,英法联军即大举内犯,文宗出狩热河,步行上班的便利,他基本上没能够享受得到。
辛酉政变后,两宫回銮。彼时两宫垂帘,为看折、办事方便,两宫皇太后决定住在一处,“合署办公”。西六宫、东六宫,一座座宫殿看过去,其中面积最大的“长春宫+太极殿”,自然成为不二之选。
母后皇太后住太极殿,圣母皇太后住长春宫,惺帝则跟着生母一块儿住。
很快,大伙儿发现,这个为方便而行的“合署办公”,一宫二主,彼此上下都十分别扭,其实带来了更多的不方便;而即便两宫分开居住,有什么事儿要商议,你来我这儿,或我去你那儿,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方便。
于是,两宫“分居”:慈禧带着惺帝,需要大一点的住处,慈安搬去了钟粹宫,将“长春宫+太极殿”让给了她们母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