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件并不是我们中心亲历,而是发生在邻省的一个兄弟单位。
在我们省城往西一千公里左右,是邻省的省府所在,这里是有名的天府之国,从天府之国再往西数百公里,是一片深山老林。
林子里面除了众多的花鸟蛛虫、飞禽走兽,自然少不了世世代代生活在深山里面的川西土着,这些川西土着群聚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给自足优哉游哉的生活。
他们中有许许多多一生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一直到后来国家投资在川西大规模修路,才让这些川西人民有了更多走出来的机会。
许多川西人走出来之后,都留在了大城市,只有逢年过节偶尔回大山里看看留守在家中的老人,更多的在城里置业之后连父母一起接了过来,过起了真正城里人的生活。
但也有不少走出大山后,又选择回去继续在山里的生活,将自己的余生奉献给大山里的乡亲们。
我们这次事件的主角,就是走出川西深山后,又返回山里奉献余生的一个男子,他的名字叫做扎西多吉(化名,以下简称扎西)。
扎西是一个川西藏民,自小生活在大山里,现年三十多岁的他原本应该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在大山里娶妻生子,过着虽然清贫但逍遥自在的生活,这一切既定的人生轨迹,因为他父亲发生了改变。
扎西自幼母亲就去世了,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却是村子里少有的手艺人,改革开放后机缘巧合之下,扎西父亲跟着同是手艺人的叔叔来了一趟城里,看到了城里人丰富多彩的生活,父亲就再也挪不动脚了,最后无论叔叔如何劝说,他都不愿意回到山里,凭着自己的手艺,父亲也就在城里生活了下来,将年幼的扎西丢给了爷爷奶奶。
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但给新中国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了许多山里人在城里立足的机会。凭着自己的手艺,扎西的父亲在城里站稳了脚跟,虽然没有一夜暴富,但最起码衣食无忧,可以住在城里享受着远比大山里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
扎西的父亲不是一个忘本的人,在城里立足稳了,就想起了老家的儿子,几年后将儿子扎西从山里接了出来,让扎西接受远比老家条件优越的教育。
在他看来,自己虽然在城里立足了,但日子算不上富足,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没有文化,儿子扎西不能再吃没有文化这个亏,所以将扎西带出大山接受城里优质的教育是必须要做的。
扎西是一个既听话又勤奋的好孩子,在父亲的督促下努力学习,从班上最后一名一步一步努力往上爬,最终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虽然只是个普通二本,但他却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消息传回老家,整个小山村都沸腾了,扎西当年回老家全村人来迎接的场面,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或许是这个场面给了扎西很大的刺激和震撼,非师范专业的扎西最后选择考教师证,从事了教师这个行业。
扎西父亲很支持扎西的决定,不仅仅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受人尊敬,更重要的是这个职业能帮助扎西找一个城里姑娘,真正在城里站稳脚跟。
但扎西做出的决定却让父亲十分愤怒:
他决定回老家支教!
放弃城里优厚的待遇回老家支教,扎西父亲觉得儿子读书把脑子读坏了!
但扎西无论父亲说什么,坚决要求回老家,最后父亲只能同意,唯一值得父亲庆幸的是,扎西回老家的时候带着一个女孩子一起,这个女孩子是扎西的同学,深爱着扎西,对于扎西的决定她坚决支持,自愿跟着扎西一同回山里。
扎西并没有回到村里,因为村里当时没有小学,只有小镇上有,所以扎西在小镇上的小学当了一位支教老师,后来村子修通了路,聚居的人也越来越多,政府就拨款在村里新建了一所小学,扎西又申请调到村里的小学。
从镇上的小学到村里的小学,扎西为了家乡的孩子奉献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一呆就是十几年。
这十几年里,扎西和女友的爱情也成熟了,结婚生子相濡以沫,相对于城里来说虽然没有那么优厚的物质条件,但扎西和女友的精神世界是最富足的,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健康成长,其中有一些还走出了大山,考上了大学改变人生命运,扎西就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全部都是值得的。
而扎西的父亲也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扎西,扎西和女友的工资很低,还经常用来资助一些贫苦的孩子,如果没有老父亲在省城打工默默付出,他们的生活不可能始终如此波澜不惊平淡温馨。
扎西三十七岁那一年,一个噩耗传来,在城里某个工地看守材料的父亲去世了,父亲去世之前最后一通电话里还交待扎西,如果自己过不了这一关,一切葬礼从简,省下钱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具。
伤心欲绝的扎西将父亲的遗体接回了老家,村民们按照扎西父亲的嘱咐,用最隆重的礼节和最简单的仪式安葬了他。
整个葬礼庄重肃穆,葬礼举行完毕村民们一个个散去之后,扎西又一个人来到父亲的新坟前,准备送父亲最后一程,却惊讶地发现父亲的坟前趴着一个熟悉的人影,正嚎啕大哭。
在我们省城往西一千公里左右,是邻省的省府所在,这里是有名的天府之国,从天府之国再往西数百公里,是一片深山老林。
林子里面除了众多的花鸟蛛虫、飞禽走兽,自然少不了世世代代生活在深山里面的川西土着,这些川西土着群聚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给自足优哉游哉的生活。
他们中有许许多多一生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一直到后来国家投资在川西大规模修路,才让这些川西人民有了更多走出来的机会。
许多川西人走出来之后,都留在了大城市,只有逢年过节偶尔回大山里看看留守在家中的老人,更多的在城里置业之后连父母一起接了过来,过起了真正城里人的生活。
但也有不少走出大山后,又选择回去继续在山里的生活,将自己的余生奉献给大山里的乡亲们。
我们这次事件的主角,就是走出川西深山后,又返回山里奉献余生的一个男子,他的名字叫做扎西多吉(化名,以下简称扎西)。
扎西是一个川西藏民,自小生活在大山里,现年三十多岁的他原本应该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在大山里娶妻生子,过着虽然清贫但逍遥自在的生活,这一切既定的人生轨迹,因为他父亲发生了改变。
扎西自幼母亲就去世了,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却是村子里少有的手艺人,改革开放后机缘巧合之下,扎西父亲跟着同是手艺人的叔叔来了一趟城里,看到了城里人丰富多彩的生活,父亲就再也挪不动脚了,最后无论叔叔如何劝说,他都不愿意回到山里,凭着自己的手艺,父亲也就在城里生活了下来,将年幼的扎西丢给了爷爷奶奶。
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但给新中国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了许多山里人在城里立足的机会。凭着自己的手艺,扎西的父亲在城里站稳了脚跟,虽然没有一夜暴富,但最起码衣食无忧,可以住在城里享受着远比大山里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
扎西的父亲不是一个忘本的人,在城里立足稳了,就想起了老家的儿子,几年后将儿子扎西从山里接了出来,让扎西接受远比老家条件优越的教育。
在他看来,自己虽然在城里立足了,但日子算不上富足,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没有文化,儿子扎西不能再吃没有文化这个亏,所以将扎西带出大山接受城里优质的教育是必须要做的。
扎西是一个既听话又勤奋的好孩子,在父亲的督促下努力学习,从班上最后一名一步一步努力往上爬,最终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虽然只是个普通二本,但他却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消息传回老家,整个小山村都沸腾了,扎西当年回老家全村人来迎接的场面,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或许是这个场面给了扎西很大的刺激和震撼,非师范专业的扎西最后选择考教师证,从事了教师这个行业。
扎西父亲很支持扎西的决定,不仅仅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受人尊敬,更重要的是这个职业能帮助扎西找一个城里姑娘,真正在城里站稳脚跟。
但扎西做出的决定却让父亲十分愤怒:
他决定回老家支教!
放弃城里优厚的待遇回老家支教,扎西父亲觉得儿子读书把脑子读坏了!
但扎西无论父亲说什么,坚决要求回老家,最后父亲只能同意,唯一值得父亲庆幸的是,扎西回老家的时候带着一个女孩子一起,这个女孩子是扎西的同学,深爱着扎西,对于扎西的决定她坚决支持,自愿跟着扎西一同回山里。
扎西并没有回到村里,因为村里当时没有小学,只有小镇上有,所以扎西在小镇上的小学当了一位支教老师,后来村子修通了路,聚居的人也越来越多,政府就拨款在村里新建了一所小学,扎西又申请调到村里的小学。
从镇上的小学到村里的小学,扎西为了家乡的孩子奉献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一呆就是十几年。
这十几年里,扎西和女友的爱情也成熟了,结婚生子相濡以沫,相对于城里来说虽然没有那么优厚的物质条件,但扎西和女友的精神世界是最富足的,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健康成长,其中有一些还走出了大山,考上了大学改变人生命运,扎西就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全部都是值得的。
而扎西的父亲也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扎西,扎西和女友的工资很低,还经常用来资助一些贫苦的孩子,如果没有老父亲在省城打工默默付出,他们的生活不可能始终如此波澜不惊平淡温馨。
扎西三十七岁那一年,一个噩耗传来,在城里某个工地看守材料的父亲去世了,父亲去世之前最后一通电话里还交待扎西,如果自己过不了这一关,一切葬礼从简,省下钱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具。
伤心欲绝的扎西将父亲的遗体接回了老家,村民们按照扎西父亲的嘱咐,用最隆重的礼节和最简单的仪式安葬了他。
整个葬礼庄重肃穆,葬礼举行完毕村民们一个个散去之后,扎西又一个人来到父亲的新坟前,准备送父亲最后一程,却惊讶地发现父亲的坟前趴着一个熟悉的人影,正嚎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