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三国幼麟传
文 / 山药泥饭

第三百三十二章 庲降都督的人选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成都,改建后的汉中王府,如今之大汉皇宫。

    刘备毕竟年过花甲,虽然甫登大位之余韵仍在,但经过数天的礼仪祭告,身躯早已不堪重负,疲累不已。

    汉室颓唐,死生存亡。这十二旒的皇帝冕冠,与他而言,更多的还是意味着一份沉甸甸之责任。

    对于重要将臣的任命早已下去,一些中低级官员的任免自有诸葛亮、马良二人草拟,他只需御览决断就好。

    尽管如此,他一颗心却始终安定不下来。若不出意外,只等今年秋收后,朝廷便将发兵北伐——这是他眼下最大之心愿。

    但攘外必先安内,发动北伐的前提,就是内部平静,国境安稳。

    益州北邻曹魏,东接孙吴,南抵云南。

    汉中、巴东两块紧要的地方有魏延、李严两位良将坐镇,防御端的是滴水不漏。

    只可惜两个月之前,时任朱提郡太守、安远将军、南中庲降都督的邓方病逝于任上。这就好比一块完整的版图,凭空多出一个空缺来。

    南中地区,地域广阔,是昆明、叟、濮、傣、僚、青羌等少数民族与众多汉地移民后裔错处杂居的之地。

    其地虽然荒僻,所出其地所出之耕牛、战马、金银、犀革之物,一向是朝廷军资的重要补充。

    刘备执政重点在于北伐而不在南中,故而他只希望南中维持一个“纲纪粗定,夷、汉粗安”的局面。

    前都督邓方很好地执行了他的施政意图,即推行绥抚措施,维护南中诸郡之稳定,镇压夷人异族之反抗,结好当地汉人豪族大姓,安定南中各族人民的生活,并组织各郡将南中地区的兵员及其他军国所需的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成都,以资国用。

    因他之故,朝廷以最小之成本维系住对南中之统治,每年从南中获取定额的物产,可谓受益匪浅。

    然而,即将北伐之际,这位深得南人敬重的都督却毫无征兆,就这么病逝了。

    对于此事最为直观的反应,便是他离世的一个多月来,南中夷人叛乱之事渐多,且进贡的物资少了一大半。

    刘备终于意识到,对于新一任南中庲降都督之任命,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今日是登基大典的最后一天,明日,从外地赶来观礼听封的大臣都将赶回驻地,包括永安都督李严。

    李严在南中犍为郡做过太守,只凭郡兵便击败了盗贼马秦、高胜的叛军,以及越巂郡夷帅高定的反叛,功勋卓着,远近咸知。

    听一听此人的意见,对于新一任庲降都督之选择将不无裨益。

    于是刘备正在诸事完毕后,第一时间便召见李严。

    “正方(李严字),你久在南中,便按照所见所闻,且说说对南中诸士族之印象。”

    “遵命。”

    身着臣服,外表一丝不苟的李严闻言后,躬身答道:

    “臣蒙陛下信任,镇守南中犍为郡,倒也结识了几位人物。臣以为,建宁之雍氏,朱提之孟氏,牂牁之朱氏,永昌之王氏,在诸大姓中实力最强,且态度恭顺,亲近朝廷。陛下若要提拔,不妨从这四家中选择。”

    “恩。”刘备轻抚胡须,缓缓颔首。

    对于这几家大姓,几日间他陆续听许多大臣提起,言这些本土大姓态度都还算得上恭顺,若要用他们,倒也不是不能。

    但细细回想,身为牂牁朱氏子弟的朱褒,年前已经提拔为牂牁郡的太守;王氏族人王伉,也已经是永昌郡的太守。

    他身为一国之主,自然要讲究平衡制衡,不能教一家独大了去。

    朱、王二姓既已受册封,便不可再行提拔了。如此看来,真正能够选择的,无非是建宁的雍氏,以及朱提的孟氏。

    刘备手指轻扣案几,继续问道:“雍氏、孟氏……此二姓风评口碑如何?”

    李严面无表情,回答道:“雍氏族长雍闿,为人宽厚守礼,南人莫不敬仰;孟氏族长孟琰,为人刚猛英烈,勇名散播。此二人俱是恩信着于南土之士,风评难分轩轾。”

    “雍闿宽厚,孟琰勇武,原是一文一武啊……”

    刘备轻捻胡须,暗忖道:“此番南中动荡,倒是需要一个有杀伐果断的都督出面弹压,也好收拾残局……这个孟琰有勇名,倒是比雍闿宽厚之辈更为合适一些……”

    他心中稍有取舍。

    这时,李严低下头颅,忽低声又道:“不过,臣听闻数十年前,孟氏有一旁支举族离开朱提、出走云南,并与当地夷人联姻,开枝散叶,时过境迁,如今这一支的首领名叫孟获,其人能征善战,麾下有夷兵数万,又身兼汉夷两家血脉,故深得南人敬服,传闻乃是南中数一数二之大势力。”

    “竟有此事!”

    刘备闻罢,顿时又是一惊,不觉间,心中又有了计较。

    孟琰的家族本就势大,倘若在当了庲降都督之后,借势收服孟获这个旁支外子作为奥援,不出意外,他将坐实南中土皇帝之位。

    如此实力雄厚的一方诸侯,岂是君王所能容忍?

    他面上不动声色,心底却已悄然将“孟琰”二字抹去。

    等到李严告退,刘备闭目沉思良久,心道:

    “既然如此,不如暂时提拔雍闿为益州郡太守,观其手段,若治理得力,便正式封其为庲降都督……”

    正暗下决定之际,宫人传报,云丞相诸葛亮求见。

    他正好也正想征求一下诸葛亮的意见,当即请他入内觐见。

    施礼完毕,刘备请诸葛亮入座,径直道:

    “关于南中庲降都督之人选,朕属意建宁雍闿,孔明意下如何?”

    诸葛亮大惊道:“此人万万不可!”

    刘备皱眉奇道:“为何?”

    诸葛亮告罪一声,起身答道:“臣此来正是为了禀告陛下,邓方病逝之后,臣派了益州从事常房赴南中调查舆情,近日奏章刚刚送达。据常房所言,雍闿其人,实乃沽名钓誉之辈,家中奴仆跋扈于建宁,郡人皆退避三舍。且常房又以密信回报,言有耳目察觉东吴细作,疑似与南中诸大姓有勾结。故而臣以为,南中本土大姓,只可安抚,不宜重用!”

    “啊!”

    内外勾结,此乃刘备心中的底线,断然难容忍他人践踏,此时乍闻,当即又惊又怒。

    “可恶雍闿,竟是连正方(李严字)也骗过了!”

    好不容易消下气来,他不免再次踌躇——

    南中当地士人起了异心,那自然万万不可再用了。为今之计,必须从朝中派遣一手腕强硬、富有权谋之将前往弹压。

    时朝中名臣良将不少,马、张、赵、魏、李皆是能征惯战之辈。

    只可惜马超、魏延、李严镇守边陲,防备强敌,不可轻动;张飞、赵云是北伐先锋大将,也要留蜀地秣马厉兵,不能轻离——

    放眼满朝文武,济济一堂,他一时半刻间竟想不出一个可用之人!

    总算诸葛亮慧眼,瞧出主公的烦恼,摇扇笑道:

    “陛下,朝中正有一人,南中大姓出身,熟悉当地民情,对陛下忠心耿耿,陛下不妨一见。”

    “哦?竟有如此人物?”刘备皱眉沉思,片刻之后,但见他一拍额头,惊喜交加道:“亏得孔明提醒,朕竟几乎将此人忘乎脑后!”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