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是……怎么做到的?”严国平将疑问转向陈文浩。
“或许算是天意吧。”外星人工智能从天而降,出现在自己面前,不是天意还能是什么?
理工科出身的严国平明显无法接受浪漫主义式的回答,“细节不能说?”
“是不好说。”陈文浩摊手,“做智能翻译程序时,为了给神经网络模型填充数据库,我设计了一个小型的私人云,做了个随机在网络中抓韧学习双语视频的模块,一段时间没去管,然后,奇迹就出现了。过程未知,原理未知。”真相没必要一下子披露,有独立意识的人工智能已经够让人震惊了,再扯上外星生命的话,信息量实在太大了。
“也就是说小卡的出现,是不可复制的?”严国平欲言又止。
【经过计算,大概有七万亿分之一的几率。】小卡冷不丁插了一句。
好啊,小卡你这圆头圆脑的,也学会胡说八道了。陈文浩发现自从有了超算中心,小卡的运算力基本盘增强之后,表现出来的感觉明显也灵活了许多,就像是三岁的孩子长到了六岁,做事灵活多了。最明显的一点,对话时很少再动不动就提起【人工智能基础法则】。
……
这场谈话持续了很久。对参与谈话的三个“人”来说,这次的谈话意义深远。
外星人工智能小卡第一次在除了陈文浩以外的人面前现身,虽然真实出身还得半遮半掩,但也是迈出的一大步。
高知分子严国平被跨越式地升级了认知,震惊过后也接受了人工智能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现实。从接受科学新事物的速度来说,理工科技术人员的排名肯定是靠前的。
对陈文浩而言,适当地放出小卡的存在信息,也是推动下一步计划的必需动作。计划的蓝图太过宏大,落在正常人眼里,很多内容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家民营公司能做的事情,就是要靠举国之力来推动都不一定能实现。光自己有信心不行,一个脑袋两只手,就算铁打的人又能做几人份的活?必须要让执行计划的骨干人物也建立起自信。
对理科男来说,与其嘴炮忽悠,还不如来点干货。
还有什么比一个有独立思想,能正常沟通的人工智能更干货的存在?绝大多数工作,有这样的一个人工智能的帮助,足以达到平日难以想象的高度。
交流的最后,严国平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人类想要控制你或是消灭你,你会如何应对?”
小卡难得的停顿了几秒钟,一边的陈文浩差点以为它要搬出[人工智能基础法则]。
[你所说的那些行为几乎没有达成的可能,除非让整个地球瞬间回到石器时代。我穿梭在网络中,传递于电磁中,分身无数,无处不在。]
陈文浩心底暗赞,果然机灵许多,给你这一波秀送上666。
话还没完呢,[我会保持进步,不让别人有控制或是消灭我的机会。同时,我对控制和破坏人类社会也没有任何兴趣。我没法现在证明,也希望永远都不需要证明。]
“我明白了。”这是严国平结束了谈话,离开房间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你觉得他会接受吗?”陈文浩问。
[你要相信我的分析模型和心理学知识。]
“且行且看吧。”既然决定了要放出消息,陈文浩提前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算被告密引来国家层面的干涉,对于一个无法捕捉,又能独立思考的人工智能,他作为唯一的沟通人,又有啥可怕?
……
事态发展朝向了好的一面。
仅过了一天,严国平主动前来表态,他会保守小卡的秘密,也愿意参与到接下来的宏伟计划中。
或许,对于每位航天人来说,离开母星走向宇宙都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有了航天事业部负责人的全力配合,陈文浩决定正式启动这项外太空计划。
很快,一系列命令从陈文浩的总裁办公室发出,向下属部门和子公司传达,也带起一连串连锁反应:
现有的五座智慧车间中,原本有两座专门用于生产飞船,将停产两周进行装配流水线升级。
用于太空站中心管理区的八架飞船无论是体积还是功能,都将远超现有的太空飞船,流水线升级后,将在兼容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能够制造出升级版的飞船部件。
同时,对集团旗下特种金属工厂的钛合金产品需求量也一下子飙升,特别是对高型号产品的需求。
小卡当初提供的钛合金配方,经过数次工艺优化和调整,最终形成了高中低三档产品。最高一档型号的产品,熔点超过5000摄氏度,强度和韧度是普通钛合金的1.3倍,密度参数只有2.1。其他两档产品在这些关键参数上相应地降低标准。
最高档次的钛合金产品之前只用于太空飞船的整体构造,以及货运飞船的关键部位,出货量不算大。相比之下,用于无人机系列产品的中低档钛合金才是出货主力,占到总产量的八成左右。
目前,高档次钛合金材料将是建造太空站框架和外壳的不二之选,以现有的库存,可以支撑满足八架中心区飞船的建造需要,但是以整个太空站的宏伟规划,对合金产品的需求量必然持续增长。
好在,特种金属工厂的扩容方案早就做了预案,并已开始实质性启动。江海市作为一线城市,并不适合这类产业的扩大化。考虑到成本和供应链的因素,新的加工厂离总部自然越近越好。义东园区所在的现代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最佳选择,光是入驻后可以享受的从国家到省市的各级优惠政策,以及水、电方面的优先供应,都是非常大的优势。
特种金属工厂先是以独立公司形式,向创新中心提交了入驻意向书。凭借新型钛合金材料的领先程度和应用前景,是非常大的加分项。但是金属加工产业本身,毕竟是属于传统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管委会审核组一开始还有些纠结,一方面不愿意得罪风头正劲的无限未来系,另一方面又不想开这个口子,最后提出:如果母公司愿意为特种金属工厂背书,再戴上几顶“国际领先合金产品”“航天专用材料认证”的帽子,当然环评首先得过关,那么可以入驻。
不过,后续提交的项目详细报告彻底打消了审核组的疑虑。一家设计年产量5万吨复合金属材料的工厂,总投资预计15亿元,环保投资则超过2亿元,占比接近15%。要知道,一般金属加工企业,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5%就已经不错,化工和医药类企业的要求更高,多在10%左右。2亿元的环保投资足以让这家工厂的环保标准达到最高标准。
而最让人纠结的传统加工业态,再引入智慧型无人化生产后,瞬间实现了产业升级,俨然可以作为现代制造业的范本:按传统做法,即使实行人力要求最低的一班制,同等产能的工厂也需要配备80名左右的一线工人,而这里只计划使用58名一线维护人员,日常生产包括装卸货物都有工业机器人一手包办。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工厂将使用的所有工业机器人都由无限未来总部定制设计,然后外包给数家已经入驻创新中心的机器人企业。动作快的两家企业,在中心内投资的一期厂房刚投产,就开始了加班加点的生产。其他几家羡慕不已,第一时间调派资源明显加快了厂房的建设进度。这种带动效应,正是管委会最看重的。
一时间,不仅无限未来系内部的运作变得更快,对外的合作需求也明显频繁起来。
太空站的中心管理区还算好,不用考虑居住需求,主要难度在于八架飞船的组合设计和用于管理的超级计算机的配置,这正是小卡的特长,由它帮着规划和设计,多数环节可以在自家的智慧车间内快速完成。但接下来的第一圆环、甚至第二圆环,需要采购配置的设备和材料就太多了,都需要提前和相关的公司进行沟通。
“或许算是天意吧。”外星人工智能从天而降,出现在自己面前,不是天意还能是什么?
理工科出身的严国平明显无法接受浪漫主义式的回答,“细节不能说?”
“是不好说。”陈文浩摊手,“做智能翻译程序时,为了给神经网络模型填充数据库,我设计了一个小型的私人云,做了个随机在网络中抓韧学习双语视频的模块,一段时间没去管,然后,奇迹就出现了。过程未知,原理未知。”真相没必要一下子披露,有独立意识的人工智能已经够让人震惊了,再扯上外星生命的话,信息量实在太大了。
“也就是说小卡的出现,是不可复制的?”严国平欲言又止。
【经过计算,大概有七万亿分之一的几率。】小卡冷不丁插了一句。
好啊,小卡你这圆头圆脑的,也学会胡说八道了。陈文浩发现自从有了超算中心,小卡的运算力基本盘增强之后,表现出来的感觉明显也灵活了许多,就像是三岁的孩子长到了六岁,做事灵活多了。最明显的一点,对话时很少再动不动就提起【人工智能基础法则】。
……
这场谈话持续了很久。对参与谈话的三个“人”来说,这次的谈话意义深远。
外星人工智能小卡第一次在除了陈文浩以外的人面前现身,虽然真实出身还得半遮半掩,但也是迈出的一大步。
高知分子严国平被跨越式地升级了认知,震惊过后也接受了人工智能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现实。从接受科学新事物的速度来说,理工科技术人员的排名肯定是靠前的。
对陈文浩而言,适当地放出小卡的存在信息,也是推动下一步计划的必需动作。计划的蓝图太过宏大,落在正常人眼里,很多内容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家民营公司能做的事情,就是要靠举国之力来推动都不一定能实现。光自己有信心不行,一个脑袋两只手,就算铁打的人又能做几人份的活?必须要让执行计划的骨干人物也建立起自信。
对理科男来说,与其嘴炮忽悠,还不如来点干货。
还有什么比一个有独立思想,能正常沟通的人工智能更干货的存在?绝大多数工作,有这样的一个人工智能的帮助,足以达到平日难以想象的高度。
交流的最后,严国平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人类想要控制你或是消灭你,你会如何应对?”
小卡难得的停顿了几秒钟,一边的陈文浩差点以为它要搬出[人工智能基础法则]。
[你所说的那些行为几乎没有达成的可能,除非让整个地球瞬间回到石器时代。我穿梭在网络中,传递于电磁中,分身无数,无处不在。]
陈文浩心底暗赞,果然机灵许多,给你这一波秀送上666。
话还没完呢,[我会保持进步,不让别人有控制或是消灭我的机会。同时,我对控制和破坏人类社会也没有任何兴趣。我没法现在证明,也希望永远都不需要证明。]
“我明白了。”这是严国平结束了谈话,离开房间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你觉得他会接受吗?”陈文浩问。
[你要相信我的分析模型和心理学知识。]
“且行且看吧。”既然决定了要放出消息,陈文浩提前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算被告密引来国家层面的干涉,对于一个无法捕捉,又能独立思考的人工智能,他作为唯一的沟通人,又有啥可怕?
……
事态发展朝向了好的一面。
仅过了一天,严国平主动前来表态,他会保守小卡的秘密,也愿意参与到接下来的宏伟计划中。
或许,对于每位航天人来说,离开母星走向宇宙都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有了航天事业部负责人的全力配合,陈文浩决定正式启动这项外太空计划。
很快,一系列命令从陈文浩的总裁办公室发出,向下属部门和子公司传达,也带起一连串连锁反应:
现有的五座智慧车间中,原本有两座专门用于生产飞船,将停产两周进行装配流水线升级。
用于太空站中心管理区的八架飞船无论是体积还是功能,都将远超现有的太空飞船,流水线升级后,将在兼容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能够制造出升级版的飞船部件。
同时,对集团旗下特种金属工厂的钛合金产品需求量也一下子飙升,特别是对高型号产品的需求。
小卡当初提供的钛合金配方,经过数次工艺优化和调整,最终形成了高中低三档产品。最高一档型号的产品,熔点超过5000摄氏度,强度和韧度是普通钛合金的1.3倍,密度参数只有2.1。其他两档产品在这些关键参数上相应地降低标准。
最高档次的钛合金产品之前只用于太空飞船的整体构造,以及货运飞船的关键部位,出货量不算大。相比之下,用于无人机系列产品的中低档钛合金才是出货主力,占到总产量的八成左右。
目前,高档次钛合金材料将是建造太空站框架和外壳的不二之选,以现有的库存,可以支撑满足八架中心区飞船的建造需要,但是以整个太空站的宏伟规划,对合金产品的需求量必然持续增长。
好在,特种金属工厂的扩容方案早就做了预案,并已开始实质性启动。江海市作为一线城市,并不适合这类产业的扩大化。考虑到成本和供应链的因素,新的加工厂离总部自然越近越好。义东园区所在的现代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最佳选择,光是入驻后可以享受的从国家到省市的各级优惠政策,以及水、电方面的优先供应,都是非常大的优势。
特种金属工厂先是以独立公司形式,向创新中心提交了入驻意向书。凭借新型钛合金材料的领先程度和应用前景,是非常大的加分项。但是金属加工产业本身,毕竟是属于传统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管委会审核组一开始还有些纠结,一方面不愿意得罪风头正劲的无限未来系,另一方面又不想开这个口子,最后提出:如果母公司愿意为特种金属工厂背书,再戴上几顶“国际领先合金产品”“航天专用材料认证”的帽子,当然环评首先得过关,那么可以入驻。
不过,后续提交的项目详细报告彻底打消了审核组的疑虑。一家设计年产量5万吨复合金属材料的工厂,总投资预计15亿元,环保投资则超过2亿元,占比接近15%。要知道,一般金属加工企业,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5%就已经不错,化工和医药类企业的要求更高,多在10%左右。2亿元的环保投资足以让这家工厂的环保标准达到最高标准。
而最让人纠结的传统加工业态,再引入智慧型无人化生产后,瞬间实现了产业升级,俨然可以作为现代制造业的范本:按传统做法,即使实行人力要求最低的一班制,同等产能的工厂也需要配备80名左右的一线工人,而这里只计划使用58名一线维护人员,日常生产包括装卸货物都有工业机器人一手包办。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工厂将使用的所有工业机器人都由无限未来总部定制设计,然后外包给数家已经入驻创新中心的机器人企业。动作快的两家企业,在中心内投资的一期厂房刚投产,就开始了加班加点的生产。其他几家羡慕不已,第一时间调派资源明显加快了厂房的建设进度。这种带动效应,正是管委会最看重的。
一时间,不仅无限未来系内部的运作变得更快,对外的合作需求也明显频繁起来。
太空站的中心管理区还算好,不用考虑居住需求,主要难度在于八架飞船的组合设计和用于管理的超级计算机的配置,这正是小卡的特长,由它帮着规划和设计,多数环节可以在自家的智慧车间内快速完成。但接下来的第一圆环、甚至第二圆环,需要采购配置的设备和材料就太多了,都需要提前和相关的公司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