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阎毗的出身还有已经为官一次的精力,也必然会让他更加敏感小心,自然不太可能出现和鲍兴那样的错误。
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他心里会更加清楚。
毕竟······他已经因为玩忽职守而被杨坚算计过一会了,哪怕那一次其实阎毗是有些冤枉的。
李荩忱微笑着说道:“爱卿,且看看这大好的江山,以后朕要坐稳这江山,还要得赖于诸位爱卿的帮助啊。”
阎毗急忙拱了拱手说道:“陛下雄才大略,天下尽在胸腹之中,臣等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李荩忱有些无奈。
本来他想要鼓励鼓励阎毗,不过现在看来······这家伙似乎已经被杨坚给弄出来心理阴影了,所以过于谨慎小心。
但是李荩忱也只是点到为止,身为大汉皇帝,他并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教导每一个臣子。这个世界并不会因为缺少了哪个人就不再转动,因此假如阎毗的工作因为他的性情而受到阻碍的话,那李荩忱并不介意再换一个人,就算是他想要达到之前的目的,也并非只有任用阎毗不可。
不过李荩忱还是很想证明,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总归是能够担当重任的。
——————
汉军攻破邺城,北周宣告灭亡,不过只是一夜之间。
邺城的百姓经过一夜的慌乱和惊吓之后,再推开门的时候,外面已经换了天。
大汉早就已经做好了入城安民的准备,甚至私下里都演练了好几遍的,由此可见大汉内部对于拿下邺城的强烈期望,而现在这一切终于变成现实。
各部门官吏入城和北周官员们进行交接,清点资料文书。而军队在打扫完战场、追捕到所有的溃兵之后就陆续撤出城池,在城池的东西和北面三个方向上驻扎,不再入城,城中的治安完全交给抽调出来的一部分禁卫军还有羽林骑外加上投降的北周本地吏员们来维持。
大多数的北周吏员都选择了乖乖向大汉投降。
大汉并不缺能够独当一面的官员,但是熟悉本地情况的吏员还是少之又少,只是凭借白袍那点儿人手,根本不足以帮助初来乍到的大汉解决所有的问题、快速恢复邺城的秩序,因此任用那些北周曾经的吏员们也是必然的。
这些吏员之中当然也有不少犯下斑斑劣迹的,白袍早就已经做好了名单,军队直接负责把这些人拉到刑场上斩首,以儆效尤。如此一来,城中百姓纷纷拍手称快不说,其余的吏员们或是早就看不惯这些同僚的作风而暗自称快,或是本来也有一些小偷小摸的行为没有被发现,此时暗自庆幸之余自然也愈发的收敛。
新官上任,当然得老实几天再说,至于之后是不是一直都要老老实实的,那还得看情况。
不过很快大汉律法的公布和推行就否决了他们的小小心思。
律法虽然并不算严苛,但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上面可是写得清清楚楚。实际上律法真正约束的并不是老百姓,老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也不会去做偷摸拐骗的事情,而是那些本来就游手好闲、依靠家中关系欺压良民的纨绔还有这些利用自己官职之便、大肆搜刮油水的基层吏员。
刑部很清楚这些人心里的小算盘,因此干脆就在他们现在还没有做出什么违法乱纪之事的时候先警告警告他们,大汉说要砍掉贪官污吏的脑袋,可不只是这一时半刻,而是一直都有效的。
除了安民之外,礼部、工部会同户部和内府,开始对城内一些已经被遗弃或者本来隶属于北周皇室而要被没收的产业进行重新规划,主要集中在商业和教育上。
朝廷出面,收缴或者购买沿街民房,将其改为商铺,以供陆续进驻邺城的商贾使用——不少商贾本来就打着随军支援转运粮秣的旗号,一直跟着军队向前推进,他们也在粮食转运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少商号甚至是放下自己的生意来出人出力,现在自然到了收获好处的时候,一直跟着军队就意味着他们也是最早进入城中的一批商贾,最好的店铺自然也就被他们获得。
另外城中本来正在建设的邺城书院,前身也就是北齐的太学,现在自然也被内府组织人手接收,按照内府的规划,将会在邺城书院的基础上建设起来冀州规模最大的书院,以形成和成都书院、岳麓书院等分庭抗礼之势。
同时和邺城书院一起建设的还会有军事学院以及一些教授实用技能的书院,这些不需要内府再多操心,军方还有那些意图投资教育的人自然就会凑上前来,最终形成和龙门书院那样的书院群。
邺城的地理位置其实并不是非常好,向南不远就是白沟和大河,而向北抵达幽州却还有大量的州府,这样自然会导致冀州的经济以及其余的政治和文化等影响力都会偏向于南方。
若是换在原来,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靠近邺城的洛阳已经几乎被战火摧毁,根本起不到担任政治、文化枢纽的作用,因此能够和关中的长安分庭抗礼的只有邺城。
现在大汉已经几乎可以确定洛阳就是未来的都城,靠近洛阳的邺城自然就显得有些鸡肋,不过陛下倒是并不反对规划和开发邺城,这让大家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乖乖照办。
实际上李荩忱自己只能在心里吐槽一句,当工业和经济真的快速发展起来之后,城市会快速的发展,到时候看上去洛阳和邺城之间的距离有些尴尬,但是很快就会因为城市之间的联络加深而逐渐变成一个有一正一副两头驱动的城市群,进而相互支撑,成为世界的中心。
不过李荩忱肯定是看不到那天了。
当然,邺城既然目前就已经暴露出了这样可能浪费一个中枢城市带动能力的现象,那大汉自然更要想办法进行调整解决。按照工部的计划,未来邺城的工业区将会向北建设发展,进而逐渐和渤海郡、襄国郡等等连为一体,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对接从辽东等地前来的矿产。
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他心里会更加清楚。
毕竟······他已经因为玩忽职守而被杨坚算计过一会了,哪怕那一次其实阎毗是有些冤枉的。
李荩忱微笑着说道:“爱卿,且看看这大好的江山,以后朕要坐稳这江山,还要得赖于诸位爱卿的帮助啊。”
阎毗急忙拱了拱手说道:“陛下雄才大略,天下尽在胸腹之中,臣等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李荩忱有些无奈。
本来他想要鼓励鼓励阎毗,不过现在看来······这家伙似乎已经被杨坚给弄出来心理阴影了,所以过于谨慎小心。
但是李荩忱也只是点到为止,身为大汉皇帝,他并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教导每一个臣子。这个世界并不会因为缺少了哪个人就不再转动,因此假如阎毗的工作因为他的性情而受到阻碍的话,那李荩忱并不介意再换一个人,就算是他想要达到之前的目的,也并非只有任用阎毗不可。
不过李荩忱还是很想证明,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总归是能够担当重任的。
——————
汉军攻破邺城,北周宣告灭亡,不过只是一夜之间。
邺城的百姓经过一夜的慌乱和惊吓之后,再推开门的时候,外面已经换了天。
大汉早就已经做好了入城安民的准备,甚至私下里都演练了好几遍的,由此可见大汉内部对于拿下邺城的强烈期望,而现在这一切终于变成现实。
各部门官吏入城和北周官员们进行交接,清点资料文书。而军队在打扫完战场、追捕到所有的溃兵之后就陆续撤出城池,在城池的东西和北面三个方向上驻扎,不再入城,城中的治安完全交给抽调出来的一部分禁卫军还有羽林骑外加上投降的北周本地吏员们来维持。
大多数的北周吏员都选择了乖乖向大汉投降。
大汉并不缺能够独当一面的官员,但是熟悉本地情况的吏员还是少之又少,只是凭借白袍那点儿人手,根本不足以帮助初来乍到的大汉解决所有的问题、快速恢复邺城的秩序,因此任用那些北周曾经的吏员们也是必然的。
这些吏员之中当然也有不少犯下斑斑劣迹的,白袍早就已经做好了名单,军队直接负责把这些人拉到刑场上斩首,以儆效尤。如此一来,城中百姓纷纷拍手称快不说,其余的吏员们或是早就看不惯这些同僚的作风而暗自称快,或是本来也有一些小偷小摸的行为没有被发现,此时暗自庆幸之余自然也愈发的收敛。
新官上任,当然得老实几天再说,至于之后是不是一直都要老老实实的,那还得看情况。
不过很快大汉律法的公布和推行就否决了他们的小小心思。
律法虽然并不算严苛,但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上面可是写得清清楚楚。实际上律法真正约束的并不是老百姓,老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也不会去做偷摸拐骗的事情,而是那些本来就游手好闲、依靠家中关系欺压良民的纨绔还有这些利用自己官职之便、大肆搜刮油水的基层吏员。
刑部很清楚这些人心里的小算盘,因此干脆就在他们现在还没有做出什么违法乱纪之事的时候先警告警告他们,大汉说要砍掉贪官污吏的脑袋,可不只是这一时半刻,而是一直都有效的。
除了安民之外,礼部、工部会同户部和内府,开始对城内一些已经被遗弃或者本来隶属于北周皇室而要被没收的产业进行重新规划,主要集中在商业和教育上。
朝廷出面,收缴或者购买沿街民房,将其改为商铺,以供陆续进驻邺城的商贾使用——不少商贾本来就打着随军支援转运粮秣的旗号,一直跟着军队向前推进,他们也在粮食转运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少商号甚至是放下自己的生意来出人出力,现在自然到了收获好处的时候,一直跟着军队就意味着他们也是最早进入城中的一批商贾,最好的店铺自然也就被他们获得。
另外城中本来正在建设的邺城书院,前身也就是北齐的太学,现在自然也被内府组织人手接收,按照内府的规划,将会在邺城书院的基础上建设起来冀州规模最大的书院,以形成和成都书院、岳麓书院等分庭抗礼之势。
同时和邺城书院一起建设的还会有军事学院以及一些教授实用技能的书院,这些不需要内府再多操心,军方还有那些意图投资教育的人自然就会凑上前来,最终形成和龙门书院那样的书院群。
邺城的地理位置其实并不是非常好,向南不远就是白沟和大河,而向北抵达幽州却还有大量的州府,这样自然会导致冀州的经济以及其余的政治和文化等影响力都会偏向于南方。
若是换在原来,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靠近邺城的洛阳已经几乎被战火摧毁,根本起不到担任政治、文化枢纽的作用,因此能够和关中的长安分庭抗礼的只有邺城。
现在大汉已经几乎可以确定洛阳就是未来的都城,靠近洛阳的邺城自然就显得有些鸡肋,不过陛下倒是并不反对规划和开发邺城,这让大家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乖乖照办。
实际上李荩忱自己只能在心里吐槽一句,当工业和经济真的快速发展起来之后,城市会快速的发展,到时候看上去洛阳和邺城之间的距离有些尴尬,但是很快就会因为城市之间的联络加深而逐渐变成一个有一正一副两头驱动的城市群,进而相互支撑,成为世界的中心。
不过李荩忱肯定是看不到那天了。
当然,邺城既然目前就已经暴露出了这样可能浪费一个中枢城市带动能力的现象,那大汉自然更要想办法进行调整解决。按照工部的计划,未来邺城的工业区将会向北建设发展,进而逐渐和渤海郡、襄国郡等等连为一体,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对接从辽东等地前来的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