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这个时候阵左和阵右同样传来一声暴喝,箭矢从军阵之中腾起,有如死亡的镰刀,肆意收割生命。
“分散,三骑成阵,突击敌人侧翼!”北周骑兵之中带队的细铠主也大吼一声,显然敌人对于北周骑兵一贯的战术很熟悉,所以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敌人两部兵马连接的地方并不算紧密,从而先将敌人切割开来,至少得以掩护自家兵马脱离战场。
骑兵们娴熟的操控战马,三名三名的骑兵摆成锥形的突击阵型,向前突进。箭矢呼啸着从他们的前后左右掠过,不断有北周骑兵落马,不过因为距离已经很近了,所以,很快他们就一头冲进了裴子烈所部的右翼。
“结阵!”郑凯源手中的刀扬起,作为统带右翼的校尉,这个时候他肯定不能允许战线被撕开,这样陈智深和李迅就会反过来被北周兵马所包围。
长矛手和刀盾手也没有丝毫的畏惧,看着敌人的骑兵转眼就到面前,同时攥紧了兵刃。
——————————————————--
“快,跟上!”尉迟顺挥动手臂,一艘艘小船飞快的穿梭在檀溪水面上,将足足上千的士卒转移到另外一边。
檀溪并不算宽阔,但是中下游水深,泅渡会有危险,否则也不会有当初刘皇叔跃马檀溪的传说,若是檀溪水浅,刘备根本就不需要跳过去,策马走过去就好了。
好在曹孝达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船只,此时正派上了用场。
从这个地方已经能够隐约听见不远处的厮杀声,显然围绕隆中的那一场大战已经到了激烈的时候,尉迟顺一刻都耽误不得,他自己不等岸边的士卒上船,就先跳上了一条船:
“快走快走!”
檀溪上行船也就是一盏茶的功夫,很快就到了西岸。
在檀溪西岸已经有七八百名士卒聚集,尉迟顺从船上跳下来,几名幢将和仗主看到尉迟顺过来,急忙上前,尉迟顺挥了挥手:“统带好你们麾下的人,我们走!”
“可是······”几名将领都诧异的看着后方还没有过来的将士。
“少一百人不等了,时间紧迫!”尉迟顺冷声说道。
“诺!”
————————————--
而此时一里之外,北周骑兵正艰难的在巴蜀军阵之中推进,当他们一头冲进来之后方才意识到敌人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好对付,巴蜀士卒并没有想要和骑兵面对面交手的意思,他们只是向后和向两侧撤退,同时山坡上等候多时的弓弩手不断向敌人倾泻箭矢。
郑凯源和裴子烈的将旗一左一右不断移动,而巴蜀士卒就追随着这些旗帜来往奔走,阵型虽然有如波浪一样起伏收缩,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北周骑兵找不到任何可以突破的地方。
一旦他们催动战马向前,敌人就会大步后退,而弓弩手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这里。
而一旦他们后退想要寻找其余的突破口,敌人原本收缩的阵型就会再一次展开,一支支长矛伸出来,逼迫着他们不得不调转马头去和同伴汇合。
骑兵突进的速度已经完全被压制下来,并且这些北周骑兵发现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那就是他们虽然尽量分散冲杀,但是结果却是北周军队一直没有找到突破口,只能再一次被驱赶着聚集在一起。
“放箭!”裴子烈轻轻呼了一口气。
敌人已经越来越密集,现在需要做的自然就是用箭矢彻底覆盖他们。用步卒对付骑兵本来就不是什么好决定,裴子烈不想要牺牲那么多人,可以用箭矢解决的就不用人命。
此时陈智深和李迅已经将那一队北周伏兵分割包围,吞下他们也不过是时间问题,可以说这一场添油加醋一般的混战即将以裴子烈的胜利而落下帷幕。
不过还不等裴子烈放松下来,一面旗帜就出现在地平线上,也不知道多少北周军队正在向这边移动。
“传令,骑兵前去试探,切记不可接战,”裴子烈急忙下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有想到曹孝达还真是看得起自己。
巴蜀骑兵在完成了分散骚扰敌人的任务,现在只是帮着清扫一下外围的漏网之鱼,接到命令顿时转向,直扑向那一支冲过来的北周军队。与此同时,陈智深所部和郑凯源所部汇集在一起,撤退到山脚一线,山坡上的弓弩手开始射箭掩护。
那些幸存的北周步骑显然也不傻,纷纷退却,虽然还是丢下了上百具尸体,但是至少有四五百人得以幸存,撤退到巴蜀军队的弓弩范围之外结阵。
此时整个混乱的战场总算是安宁下来。
裴子烈麾下沿着山脚列阵,左翼和中军在前,右翼微微侧后掩护已经久战疲惫的陈智深和李迅等兵马。与此同时,北周军队在正对巴蜀军队右翼和中军的连接处集结,等待援军。
双方都像是刚刚经历过一场猛烈争夺和厮杀的野兽,趁着这个机会抓紧舔舐伤口。
“报,是周人援兵,将旗‘尉迟’名号,应该是尉迟顺!”一名斥候飞快而来。
裴子烈微微颔首,襄阳城中尉迟家的将领就只有尉迟宽和尉迟顺,这么一场大战不可能再让无名之辈来领军,而尉迟宽作为名义上的襄阳军队统帅,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擅离职守,那么就只剩下巴蜀军队的“老朋友”——尉迟顺了。
对于尉迟顺,裴子烈虽然没有和他怎么交过手,但是也知道此人算得上尉迟迥几个儿子当中比较争气的一个了,而且一直跟在尉迟迥的身边征战,可以说尉迟迥的本事,这么多儿子当中学的最全的就是尉迟顺。
李荩忱能够让尉迟顺焦头烂额,但是并不代表裴子烈也有这个本事,尤其是现在裴子烈麾下的兵马经过两天的作战以及刚才短促而猛烈的交手已经疲惫不堪,说句实话裴子烈并不觉得现在进攻是好选择。
这一场伏击和反伏击的大战最后竟然会如此稀里糊涂的变成一场双方不断投加兵力的激战,可以说在裴子烈的预料之外,当然也在尉迟顺的预料之外。
尉迟顺此时就站在不远处的北周军阵之中,看着已经收缩防线的巴蜀军队,这一刻他已经知道,除非双方放开手脚大战一场,否则这样继续耗下去对北周军队并没有好处。
“分散,三骑成阵,突击敌人侧翼!”北周骑兵之中带队的细铠主也大吼一声,显然敌人对于北周骑兵一贯的战术很熟悉,所以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敌人两部兵马连接的地方并不算紧密,从而先将敌人切割开来,至少得以掩护自家兵马脱离战场。
骑兵们娴熟的操控战马,三名三名的骑兵摆成锥形的突击阵型,向前突进。箭矢呼啸着从他们的前后左右掠过,不断有北周骑兵落马,不过因为距离已经很近了,所以,很快他们就一头冲进了裴子烈所部的右翼。
“结阵!”郑凯源手中的刀扬起,作为统带右翼的校尉,这个时候他肯定不能允许战线被撕开,这样陈智深和李迅就会反过来被北周兵马所包围。
长矛手和刀盾手也没有丝毫的畏惧,看着敌人的骑兵转眼就到面前,同时攥紧了兵刃。
——————————————————--
“快,跟上!”尉迟顺挥动手臂,一艘艘小船飞快的穿梭在檀溪水面上,将足足上千的士卒转移到另外一边。
檀溪并不算宽阔,但是中下游水深,泅渡会有危险,否则也不会有当初刘皇叔跃马檀溪的传说,若是檀溪水浅,刘备根本就不需要跳过去,策马走过去就好了。
好在曹孝达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船只,此时正派上了用场。
从这个地方已经能够隐约听见不远处的厮杀声,显然围绕隆中的那一场大战已经到了激烈的时候,尉迟顺一刻都耽误不得,他自己不等岸边的士卒上船,就先跳上了一条船:
“快走快走!”
檀溪上行船也就是一盏茶的功夫,很快就到了西岸。
在檀溪西岸已经有七八百名士卒聚集,尉迟顺从船上跳下来,几名幢将和仗主看到尉迟顺过来,急忙上前,尉迟顺挥了挥手:“统带好你们麾下的人,我们走!”
“可是······”几名将领都诧异的看着后方还没有过来的将士。
“少一百人不等了,时间紧迫!”尉迟顺冷声说道。
“诺!”
————————————--
而此时一里之外,北周骑兵正艰难的在巴蜀军阵之中推进,当他们一头冲进来之后方才意识到敌人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好对付,巴蜀士卒并没有想要和骑兵面对面交手的意思,他们只是向后和向两侧撤退,同时山坡上等候多时的弓弩手不断向敌人倾泻箭矢。
郑凯源和裴子烈的将旗一左一右不断移动,而巴蜀士卒就追随着这些旗帜来往奔走,阵型虽然有如波浪一样起伏收缩,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北周骑兵找不到任何可以突破的地方。
一旦他们催动战马向前,敌人就会大步后退,而弓弩手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这里。
而一旦他们后退想要寻找其余的突破口,敌人原本收缩的阵型就会再一次展开,一支支长矛伸出来,逼迫着他们不得不调转马头去和同伴汇合。
骑兵突进的速度已经完全被压制下来,并且这些北周骑兵发现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那就是他们虽然尽量分散冲杀,但是结果却是北周军队一直没有找到突破口,只能再一次被驱赶着聚集在一起。
“放箭!”裴子烈轻轻呼了一口气。
敌人已经越来越密集,现在需要做的自然就是用箭矢彻底覆盖他们。用步卒对付骑兵本来就不是什么好决定,裴子烈不想要牺牲那么多人,可以用箭矢解决的就不用人命。
此时陈智深和李迅已经将那一队北周伏兵分割包围,吞下他们也不过是时间问题,可以说这一场添油加醋一般的混战即将以裴子烈的胜利而落下帷幕。
不过还不等裴子烈放松下来,一面旗帜就出现在地平线上,也不知道多少北周军队正在向这边移动。
“传令,骑兵前去试探,切记不可接战,”裴子烈急忙下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有想到曹孝达还真是看得起自己。
巴蜀骑兵在完成了分散骚扰敌人的任务,现在只是帮着清扫一下外围的漏网之鱼,接到命令顿时转向,直扑向那一支冲过来的北周军队。与此同时,陈智深所部和郑凯源所部汇集在一起,撤退到山脚一线,山坡上的弓弩手开始射箭掩护。
那些幸存的北周步骑显然也不傻,纷纷退却,虽然还是丢下了上百具尸体,但是至少有四五百人得以幸存,撤退到巴蜀军队的弓弩范围之外结阵。
此时整个混乱的战场总算是安宁下来。
裴子烈麾下沿着山脚列阵,左翼和中军在前,右翼微微侧后掩护已经久战疲惫的陈智深和李迅等兵马。与此同时,北周军队在正对巴蜀军队右翼和中军的连接处集结,等待援军。
双方都像是刚刚经历过一场猛烈争夺和厮杀的野兽,趁着这个机会抓紧舔舐伤口。
“报,是周人援兵,将旗‘尉迟’名号,应该是尉迟顺!”一名斥候飞快而来。
裴子烈微微颔首,襄阳城中尉迟家的将领就只有尉迟宽和尉迟顺,这么一场大战不可能再让无名之辈来领军,而尉迟宽作为名义上的襄阳军队统帅,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擅离职守,那么就只剩下巴蜀军队的“老朋友”——尉迟顺了。
对于尉迟顺,裴子烈虽然没有和他怎么交过手,但是也知道此人算得上尉迟迥几个儿子当中比较争气的一个了,而且一直跟在尉迟迥的身边征战,可以说尉迟迥的本事,这么多儿子当中学的最全的就是尉迟顺。
李荩忱能够让尉迟顺焦头烂额,但是并不代表裴子烈也有这个本事,尤其是现在裴子烈麾下的兵马经过两天的作战以及刚才短促而猛烈的交手已经疲惫不堪,说句实话裴子烈并不觉得现在进攻是好选择。
这一场伏击和反伏击的大战最后竟然会如此稀里糊涂的变成一场双方不断投加兵力的激战,可以说在裴子烈的预料之外,当然也在尉迟顺的预料之外。
尉迟顺此时就站在不远处的北周军阵之中,看着已经收缩防线的巴蜀军队,这一刻他已经知道,除非双方放开手脚大战一场,否则这样继续耗下去对北周军队并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