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唐太宗亲征高丽之前,李治是一路送到了定州。
直到不能再送了,面对依依不舍的爱子,唐太宗就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不到我们父子二人再相见的时候,我绝不会换下这身衣服。”
所以唐太宗的这件衣服是穿脏了,又穿破了,连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劝他换一件,他却死活不肯答应。
后来唐太宗听说李治正在赶来迎接自己的路上,于是迫不及待地带领三千护卫率先飞奔进入了临渝关,途中正好与李治相遇,直到此时李治进献了新衣服,唐太宗这才换下了身上这件已经穿烂了的袍子。
等到唐太宗征辽回来后又准备巡幸灵州,本打算带着李治一起前去,结果张行成上疏说:
“臣听说皇太子要陪同陛下一起去灵州,不过臣认为与其陛下因私爱而让太子陪同巡幸,不如趁此时让太子留下来监国,接待百官商议朝政决断众事,熟悉朝廷事务,这样既可安定京师重镇,而且又可向四方显示太子的圣德。”
唐太宗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便将他加封为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重,李治亲自照料自己的父亲,鬓边的头发都变白了。
唐太宗感慨道:“你这些天吃不好睡不好,亲奉汤药不离左右,就是为了照顾我,年纪轻轻两鬓就有了白发,比古时候的文王还要孝顺。就算我死了,想来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就在这一年五月己巳,唐太宗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六月甲戌朔,李治即位,是为高宗皇帝。
纵观李治前二十二年的人生,可谓是在唐太宗的呵宠下长大的。即便是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仍对这个爱子宠溺异常,种种待遇都有违常制,对李治处理政务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手把手地言传身教。
唐太宗每次上朝时就让李治在一旁学习,有时候还让他亲自参议政事;考虑到李治自幼长于深宫,对民间疾苦并不了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抓着了一些细枝末节,唐太宗也会充分利用起来进行教导,比如吃饭的时候就告诉他,只有不夺农时才能保证一日三餐的供给正常。
更有一次唐太宗在大怒之下要斩苑西监穆裕,李治挺身而出犯颜进谏,结果唐太宗不但不生气,反而非常得意地说:“皇太子自幼在朕膝前,常常看到朕虚心纳谏,所以潜移默化之下,便有了今日之谏。”
也正是在唐太宗的悉心教导下,李治才能够继贞观之后,开创出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
作为旁观者的李之,早已透过冰冷的史料了解到这段父子情深,但是从这些白纸黑字中,他并不能感受出更多难舍的父慈子孝,至亲地父子情深。
但此刻亲身经历了高宗回顾这段以往,就能感受到唐太宗对李治的拳拳父爱,以及正是在这拳拳父爱中成长起来的唐高宗李治。
直到此时,高宗才结束了自己的追溯,而是看向李显、李旦:“两位爱儿,你们可曾在朕所讲述的父子情深里,觉察出漏掉了什么?”
似乎每看到兄弟二人脸上的愕然表情,他紧接着道:“这里面没有除朕之外的另十三个兄弟,以及二十一位姐妹!十三个兄弟当中,早薨无后者有之,按律赐死者有之,废为庶人者有之,自弑者有之,你们道又是如何?”
说罢,他深深叹了一口气:“而如今唯有我一人独活,且必被后世历史评价为意志软弱,为色所迷,昏庸已甚,贬勋旧,斥忠良,诸如此类!”
李显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忽然急声道:“不,阿耶,陛下改进了唐代的法律,才有了着名的永徽律,永徽之治更是比肩贞观治世;击败外敌,平漠北、西突厥,百济,高句丽,创下了我东土最大的版图;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常平仓之举更会被后世人争相仿效;《唐律疏议》成为法系代表性法典,影响到整个天下;重新建立科举制度,中举和应试的人数举世无双!”
高宗一直含笑不语,直到李显一口气讲完,他才笑道:“还有什么?也不要只论这些光鲜之面,朕的不足,甚至不端,均可据实讲出,朕赦你们无罪!”
见兄弟二人久久不语,高宗笑出了声,“旦儿,你来讲,比如......废王立武!”
李旦头上冒出了汗渍,手脚紧张到抖挲,李之适时接言过来:“皇上可容下臣冒犯谏辞?”
高宗点头笑着望向他,李之起身垂首说道:
“所谓的废王立武,将建国元勋、佐命功臣、世家大族三位一体的长孙无忌集团一网打尽,实为不得不为之!如果皇上永远健康,必定主导政权而不至于旁落!重患在身重用,武后干政乃无奈之举,大臣靠不住,有废帝的霍光;外戚靠不住,有篡权的杨坚;皇族靠不住,有改朝的萧衍;兄弟靠不住,有作乱的杨谅;儿子靠不住,有逼宫的曹丕;太监靠不住,有东汉前车之鉴!政事交由武后过览,实为填补自清除长孙无忌等世家老臣后出现巨大权力真空!”
高宗笑道:“还是一些谀颂之辞,朕就想听一听最不作为之事!”
李之忽然抬起头直视高宗:“尾大难掉!”
高宗一楞之下,旋即哈哈大笑起来:“好你个李正文,四个字总结的倒也贴合!”
他挥手令李之落座,转而起身走上前,将李显、李旦兄弟二人的手牵在手里,轻声道:
“尾大难掉就是朕一生之痛,但令其功高震主实非朕之所愿!但自她之后,务必提防宫闱弄权,女性的猜忌成性之危害,某些时候还要大过了伪善阴损的帝王,你二人定要切记由心!”
身为帝王,以伪善阴损一词来形容,高宗之言显是因命不久矣,也无所顾忌了。
不过越是这般直截了当,才越能让李显、李旦兄弟体会到其中深意,当然李之可不认为有多大用场,没有多少人在犯错之前,就能清醒认识到自己哪里出现了偏差。
兄弟二人扶着高宗坐下,李之已经找借口出得门来,他必须给父子三人留出足够的时间,却也不敢走远,就在旁屋御医院来人的视线之内,随便找到一块凸起处坐下。
御医黄允、孙三路是御医院唯有的知情人,第一时间赶来,但也无人开口相询,他们均知其中隐情,也知一旦高宗痛感再生,视力突消,就是皇上的大限到了。
如今李之已帮其延长了近两年的寿命,也知道随着李之的修为提升,会再有几个月的延长能力,但也知道此举已被高宗严词拒绝了。
所以,在与李之对视一眼后,得到了对方的轻轻摇头,二人也在心里证实,皇上恐怕熬不过今晚了。
高宗多出来的寿命,让整个与医院都获益匪浅,对于这些历朝历代、几乎每一天都处在胆颤心惊度日的御用医者来说,不仅这一次无疑毫无风险的躲过去了,还因此频受赏赐,他们对于李之的感激是很深刻的。
几人就这样默默坐在了一起,相对无言,但不等他们身边御医越聚越多,又有宦官上前请动李之移步进入。
李之进入其中,很快就再一次现身,向一直候在殿外的内侍悄声说道:“速速请天后来此,并传报各相关人等准备就绪!”
内侍几十人,片刻围聚后便悄无声息地各自转身离去。
李之迅速回到房内,此时的高宗已经目不能视物,李之紧贴在他身后,体内真元滚滚注入高宗体内。
他紧紧攥住李之一只手,嘴角却在艰难的撇起一角笑意:“将近两年没在感受到病痛折磨了,此时感来倒是有些亲切感!”
随即他另一只手,有些微颤地指向早已泣不成声的兄弟二人,“正文,答应我,让太子、皇子有个善终!”
李之用握着的手用力回应了一下,武后已经急匆匆赶了来,懿威已然不在,发髻凌乱,钗鸾歪斜,脸庞被悲伤笼罩着,两眼泛起了闪闪的泪水。
太平公主紧随其后,入门便跪在了地上的李显、李旦身后,豆大的泪水从眼眶中像断了线的珍珠洒落一地,表情扭曲着,显然在拼了命忍住了痛哭失声。
转眼四夫人、九嫔、婕妤、才人等等跪倒了一片,贯穿厅、堂,延绵至殿外院子里。
此时的高宗眼帘似乎重得抬不起来,挂着繁重的几滴珠水,下意识地眨了几回,晃悠悠跌落下来。
李之赶忙示意武后抓住他一只手,感受到入手的柔愫,高宗声音颤抖地吐露出声:“难...难为你了,保...保重身体,来世......”
随着李之感受到高宗的身子瞬间僵硬,眼泪夺眶而出,嘶吼出一句:“皇上,皇上驾崩了!”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几乎带给了所有人的崩溃,一时间嚎啕声音四起。
太平公主好像是还是不肯相信,两手紧紧地揪着自己的头发,发疯地大喊一声:“啊......”然后捂住脸“呜呜”地痛哭了起来。
唯有武后放佛已经进入了一种麻木的状态了,刚开始听到这噩耗的时候,她确实感到心里不断地被阵痛刺激着,脸色都变了形。
或许因经历了太多的悲剧,承受过了太多的痛苦,她早已悄悄地接受了这个事实,此刻再片刻呆滞后,便不顾脸上泪水横流,朗声道:“即可宣告天下,吾皇驾崩升天,举国哀悼三日!各部门迅速着手备置吊唁。!”
一片哭声里,李之低声招呼李显、李旦,配合进入房内的内务司人员,以及唱礼的搬抬圣驾遗体,几步走上前去,来至武后身后,将一缕真元悄然注入体内。
显然感知到了李之的帮助,武后感觉到自己即将崩溃的精神力瞬间恢复。
她回头望向李之,微微颔首,拍打了一下他的肩头,转过身去,面朝接连不断来的臣官,口中不停地吩咐下去:“宦官钦差在六宫鸣钟哀悼后,即可赶往各州府县鸣锣报丧!”
李之此刻眼神扫向已然被平躺龙榻的高宗,深垂如扇影的睫毛一动不动,看在他眼里,多希望高宗能再一次抬眸间,显露其韬光隐晦许久的凛厉眼神!
直到不能再送了,面对依依不舍的爱子,唐太宗就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不到我们父子二人再相见的时候,我绝不会换下这身衣服。”
所以唐太宗的这件衣服是穿脏了,又穿破了,连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劝他换一件,他却死活不肯答应。
后来唐太宗听说李治正在赶来迎接自己的路上,于是迫不及待地带领三千护卫率先飞奔进入了临渝关,途中正好与李治相遇,直到此时李治进献了新衣服,唐太宗这才换下了身上这件已经穿烂了的袍子。
等到唐太宗征辽回来后又准备巡幸灵州,本打算带着李治一起前去,结果张行成上疏说:
“臣听说皇太子要陪同陛下一起去灵州,不过臣认为与其陛下因私爱而让太子陪同巡幸,不如趁此时让太子留下来监国,接待百官商议朝政决断众事,熟悉朝廷事务,这样既可安定京师重镇,而且又可向四方显示太子的圣德。”
唐太宗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便将他加封为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重,李治亲自照料自己的父亲,鬓边的头发都变白了。
唐太宗感慨道:“你这些天吃不好睡不好,亲奉汤药不离左右,就是为了照顾我,年纪轻轻两鬓就有了白发,比古时候的文王还要孝顺。就算我死了,想来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就在这一年五月己巳,唐太宗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六月甲戌朔,李治即位,是为高宗皇帝。
纵观李治前二十二年的人生,可谓是在唐太宗的呵宠下长大的。即便是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仍对这个爱子宠溺异常,种种待遇都有违常制,对李治处理政务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手把手地言传身教。
唐太宗每次上朝时就让李治在一旁学习,有时候还让他亲自参议政事;考虑到李治自幼长于深宫,对民间疾苦并不了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抓着了一些细枝末节,唐太宗也会充分利用起来进行教导,比如吃饭的时候就告诉他,只有不夺农时才能保证一日三餐的供给正常。
更有一次唐太宗在大怒之下要斩苑西监穆裕,李治挺身而出犯颜进谏,结果唐太宗不但不生气,反而非常得意地说:“皇太子自幼在朕膝前,常常看到朕虚心纳谏,所以潜移默化之下,便有了今日之谏。”
也正是在唐太宗的悉心教导下,李治才能够继贞观之后,开创出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
作为旁观者的李之,早已透过冰冷的史料了解到这段父子情深,但是从这些白纸黑字中,他并不能感受出更多难舍的父慈子孝,至亲地父子情深。
但此刻亲身经历了高宗回顾这段以往,就能感受到唐太宗对李治的拳拳父爱,以及正是在这拳拳父爱中成长起来的唐高宗李治。
直到此时,高宗才结束了自己的追溯,而是看向李显、李旦:“两位爱儿,你们可曾在朕所讲述的父子情深里,觉察出漏掉了什么?”
似乎每看到兄弟二人脸上的愕然表情,他紧接着道:“这里面没有除朕之外的另十三个兄弟,以及二十一位姐妹!十三个兄弟当中,早薨无后者有之,按律赐死者有之,废为庶人者有之,自弑者有之,你们道又是如何?”
说罢,他深深叹了一口气:“而如今唯有我一人独活,且必被后世历史评价为意志软弱,为色所迷,昏庸已甚,贬勋旧,斥忠良,诸如此类!”
李显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忽然急声道:“不,阿耶,陛下改进了唐代的法律,才有了着名的永徽律,永徽之治更是比肩贞观治世;击败外敌,平漠北、西突厥,百济,高句丽,创下了我东土最大的版图;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常平仓之举更会被后世人争相仿效;《唐律疏议》成为法系代表性法典,影响到整个天下;重新建立科举制度,中举和应试的人数举世无双!”
高宗一直含笑不语,直到李显一口气讲完,他才笑道:“还有什么?也不要只论这些光鲜之面,朕的不足,甚至不端,均可据实讲出,朕赦你们无罪!”
见兄弟二人久久不语,高宗笑出了声,“旦儿,你来讲,比如......废王立武!”
李旦头上冒出了汗渍,手脚紧张到抖挲,李之适时接言过来:“皇上可容下臣冒犯谏辞?”
高宗点头笑着望向他,李之起身垂首说道:
“所谓的废王立武,将建国元勋、佐命功臣、世家大族三位一体的长孙无忌集团一网打尽,实为不得不为之!如果皇上永远健康,必定主导政权而不至于旁落!重患在身重用,武后干政乃无奈之举,大臣靠不住,有废帝的霍光;外戚靠不住,有篡权的杨坚;皇族靠不住,有改朝的萧衍;兄弟靠不住,有作乱的杨谅;儿子靠不住,有逼宫的曹丕;太监靠不住,有东汉前车之鉴!政事交由武后过览,实为填补自清除长孙无忌等世家老臣后出现巨大权力真空!”
高宗笑道:“还是一些谀颂之辞,朕就想听一听最不作为之事!”
李之忽然抬起头直视高宗:“尾大难掉!”
高宗一楞之下,旋即哈哈大笑起来:“好你个李正文,四个字总结的倒也贴合!”
他挥手令李之落座,转而起身走上前,将李显、李旦兄弟二人的手牵在手里,轻声道:
“尾大难掉就是朕一生之痛,但令其功高震主实非朕之所愿!但自她之后,务必提防宫闱弄权,女性的猜忌成性之危害,某些时候还要大过了伪善阴损的帝王,你二人定要切记由心!”
身为帝王,以伪善阴损一词来形容,高宗之言显是因命不久矣,也无所顾忌了。
不过越是这般直截了当,才越能让李显、李旦兄弟体会到其中深意,当然李之可不认为有多大用场,没有多少人在犯错之前,就能清醒认识到自己哪里出现了偏差。
兄弟二人扶着高宗坐下,李之已经找借口出得门来,他必须给父子三人留出足够的时间,却也不敢走远,就在旁屋御医院来人的视线之内,随便找到一块凸起处坐下。
御医黄允、孙三路是御医院唯有的知情人,第一时间赶来,但也无人开口相询,他们均知其中隐情,也知一旦高宗痛感再生,视力突消,就是皇上的大限到了。
如今李之已帮其延长了近两年的寿命,也知道随着李之的修为提升,会再有几个月的延长能力,但也知道此举已被高宗严词拒绝了。
所以,在与李之对视一眼后,得到了对方的轻轻摇头,二人也在心里证实,皇上恐怕熬不过今晚了。
高宗多出来的寿命,让整个与医院都获益匪浅,对于这些历朝历代、几乎每一天都处在胆颤心惊度日的御用医者来说,不仅这一次无疑毫无风险的躲过去了,还因此频受赏赐,他们对于李之的感激是很深刻的。
几人就这样默默坐在了一起,相对无言,但不等他们身边御医越聚越多,又有宦官上前请动李之移步进入。
李之进入其中,很快就再一次现身,向一直候在殿外的内侍悄声说道:“速速请天后来此,并传报各相关人等准备就绪!”
内侍几十人,片刻围聚后便悄无声息地各自转身离去。
李之迅速回到房内,此时的高宗已经目不能视物,李之紧贴在他身后,体内真元滚滚注入高宗体内。
他紧紧攥住李之一只手,嘴角却在艰难的撇起一角笑意:“将近两年没在感受到病痛折磨了,此时感来倒是有些亲切感!”
随即他另一只手,有些微颤地指向早已泣不成声的兄弟二人,“正文,答应我,让太子、皇子有个善终!”
李之用握着的手用力回应了一下,武后已经急匆匆赶了来,懿威已然不在,发髻凌乱,钗鸾歪斜,脸庞被悲伤笼罩着,两眼泛起了闪闪的泪水。
太平公主紧随其后,入门便跪在了地上的李显、李旦身后,豆大的泪水从眼眶中像断了线的珍珠洒落一地,表情扭曲着,显然在拼了命忍住了痛哭失声。
转眼四夫人、九嫔、婕妤、才人等等跪倒了一片,贯穿厅、堂,延绵至殿外院子里。
此时的高宗眼帘似乎重得抬不起来,挂着繁重的几滴珠水,下意识地眨了几回,晃悠悠跌落下来。
李之赶忙示意武后抓住他一只手,感受到入手的柔愫,高宗声音颤抖地吐露出声:“难...难为你了,保...保重身体,来世......”
随着李之感受到高宗的身子瞬间僵硬,眼泪夺眶而出,嘶吼出一句:“皇上,皇上驾崩了!”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几乎带给了所有人的崩溃,一时间嚎啕声音四起。
太平公主好像是还是不肯相信,两手紧紧地揪着自己的头发,发疯地大喊一声:“啊......”然后捂住脸“呜呜”地痛哭了起来。
唯有武后放佛已经进入了一种麻木的状态了,刚开始听到这噩耗的时候,她确实感到心里不断地被阵痛刺激着,脸色都变了形。
或许因经历了太多的悲剧,承受过了太多的痛苦,她早已悄悄地接受了这个事实,此刻再片刻呆滞后,便不顾脸上泪水横流,朗声道:“即可宣告天下,吾皇驾崩升天,举国哀悼三日!各部门迅速着手备置吊唁。!”
一片哭声里,李之低声招呼李显、李旦,配合进入房内的内务司人员,以及唱礼的搬抬圣驾遗体,几步走上前去,来至武后身后,将一缕真元悄然注入体内。
显然感知到了李之的帮助,武后感觉到自己即将崩溃的精神力瞬间恢复。
她回头望向李之,微微颔首,拍打了一下他的肩头,转过身去,面朝接连不断来的臣官,口中不停地吩咐下去:“宦官钦差在六宫鸣钟哀悼后,即可赶往各州府县鸣锣报丧!”
李之此刻眼神扫向已然被平躺龙榻的高宗,深垂如扇影的睫毛一动不动,看在他眼里,多希望高宗能再一次抬眸间,显露其韬光隐晦许久的凛厉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