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小规模清军部队的头领叫达海兰察,镶黄旗的牛录额真,领着两百来人洗劫了两三个大村子,收货颇丰,香河已经是他途径的第二个州县了。
海兰察坐在马背上,志得意满地扫视着自己的战利品——被麻绳捆成一串串的青壮,足有一千来人,虽然人数比清军多几倍,可是都不敢反抗,顺从地按照清军的命令前行,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口或淤青,神情麻木、眼神空洞。清军马甲在两侧监视,似乎并不担心这些战俘,刀都没有出鞘,大马金刀端坐于马背,只是轻蔑看着他们。
一名身上穿着几层丝绸袍子,肩上扛着布袋的男子靠拢过来,谄媚地说:“主子,可有些日子没有这么爽利了,前几次不管是去朝鲜,还是入关来北直隶,都是匆匆忙忙返程,别说抓包衣了,金银细软都不曾带走多少,这次咱们总算可以放开手脚抢了!”
海兰察笑呵呵地回答:“说的是啊,天聪二年随圣上征伐朝鲜,不料后路被截,只能匆匆撤军,上次随睿亲王、成亲王入关,却吃了败仗,也是空手而回。这次大张旗鼓入关,本以为圣躬违和,到手的包衣和钱粮又要泡汤了,没想到却有这么好的机会。李二福,你跟了老爷也有好几年了吧?下点力气多抓些包衣、抢些金银,老爷回去就去和上头说,争取让你抬旗!”
被称为李二福的包衣笑得见牙不见眼:“谢主子抬举。您就瞧好吧,奴才一定卖力,让咱海兰察家成为旗里数得着的头面人物!”说着拍了拍肩上的布袋,发出哗啦哗啦的金属碰撞声,显然都是首饰和银锭。
“只不过,咱们现在是不是离大军有点远?”李二福眯着眼看了看方向,“都到了香河了,京城也不过两百多里远,万一碰到明军大队人马怎么办?”
海兰察不以为然:“上头都说了,汉人君臣互相猜忌,领兵大将就算出城,也不过是博个名声而已,未必肯和大清勇士拼命,要是拼光了人马,手里没兵了,明国皇帝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照我看,那个陈雨说不定躲在哪个旮沓角落做缩头乌龟呢!你要明白,人一多,抢的东西和丁口就少,要想多抢点,就得跑远点,不能跟大部队一块混。”
李二福连连点头:“主子说得是。”
济尔哈朗奉旨接管大军后,按照皇太极的意思,分兵劫掠,由多尔衮和豪格各领一路兵马。按照商定的计划,原本兵力要集中,分别攻击保定府和蓟州一带,以免被出城的明军各个击破。但传闻中强悍无匹的文登营迟迟没有行动的迹象,抢顺了手的清军慢慢就丧失了警惕,网越撒越宽,从几万大军统一行军到各旗自行其是,最后演变成了以牛录为单位自由行动,范围也远远超出了预定的范围,像海兰察这支小部队,已经从原定的保定府一路杀到了京畿附近。
从军事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分兵是大忌,很容易被明军各个击破。但海兰察心怀侥幸,认为功成名就的陈雨不会与清军死磕,多半会和其他明军将领和官员一样,保存实力,眼睁睁看着清军抢完了撤军,而抱着同样心思的人不在少数,很多清军军官都非常默契地散开来,各自劫掠,互不干扰,争取利益最大化。
不久后,海兰察一行就来到了香河县城,远处的城墙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
清军纷纷停下脚步,等待海兰察的指示。
“咱们这么点人就不去啃县城了,老规矩,绕过城池,抢周围的村子。”海兰察举起马鞭指着前方,“县城周边的村子比别处总要富裕些,油水多。勇士们,举起你们的顺刀,前面有女人和金银在等着你们,今晚大伙都快活快活!”
清军们的斗志被点燃,嗷嗷叫着催动战马,加速奔驰。负责看守战俘的马甲羡慕地看着同伴的背影,把怨气撒在了青壮们的身上,纷纷挥动马鞭劈头盖脸抽了过去:“卑贱的尼堪,走快点,谁敢拖慢速度,立马让你人头落地!”
清军有着猎人的本能,远处袅袅升起的炊烟让他们轻而易举找到了村落,财富和女人的刺激,让他们化身为狩猎的野兽,风一般冲进了村内。
然而高举着马刀的清军们诧异地发现,村里冷冷清清,看不到几个人,别说年轻女人,连男人也没几个。一番搜索下来,除了十几个行动不方便的老者,大部分村民似乎凭空消失了。这种现象,在以前很少遇到,汉人眷恋家园,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离开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
海兰察气急败坏地对一个抓来的老者大喊:“怎么回事,你们村里的人呢?”
老者战战兢兢地回答:“听说鞑子要来,村里人都害怕,大清早就跑光了,有的进城投奔亲戚,有的躲进山里了……”
听到“鞑子”的字眼,海兰察脸色铁青,“锵”的一声抽出顺刀,看下了老者的头颅,鲜血撒满了一地。
四处搜索的清军纷纷回报:“大人,人跑了,但柴米油盐都在,有些灶台还是热的,应该是跑了没多久。”
海兰察压住心中的失望,下令:“跑了就跑了,这里抓不到人,那就吃饱饭,休整以后再找下一个村子。北直隶这么大,人有的是。”
抢劫落空的清军无奈纷纷下马,就地休整。一些被俘的青壮被松绑,负责给清军生火做饭。
炊烟升起,米饭的香味弥漫开来,清兵迫不及待解下盔甲武器交给随行的包衣,准备吃喝。
李二福拦下递给海兰察的饭菜:“且慢。主子,这村里有些古怪,饭菜最好让汉人先尝尝,免得事先下了毒。”
海兰察吃了一惊:“有道理。来人,找几个汉人过来试毒。”
听说可能有毒,汉人俘虏们拒绝试吃,清兵便撬开嘴巴塞了进去,用刀逼着他们咽下,然后观察动静。
耐心等待了一刻钟,见试吃的汉人没有什么异样,早就饥肠辘辘的清兵们放下心来,夺过碗大口吃了起来。
远处的一个山坡上,密林后探出了几个头,远远窥视着村里的一举一动。一名青袍官员问:“里长,你确定鞑子会上当?”
一个村民模样的人恭敬地回答:“大人放心,米饭无毒,咱们只是在井水里投了巴豆,等鞑子发觉已经迟了,等天一黑,鞑子泻得脱力,咱们就能动手了。”
这名官员正是香河县县丞范明,他闻言满意地说:“只要获取十个鞑子首级,过了这个坎,本官一定兑现承诺,免去你们村里三年赋税的火耗和浮收,你儿子也能保举到县学,有本官在,童生问题不大,以后就看他的造化了。”
“多谢大人厚爱。”里长感激涕零,拍着胸脯说:“即便没有好处,为了本村乡民福祉,草民也会尽力!”
天色渐暗,夜幕降临,村庄陷入了黑暗,唯有清军聚集的地方生起了火堆,远远望去目标明显。在夜色的掩护下,大群手持锄头、镰刀的村民缓缓地向火光的地方靠拢。
海兰察坐在马背上,志得意满地扫视着自己的战利品——被麻绳捆成一串串的青壮,足有一千来人,虽然人数比清军多几倍,可是都不敢反抗,顺从地按照清军的命令前行,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口或淤青,神情麻木、眼神空洞。清军马甲在两侧监视,似乎并不担心这些战俘,刀都没有出鞘,大马金刀端坐于马背,只是轻蔑看着他们。
一名身上穿着几层丝绸袍子,肩上扛着布袋的男子靠拢过来,谄媚地说:“主子,可有些日子没有这么爽利了,前几次不管是去朝鲜,还是入关来北直隶,都是匆匆忙忙返程,别说抓包衣了,金银细软都不曾带走多少,这次咱们总算可以放开手脚抢了!”
海兰察笑呵呵地回答:“说的是啊,天聪二年随圣上征伐朝鲜,不料后路被截,只能匆匆撤军,上次随睿亲王、成亲王入关,却吃了败仗,也是空手而回。这次大张旗鼓入关,本以为圣躬违和,到手的包衣和钱粮又要泡汤了,没想到却有这么好的机会。李二福,你跟了老爷也有好几年了吧?下点力气多抓些包衣、抢些金银,老爷回去就去和上头说,争取让你抬旗!”
被称为李二福的包衣笑得见牙不见眼:“谢主子抬举。您就瞧好吧,奴才一定卖力,让咱海兰察家成为旗里数得着的头面人物!”说着拍了拍肩上的布袋,发出哗啦哗啦的金属碰撞声,显然都是首饰和银锭。
“只不过,咱们现在是不是离大军有点远?”李二福眯着眼看了看方向,“都到了香河了,京城也不过两百多里远,万一碰到明军大队人马怎么办?”
海兰察不以为然:“上头都说了,汉人君臣互相猜忌,领兵大将就算出城,也不过是博个名声而已,未必肯和大清勇士拼命,要是拼光了人马,手里没兵了,明国皇帝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照我看,那个陈雨说不定躲在哪个旮沓角落做缩头乌龟呢!你要明白,人一多,抢的东西和丁口就少,要想多抢点,就得跑远点,不能跟大部队一块混。”
李二福连连点头:“主子说得是。”
济尔哈朗奉旨接管大军后,按照皇太极的意思,分兵劫掠,由多尔衮和豪格各领一路兵马。按照商定的计划,原本兵力要集中,分别攻击保定府和蓟州一带,以免被出城的明军各个击破。但传闻中强悍无匹的文登营迟迟没有行动的迹象,抢顺了手的清军慢慢就丧失了警惕,网越撒越宽,从几万大军统一行军到各旗自行其是,最后演变成了以牛录为单位自由行动,范围也远远超出了预定的范围,像海兰察这支小部队,已经从原定的保定府一路杀到了京畿附近。
从军事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分兵是大忌,很容易被明军各个击破。但海兰察心怀侥幸,认为功成名就的陈雨不会与清军死磕,多半会和其他明军将领和官员一样,保存实力,眼睁睁看着清军抢完了撤军,而抱着同样心思的人不在少数,很多清军军官都非常默契地散开来,各自劫掠,互不干扰,争取利益最大化。
不久后,海兰察一行就来到了香河县城,远处的城墙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
清军纷纷停下脚步,等待海兰察的指示。
“咱们这么点人就不去啃县城了,老规矩,绕过城池,抢周围的村子。”海兰察举起马鞭指着前方,“县城周边的村子比别处总要富裕些,油水多。勇士们,举起你们的顺刀,前面有女人和金银在等着你们,今晚大伙都快活快活!”
清军们的斗志被点燃,嗷嗷叫着催动战马,加速奔驰。负责看守战俘的马甲羡慕地看着同伴的背影,把怨气撒在了青壮们的身上,纷纷挥动马鞭劈头盖脸抽了过去:“卑贱的尼堪,走快点,谁敢拖慢速度,立马让你人头落地!”
清军有着猎人的本能,远处袅袅升起的炊烟让他们轻而易举找到了村落,财富和女人的刺激,让他们化身为狩猎的野兽,风一般冲进了村内。
然而高举着马刀的清军们诧异地发现,村里冷冷清清,看不到几个人,别说年轻女人,连男人也没几个。一番搜索下来,除了十几个行动不方便的老者,大部分村民似乎凭空消失了。这种现象,在以前很少遇到,汉人眷恋家园,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离开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
海兰察气急败坏地对一个抓来的老者大喊:“怎么回事,你们村里的人呢?”
老者战战兢兢地回答:“听说鞑子要来,村里人都害怕,大清早就跑光了,有的进城投奔亲戚,有的躲进山里了……”
听到“鞑子”的字眼,海兰察脸色铁青,“锵”的一声抽出顺刀,看下了老者的头颅,鲜血撒满了一地。
四处搜索的清军纷纷回报:“大人,人跑了,但柴米油盐都在,有些灶台还是热的,应该是跑了没多久。”
海兰察压住心中的失望,下令:“跑了就跑了,这里抓不到人,那就吃饱饭,休整以后再找下一个村子。北直隶这么大,人有的是。”
抢劫落空的清军无奈纷纷下马,就地休整。一些被俘的青壮被松绑,负责给清军生火做饭。
炊烟升起,米饭的香味弥漫开来,清兵迫不及待解下盔甲武器交给随行的包衣,准备吃喝。
李二福拦下递给海兰察的饭菜:“且慢。主子,这村里有些古怪,饭菜最好让汉人先尝尝,免得事先下了毒。”
海兰察吃了一惊:“有道理。来人,找几个汉人过来试毒。”
听说可能有毒,汉人俘虏们拒绝试吃,清兵便撬开嘴巴塞了进去,用刀逼着他们咽下,然后观察动静。
耐心等待了一刻钟,见试吃的汉人没有什么异样,早就饥肠辘辘的清兵们放下心来,夺过碗大口吃了起来。
远处的一个山坡上,密林后探出了几个头,远远窥视着村里的一举一动。一名青袍官员问:“里长,你确定鞑子会上当?”
一个村民模样的人恭敬地回答:“大人放心,米饭无毒,咱们只是在井水里投了巴豆,等鞑子发觉已经迟了,等天一黑,鞑子泻得脱力,咱们就能动手了。”
这名官员正是香河县县丞范明,他闻言满意地说:“只要获取十个鞑子首级,过了这个坎,本官一定兑现承诺,免去你们村里三年赋税的火耗和浮收,你儿子也能保举到县学,有本官在,童生问题不大,以后就看他的造化了。”
“多谢大人厚爱。”里长感激涕零,拍着胸脯说:“即便没有好处,为了本村乡民福祉,草民也会尽力!”
天色渐暗,夜幕降临,村庄陷入了黑暗,唯有清军聚集的地方生起了火堆,远远望去目标明显。在夜色的掩护下,大群手持锄头、镰刀的村民缓缓地向火光的地方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