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利的除瘴三策如下:一是除四害——老鼠、蟑螂、苍蝇以及蚊子,尽量减少疾病传播的途径。
填平坑洼,翻缸倒罐,堵塞树洞,消除积水,疏通沟渠,铲除杂草,水田养鱼。这些都是消灭蚊虫的方法,再加上用能够杀虫的药草来杀死虫卵,实际上也是在对付“瘴毒”。
二是搞水利、改洼地。封闭的洼地是最容易产生瘴气的地方,但如果给洼地开出排水口,使积水流动起来,再修堤坝,建渠道,用引来的活水灌溉,就能将产生瘴气的洼地变成良田。
三是伐木。除了洼地之外,瘴气产生的另一个地方就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李元利的计划是逐步选择性地砍伐其中的树木,使密林变稀疏,空气流通,就不容易产生瘴气。
这个工程十分巨大,但因原始森林中的瘴气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并不大,所以伐木计划也不急于一时。
最后,李元利还写了预防瘴毒的方法,包括饮食卫生,行军宿营的注意事项,大量准备防治各种疾病的药材,以及喝薏米粥和嚼食槟榔抵抗瘴气等等方法。
“陛下,此事确实大利国家!”刘玄初很快看完了这份计划,“搞卫生除四害能够预防瘟疫疾病,特别是洼地改良田之策大有可为。”
“不说远了,就是顺天府之海甸一带,若是治理出来,何止良田万亩?只是此法若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所耗钱粮太过巨大,国家怕是承受不起。”
李元利道:“光靠国家朝廷当然不行,得发动老百姓踊跃参与,官府在其中起宣传、组织和协调的作用。”
“陛下,咱们刚取消徭役,现在又要百姓出力,会不会有失民心?”
“你说错了!这不但不会失民心,反而是得民心之举。”李元利正色道:“除四害、搞卫生,从小处看,能够改善居追境,使人居住起来更为舒适,从大处看,能够减少疾餐瘟疫爆发,无论怎么看,这都是对老百姓十分有利的事情。”
“官府要做好宣传和组织工作,要让老百姓明白其中利弊,老百姓都是明事理的,他们心中都有本帐,只要对他们有利的事情,他们绝对不会抵触!”
“至于治理洼地的事情,可以采用‘以工代税’的办法,等改造成良田之后,参与治理的百姓享有优先租赁这些良田耕种的权利……总之,办法多得很,要看你们有没有用心去做事!”
“陛下,臣受教了!”刘玄初很是心服口服地躬身行了一礼。
李元利摆手道:“好了!这只是一份粗略计划,具体要怎么实施,内阁再拿出份详细的方案来,如果没有问题就尽快实施。不过云南人烟稀少,发动百姓的方法显然不行,所以应以军队为主,官府发动百姓大力配合!”
“另外,你们下去之后,可以考虑下向滇边迁移人口的可能性r者让商人们自发组织人手前往也行,国家可以适当给他们一些优惠政策,诸如适当减免商税,也可以将商人们在云南的各种投入与日后翡翠矿的股份联系起来。”
“西南之事就照此办理,具体的工作由内阁统筹安排,只要不违反法例,对国家、对百姓有利的事情,就可以放开手脚去做!”
李元利顿了一下,又道:“目前辽东只有一万老卒,其余四万都是今年才入伍的新兵,今明两年且先休养生息,暂不大规模用兵!”
大兴军在辽东最大的威胁就是沈阳以北的哲里木盟(今通辽市),这一带原属大明“扶余卫”管辖,明中叶时期二十万蒙古部众浩浩南迁,开辟嫩江流域的广阔牧场。历经一百多年的生息繁衍,逐渐强盛,成为漠南蒙古诸部中的一支强悍部落——科尔沁。
满清吞并科尔沁部后,将这一块地方改名为哲里木盟,辖四部十旗,由蒙古王公贵族分别统领。
科尔沁部的王公贵族们与满清爱新氏数代联姻,双方关系根深蒂固,可谓是“荣辱与共”。去年大兴军将鞑子驱逐到朝鲜,科尔沁部的王公贵族们虽然有心相助,奈何部落之中精锐马军早就在中原消耗一空,心有余而力不足。
今年鞑子在朝鲜全军覆没之后,科尔沁部的王公贵族们也息了那点侥幸心理,但科尔沁各部从下到下都更加忐忑不安。
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向大兴军投顺,这样做也有几分风险,特别是满清爱新氏的姻亲们更是强烈反对。
第二条路就是越过黑龙江,迁往更远的北方。但在北方不但有漠北蒙古的茂明安部和土谢图汗部等部落,还有来自极北之地的罗刹鬼。
很显然,两条路都有风险,因此科尔沁内部已经开始出现了分化,与满清爱新氏联姻的博尔济吉特氏为首的“亲清派”主张北迁,因为他们觉得大兴军不会放过他们,但也有很多人则认为应该向大兴军投诚,因为往北去可能会使整个部落彻底覆灭。
现在辽东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但这种局面注定持续不了多久。李元利不打算这个时候对付他们,要逃的追不上,愿降的也不好处置。
他的计划是平定朝鲜、征服倭国之后,再从朝鲜、倭国征兵,然后和大兴军一起组建成一支人数超过十万的远征军,不但要将漠北蒙古诸部全部征服,还要将侵入西伯利亚地区的老毛子全部赶回老家去,将这片蕴藏资源接近原苏联全部资源三分之二的肥沃土地纳入治下,将它变成中国的固有领土,哪怕现在不开发,也要将它留给后代子孙。
至于漠南及西北蒙古诸部,自有李明礼新建的第十一军和郝浴的工作队来对付。
不得不说,李元利采用的这种方式在这个时代还真是具有无与伦比的威力,那些一无所有受尽王公贵族们欺凌压迫的牧民们,在明白了大兴军的强大和中原朝廷对老百姓的厚待之后,都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大兴军。
去年李明礼带一万人从大同出塞外,到现在不过短短七八个月时间,他麾下已经增加到了一万五千多人,而这些蒙古士兵的家眷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大兴朝的官府第一次越过边墙设立到了塞外,而在这其中,郝酝他所带领的工作队居功甚伟。
填平坑洼,翻缸倒罐,堵塞树洞,消除积水,疏通沟渠,铲除杂草,水田养鱼。这些都是消灭蚊虫的方法,再加上用能够杀虫的药草来杀死虫卵,实际上也是在对付“瘴毒”。
二是搞水利、改洼地。封闭的洼地是最容易产生瘴气的地方,但如果给洼地开出排水口,使积水流动起来,再修堤坝,建渠道,用引来的活水灌溉,就能将产生瘴气的洼地变成良田。
三是伐木。除了洼地之外,瘴气产生的另一个地方就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李元利的计划是逐步选择性地砍伐其中的树木,使密林变稀疏,空气流通,就不容易产生瘴气。
这个工程十分巨大,但因原始森林中的瘴气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并不大,所以伐木计划也不急于一时。
最后,李元利还写了预防瘴毒的方法,包括饮食卫生,行军宿营的注意事项,大量准备防治各种疾病的药材,以及喝薏米粥和嚼食槟榔抵抗瘴气等等方法。
“陛下,此事确实大利国家!”刘玄初很快看完了这份计划,“搞卫生除四害能够预防瘟疫疾病,特别是洼地改良田之策大有可为。”
“不说远了,就是顺天府之海甸一带,若是治理出来,何止良田万亩?只是此法若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所耗钱粮太过巨大,国家怕是承受不起。”
李元利道:“光靠国家朝廷当然不行,得发动老百姓踊跃参与,官府在其中起宣传、组织和协调的作用。”
“陛下,咱们刚取消徭役,现在又要百姓出力,会不会有失民心?”
“你说错了!这不但不会失民心,反而是得民心之举。”李元利正色道:“除四害、搞卫生,从小处看,能够改善居追境,使人居住起来更为舒适,从大处看,能够减少疾餐瘟疫爆发,无论怎么看,这都是对老百姓十分有利的事情。”
“官府要做好宣传和组织工作,要让老百姓明白其中利弊,老百姓都是明事理的,他们心中都有本帐,只要对他们有利的事情,他们绝对不会抵触!”
“至于治理洼地的事情,可以采用‘以工代税’的办法,等改造成良田之后,参与治理的百姓享有优先租赁这些良田耕种的权利……总之,办法多得很,要看你们有没有用心去做事!”
“陛下,臣受教了!”刘玄初很是心服口服地躬身行了一礼。
李元利摆手道:“好了!这只是一份粗略计划,具体要怎么实施,内阁再拿出份详细的方案来,如果没有问题就尽快实施。不过云南人烟稀少,发动百姓的方法显然不行,所以应以军队为主,官府发动百姓大力配合!”
“另外,你们下去之后,可以考虑下向滇边迁移人口的可能性r者让商人们自发组织人手前往也行,国家可以适当给他们一些优惠政策,诸如适当减免商税,也可以将商人们在云南的各种投入与日后翡翠矿的股份联系起来。”
“西南之事就照此办理,具体的工作由内阁统筹安排,只要不违反法例,对国家、对百姓有利的事情,就可以放开手脚去做!”
李元利顿了一下,又道:“目前辽东只有一万老卒,其余四万都是今年才入伍的新兵,今明两年且先休养生息,暂不大规模用兵!”
大兴军在辽东最大的威胁就是沈阳以北的哲里木盟(今通辽市),这一带原属大明“扶余卫”管辖,明中叶时期二十万蒙古部众浩浩南迁,开辟嫩江流域的广阔牧场。历经一百多年的生息繁衍,逐渐强盛,成为漠南蒙古诸部中的一支强悍部落——科尔沁。
满清吞并科尔沁部后,将这一块地方改名为哲里木盟,辖四部十旗,由蒙古王公贵族分别统领。
科尔沁部的王公贵族们与满清爱新氏数代联姻,双方关系根深蒂固,可谓是“荣辱与共”。去年大兴军将鞑子驱逐到朝鲜,科尔沁部的王公贵族们虽然有心相助,奈何部落之中精锐马军早就在中原消耗一空,心有余而力不足。
今年鞑子在朝鲜全军覆没之后,科尔沁部的王公贵族们也息了那点侥幸心理,但科尔沁各部从下到下都更加忐忑不安。
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向大兴军投顺,这样做也有几分风险,特别是满清爱新氏的姻亲们更是强烈反对。
第二条路就是越过黑龙江,迁往更远的北方。但在北方不但有漠北蒙古的茂明安部和土谢图汗部等部落,还有来自极北之地的罗刹鬼。
很显然,两条路都有风险,因此科尔沁内部已经开始出现了分化,与满清爱新氏联姻的博尔济吉特氏为首的“亲清派”主张北迁,因为他们觉得大兴军不会放过他们,但也有很多人则认为应该向大兴军投诚,因为往北去可能会使整个部落彻底覆灭。
现在辽东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但这种局面注定持续不了多久。李元利不打算这个时候对付他们,要逃的追不上,愿降的也不好处置。
他的计划是平定朝鲜、征服倭国之后,再从朝鲜、倭国征兵,然后和大兴军一起组建成一支人数超过十万的远征军,不但要将漠北蒙古诸部全部征服,还要将侵入西伯利亚地区的老毛子全部赶回老家去,将这片蕴藏资源接近原苏联全部资源三分之二的肥沃土地纳入治下,将它变成中国的固有领土,哪怕现在不开发,也要将它留给后代子孙。
至于漠南及西北蒙古诸部,自有李明礼新建的第十一军和郝浴的工作队来对付。
不得不说,李元利采用的这种方式在这个时代还真是具有无与伦比的威力,那些一无所有受尽王公贵族们欺凌压迫的牧民们,在明白了大兴军的强大和中原朝廷对老百姓的厚待之后,都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大兴军。
去年李明礼带一万人从大同出塞外,到现在不过短短七八个月时间,他麾下已经增加到了一万五千多人,而这些蒙古士兵的家眷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大兴朝的官府第一次越过边墙设立到了塞外,而在这其中,郝酝他所带领的工作队居功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