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太太见她这样听话温顺,更觉得喜欢,顾氏看女儿终于吃了东西,也觉得高兴,就在这时候,纪太太的心腹赖嬷嬷,顾氏的心腹戴嬷嬷两人都冲了进来,脸色奇差不说,赖嬷嬷更是一副天崩地裂的样子,齐金珠的送嫁队伍还没出康祈府,人就被纪少爷中途拦截走,两人私奔了。.
于是齐温良一下从深闺千金变成馨州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可怜者有之,嘲笑者有之,都说大黎国百年来没发生过这么离谱的事情。
顾氏一方面替女儿委屈,一方面又想砍人泄恨,这个女儿,她是从小精心教养的,教导礼仪的叶嬷嬷可是当年在彩晨宫待过的二等女官,院落的管事娘子江嬷嬷则是尚书嫡女从前的贴身丫头,经过无数请托才请得这两位,虽然是商家女儿,却被养得像官家小姐,礼仪,教养无一不好,琴棋书画也多有涉猎,如此即是想着将来成亲,能讨得丈夫喜欢,却没想到……
顾氏怒,齐老爷则是什么都不敢说,妻子前几年原本想把尤氏跟齐金珠扔往庄子的,母亲也同意,是自己说对不起这女儿,好歹在本家长大,将来有利结亲,这才留了她们,没想到尤氏母女居然做出这种事情,别说温良,就连顾氏他都不知道要怎么面对。
躲了一阵子,终于还是硬着头皮进了顾氏的倚福院,问问她该怎么办。
闹成这样,女儿是不可能再以齐家嫡女的名义出嫁了,不管嫁给谁,都会被拿出来当成笑话,这屈辱一辈子甩脱不掉。
两夫妻商量了一阵,决定把女儿送往原州。
齐老爷有个叫做齐宗的远房堂弟在原州做丝绸生意,两夫妻的打算是让女儿到原州,办妥过继文书,另外取个名字,以齐宗庶女的名义出嫁,届时就能把纪混蛋给齐温良泼的脏水抹掉了。.
十五岁的齐温良从来没想过这种事情,未婚夫劫了庶姊的亲,自己还得远到原州改户籍,从此称叔父为爹,叔母为娘……
顾氏自然各种舍不得,但又有什么办法,女儿大了,总不能一直在家,等到行囊都收拾好后,大队人马便从馨州出发,前往原州去。
从馨州北门出来时,齐温良伸手揭了帐子,看着渐渐变小的城门,眼睛一红,眼泪掉了下来。
此时,齐温良十六岁,距离纪少爷牵着齐金珠私奔,刚好一年。
到了原州,办妥过继文书,并将齐温良的名字改为齐瑶。齐宗的妻子郑氏旋即开始帮这“庶女”打点亲事,郑氏十五岁时嫁给齐宗,丈夫如何受到本家照顾,她很清楚,因此齐瑶来到家里,她对她十分热情,至于打听亲事,更是仔细又仔细。
过了两个多月,终于找到一户不错的人家,姓金,对象是家中的嫡长孙,现在十九岁,之前是因为守孝耽误了婚期,品行方面都是没问题的,另外,这户人家分家只分私房,不准分祖产,嫡长媳在钱财方面不用担心。
金家对一般人来说虽然是有钱人,主子出门都有四人伺候,可是跟齐家还真不能比,齐瑶的韶华院里,光嬷嬷丫头就有十几个人了,这还不算粗使丫头。若过门,日子虽然比不上馨州,但下人奴仆都有,也无须自己动手。.
郑氏把情况写信跟顾氏说了,顾氏又跟婆婆与丈夫商议,想想也行,孩子都十六了,不能再拖,于是回信说好。
郑氏立刻找人说亲,金家来见过,对齐瑶的人品颇为喜欢,又听齐宗说这孩子一直跟她亲娘流落在外,最近好不容易相认,对这女儿十分歉疚,所以给她准备了一万两嫁妆。
金家原本对庶女身分有点疑虑,怕嫁妆单薄,自己亏本,但听到嫁妆有一万两,当下也就爽快答应。
很快的合了八字,请官媒写了婚书,双方约定腊月过门,大概还有八个月时间。
齐瑶开始人生中的第二次备嫁,只不过这次当然简单的多,手帕跟鞋子大概花了四个月的时间,等这些小东西好了,才开始绣嫁衣,上次她才绣了一朵云,便传来那荒谬的消息。
顾氏教女儿仁慈,叶嬷嬷跟江嬷嬷教她礼仪跟见识,但这半年住在原州,却从郑氏身上学到新的待人处事,叔父的丝绸生意做得很好,姨娘通房自然也多,与“给她机会改过”的顾氏不同,郑氏总说“先下手为强”。
譬如说,侯姨娘自恃受宠,又刚生了儿子,满月酒上暗示着想要田地,当天晚上儿子就被抱到郑氏的院子了,郑氏说要亲自教导,从此跟生母一月一见,侯姨娘哭天抢地,齐宗也没办法,他再喜欢这新姨娘,郑氏都是正妻,大黎律法,正妻有权扶养孩子,不管是谁出的。
跟郑氏相处了几个月,齐瑶看事情的角度也慢慢不同。
以前为了那破事哭得要死,难过得想出家,可事隔一年多再想,好像也还好,总比成亲后才来闹好多了,听说纪少爷带着齐金珠回家,却被轰了出来,现在两人在外头租屋子住。
齐金珠跟尤氏一样傻,怎么会以为怀上孩子就好了,当年尤氏之所以能足月生产,那是因为妇科名医欧阳大夫诊过,是女孩,要不然为了给顾家交代,奶奶一定会赐药下去的。
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嫁衣的颜色也一天一天满起来,白露过后没几日,家里气氛开始有些不好,弟弟妹妹没人敢跟她说话,下人也躲着,齐宗说没事,郑氏也说没事,但那种为难她觉得似曾相识,让叶嬷嬷去套话,这才知道金家要退婚。
不知道是谁跑去跟金家说,这齐瑶不是齐宗的外室女儿,而是本家嫡小姐,至于为什么本家要充旁支,让他们自己去打听。
金家派人去馨州一问,原来齐瑶就是被退过亲的齐温良,他们金家虽然不是什么书香世家,但也不想娶个被退过亲的姑娘。
相对于齐宗的暴跳如雷,齐瑶倒是冷静的多。
十五岁时被退婚,觉得天崩地裂,只顾着自己伤心,自己没脸,还没讲话眼泪就先掉,房门不想出,饭也不肯吃,此刻想来,真觉得以前那样不应该,连累母亲跟着一起憔悴许多,哥哥一方面要学习管帐,一方面还要担心她,嫂嫂庄氏也可怜,明明是新嫁娘,却连大笑都不敢,跃东在书院里只怕也有些不好受。
现在自己快十七岁,不能再不懂事了。
“叔父别生气了,我没关系,退婚就退婚吧,总比成亲后再来闹好。”
后来,还是由她安抚了齐宗与郑氏,回到院子,叶嬷嬷已经让人把屋子收拾干净,那些鞋子,手帕,嫁衣,绣线,绷子,全部不在了,还把房间摆设稍微移动一下。
洗了澡,连宁神汤都不用,一觉到天亮。
一连几个月,郑氏每天早晚都来看她,确定她吃得下,睡得着,这才比较放心。
而因为她没事,齐宗的怒火似乎也就没那样大了。
退亲之事由大人去处理,现在不用绣嫁衣,齐瑶突然多出大把时间,一闲,倒是想起以前不少事情。
她有个闺中密友,小名石榴,家中藏书万卷,石榴专爱看绝本的女子着述,每回到齐家玩,便会带上一本给她。
自己是宫中教仪嬷嬷教导长大的,读的是《女诫》,《后宅锦训》,《三从详解》,《四德详解》此类书籍,也深以为然,女子自然是以夫为天,至于处事,则是善良立心,仁慈立想。
可石榴带来的书却不是这么一回事,讲的都是女子应当自立,女子也应走出大门,最惊骇的居然还有说女子不必忍气吞声,合则来,不合则离,天下之大,没道理只有男人能行。
也不知道怎么的,当初不以为然的那些东西,现在居然一条一条浮现在她脑海中。
在馨州时她就听说了,京城是天子脚下,女子地位很高,能与男子并行,外出也不会被指指点点,她听爹爹说过,京城还有女子掌柜呢。
于是齐温良一下从深闺千金变成馨州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可怜者有之,嘲笑者有之,都说大黎国百年来没发生过这么离谱的事情。
顾氏一方面替女儿委屈,一方面又想砍人泄恨,这个女儿,她是从小精心教养的,教导礼仪的叶嬷嬷可是当年在彩晨宫待过的二等女官,院落的管事娘子江嬷嬷则是尚书嫡女从前的贴身丫头,经过无数请托才请得这两位,虽然是商家女儿,却被养得像官家小姐,礼仪,教养无一不好,琴棋书画也多有涉猎,如此即是想着将来成亲,能讨得丈夫喜欢,却没想到……
顾氏怒,齐老爷则是什么都不敢说,妻子前几年原本想把尤氏跟齐金珠扔往庄子的,母亲也同意,是自己说对不起这女儿,好歹在本家长大,将来有利结亲,这才留了她们,没想到尤氏母女居然做出这种事情,别说温良,就连顾氏他都不知道要怎么面对。
躲了一阵子,终于还是硬着头皮进了顾氏的倚福院,问问她该怎么办。
闹成这样,女儿是不可能再以齐家嫡女的名义出嫁了,不管嫁给谁,都会被拿出来当成笑话,这屈辱一辈子甩脱不掉。
两夫妻商量了一阵,决定把女儿送往原州。
齐老爷有个叫做齐宗的远房堂弟在原州做丝绸生意,两夫妻的打算是让女儿到原州,办妥过继文书,另外取个名字,以齐宗庶女的名义出嫁,届时就能把纪混蛋给齐温良泼的脏水抹掉了。.
十五岁的齐温良从来没想过这种事情,未婚夫劫了庶姊的亲,自己还得远到原州改户籍,从此称叔父为爹,叔母为娘……
顾氏自然各种舍不得,但又有什么办法,女儿大了,总不能一直在家,等到行囊都收拾好后,大队人马便从馨州出发,前往原州去。
从馨州北门出来时,齐温良伸手揭了帐子,看着渐渐变小的城门,眼睛一红,眼泪掉了下来。
此时,齐温良十六岁,距离纪少爷牵着齐金珠私奔,刚好一年。
到了原州,办妥过继文书,并将齐温良的名字改为齐瑶。齐宗的妻子郑氏旋即开始帮这“庶女”打点亲事,郑氏十五岁时嫁给齐宗,丈夫如何受到本家照顾,她很清楚,因此齐瑶来到家里,她对她十分热情,至于打听亲事,更是仔细又仔细。
过了两个多月,终于找到一户不错的人家,姓金,对象是家中的嫡长孙,现在十九岁,之前是因为守孝耽误了婚期,品行方面都是没问题的,另外,这户人家分家只分私房,不准分祖产,嫡长媳在钱财方面不用担心。
金家对一般人来说虽然是有钱人,主子出门都有四人伺候,可是跟齐家还真不能比,齐瑶的韶华院里,光嬷嬷丫头就有十几个人了,这还不算粗使丫头。若过门,日子虽然比不上馨州,但下人奴仆都有,也无须自己动手。.
郑氏把情况写信跟顾氏说了,顾氏又跟婆婆与丈夫商议,想想也行,孩子都十六了,不能再拖,于是回信说好。
郑氏立刻找人说亲,金家来见过,对齐瑶的人品颇为喜欢,又听齐宗说这孩子一直跟她亲娘流落在外,最近好不容易相认,对这女儿十分歉疚,所以给她准备了一万两嫁妆。
金家原本对庶女身分有点疑虑,怕嫁妆单薄,自己亏本,但听到嫁妆有一万两,当下也就爽快答应。
很快的合了八字,请官媒写了婚书,双方约定腊月过门,大概还有八个月时间。
齐瑶开始人生中的第二次备嫁,只不过这次当然简单的多,手帕跟鞋子大概花了四个月的时间,等这些小东西好了,才开始绣嫁衣,上次她才绣了一朵云,便传来那荒谬的消息。
顾氏教女儿仁慈,叶嬷嬷跟江嬷嬷教她礼仪跟见识,但这半年住在原州,却从郑氏身上学到新的待人处事,叔父的丝绸生意做得很好,姨娘通房自然也多,与“给她机会改过”的顾氏不同,郑氏总说“先下手为强”。
譬如说,侯姨娘自恃受宠,又刚生了儿子,满月酒上暗示着想要田地,当天晚上儿子就被抱到郑氏的院子了,郑氏说要亲自教导,从此跟生母一月一见,侯姨娘哭天抢地,齐宗也没办法,他再喜欢这新姨娘,郑氏都是正妻,大黎律法,正妻有权扶养孩子,不管是谁出的。
跟郑氏相处了几个月,齐瑶看事情的角度也慢慢不同。
以前为了那破事哭得要死,难过得想出家,可事隔一年多再想,好像也还好,总比成亲后才来闹好多了,听说纪少爷带着齐金珠回家,却被轰了出来,现在两人在外头租屋子住。
齐金珠跟尤氏一样傻,怎么会以为怀上孩子就好了,当年尤氏之所以能足月生产,那是因为妇科名医欧阳大夫诊过,是女孩,要不然为了给顾家交代,奶奶一定会赐药下去的。
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嫁衣的颜色也一天一天满起来,白露过后没几日,家里气氛开始有些不好,弟弟妹妹没人敢跟她说话,下人也躲着,齐宗说没事,郑氏也说没事,但那种为难她觉得似曾相识,让叶嬷嬷去套话,这才知道金家要退婚。
不知道是谁跑去跟金家说,这齐瑶不是齐宗的外室女儿,而是本家嫡小姐,至于为什么本家要充旁支,让他们自己去打听。
金家派人去馨州一问,原来齐瑶就是被退过亲的齐温良,他们金家虽然不是什么书香世家,但也不想娶个被退过亲的姑娘。
相对于齐宗的暴跳如雷,齐瑶倒是冷静的多。
十五岁时被退婚,觉得天崩地裂,只顾着自己伤心,自己没脸,还没讲话眼泪就先掉,房门不想出,饭也不肯吃,此刻想来,真觉得以前那样不应该,连累母亲跟着一起憔悴许多,哥哥一方面要学习管帐,一方面还要担心她,嫂嫂庄氏也可怜,明明是新嫁娘,却连大笑都不敢,跃东在书院里只怕也有些不好受。
现在自己快十七岁,不能再不懂事了。
“叔父别生气了,我没关系,退婚就退婚吧,总比成亲后再来闹好。”
后来,还是由她安抚了齐宗与郑氏,回到院子,叶嬷嬷已经让人把屋子收拾干净,那些鞋子,手帕,嫁衣,绣线,绷子,全部不在了,还把房间摆设稍微移动一下。
洗了澡,连宁神汤都不用,一觉到天亮。
一连几个月,郑氏每天早晚都来看她,确定她吃得下,睡得着,这才比较放心。
而因为她没事,齐宗的怒火似乎也就没那样大了。
退亲之事由大人去处理,现在不用绣嫁衣,齐瑶突然多出大把时间,一闲,倒是想起以前不少事情。
她有个闺中密友,小名石榴,家中藏书万卷,石榴专爱看绝本的女子着述,每回到齐家玩,便会带上一本给她。
自己是宫中教仪嬷嬷教导长大的,读的是《女诫》,《后宅锦训》,《三从详解》,《四德详解》此类书籍,也深以为然,女子自然是以夫为天,至于处事,则是善良立心,仁慈立想。
可石榴带来的书却不是这么一回事,讲的都是女子应当自立,女子也应走出大门,最惊骇的居然还有说女子不必忍气吞声,合则来,不合则离,天下之大,没道理只有男人能行。
也不知道怎么的,当初不以为然的那些东西,现在居然一条一条浮现在她脑海中。
在馨州时她就听说了,京城是天子脚下,女子地位很高,能与男子并行,外出也不会被指指点点,她听爹爹说过,京城还有女子掌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