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房时摸摸她软软的发丝,手下觉得很舒服,眼中笑意更盛。
河晏书院占地颇大,前头一座大楼坊,进进出出的人各个神情倨傲,华丽的马车争奇斗艳,主子披金戴玉,相互斗富,连书僮也都一副以貌取人、鼻孔朝天的样子。
当这些人看见房家朴素的马车,身着翟纹青衣,身长玉立的房时从普通马车下来,许多学生只觉眼睛一亮,接着瞧见他反身,从马车里抱出一个小姑娘。
那小姑娘身穿一袭牙白细罗纱,自己提着书袋,众人眼中的惊诧顿时转为莞尔。
“罗叔,你回去吧,下学时再来接我和姑娘。”他拍了下马车,向车夫说道。
“是。”
房时也不和那些人打招呼,牵着妹妹的手走向另外一条铺有青石板的路,那是书院讲书还有山长歇息与准备教材所在。
“涤心堂”里,房时让人通报以后,见到了山长,然后把手中的推荐书和束修一并递给侍童。
山长是知道房时的,也知道他的父亲何人,他接过侍童递过来的荐书,看了房荇几眼,见她年纪小小,从进屋至今,表情一点变化也没有,不亚于兄长的沉着稳重,又见她一身素衣,姿态谦恭,更多了几分欢喜。
书院的衣着并没有一定规范,只要求洁净,但是能来书院上课的学生,家境又岂会平凡,官家子弟虽是不多,大部分是家底丰厚的商贾之流,学生多注重外表,攀比蔚然成风,心态未免无法放在课业上面,他也不讳言现下学子读书就是为了科举,纯粹求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但这并无不可对人言,要兼善天下,没有仕途,哪来其它。.
“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房荇见过山长。”
“房时是你哥哥?”
“是。”
“多大了?”
“十岁。”
“可会写字?”
“哥哥教过我描红来着,一天十个大字,写不好会挨瞪。”
“都读了哪些书?”山长忍不住笑意多了些。
“三字经、千字文。”这些都是大实话,她识字不多,看的书真的只有三字经,倒能背得熟透,《女诫》则是所有大历朝女子非要读的书,那书里叫女子谨言慎行,谨小慎微,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要女子守贞殉节……但是,将《女诫》、《女四书》读得熟烂于胸又如何,被这些歪理束住手脚,默默居在深闺里,无声的活着,无声的死去,她的上辈子做得还不够好吗?人心要变,你做得再好也是错,对这一世的她来说,但求轻松自在,无愧于心。
“背一段《千字文》给老夫听听。”
房荇也不紧张,张口即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
山长摸摸自己的胡子,听她一字不漏、抑扬顿挫的背着,觉得着实是个可造之材,又训勉了她几句,便让房时带她出去。
房时毕恭毕敬的行礼退下,带着房荇往学舍走。
书院的学舍分三等,分别是蒙、起、明。.蒙是幼儿初学,起是像房时这样未参加过童生试的学子,明则是等待府试的学子。
但河晏县只是一个中等的县城,书院学费不赀,有身家又愿意供孩子读书的大富人家确实不多,不得不将三个书院辟成一室,让先生因材施教了。
学舍里,已经有先生在授课,看着房时带着房荇进来,便明白是新学生,凝目瞧了瞧两人的面目有七八分像,便了然的伸指,让房荇自己去找位子坐下。
房荇给他行了礼,看了众人一眼,梭巡到靠窗有空位,这才走去,房时看妹妹坐定,也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落坐。
外面候着的书僮小厮丫鬟不算的话,这个书院里统共二十几个学生,因为空间大,倒也不显得拥挤,二十几人里,多数是男子,年龄层不一,女子连她在内一只手指数得过来,虽说男女七岁不同席,不共食,但书院里以追求学问为优先,倒是把男女大防的规矩不松不紧的抛在脑后了。
小县城里,能有间书院并不容易,能坐在这里求学问的,自然也不会是耕樵渔贫的穷人家孩子,那些人家多数汲汲营营于吃两顿饱饭都不得了,哪来送孩子上学的力气,所以,房荇用眼角余光看过去,男子要好些,也就是袍子精致些,在荷包和靴子上作工夫,女子也不知道是为了要引起谁的注意,一片争奇斗艳,珠翠环绕,这样写字的时候抬头低头,脖子不痛吗?
先生继续开讲,房荇也不去看那些对她充满好奇的眼光,敛目凝神从书袋里拿出昨晚备好的小砚台小毛笔小墨锭和习字本子,杜氏甚至给她准备了咸炒豆子,给她解馋。
接着她把胳膊的袖子捋上,从小竹筒里倒出些水来,开始磨墨,她毕竟人未长开,身量未足,许多动作施展不开,却也因为这样,行动多了几分娇憨稚气,让人莫名喜欢。
等到她把一小缸子墨研好,先生踱着步子走过来,给她一本摹帖。“二十个字先写着,写完拿来让我看看你的字写得怎样?”
“是。”
她拿笔姿势正确,悬腕灵活,腰背挺直,全神贯注,一笔一划颇有章法,字虽有些歪扭,但胜在工整,加上她记性甚好,一天里居然背下不少的字。
午饭两人在书院的食堂用过,直到下学。
钟鸣时,房时等妹妹收拾好,一同离开书院,途中与他打招呼的人不少,有的人是刻意来看房荇这样貌精致的小姑娘,和房时亲近的便过来说上几句话。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她身在江湖里,也没办法真的置身事外,那些人的多言多语,她半点也不放心上,乐得揣着明白装胡涂,人家问她,她便装作听不懂,反正她还小,也不会因为这样得罪人。
人情世故,她不是不懂,人若空有才华,不通人情,只会落得孤高和寡,但是,这年纪的她,多说只有多错,不如充愣装傻,过一天是一天。
两人上了马车,房时拍拍车壁,让罗叔回家,他身边的房荇却已经歪着脑袋,头一点一点的打起盹来。
“荇儿累了吗?”
房荇扬起小猫眯眯的眼,表情忒可爱的嗯了声。
“荇儿想要个书僮吗?我回去跟娘提,找个丫鬟跟着你。”这一仔细看才发现房荇的小脸蛋上有抹黑痕,再看她犹带肉窝的小手,甚至袖子都染了墨汁,认真的程度可见一斑。
“书袋荇儿自己提得动,不需要书僮,再说,哥哥不需要,我也不需要。”
有没有书僮,她是真心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这时候的她身边多个人只会让她不自在,真的没那个必要。
房时掏出巾子替她擦拭手和脸,动作小心,房荇瞧了眼,继续她的瞌睡大业。
“你安心睡,到家哥再叫你。”
房时将她放到自己腿上,房荇都没有感觉,平常在家的她总会歇个午觉什么的,上了书院,硬撑到现在,难为她了。
这般读书,堪堪过了几日,房荇迎来了第一次的休沐日。
她难得不用人催促,也不赖床,醒来后就着婆子打来的水洗漱,换上一件夏衣和宽口裤,衣领、袖口和裤管各自绣上浅色的繁花茂叶,杜氏的绣功非凡,女儿、儿子穿在身上的衣服自然更加用心,所以即便不是什么太过昂贵的布料,一穿出去就是不同凡响。
梳头发她也自己来,除了前额不扎眼睛的浏海,其余的一概往后梳拢,五指成梳,分成三股,往前拉拢后,编成条大辫子,发梢用一块海棠花垂玉坠子固定。
然后她很严重的发现了一件事,这些日子以来,她似乎过惯了孩童的生活,也不再介意铜镜里那什么都小一点的五官,这样无忧无虑的日子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还能过多久呢?
这种事就算想破脑袋不会有答案,一直记挂着也不是个事儿。出了房门,她就去拍哥哥的门。
河晏书院占地颇大,前头一座大楼坊,进进出出的人各个神情倨傲,华丽的马车争奇斗艳,主子披金戴玉,相互斗富,连书僮也都一副以貌取人、鼻孔朝天的样子。
当这些人看见房家朴素的马车,身着翟纹青衣,身长玉立的房时从普通马车下来,许多学生只觉眼睛一亮,接着瞧见他反身,从马车里抱出一个小姑娘。
那小姑娘身穿一袭牙白细罗纱,自己提着书袋,众人眼中的惊诧顿时转为莞尔。
“罗叔,你回去吧,下学时再来接我和姑娘。”他拍了下马车,向车夫说道。
“是。”
房时也不和那些人打招呼,牵着妹妹的手走向另外一条铺有青石板的路,那是书院讲书还有山长歇息与准备教材所在。
“涤心堂”里,房时让人通报以后,见到了山长,然后把手中的推荐书和束修一并递给侍童。
山长是知道房时的,也知道他的父亲何人,他接过侍童递过来的荐书,看了房荇几眼,见她年纪小小,从进屋至今,表情一点变化也没有,不亚于兄长的沉着稳重,又见她一身素衣,姿态谦恭,更多了几分欢喜。
书院的衣着并没有一定规范,只要求洁净,但是能来书院上课的学生,家境又岂会平凡,官家子弟虽是不多,大部分是家底丰厚的商贾之流,学生多注重外表,攀比蔚然成风,心态未免无法放在课业上面,他也不讳言现下学子读书就是为了科举,纯粹求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但这并无不可对人言,要兼善天下,没有仕途,哪来其它。.
“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房荇见过山长。”
“房时是你哥哥?”
“是。”
“多大了?”
“十岁。”
“可会写字?”
“哥哥教过我描红来着,一天十个大字,写不好会挨瞪。”
“都读了哪些书?”山长忍不住笑意多了些。
“三字经、千字文。”这些都是大实话,她识字不多,看的书真的只有三字经,倒能背得熟透,《女诫》则是所有大历朝女子非要读的书,那书里叫女子谨言慎行,谨小慎微,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要女子守贞殉节……但是,将《女诫》、《女四书》读得熟烂于胸又如何,被这些歪理束住手脚,默默居在深闺里,无声的活着,无声的死去,她的上辈子做得还不够好吗?人心要变,你做得再好也是错,对这一世的她来说,但求轻松自在,无愧于心。
“背一段《千字文》给老夫听听。”
房荇也不紧张,张口即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
山长摸摸自己的胡子,听她一字不漏、抑扬顿挫的背着,觉得着实是个可造之材,又训勉了她几句,便让房时带她出去。
房时毕恭毕敬的行礼退下,带着房荇往学舍走。
书院的学舍分三等,分别是蒙、起、明。.蒙是幼儿初学,起是像房时这样未参加过童生试的学子,明则是等待府试的学子。
但河晏县只是一个中等的县城,书院学费不赀,有身家又愿意供孩子读书的大富人家确实不多,不得不将三个书院辟成一室,让先生因材施教了。
学舍里,已经有先生在授课,看着房时带着房荇进来,便明白是新学生,凝目瞧了瞧两人的面目有七八分像,便了然的伸指,让房荇自己去找位子坐下。
房荇给他行了礼,看了众人一眼,梭巡到靠窗有空位,这才走去,房时看妹妹坐定,也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落坐。
外面候着的书僮小厮丫鬟不算的话,这个书院里统共二十几个学生,因为空间大,倒也不显得拥挤,二十几人里,多数是男子,年龄层不一,女子连她在内一只手指数得过来,虽说男女七岁不同席,不共食,但书院里以追求学问为优先,倒是把男女大防的规矩不松不紧的抛在脑后了。
小县城里,能有间书院并不容易,能坐在这里求学问的,自然也不会是耕樵渔贫的穷人家孩子,那些人家多数汲汲营营于吃两顿饱饭都不得了,哪来送孩子上学的力气,所以,房荇用眼角余光看过去,男子要好些,也就是袍子精致些,在荷包和靴子上作工夫,女子也不知道是为了要引起谁的注意,一片争奇斗艳,珠翠环绕,这样写字的时候抬头低头,脖子不痛吗?
先生继续开讲,房荇也不去看那些对她充满好奇的眼光,敛目凝神从书袋里拿出昨晚备好的小砚台小毛笔小墨锭和习字本子,杜氏甚至给她准备了咸炒豆子,给她解馋。
接着她把胳膊的袖子捋上,从小竹筒里倒出些水来,开始磨墨,她毕竟人未长开,身量未足,许多动作施展不开,却也因为这样,行动多了几分娇憨稚气,让人莫名喜欢。
等到她把一小缸子墨研好,先生踱着步子走过来,给她一本摹帖。“二十个字先写着,写完拿来让我看看你的字写得怎样?”
“是。”
她拿笔姿势正确,悬腕灵活,腰背挺直,全神贯注,一笔一划颇有章法,字虽有些歪扭,但胜在工整,加上她记性甚好,一天里居然背下不少的字。
午饭两人在书院的食堂用过,直到下学。
钟鸣时,房时等妹妹收拾好,一同离开书院,途中与他打招呼的人不少,有的人是刻意来看房荇这样貌精致的小姑娘,和房时亲近的便过来说上几句话。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她身在江湖里,也没办法真的置身事外,那些人的多言多语,她半点也不放心上,乐得揣着明白装胡涂,人家问她,她便装作听不懂,反正她还小,也不会因为这样得罪人。
人情世故,她不是不懂,人若空有才华,不通人情,只会落得孤高和寡,但是,这年纪的她,多说只有多错,不如充愣装傻,过一天是一天。
两人上了马车,房时拍拍车壁,让罗叔回家,他身边的房荇却已经歪着脑袋,头一点一点的打起盹来。
“荇儿累了吗?”
房荇扬起小猫眯眯的眼,表情忒可爱的嗯了声。
“荇儿想要个书僮吗?我回去跟娘提,找个丫鬟跟着你。”这一仔细看才发现房荇的小脸蛋上有抹黑痕,再看她犹带肉窝的小手,甚至袖子都染了墨汁,认真的程度可见一斑。
“书袋荇儿自己提得动,不需要书僮,再说,哥哥不需要,我也不需要。”
有没有书僮,她是真心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这时候的她身边多个人只会让她不自在,真的没那个必要。
房时掏出巾子替她擦拭手和脸,动作小心,房荇瞧了眼,继续她的瞌睡大业。
“你安心睡,到家哥再叫你。”
房时将她放到自己腿上,房荇都没有感觉,平常在家的她总会歇个午觉什么的,上了书院,硬撑到现在,难为她了。
这般读书,堪堪过了几日,房荇迎来了第一次的休沐日。
她难得不用人催促,也不赖床,醒来后就着婆子打来的水洗漱,换上一件夏衣和宽口裤,衣领、袖口和裤管各自绣上浅色的繁花茂叶,杜氏的绣功非凡,女儿、儿子穿在身上的衣服自然更加用心,所以即便不是什么太过昂贵的布料,一穿出去就是不同凡响。
梳头发她也自己来,除了前额不扎眼睛的浏海,其余的一概往后梳拢,五指成梳,分成三股,往前拉拢后,编成条大辫子,发梢用一块海棠花垂玉坠子固定。
然后她很严重的发现了一件事,这些日子以来,她似乎过惯了孩童的生活,也不再介意铜镜里那什么都小一点的五官,这样无忧无虑的日子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还能过多久呢?
这种事就算想破脑袋不会有答案,一直记挂着也不是个事儿。出了房门,她就去拍哥哥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