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台言情 > 画皮
文 / 曦然

第五章 蒙古之战(1)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蒙古大草原一望无边。本应该是属于蓝天白云,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阔;可惜接连几个月的烽火硝烟使这份广阔的空气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呐喊、牺牲和逐渐被血沁红了的草原。

    西塞、东陵各自在蒙古境内屯兵数十万。仗打了快三个月,双方依旧僵持不下,几次试探下来各有输赢也都各有损伤,形势似有越绷越紧之势,双方一决胜负的日子就快要到了。

    淮斟军帐中几个将军正在和他一起议事。商议的重点是如何对付西塞守蒙古赫连邱。赫连邱是当今西塞大汗的弟弟,且是个能征善战的宿将。因为他,让东陵军屡次受创。

    会议结束后淮斟一个人走出了军帐,一根马鞭在手边走边考虑事情,神色难得地严峻了起来。

    入了夜的草原上有些冷,却难得有短暂的平静可以让人好好欣赏一下这里的广阔。淮斟走了大概半炷香的时间,看见了面前的楚琴渊。举步向前,“这么晚了还没睡?”

    楚琴渊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这三个月来他几乎天天和淮斟待在帐中,却和他依旧不冷不热……

    淮斟看着楚琴渊,目光很深。他自诩从没有看错过人,可是楚琴渊却总是让他琢磨不透。楚琴渊的淡定,反而令他觉得危险和——害怕?自嘲地笑了笑,没有想到他竟然也有如此忌惮一个人的时候。喉头滚了几次,仍是压下说话的冲动。

    “这场仗恐怕会僵持到冬天。”楚琴渊倒先开了“口”。晚风吹起,扬起了他黑色的发和白色的衣袖,有一些远离尘嚣的空灵。

    淮斟笑了,“你果然是聪明人。每次和你说话都会让我想起悱恻,她大概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女人。”

    悱恻?这两个字硬生生将他从半空中拉回尘世。

    面无表情,他毫无痕迹地抬头看了眼天上的月亮,今晚的月亮是娥眉月。不知道此刻的她在长安做些什么?还是和以前一样,不高兴了就去听戏,然后在江边的船上喝一晚上的酒?

    “你我都清楚,这场仗如果打到冬天,整个蒙古草原的草都会枯黄,到那个时候人的粮倒是有,可是马就麻烦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在冬天之前结束这一仗。”商量的话语直到出口才被发觉,淮斟因为自己的失言有些气闷。他做事何需和他人商量,尤其是眼前这个人。

    “要除去赫连邱很难,而且眼下最要紧的是蒙古各部。”楚琴渊的琴声此刻听起来格外的“脆”和“冷”,“和西塞的这场仗,把不少蒙古各部夹在中间。如果能够收服蒙古各部,未必不是在另一方面的胜利。”

    淮斟一面细细地想一面缓缓地说:“一方面:赫连邱那边,我们在想好怎么除去他的办法之前就只能等他们自己内乱。另一方面:前几个月西塞为了收服蒙古各部不惜用重兵,每侵吞一个部落便大规模地屠杀一次。这与我东陵的‘怀柔’计划刚好相悖,依照我们这些日子的筹划,收复大部分部落还是有很大胜算的。就是当今蒙古部落中最大的一支——古列廷,它也是最顽抗的一支,要想兵不血刃收服它只怕有些困难。”

    楚琴渊漫不经心地“道”:“如果清晨有大雾会怎样?”

    淮斟先是一怔,极快地明白了楚琴渊的言下之意,一抹喜色染上眉梢,“你确定这几天清晨会有大雾?”

    楚琴渊示意了下夜空,“天象如此。”

    淮斟立刻翻身站了起来,迟疑地拍了拍楚琴渊的肩,“谢谢!”话音刚落他就提着马鞭急忙回帐了。

    目送着淮斟的身影,他再次抬头望着月亮:目光深邃,神情悠远。一瞬间一些太过沉重的思绪掠过脑海。

    自从两国开战后,他和淮斟和蝶悱恻之间所有的爱恨情仇似乎都被湮灭在这场战争中,似乎只要一上战场,往日所有的一切皆被国家荣辱、国民幸难给深深取代了,脑海中唯一的念头只有“国家”二字。

    这样的情感此刻想来是多么的纯粹又是多么的值得自豪。

    只是每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会想起长安城里的月色,长安江边的桃花……

    当天晚上,淮斟帐中灯火未熄灭,重招众将军挑灯议事直至天明。

    第一天早上有薄雾,淮斟派探子打探古列廷部的详细位置和分布。

    第二天清晨,果起大雾。这次的雾大得几乎连周围三尺左右的人都看不清,刚好可以作为东陵军队的掩护。

    天还没亮透,淮斟便命诸将带领了军队,趁着大雾把古列廷部团团围住。等到正午太阳高起大雾散去的时候,古列廷部的人才发现自己已然成了瓮中之鳖。一时间军心大乱,人人自危。

    第三天,淮斟派人劝降。

    第四天,古列廷部汗王呈上降表,归顺东陵。自此蒙古各部三分之二归顺东陵。

    十天后,捷报抵达长安。

    丞相府内,王佑荫命人请了蝶悱恻来,两个人坐在亭子里一边下棋一边议论着这次的捷报。王佑荫持白子,蝶悱恻持黑子,输赢各半。

    “真漂亮!”王佑荫叹道,“收服了大半个蒙古,竟然兵不血刃。”

    蝶悱恻落了一子,“蒙古长久以来对我们和西塞持观望态度,这次顺利地收服大半个蒙古,该是战事要有转机了。”

    王佑荫点头道:“是啊。我爹也在说,恐怕离大捷不远了。就是不知道还要打多久。”她看了一眼蝶悱恻,小心地放下了一子。

    蝶悱恻执子不急着下,想了想道:“要是打到冬天就麻烦了。西塞的都城离蒙古比长安近,如果打到那个时候就难说了。”

    王佑荫抬头看了看身旁的树,树上的知了早已经叫得声嘶力竭,“这场仗打了三个月了,数数日子就快要中秋了。”

    中秋?蝶悱恻笑了笑,“我倒没怎么注意快中秋了。”反正她过不过中秋都一样。

    王佑荫知她想起了什么,马上就换了话题:“悱恻你听说朝中的事了吗?”

    “没有啊,”蝶悱恻抬头看着王佑荫,“朝中出什么事了?”

    王佑荫皱着眉,“我听我爹说,朝中那些求和派又在上书提议修和,说虽然这次大捷固然可喜,但也要见好就收。而且还列了许多修和之后我国应得的好处。”

    蝶悱恻极慢地落了一子,“丞相大人怎么说?”

    “我爹这边主张的立耻强硬。我爹说,皇上表面上没表态,但是心里恐怕是希望打下去的。”王佑荫叹了口气,“如果真要收兵议和,这场仗打得就可惜了。”

    蝶悱恻皱起了眉,“这件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以前王爷在的时候就怀疑朝中可能有西塞的奸细。”说到这里她心里一阵刺痛,想起了同是西塞细作的祖父,安抚了下紊乱的呼吸她继续道,“可是没有证据也就无从查起。”

    王佑荫讶然,“我爹以前也这样怀疑过。竟然连你家王爷都这样说,那恐怕是真的了。你放心,这件事我一定会告诉我爹。这阵子来我家的大臣也多,我暗中留意一下,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我一定告诉你。”

    结果两个人因为这样沉重的话题最后一盘棋也没能下完。傍晚的时候蝶悱恻从丞相府出来,已经有王府的马车在一旁等她了。

    和王佑荫一番谈话下来,她满腹心事地上了马车。一入马车天生的敏感开始让她感觉不对劲。

    车内有人!

    她刚一张口一把冰凉的匕首就抵住了她的咽喉。定眼看去,只见车内的男子一身黝黑的皮肤,异常的高大。虽然穿着东陵寻常百姓的衣服,可是依然掩饰不了他不如东陵人秀雅的气质。

    一双眼睛,即使在黄昏的马车内也闪着熠熠的光——和楚琴渊的温不同,他是全然兽性的光,甚至还有一点淡淡的绿。此刻那双眼睛正露着凶光盯着她,她敏感地在压抑的空气里闻到一丝血的腥味。

    刹那间,刚才在丞相府内的沉重被一丝有趣渐渐冲淡了。她想起了以前自己拿着发钗抵着楚琴渊的情景,在心里期期艾艾地叹了口气,人家楚琴渊好歹还有软玉温香可抱,她呢?

    那男子拿着匕首抵着她,却在第一刻把她仔细观察了个遍,得出了一个结论:尤物祸水。再看她虽被抵着咽喉,一双万种风情的单凤仍暗自顾盼流转,仿佛很是高兴。他不由得在心里嗤笑了声,却也不得不对她另眼相看。

    这个时候马车外响起了很多人的脚步声,皆是训练有素。车里的两个人静静在听,蝶悱恻听到一半看向车内的男子,一双美眸弯得更厉害了。

    突然一些人接近了马车,为首的一个喝道:“马车内什么人?下来!”

    男子眯起了眼,蝶悱恻看戏似的看他准备怎么办。突然他取下匕首转眼间抵到了她的腰上,无声地暗示她该怎么做。蝶悱恻甩了把头发挑开了窗帘,对着马车前站着的掌管御林军的冯将军放软了声音道:“冯将军,做什么呢?这么大动静?”

    她的声音软得简直可以滴下蜜来,那冯将军素来自夸“怜香惜玉朝中第一”见了这样的绝色早已七魂飞了六魄半,呵呵地傻笑,“蝶小姐安好?末将奉了圣上旨意来捉拿从皇宫内逃跑的刺客。”

    刺客?蝶悱恻心中一沉,继而捂着胸口一副弱不惊风的样子,“将军,您把我吓着了。现在不可以走吗?王爷在前线还等着我的信呢。”

    她这一嗲,前面的男人连骨头都熟透了,忙不迭地喝令开了一旁侯命要检查马车的人,涎着脸笑着让了道,“蝶小姐当然可以走,您请。”

    “谢谢。”再送去一个醉死人的笑,她命车夫驾车合上了窗帘。转头之际已然变了一张脸,冷凝着脸就要掀他的衣服,也不去管正抵着她腰的匕首。

    他也奇怪,收起了匕首任她掀开自己的上衣,以全新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女人。

    蝶悱恻皱眉看着他胸前正汩汩流血的伤口,伤是刀造成的再偏半寸就伤到心脏了。她打开随身带着的布包,一边找要用的东西一边道:“你伤成这个样子也敢到处跑?”她此刻倒有些佩服起他了,寻常人伤成这样早痛得晕了过去,他硬是咬牙挺了这么久,依旧面不改色。

    他看着在为自己处理伤口的女人,挑眉道:“你不怕我?”他的声音沙哑得像是塞外的风沙。

    “怕你什么?”蝶悱恻淡道,“怕你是个闯入皇宫的刺客?还是怕你是个闯入皇宫的西塞人?”

    “聪明的女人。”他哼了一声算是赞许,“到底是静睿王身边的女人。既然知道知道我是西塞人,为何救我?”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