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德三十年,莫氏所在的封月国帝基大动,更天换日。莫家曾祖站对了方向,原本只是绿林中不起眼的小小庄主,却有勇气带着莫氏全族挺护新帝。
当时新帝率领大军逼近都城,在粮草急缺的紧要关头,莫家曾祖从十里外的山庄上下来,奉上全部家当投靠新帝。
以此为契机,上数三代皆为草莽的莫氏曾祖,最后谋得从三品副将军一职。虽说官不算大,好歹也是个将军了。少年的爷爷,就是莫氏曾祖的大儿子,也被封为五品小将,在老父死后接了他的位子,也做了十几年的莽夫将军。
这位莫家爷爷在不惑之年曾救过一位云游方士,作为答谢、那老道为莫家爷爷算了一卦,劝诫莫家爷爷辞官,离朝廷越远越好。莫家爷爷虽说性情豪爽,却也是个怕死的,听了那道士的话,回朝就上了折子,要求告老还乡。
那时还是新帝在位,虽年过五十、身体还硬朗的很。知道莫家爷爷辞官的真正理由后,这位开国皇帝气得直笑。最后赏了这位荒唐的莫老将军一些田地,允他回家去了。
莫家一族的老家就在京都不远的郡县,就是当年莫家曾祖带着粮草投靠新帝的地方。
这位莫家爷爷日行一善,小心避讳着,如此过了约有十年。并没有迎来老道人说的什么血光之灾,反而因为莫家族人个个性情豪爽,在江湖上赢得了一定声望。
想起自己带着一家老小都辞了官、远离都城,自此难登仕途,莫家爷爷气的跺脚骂娘。
莫家爷爷也是个老滑头,最后打起了朝廷、江湖两者直接挂钩的主意。
那时候朝野初定,封月国疆土也不很稳定,莫家爷爷此举得到了新帝的认同。这位新帝是开国老皇帝的幼子,当年那位更天换日的老皇帝已经驾崩归仙了。
莫家凭借此举又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虽说全族无一人在朝为官,莫氏一门的地位却更甚当年。莫家爷爷死后,他的三个儿子们把这条纽带关系连接的更为紧实,也十分聪明的懂得了如何避嫌,莫家的子弟不允许出仕为官。
此举虽为明智,但也是需要灵活观变的。
到了天启四十三年,封月国疆土四定,朝纲也早已成型。与此同时,江湖人士与朝野混杂的种种弊端也早已暴露出来。莫家此时应该选择进或退,要么在融入到仕途中去,要么就安稳的归隐江湖。
貌似莫家的长辈里没有几个能懂得变通的,更没有一个能参透伴君之道的谋士。莫家依旧墨守陈规,虽然也小心避免着了,行事也较以往更为低调了。可偏偏就是这样的小聪明,给莫家埋下了隐患。
当年支持莫家曾祖连缔朝庭与绿林的顺德皇帝开始打压江湖术士,在离世前,把莫氏一族当做反动的隐患交代给了长太子。
顺德皇帝驾崩,长太子继位。新帝登基不足三年,对混迹朝野的江湖中人的隐性打压基本完毕。
天启五十一年,新帝在私下与武将玩笑时曾打赌说了一句,赌这位出身江湖的正三品将军,能否独身一人灭了莫家满门。
这位三品将军原也是走了莫家的路子,不过他更为聪明,也更为阴诈。比起莫家,他更懂得如何猜测皇上的心思。虽只是试探,皇上亲口说的这句玩笑话就已经宣告了,圣上对莫家起了斩杀之心。
那日,三品将军佯似夸耀地开口:“末将别的不敢夸口,单这一身武艺,是花了苦功夫的。就凭末将一人单挑莫氏全族,也是绰绰有余。”
知道这人的心思,新帝笑骂:“哦?等哪日将军成功了,朕就封你为一品大将军。”
照说也只是一句玩笑话,那无良将军却是记在心里了,才有了后来的莫氏灭门案。
做皇上的也没想到那老东西会罔顾朝纲,做出这种事情。当杀人凶犯官袍整洁,进宫觐见,本着市井野夫泼皮耍赖的功夫,把学了十多年‘礼义廉耻’的年轻皇帝归拉为同谋的时候,年轻皇帝气的摔碎了手中的杯盏。
到底是年轻,也说不过那老无赖,还动不得、杀不得。最终,年轻皇帝许了无良将军应得的好处,又交代下去把这事给压了下来。莫氏一族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被灭了满门。
月盈则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莫氏一族已经到了该退位的时候,却贪心不足,两边都要霸着,落得如此下场也是早晚的事情。只是当时少年不明白,他是如论如何也想不透,害他们莫氏一族灭门的竟只是君臣嬉闹时的一句玩笑话。
曾经一度,接受了十七年‘忠君爱国’思想的少年彻底混乱了,莫家一心忠奉的皇帝视他莫家一百三十多条人命为儿戏。‘弑君’这样的念头少年也不是没有想过,最终还是放弃了。日夜碾转反侧,理不清头绪的少年决心,先从那个背弃信义的老贼开始,就是单枪匹马杀他全家、后又升为一品大将军的那个阴险的老东西。
注意到莫家少年仅只是要取那老贼的性命,年轻皇帝默许了少年的行为。让他们自己去斗,最好一个也活不了。皇帝是极乐于见到两败俱伤的结果。
一个是莫家余孽,一个是胆大包天、竟敢拿捏圣意的绿林匹夫,这两个,谁都不能留。
少年苦练三载,最终是取了老贼性命,得报家仇。此时的少年也早非彼时少年,他日渐成熟,也懂得了莫家被灭门的实意。家仇得报之后,少年已是生无可恋。单只是凭借习惯,与追杀他的人厮杀对抗。
在最后一次的围捕中,少年被逼入绝境,从悬崖坠落、侥幸不死,被河流带入了大楚国界。在一只脚跨入鬼门关,吊着一口气要死不死的时候,又被倪乐给遇见了。
****************************************
亲们,亲留爪的喵~~
.
当时新帝率领大军逼近都城,在粮草急缺的紧要关头,莫家曾祖从十里外的山庄上下来,奉上全部家当投靠新帝。
以此为契机,上数三代皆为草莽的莫氏曾祖,最后谋得从三品副将军一职。虽说官不算大,好歹也是个将军了。少年的爷爷,就是莫氏曾祖的大儿子,也被封为五品小将,在老父死后接了他的位子,也做了十几年的莽夫将军。
这位莫家爷爷在不惑之年曾救过一位云游方士,作为答谢、那老道为莫家爷爷算了一卦,劝诫莫家爷爷辞官,离朝廷越远越好。莫家爷爷虽说性情豪爽,却也是个怕死的,听了那道士的话,回朝就上了折子,要求告老还乡。
那时还是新帝在位,虽年过五十、身体还硬朗的很。知道莫家爷爷辞官的真正理由后,这位开国皇帝气得直笑。最后赏了这位荒唐的莫老将军一些田地,允他回家去了。
莫家一族的老家就在京都不远的郡县,就是当年莫家曾祖带着粮草投靠新帝的地方。
这位莫家爷爷日行一善,小心避讳着,如此过了约有十年。并没有迎来老道人说的什么血光之灾,反而因为莫家族人个个性情豪爽,在江湖上赢得了一定声望。
想起自己带着一家老小都辞了官、远离都城,自此难登仕途,莫家爷爷气的跺脚骂娘。
莫家爷爷也是个老滑头,最后打起了朝廷、江湖两者直接挂钩的主意。
那时候朝野初定,封月国疆土也不很稳定,莫家爷爷此举得到了新帝的认同。这位新帝是开国老皇帝的幼子,当年那位更天换日的老皇帝已经驾崩归仙了。
莫家凭借此举又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虽说全族无一人在朝为官,莫氏一门的地位却更甚当年。莫家爷爷死后,他的三个儿子们把这条纽带关系连接的更为紧实,也十分聪明的懂得了如何避嫌,莫家的子弟不允许出仕为官。
此举虽为明智,但也是需要灵活观变的。
到了天启四十三年,封月国疆土四定,朝纲也早已成型。与此同时,江湖人士与朝野混杂的种种弊端也早已暴露出来。莫家此时应该选择进或退,要么在融入到仕途中去,要么就安稳的归隐江湖。
貌似莫家的长辈里没有几个能懂得变通的,更没有一个能参透伴君之道的谋士。莫家依旧墨守陈规,虽然也小心避免着了,行事也较以往更为低调了。可偏偏就是这样的小聪明,给莫家埋下了隐患。
当年支持莫家曾祖连缔朝庭与绿林的顺德皇帝开始打压江湖术士,在离世前,把莫氏一族当做反动的隐患交代给了长太子。
顺德皇帝驾崩,长太子继位。新帝登基不足三年,对混迹朝野的江湖中人的隐性打压基本完毕。
天启五十一年,新帝在私下与武将玩笑时曾打赌说了一句,赌这位出身江湖的正三品将军,能否独身一人灭了莫家满门。
这位三品将军原也是走了莫家的路子,不过他更为聪明,也更为阴诈。比起莫家,他更懂得如何猜测皇上的心思。虽只是试探,皇上亲口说的这句玩笑话就已经宣告了,圣上对莫家起了斩杀之心。
那日,三品将军佯似夸耀地开口:“末将别的不敢夸口,单这一身武艺,是花了苦功夫的。就凭末将一人单挑莫氏全族,也是绰绰有余。”
知道这人的心思,新帝笑骂:“哦?等哪日将军成功了,朕就封你为一品大将军。”
照说也只是一句玩笑话,那无良将军却是记在心里了,才有了后来的莫氏灭门案。
做皇上的也没想到那老东西会罔顾朝纲,做出这种事情。当杀人凶犯官袍整洁,进宫觐见,本着市井野夫泼皮耍赖的功夫,把学了十多年‘礼义廉耻’的年轻皇帝归拉为同谋的时候,年轻皇帝气的摔碎了手中的杯盏。
到底是年轻,也说不过那老无赖,还动不得、杀不得。最终,年轻皇帝许了无良将军应得的好处,又交代下去把这事给压了下来。莫氏一族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被灭了满门。
月盈则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莫氏一族已经到了该退位的时候,却贪心不足,两边都要霸着,落得如此下场也是早晚的事情。只是当时少年不明白,他是如论如何也想不透,害他们莫氏一族灭门的竟只是君臣嬉闹时的一句玩笑话。
曾经一度,接受了十七年‘忠君爱国’思想的少年彻底混乱了,莫家一心忠奉的皇帝视他莫家一百三十多条人命为儿戏。‘弑君’这样的念头少年也不是没有想过,最终还是放弃了。日夜碾转反侧,理不清头绪的少年决心,先从那个背弃信义的老贼开始,就是单枪匹马杀他全家、后又升为一品大将军的那个阴险的老东西。
注意到莫家少年仅只是要取那老贼的性命,年轻皇帝默许了少年的行为。让他们自己去斗,最好一个也活不了。皇帝是极乐于见到两败俱伤的结果。
一个是莫家余孽,一个是胆大包天、竟敢拿捏圣意的绿林匹夫,这两个,谁都不能留。
少年苦练三载,最终是取了老贼性命,得报家仇。此时的少年也早非彼时少年,他日渐成熟,也懂得了莫家被灭门的实意。家仇得报之后,少年已是生无可恋。单只是凭借习惯,与追杀他的人厮杀对抗。
在最后一次的围捕中,少年被逼入绝境,从悬崖坠落、侥幸不死,被河流带入了大楚国界。在一只脚跨入鬼门关,吊着一口气要死不死的时候,又被倪乐给遇见了。
****************************************
亲们,亲留爪的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