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父亲诞辰90周年
正月十五,是父亲的生辰,今年是父亲诞辰90年。其实父亲今年应该是89周岁,我们那里都是过虚年,有过九不过十的说法,细想起来也非常的有道理,符合中国的文化理念,是老子“不盈”思想的体现,也是人们“物极必反”观念在生命崇拜中的应证,在《易经》的两个纯卦即:乾坤两卦中,都在上九和上六以后加了“用”九和“用”六,无疑是提醒人们,时刻不要忘记物极必反的道理,遇事要有节有度,不求满,不求盈,强调抱缺守空。父亲是八五年去世的,到如今已是二十二个年头了,在我们那里,人们为了对已故老人的追念,在他去世以后,每逢他的大生日,总是要操办一下,一直到百岁,百岁以后也就是“百了百了”了。
回想起父亲的一生,到也是非常的平凡,平凡得也就是一个农村的老头,平淡的生活,平常的经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春去秋来,年复一年,耕地劳作,维持生计。他的平凡和世间所有的农夫一样。然而,在我眼里,我深深的感到父亲的伟大,平凡中的伟大,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高尚的人格着实让我深感敬佩。他勤于思考,善于研究;做事认真,讲究章法;为人豁达,宽容大度;讲究自律,善于内省。
在我们家乡,父亲有个“理家老”的绰号,我想应该叫雅号,说的是他不管是做事,还是为人,总是讲个“理”字,正可谓是“有理在先”。我还小的时候,农村里都很穷,有一句农村的谚语叫“穷参商(吵架的意思),富烧香”。由于穷,所以家庭纠纷也就多,这个时候我的父亲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了,不管是谁家出现了纠纷都少不了叫他去,一顿说理之后,俩口子重归于好,家庭的矛盾就此平息。但农村里有些家里总是初一十五的吵个不停,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想把家庭的事件平息下来,就得有些真本事了,在我的印象里,父亲还没有出现过差错,只是有些不讲理的人们对他有些惧怕,我想主要的还是父亲讲理。父亲从来没有上过什么学校,但他确能讲出好多的道理,让人感到信服,我想这是父亲能时刻的去思索,去对人情理达的思索,去对人生的思考,去对社会的思考,在那个时代里,人应该怎样的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怎样的与社会合拍,怎样的与社会平和的相处,怎样的处理家庭内部的矛盾,其实现在不还是有这样的问题吗?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叫做“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别人”,说到底不就是个换位思考吗?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矛盾永远不能解决,疑惑永远不能解答。父亲用这句话说服了很多人,转变了好多人过激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他能自觉的去实践这句话。在我的印象里,父亲从来没有在外面与人吵过架,更不用说做那些偷鸡摸狗的事了。
父亲从不与别人争高低,记得农村里分自留地,那时是生产队,每家都分一块自留地,在分地调整的时候,有一块沙地,那块地的周围有七八户人家,分给谁谁都不要,最后父亲主动的把那块地要了回来,为了这事,母亲与父亲好一顿理论,但最后还是父亲胜利了。父亲说,你不要他不要,总得有人要啊,都想占便宜,谁去吃亏啊,总得有人吃亏啊,理就是这个理,但能做到的又能有几个呢?父亲做到了。
父亲做什么事总是有理有据,也特别的讲究,就说种田吧,下玉米的时候别人做埂子就是凭眼睛看,但他总是要拉上绳子,用尺比量着做埂子,出来的玉米苗横看纵看都能看到线,在生产队里干活也是一样,有些人说父亲“格式”(就是做样子),但父亲就是要这样,不管怎样,他总要一个程序一个程序的完成,不会越次的。在我小学的时候,父亲做我们学生班的组长,每到放假的时候生产队里所有的孩子都是由父亲来管理。每到集体活动,学生班里都是军事化管理,队伍走得有板有眼,一边走还要高呼口号,与军队一个样,到大队里开会总能引得别的生产队孩子们的羡慕,孩子们那得意的样子不亚于得了大奖。
父亲十分讲究容人,他常常说“让人不亏本”,有时我们亲兄弟几个遇到不好处理的问题,特别是与别人发生点矛盾,父亲总是说,“让他遇别人吧”,这种淡化矛盾不争不夺的思想在我的脑子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到后来我看到老子的《道德经》时,并非常容易理解老子思想的真谛,也能深深体会到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更能领略到老子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
父亲心灵手巧,小时候我们的衣服都是父亲裁剪的,生产队里的温床育苗(水葫芦、地瓜等)也都由他来做,他不识字,做这些东西都凭经验,凭勤快,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不断的总结,他培育的东西成活率也非常的高,这方便他也成了专家,别人有什么问题他总是想法去帮助解决,从不讲价钱。
父亲做事总有一股子劲,干活的时候总看到他挽着衣袖和裤腿,从不拖泥带水的,在这方便,我继承了父亲的传统,我做活的时候也非常的利索,高中毕业后,我参加了生产队的劳动,在劳动中我与那些老把式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挖地除草这些常活,我还能比他们强些,每每的看到我这样,父亲总能投来称心的目光,这对我来说也是最大的欣慰。
……
对于父亲他还有很多让我留念的事,他没有给我留下什么财产,但对我来说我拥有了这样的父亲,我是富有的。八四年的时候父亲生了重病,那时我正好参军了,父亲并没有将他生重病的事告诉我,直到他快不行的时候,才把实情告诉我了,但这个时候已经晚了。父亲去世的前的两个月,也就是八五年,我回家看了他,他瘦得不成样子,临别的时候,父亲流泪了,我从来没有看到父亲流泪,我也是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或是痛苦我也不可能流泪,我强忍着内心的痛苦与父亲告别上了部队,想不到这一别就是我们的永别,两个月后,父亲去世了,在他去世后的一个月的时候,母亲把这事告诉了我,我回到家里看到的是父亲的灵位,父亲的眼睛总是盯着我,我无法忍受内心的伤痛,泪水如泉涌般的夺眶而出,这是我有生以来的最伤心的痛哭,我也真正的体会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这种天崩地裂的感觉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真正的体验到。父亲就这样的离开了我,他没有享受过一丝的幸福,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才刚刚提干,父亲只看到我穿上一身干部服,这对于他来说是有了一丝的满足,但父亲最想看到的是我能有一件西服,小时候就听父亲说,他小时候在上海做工的时候,小老板就是穿的一身西服,那叫个神奇啊,言语之下他是想让他的孩子也能穿上西服,但这个愿望父亲并没有能实现,所以至今,我每当穿上西服的时候总是想到父亲,也希望父亲能在九泉之下看到,了结他的心愿,也让我内心感到宽慰。
一转眼,父亲已经去世二十二个年头了,但父亲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在伴随着我,每次回家的时候,我总要到父亲的坟上纪念他,也想让他看看我,我没有让他失望,也是他的思想他的品格教育了我影响了我,我永远怀念父亲,愿父亲安息吧。
(完)
.
正月十五,是父亲的生辰,今年是父亲诞辰90年。其实父亲今年应该是89周岁,我们那里都是过虚年,有过九不过十的说法,细想起来也非常的有道理,符合中国的文化理念,是老子“不盈”思想的体现,也是人们“物极必反”观念在生命崇拜中的应证,在《易经》的两个纯卦即:乾坤两卦中,都在上九和上六以后加了“用”九和“用”六,无疑是提醒人们,时刻不要忘记物极必反的道理,遇事要有节有度,不求满,不求盈,强调抱缺守空。父亲是八五年去世的,到如今已是二十二个年头了,在我们那里,人们为了对已故老人的追念,在他去世以后,每逢他的大生日,总是要操办一下,一直到百岁,百岁以后也就是“百了百了”了。
回想起父亲的一生,到也是非常的平凡,平凡得也就是一个农村的老头,平淡的生活,平常的经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春去秋来,年复一年,耕地劳作,维持生计。他的平凡和世间所有的农夫一样。然而,在我眼里,我深深的感到父亲的伟大,平凡中的伟大,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高尚的人格着实让我深感敬佩。他勤于思考,善于研究;做事认真,讲究章法;为人豁达,宽容大度;讲究自律,善于内省。
在我们家乡,父亲有个“理家老”的绰号,我想应该叫雅号,说的是他不管是做事,还是为人,总是讲个“理”字,正可谓是“有理在先”。我还小的时候,农村里都很穷,有一句农村的谚语叫“穷参商(吵架的意思),富烧香”。由于穷,所以家庭纠纷也就多,这个时候我的父亲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了,不管是谁家出现了纠纷都少不了叫他去,一顿说理之后,俩口子重归于好,家庭的矛盾就此平息。但农村里有些家里总是初一十五的吵个不停,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想把家庭的事件平息下来,就得有些真本事了,在我的印象里,父亲还没有出现过差错,只是有些不讲理的人们对他有些惧怕,我想主要的还是父亲讲理。父亲从来没有上过什么学校,但他确能讲出好多的道理,让人感到信服,我想这是父亲能时刻的去思索,去对人情理达的思索,去对人生的思考,去对社会的思考,在那个时代里,人应该怎样的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怎样的与社会合拍,怎样的与社会平和的相处,怎样的处理家庭内部的矛盾,其实现在不还是有这样的问题吗?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叫做“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别人”,说到底不就是个换位思考吗?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矛盾永远不能解决,疑惑永远不能解答。父亲用这句话说服了很多人,转变了好多人过激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他能自觉的去实践这句话。在我的印象里,父亲从来没有在外面与人吵过架,更不用说做那些偷鸡摸狗的事了。
父亲从不与别人争高低,记得农村里分自留地,那时是生产队,每家都分一块自留地,在分地调整的时候,有一块沙地,那块地的周围有七八户人家,分给谁谁都不要,最后父亲主动的把那块地要了回来,为了这事,母亲与父亲好一顿理论,但最后还是父亲胜利了。父亲说,你不要他不要,总得有人要啊,都想占便宜,谁去吃亏啊,总得有人吃亏啊,理就是这个理,但能做到的又能有几个呢?父亲做到了。
父亲做什么事总是有理有据,也特别的讲究,就说种田吧,下玉米的时候别人做埂子就是凭眼睛看,但他总是要拉上绳子,用尺比量着做埂子,出来的玉米苗横看纵看都能看到线,在生产队里干活也是一样,有些人说父亲“格式”(就是做样子),但父亲就是要这样,不管怎样,他总要一个程序一个程序的完成,不会越次的。在我小学的时候,父亲做我们学生班的组长,每到放假的时候生产队里所有的孩子都是由父亲来管理。每到集体活动,学生班里都是军事化管理,队伍走得有板有眼,一边走还要高呼口号,与军队一个样,到大队里开会总能引得别的生产队孩子们的羡慕,孩子们那得意的样子不亚于得了大奖。
父亲十分讲究容人,他常常说“让人不亏本”,有时我们亲兄弟几个遇到不好处理的问题,特别是与别人发生点矛盾,父亲总是说,“让他遇别人吧”,这种淡化矛盾不争不夺的思想在我的脑子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到后来我看到老子的《道德经》时,并非常容易理解老子思想的真谛,也能深深体会到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更能领略到老子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
父亲心灵手巧,小时候我们的衣服都是父亲裁剪的,生产队里的温床育苗(水葫芦、地瓜等)也都由他来做,他不识字,做这些东西都凭经验,凭勤快,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不断的总结,他培育的东西成活率也非常的高,这方便他也成了专家,别人有什么问题他总是想法去帮助解决,从不讲价钱。
父亲做事总有一股子劲,干活的时候总看到他挽着衣袖和裤腿,从不拖泥带水的,在这方便,我继承了父亲的传统,我做活的时候也非常的利索,高中毕业后,我参加了生产队的劳动,在劳动中我与那些老把式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挖地除草这些常活,我还能比他们强些,每每的看到我这样,父亲总能投来称心的目光,这对我来说也是最大的欣慰。
……
对于父亲他还有很多让我留念的事,他没有给我留下什么财产,但对我来说我拥有了这样的父亲,我是富有的。八四年的时候父亲生了重病,那时我正好参军了,父亲并没有将他生重病的事告诉我,直到他快不行的时候,才把实情告诉我了,但这个时候已经晚了。父亲去世的前的两个月,也就是八五年,我回家看了他,他瘦得不成样子,临别的时候,父亲流泪了,我从来没有看到父亲流泪,我也是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或是痛苦我也不可能流泪,我强忍着内心的痛苦与父亲告别上了部队,想不到这一别就是我们的永别,两个月后,父亲去世了,在他去世后的一个月的时候,母亲把这事告诉了我,我回到家里看到的是父亲的灵位,父亲的眼睛总是盯着我,我无法忍受内心的伤痛,泪水如泉涌般的夺眶而出,这是我有生以来的最伤心的痛哭,我也真正的体会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这种天崩地裂的感觉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真正的体验到。父亲就这样的离开了我,他没有享受过一丝的幸福,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才刚刚提干,父亲只看到我穿上一身干部服,这对于他来说是有了一丝的满足,但父亲最想看到的是我能有一件西服,小时候就听父亲说,他小时候在上海做工的时候,小老板就是穿的一身西服,那叫个神奇啊,言语之下他是想让他的孩子也能穿上西服,但这个愿望父亲并没有能实现,所以至今,我每当穿上西服的时候总是想到父亲,也希望父亲能在九泉之下看到,了结他的心愿,也让我内心感到宽慰。
一转眼,父亲已经去世二十二个年头了,但父亲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在伴随着我,每次回家的时候,我总要到父亲的坟上纪念他,也想让他看看我,我没有让他失望,也是他的思想他的品格教育了我影响了我,我永远怀念父亲,愿父亲安息吧。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