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幸能第一个读到刘老师的小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与江湖》。读完之后,不禁心绪难平。回想当年和他在一起时,他总是严厉的很,让本来很想亲近他的我们望而生畏。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不善言笑的人,特别是他作为一个班主任在我们的生活中时。现在想来,作为他的一名学生,以前我并不了解他,特别是当年和他在中学时共度的那段时光里。
尽管说我也是他的一名学生,可是,他的学生太多了,而他和学生们的故事也是重重叠叠,无以数计。他和所有的学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都能极好地相处。为此,其他任课老师都羡慕的不得了。现在想来,这样的老师,如果和学生之间没有任何故事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于他的个人生活,对于他那原来如此丰富的内心世界来说,我在看这部小说前是无从知晓的。可是,有一点是否定不了的,那就是不管怎样,没有深厚的生活阅历,没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在体内流传的人是绝对写不出如此沉重而又如此清晰的情感小说。
应该说,刘老师是一个比较敏感且细腻的人,他能深刻地洞察到一些人的内心世界,我想,正是由于这一点,他才能把他所接触过的老师和学生们的故事写的如此深刻而又让人黯然神伤。可能是写到老师和学生们这个特殊的群体的痛处了吧,特别是师生恋这个令人敏感且又无奈的话题,我发现读他的作品,让人在思想深处有一种要窒息的感觉。
这些年来,对于他,清晰地在我的记忆里闪烁的只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老师形象。看了他的这部小说后,我忽然发现,原来,我根本就不了解他除了作为一名教师之外的其他生活以及思想。我想,他的思想,他的原则,应该早已慢慢地渗透在他的小说中。为此,我的心绪很难平静,也很复杂。站在多少年后的今天,我们早已理解了当年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以及那爱情中的苦涩、沉重以及真诚。可是,如果当初杨过与小龙女不是横下一条心冲破世俗的桎梏,那么,我们今天的理解又有什么用呢?我们今天的理解只能使我们觉得更遗憾,觉得我们所坚守的社会道德末毕就是完全正确的。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岁月把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放到了我们还不韵世事的青涩岁月里,我们不懂爱情,我们自以为是地对待爱情,我们肆意地,就象买东西似地挑选爱情,就是因为我们在年少时不懂爱情,搞不清自己到底喜欢谁,喜欢什么。就在还稀里糊涂的时候,我们就被岁月老人,被世俗的力量推推搡搡地过了选择爱情的季节。不是为了谁,而是为了父母亲人们不再忧心,为了不再面对朋友们那关切的目光,为了不被别人视为另类,为了太多和我们的生命主题无关的东西,我们必须结婚。我们没有时间等那个注定比我们迟到的那个人,尽管说你知道他(她)正在途中,正在赶来,对吧?
由于种种原因,人不能和自己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可是,只要有可能,人一辈子不容易,我们不如成全了叶归根和袁紫妍这两个或许在现实中不是唯一的有情人的爱情吧。尽管说这是小说,但是,看到叶归根和袁紫妍他们二个人相互把对方捆绑到道德的十字架上,既相互爱着又不断地用世俗的规则来拷打对方的灵魂,我的心还是莫名地疼了起来。他们在爱中受伤,在受伤中继续难分难舍地爱着。我们不能不承认,他们是两个深情地爱着对方的人,也是两个遵守社会道德底线的人。
我个人认为,当社会道德和爱情道德狭路相逢时,抛弃爱情道德而坚守社会道德的底线,这是在人性基础上的更深层次的不道德。想一想,我们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有感情的生物在这浩瀚的宇宙中出现一次的概率吧。如果两个人的爱情是那么地咫尺天涯又是那么地触手可及,其他的,这又算得了什么呢?社会道德这样做到底是一种宽厚还是更深层次上的残忍?我想了好久,觉得叶归根和袁紫妍的爱情应该是见得了阳光的。他们是两个真实相爱的人。人们啊,让他们爱起来吧,给真正相爱的人一个空间。如果没有真实而纠心的情感,我想,任何一个关于情感的冲动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不可能长存达十几年之久的。他们二个人已经够内疚了,如果我们再用社会的道德在精神上对他们拳打脚踢,相信不用多久,他们很快地就会在精神上老去而成为一个麻木的人。而这恰恰正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正大光明的道德坚守者所做的一件最不仁义,最残忍的事,它和人类活着的最高宗旨“真、善、美”的原则完全悖逆。为了对大多数人有一个约束,相应地就有了社会道德,而社会道德又反过来伤害了少数不应该受伤害的人。那么,谁该来为这个南辙北辙式的结果买单?难道,所有的一切,都让历史老人在岁月中慢慢地去涮洗那一层层的忧伤以及那一圈圈的年轮?
不要这样吧。不要高喊着伸长正义,维护社会道德的口号去作一件在真实意义上却是扼杀了人间真情的事。记得少年时节看过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张翠山、殷素素的爱情就是因为正邪势不量力而被迫远走北极冰岛过了十年原始人的生活。而张翠山和殷素素的死难道和这该死的道义也无有关系吗?有时候,道德是存在于那些意识形态中的,而一旦定型成规,就难免造成伤害。而要冲破这些成型成规的东西,真实的东西毕定会伤痕累累。另外,在某种程度上,我也不赞同刘老师关于夸大做人责任的一些观点。明说了吧,我是不太赞成那些类似于《廊桥遣梦》中的精神的,过多地夸大责任的份量在生活中的意义,最真实的情况就是使一些人失去自己的生活,而另一些人也不会在真实意义上幸福起来。事实上,那样,大家都不会幸福。有时候,责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代名词,为了有些人所谓生活的完整,我们不惜牺牲自己的一生,苦了自己其实也没有在真实意义上成全别人。这到底是何苦来着?
我在少年时也看过王度庐的小说《卧虎藏龙》与《铁骑银瓶》,那里面的主人公们的爱情莫不如此:李慕白和俞秀莲深深地相爱,但是,俞秀莲从小与之订婚的孟思昭却象一块石头沉重地压在俞秀莲的心头,也压在了李慕白的心头。孟思昭不但与俞秀莲有婚姻之约,并且又是因李慕白而死的救命恩人,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了一种苦涩。岁月慢慢地把俞秀莲和李慕白的爱情稀释的没有了感觉,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哀。而书中的玉娇龙到是比较勇敢,她的大胆与奔放远远地超越了那个时代,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她放下她的千金之躯,冒着众叛亲离的压力,下定决心和罗孝流浪江湖,这在封建社会已实属不易。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让她整日与半天云的马贼为伍,这的确是她所难以办到的。而罗孝又舍不下的他的弟兄们,舍不下他心中的西疆大漠,舍不下在人们的眼里象谜一样的在那漫天黄沙中弛骋的骏马。终至,玉娇龙的努力付之东流,也导致了韩铁心的丢失,以及雪夜追子,终至远赴天山深处循隐。
不说了,对于爱情这个古老而不疲的话题,我们说的再多也无有多大用处,终不是一言能成定论。总之,不管到了何时,在人们的生活中存在一些缺憾可能也是一种美吧,是一种残缺的美,是一种凄凉的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社会道德观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当年的许多阻碍爱情的问题早已不是问题了,可是,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有些许人照样不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也许,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后会模糊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界限,爱国情结、民族情结将会消失,但是,人类关于真、善、美的梦想终是不会改变的。对于爱情的规则,可能会更人性化,更趋于合理。在某种程度上,会更大程度地满足人类对这的需要。
可是,对于叶归根和袁紫妍的爱情,这个在现在还不能有解的方程,在将来,她会有解吗?
我觉得,我们是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这博大的中华文化了。西方的文化,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爱情中,具有人性的东西会更多一些,而我们的文化中,有些看似很人性化,实则残忍之极,它无声无息地就把一个人从精神的世界里给抹杀了。事实上,在我国的古典文学《西游记》里,已经发出了类似的呐喊:“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但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长相随……”我想,这绝不是第一次对社会规则提出的质疑和拷问。当然,我说的一些话和刘老师的观点不大相同,但是,既然是他让我第一个看了,肯定希望我能说实话,所以,我就大胆地说了。我想,刘老师肯定不会介意的。最后,祝愿刘老师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杨水恒2007/4/3下午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
.
尽管说我也是他的一名学生,可是,他的学生太多了,而他和学生们的故事也是重重叠叠,无以数计。他和所有的学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都能极好地相处。为此,其他任课老师都羡慕的不得了。现在想来,这样的老师,如果和学生之间没有任何故事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于他的个人生活,对于他那原来如此丰富的内心世界来说,我在看这部小说前是无从知晓的。可是,有一点是否定不了的,那就是不管怎样,没有深厚的生活阅历,没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在体内流传的人是绝对写不出如此沉重而又如此清晰的情感小说。
应该说,刘老师是一个比较敏感且细腻的人,他能深刻地洞察到一些人的内心世界,我想,正是由于这一点,他才能把他所接触过的老师和学生们的故事写的如此深刻而又让人黯然神伤。可能是写到老师和学生们这个特殊的群体的痛处了吧,特别是师生恋这个令人敏感且又无奈的话题,我发现读他的作品,让人在思想深处有一种要窒息的感觉。
这些年来,对于他,清晰地在我的记忆里闪烁的只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老师形象。看了他的这部小说后,我忽然发现,原来,我根本就不了解他除了作为一名教师之外的其他生活以及思想。我想,他的思想,他的原则,应该早已慢慢地渗透在他的小说中。为此,我的心绪很难平静,也很复杂。站在多少年后的今天,我们早已理解了当年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以及那爱情中的苦涩、沉重以及真诚。可是,如果当初杨过与小龙女不是横下一条心冲破世俗的桎梏,那么,我们今天的理解又有什么用呢?我们今天的理解只能使我们觉得更遗憾,觉得我们所坚守的社会道德末毕就是完全正确的。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岁月把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放到了我们还不韵世事的青涩岁月里,我们不懂爱情,我们自以为是地对待爱情,我们肆意地,就象买东西似地挑选爱情,就是因为我们在年少时不懂爱情,搞不清自己到底喜欢谁,喜欢什么。就在还稀里糊涂的时候,我们就被岁月老人,被世俗的力量推推搡搡地过了选择爱情的季节。不是为了谁,而是为了父母亲人们不再忧心,为了不再面对朋友们那关切的目光,为了不被别人视为另类,为了太多和我们的生命主题无关的东西,我们必须结婚。我们没有时间等那个注定比我们迟到的那个人,尽管说你知道他(她)正在途中,正在赶来,对吧?
由于种种原因,人不能和自己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可是,只要有可能,人一辈子不容易,我们不如成全了叶归根和袁紫妍这两个或许在现实中不是唯一的有情人的爱情吧。尽管说这是小说,但是,看到叶归根和袁紫妍他们二个人相互把对方捆绑到道德的十字架上,既相互爱着又不断地用世俗的规则来拷打对方的灵魂,我的心还是莫名地疼了起来。他们在爱中受伤,在受伤中继续难分难舍地爱着。我们不能不承认,他们是两个深情地爱着对方的人,也是两个遵守社会道德底线的人。
我个人认为,当社会道德和爱情道德狭路相逢时,抛弃爱情道德而坚守社会道德的底线,这是在人性基础上的更深层次的不道德。想一想,我们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有感情的生物在这浩瀚的宇宙中出现一次的概率吧。如果两个人的爱情是那么地咫尺天涯又是那么地触手可及,其他的,这又算得了什么呢?社会道德这样做到底是一种宽厚还是更深层次上的残忍?我想了好久,觉得叶归根和袁紫妍的爱情应该是见得了阳光的。他们是两个真实相爱的人。人们啊,让他们爱起来吧,给真正相爱的人一个空间。如果没有真实而纠心的情感,我想,任何一个关于情感的冲动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不可能长存达十几年之久的。他们二个人已经够内疚了,如果我们再用社会的道德在精神上对他们拳打脚踢,相信不用多久,他们很快地就会在精神上老去而成为一个麻木的人。而这恰恰正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正大光明的道德坚守者所做的一件最不仁义,最残忍的事,它和人类活着的最高宗旨“真、善、美”的原则完全悖逆。为了对大多数人有一个约束,相应地就有了社会道德,而社会道德又反过来伤害了少数不应该受伤害的人。那么,谁该来为这个南辙北辙式的结果买单?难道,所有的一切,都让历史老人在岁月中慢慢地去涮洗那一层层的忧伤以及那一圈圈的年轮?
不要这样吧。不要高喊着伸长正义,维护社会道德的口号去作一件在真实意义上却是扼杀了人间真情的事。记得少年时节看过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张翠山、殷素素的爱情就是因为正邪势不量力而被迫远走北极冰岛过了十年原始人的生活。而张翠山和殷素素的死难道和这该死的道义也无有关系吗?有时候,道德是存在于那些意识形态中的,而一旦定型成规,就难免造成伤害。而要冲破这些成型成规的东西,真实的东西毕定会伤痕累累。另外,在某种程度上,我也不赞同刘老师关于夸大做人责任的一些观点。明说了吧,我是不太赞成那些类似于《廊桥遣梦》中的精神的,过多地夸大责任的份量在生活中的意义,最真实的情况就是使一些人失去自己的生活,而另一些人也不会在真实意义上幸福起来。事实上,那样,大家都不会幸福。有时候,责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代名词,为了有些人所谓生活的完整,我们不惜牺牲自己的一生,苦了自己其实也没有在真实意义上成全别人。这到底是何苦来着?
我在少年时也看过王度庐的小说《卧虎藏龙》与《铁骑银瓶》,那里面的主人公们的爱情莫不如此:李慕白和俞秀莲深深地相爱,但是,俞秀莲从小与之订婚的孟思昭却象一块石头沉重地压在俞秀莲的心头,也压在了李慕白的心头。孟思昭不但与俞秀莲有婚姻之约,并且又是因李慕白而死的救命恩人,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了一种苦涩。岁月慢慢地把俞秀莲和李慕白的爱情稀释的没有了感觉,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哀。而书中的玉娇龙到是比较勇敢,她的大胆与奔放远远地超越了那个时代,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她放下她的千金之躯,冒着众叛亲离的压力,下定决心和罗孝流浪江湖,这在封建社会已实属不易。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让她整日与半天云的马贼为伍,这的确是她所难以办到的。而罗孝又舍不下的他的弟兄们,舍不下他心中的西疆大漠,舍不下在人们的眼里象谜一样的在那漫天黄沙中弛骋的骏马。终至,玉娇龙的努力付之东流,也导致了韩铁心的丢失,以及雪夜追子,终至远赴天山深处循隐。
不说了,对于爱情这个古老而不疲的话题,我们说的再多也无有多大用处,终不是一言能成定论。总之,不管到了何时,在人们的生活中存在一些缺憾可能也是一种美吧,是一种残缺的美,是一种凄凉的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社会道德观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当年的许多阻碍爱情的问题早已不是问题了,可是,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有些许人照样不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也许,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后会模糊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界限,爱国情结、民族情结将会消失,但是,人类关于真、善、美的梦想终是不会改变的。对于爱情的规则,可能会更人性化,更趋于合理。在某种程度上,会更大程度地满足人类对这的需要。
可是,对于叶归根和袁紫妍的爱情,这个在现在还不能有解的方程,在将来,她会有解吗?
我觉得,我们是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这博大的中华文化了。西方的文化,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爱情中,具有人性的东西会更多一些,而我们的文化中,有些看似很人性化,实则残忍之极,它无声无息地就把一个人从精神的世界里给抹杀了。事实上,在我国的古典文学《西游记》里,已经发出了类似的呐喊:“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但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长相随……”我想,这绝不是第一次对社会规则提出的质疑和拷问。当然,我说的一些话和刘老师的观点不大相同,但是,既然是他让我第一个看了,肯定希望我能说实话,所以,我就大胆地说了。我想,刘老师肯定不会介意的。最后,祝愿刘老师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杨水恒2007/4/3下午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
.